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应用“主体型”教学原则优化高中英语课堂] 如何在课堂实施启发性教学原则
 

[应用“主体型”教学原则优化高中英语课堂] 如何在课堂实施启发性教学原则

发布时间:2019-02-03 03:54:21 影响了:

  摘要:中学英语课程既不是理解型课程,也不是知识型课程,而是技能型课程。所以中学英语课应该突出语言学习的特色,创造高效而优质的语言教学环境,运用主体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要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构建语言知识的意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操练机会,并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英语;主体型教学;课堂环境
  
  “主体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以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仅仅限定在引导和启发方面。这种模式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重要目标。这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面向全体学生,将素质教育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那么,应该为学生创造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呢?
  
  一、创造适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浸泡式” 课堂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是联系课本与现实生活的纽带。语言教学离不开环境的创造。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多方位挖掘、创造、提供可供学生“浸泡”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例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二第二十单元阅读课时,可以由Everyday English的对话练习创设语境来引入课题 (1) Can you ride a bicycle?(2)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by bus or by bike? (3) Can you ride a bike very well? Have you ever fallen off your bike?
  在学生初步阅读文章并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之后,教师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一组自行车被撞的画面来模拟文章中真实的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动画画面顺序描述事情发展的过程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如:Who is the girl? What is she doing? What happens next? Why does the writer shout at the driver? Who is the manager?用图片、视频、表演以及语言、动作、表情或体态语言进行情景的再现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基础教育中英语既是语言学习的目标又是语言学习的手段和媒介。”(Ellis 1980; 1984a) 正如:“to swim in swimming”(在游泳中学游泳一样),学习者通过对语言的运用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文章学完后教师可以问学生,Do you think it is a surprising ending? Do you have this kind of experience? 并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这一场景表演,还可以进一步引申:Life is full of surprises, but success only values the ready person.How do you become a ready person, or have you ever become a ready person?
  
  二、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要避免传统的、过多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变单向的教学活动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使师生运用所学语言,通过信息交流,促进学习,发展思维”。可以通过问答法(questions and answers),即师生就一个题目进行课堂交际活动,它不仅限于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而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交流。讨论法(discussions and decisions),即让学生组成几个小组针对一个问题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决策,并进行讨论,最后每一组向全班宣布讨论的结果。故事场景法(stories and scenes),主要让学生按一定要求编写故事,或就现有的故事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另一方面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等作用上,它通过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它通过学生身心的自我发展和变化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主导激活”,又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形成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评价等能力,以求“主体发展”。
  
  三、课堂要注意“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原则
  
  (1)多信息。丰富的信息量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增添内容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总围绕课本重复老内容、旧信息,以致使学生失去兴趣。
  (2)高密度。如果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语言操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欲望就会大增,信心与成就感也就随之更强。
  (3)快节奏。流畅而紧凑的课堂组织与安排可以增添课堂的节奏感。而明快的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师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的基础。
  Nunan 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有两大目标,一是学习语言技能(Language skills),二是发展学习技能(Learning skills)。”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使学生获得某种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的体验。创造丰富而高效的课堂语言环境,加强师生间以及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探索的愿望,才有可能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型”地位。
  
  参考文献
  1.曾葡初.《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堂活动》,《课程 教材 教法》.2000年第2期.
  2.Nunan. 《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M]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11):340-34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