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议自主性阅读训练] 自主性训练
 

[浅议自主性阅读训练] 自主性训练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7:30 影响了:

  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养成的基本能力。它的养成,不仅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而且,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形成崇高的思想品格。从阅读教育的特点来看,阅读理解过程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品的过程,阅读活动实质是一种对话,是两个主体进行着的对话。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去理解、去深入,然后将自己的感悟一股脑儿交给学生,这无疑是越俎代疱,忽视了阅读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使读者不能和作品这个客体达成必要的联系,这从根本上违背了阅读的本来意义。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是不能用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自我感悟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是一种主体的训练过程,能力是无法授予、灌输和传递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放弃包办,而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自主性阅读。所谓自主性阅读,就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摆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考,实现阅读过程的优化,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那么,如何开展自主性阅读训练呢?
  一、通过诵读切入心智,启迪思维,让学生自然进入语文学习的艺术境界
  在自主性阅读的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要把他们视为课堂的主人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地走进作品。而对作品的理解离不开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凡行文的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这些都印证了一个规律:语文课堂阅读必须重视诵读,此外,课堂的诵读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如果满足于学生的粗读而浅尝辄止,其结果是读如不读,学生对内容并无深入透彻的了解,他们因此而产生的思维和情感也无法深入,就无法和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唤醒其间沉睡着的意蕴和情感。只有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有层次地进行诵读,让学生沉浸其中,才能收到实效。教师应该认识到,反复诵读半节课乃至半小时,也许比教师讲同样的时间效果好。因为吟诵的时候,对于所读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深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二、坚持先学后教,让学生自主地欣赏品味,质疑解疑
  实行自主性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学生的思维惰性,打破其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坚持“先学后教”,建立阅读教学课堂自学、讨论、质疑、点拨的新格局,确保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以往,我们在学生朗读前总要布置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美其名曰:“整体感知”,这其实都是教师设计的一个又一个圈套让学生钻,得出的结论也是大同小异,这就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欣赏品味的权利,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对作品的独立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况且,在平时课外阅读时,有谁来给他们介绍作家作品,来作提示,来布置整体感知的问题呢?所以,不妨把这欣赏品味、质疑解疑的权利让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讨论,相互质疑、解疑。从某种意义上说,质疑能力最为重要,能让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深层次理解,思考使人产生疑问,从而使人产生解答疑问的内在动力,质疑和解疑实质是认识和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篇文章,我们应该相信一个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悟文章的能力。教师应该毫不吝惜地把大量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和充分的信任去自读课文,自写学案。因为没有教师设置的框框限制,学生们写出来的学案会各具特色。在这个自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大大提高了,他们重视相互间的交流合作,重视通过互相对话来解决问题,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在认知过程中敢于和善于评判,这对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作用应该是体现在如何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动性。
  三、重视学习的过程,淡化标准答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教师的任务不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正如梁启超所说:“教师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应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放飞想象的课堂,是鼓励学生探究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所重视的应该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答案的统一,结论的吻合。课文学习的目的主要是熏陶、积累和训练。一方面,通过文质兼美的范文的学习,感悟,陶冶学习的情操,培养其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即是通过课文阅读训练的范例,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学会读书。而无论要达到哪种目的,学生的自身体验、感悟、阅读的过程都非常重要。
  重视学习的过程,就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为文学作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从而获得完善丰富的形象。在文言文和诗歌的阅读中,这种能力尤为重要。文言文具有言辞简洁而表现力强的特点,诗歌的语言则含蓄简练,如果抛开联想与想象,大概只剩下枯燥和不知所云。解读“断肠人在天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诗句,我要求学生在脑海中描绘画面,或把诗句扩展成一个语段,或构思情节,或摹写场景,或虚写人物,不一而足。由于学生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练习联想与想象的目的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答案不必强求一律,应该允许有个性,有差异,尤其鼓励有创造性的认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育就是唤醒,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著走进语文学习,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性不断增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是取得学习高效的主导因素,自学能力是成才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让我们记住布鲁诺的一句话:“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