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9-02-03 03:49:54 影响了: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重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新课程理论学习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克服对创新认识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我们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是否别人提过,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但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和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巧妙设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地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考,就会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注重参与,激发创新兴趣,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某学生掷铅球,铅球经过的高度y(米)与水平距离x(米)之间的函数图像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一部分。①求函数的定义域,画出函数的图像;②根据图像说出该学生掷铅球的成绩。学生一看,自己熟悉的掷铅球运动居然是一个二次函数图像的一部分,心里很好奇,于是他们主动地为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思考、去探究,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教学中通过展现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学生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解决问题于实践,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在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请你给身边的物体量一量‘身高’”。几天后,各种设计测量物体高度的作业呈现在我的眼前,有的用“勾股定理”,有的用“锐角三角函数”,还有的用“相似三角形”……这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他们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感”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从中还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一些数字信息,增长见识,让学生从关心国家大事,有获取新闻信息的意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体会到数学来源的同时更加热爱数学与生活。
  5.题后反思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方法。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说“举一隅而不与三隅反者,则不复也”,由此可见,“反思”是“举一反三”的延伸,反思就是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以后,对整个解题的全过程进行自觉、深入、反复的思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