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好一个古诗词中的“比”]古诗词中的好词
 

[好一个古诗词中的“比”]古诗词中的好词

发布时间:2019-01-25 04:44:04 影响了:

  古典诗词教学的研究历来仁智互见,各有千秋,有借鉴价值的如“品读法”、“美读法”、“改写法”等。教法虽有万千,但有一点却始终未变,即诗词是一门经典的语言艺术,它注重用词炼句,讲究反复推敲,绵里藏针;它对语言简洁、准确和传神等方面的要求,可谓近乎苛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便是古人斟字酌句的典型写照。反而思之,若将如此“一字千金”的诗词语言进行替换、增减和变更,再与原诗词进行比较,其艺术效果必将得不到凸现。因而,我就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词语言来感其情,晓其义,体其境,悟其旨,从而使学生真正领略到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一、“变序”比
  
  一般而言,无论是词序还是句序,都是按其约定俗成的惯例排列的。可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调换一下原有语序,即便不另增新词,也能创生新意,使语言表达尽显姿彩,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教学《迢迢牵牛星》时,曾要求口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一句,学生发现此句为互文,应作“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织女星”。我追问,既为互文,能否将语序变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经过研讨,学生悟出其中奥妙,原来用“迢迢”(距离遥远)写牵牛星,还可让人联想到他是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而用“皎皎”(星光之亮)写织女星,则会让人联想到女性之柔美,两者可互文,但不可互换。再如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有学生认为,可将其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变序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后经师生研讨品味,发现尽管意思未变,原诗却失去了“未见其人而先闻其声”的细节艺术美。
  
  二、“变式”比
  
  古典诗词讲究韵律,于是便会出现平常少见的句式,初学者一时较难理解,不能适应;待其稍稍适应后,有的也未必能深思其中道理,这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句式来帮助、引导学生理解,但要注意的是,“将句子换一种说法”的改写只是手段,目的还在于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领会原句表达的精妙。
  如教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开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句,学生乍看难以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在原句基础上稍作调整和补充(“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之事迹”),使它再变为散文句式(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可是孙仲谋的英雄遗韵已经找不到了),然后对照原句,体会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学生感觉到两句区别在于“英雄”与“孙仲谋”孰前孰后,原句先“英雄”而后“仲谋”,意在突出词人的景仰之情。学生学习运用,对词中另一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进行改写(遥望对岸的扬州,我回忆起四十三年前在战火中南下归宋的经历),经过对照品读,发现原句突出强调的是时间“四十三年”,这就使得词人壮志未酬的辛酸不言而自明了。
  
  三、“替换”比
  
  诗词中有些字词的运用可谓独一无二,精妙无双,即使是用意义再相近的词语替换也难奏其效。当然,通过替换字词进行比较,有助于理解难词新句,同时也能够领会词语运用的准确巧妙,就如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评述:“‘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若换成“浓”字则恐怕意境顿失了。
  我在教学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时,有学生发现《三国演义》版本中是“皎皎如月,何时可辍”,是否课本有误呢?于是趁热打铁,发现用“掇”不仅能显示曹公“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求贤若渴之心,而且还作比兴手法,暗寓贤才何时求得与自己理想何时实现等丰富涵义,而取“辍”则仅是“求贤之心不可停”。两相对照,意境迥然不同。再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赤壁之景的诗句:“乱石穿(崩)空,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层浪)。”我问,若改为后者岂不更有气势?经过一番研讨,学生认为从豪放词风格而言,似乎可行,但“崩空”、“裂岸”给人以惨烈之感,与后文“江山如画”之语境极不协调。
  
  四、“增删”比
  
  名家之作大都可称得上是文不加点,不刊之论,有时是“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如若增字删词,再与原诗词比较,则能凸现其遣词著字的大家风范,读者也能进一步体会作品准确、生动的艺术表达效果。对此,我在教学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时感触颇深。
  词的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叠连用,历来被人们视为叠词运用的典范,而如何使学生领会却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我将原句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戚”,让学生结合词人身世研讨,反复诵读,最后学生终于领悟到李清照不相信丈夫已死,在恍惚中仍觉夫君在家,于是不停寻找,一处找不着再寻一处(寻寻觅觅);而后几叠连加,极其生动细致地表现了女词人内心的悲戚之情。当读到词人借酒浇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我就此启发,若将其中“淡”字去掉如何?学生猛然醒悟,原来词人悲苦浓重,就是“酒”在口中也无味啊!
  
  五、“整体”比
  
  诗词语言鉴赏除了本身可进行“咬文嚼字”外,还可以大见小,以整体带局部,进行整体性语言风格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既可横向以不同作家的同类题材作品相比,也可纵向以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相比,但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精心推敲,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住不同诗词语言的独特风格。如同写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在抒惋惜之情与壮志未酬之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在抒爱国之情与收复中原之志。同登岳阳楼:杜甫写“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孟浩然写“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样的手法,不同的切入角度,师生在吟诵推敲中发现,原来是诗词语言魅力给读者带来异曲同工的气势美和震撼力。再如婉约派之“晓风残月”与豪放派之“大江东去”,理论上人人皆知,但如何才能品味出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没有进行过多的理论辨析,而是让学生换位朗诵,即以缠绵深婉之语气吟诵豪放激越之词,反之亦然,学生就是在阵阵诵读声中整体把握、体验感悟两大古典词派独特的语言神韵。
  诗词鉴赏千古事,得失成败寸心知。诗词语言鉴赏博大精深,以上浅述仅是冰山一角,触及皮毛,但我们或许可以让学生在“比”中学会思考,在“比”中学会学习,在“比”中悟出“天机”,从而真正提高一点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
  
  (作者单位:唐河一高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