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谈如何寓法制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寓美于教英语教学
 

谈如何寓法制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寓美于教英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9-02-04 03:43:20 影响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明了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即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和品行定型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日常教学中,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制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可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帮助其提高综合素质,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英语是我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特别是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对中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潜在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元素,把握好原则,适时适度地进行渗透,教会学生用法律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真正寓法制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效果。
  一、把握几项原则
  要在英语教学中适时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教学效果,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有机性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元素,而要根据学科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把握好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八年级教材《 How do you go to school》这一单元中,适时教育学生遵守道路交通法规,骑车要走自行车道,禁止并排骑车,禁止与机动车抢道,即使在行人稀少的十字路口,也要不打折扣的遵守交通规则,时刻牢记交通安全。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既让学生掌握了交通方式的表达方法,也使学生受到了一次交通法规教育。
  (二)整体性原则。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附会的,应切实地使学科法制教育与双基教学、双基训练融为一体,而不应“穿靴戴帽”,形成两张皮。同时,法制教育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并有计划地将其穿插到教学中去。
  (三)情感性原则。英语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营造氛围,在教学时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更要有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如:在学九年级第十五单元《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时,及时将环境保护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融入其中,教育学生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丢弃杂物,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筷子等,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在谈到濒危动物海牛时,让学生了解动物与人类生存的相互依赖关系。使他们懂得正是有了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从而激发了学生保护动植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使他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趣味性原则。好奇心和探究意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诱发学生不断观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动因。而这一切都是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的,所以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要贯彻趣味性原则。“有趣”的关键是“激趣”。在学科渗透时要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进而产生满足感,不断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反过来又促进了英语学科的教学。
  二、学会几种渗透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去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英语教学与法制教育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教学中的法制教育见到成效。
  (一)在生活中渗透。在渗透法制内容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着手,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联系现实生活讲法制,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学到八年级下册《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大的音乐就是噪音,而噪音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是有害的,它不但会损害本人的听力,同时还会影响到左邻右舍之间的和谐相处,教育学生如果在将来自己经营音像店、商店、饭店等实体时,一定要注意遵守有关噪音污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样,老师不仅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在学生思想上进行了一些法制意识的渗透。此时,再适当介绍一点《未成年人保护法》,告诫学生吸烟对人体的危害,让学生了解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重要意义。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的去接受,而是在共鸣中领会,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二)在游戏中渗透。寓教于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先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地去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既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授七年级预备篇第三单元《What color is it ?》时,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表示颜色的词以后,能在上下学的路上看到红绿灯,会说几句简单的命令。于是我就设计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画一画,每人准备红、绿、黄三种指示灯,然后让学生做游戏,请三人分别扮演指示灯、警察、行人,表演过马路的情景,边表演边学习句型Redlight.Stop!Yellow light.Wait!Green light.Go!并且在熟练掌握这些句型以后,再进行拓展练习。我还将一些简单的禁令标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转、右转、禁止停车等标志,让学生边游戏边掌握句子No parking! No bicycles!Don’t cross!Turn left!Turn right!等,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既掌握了英语知识,又了解了许多交通法规,强化了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意识。
  (三)在课堂小结中渗透。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总结时,把课堂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指点一下,从而使学生朦胧的、零碎的法制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清晰起来。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三、注意几个问题
  (一)抓住时机。英语课毕竟不是政治课,它有本学科内在的特殊性,适时地运用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很重要。时机几乎课课存在,问题就在于抓得是否适时,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统领教材,增强两个预见性。第一,在哪一单元的哪一课适合进行哪种教育;第二,在何时结合什么形势或学生的什么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如学到有关交通的内容就讲交通法规,学到有关环境的对话或短文就渗透环境保护法,学到濒危动物就讲动物保护法等。
  (二)讲究方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和“寓”法制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也就是要恰当的寓法制教育于短文之中、寓于听、说、读、写之中,寓于语言教学、掌握知识与培养交际能力的过程之中。采取一切有效的方式、方法,努力使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成为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同时又成为发展学生智力,进行道德法制教育的过程。但是这种教育不是靠灌输而是通过因材施教、潜移默化的方式,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务求实效。教学中要贯彻一个自觉和一个不自觉,即教师要自觉地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寓法制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好的影响。如:在学习like一词时,我让学生用like造句,引导他们抒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之情,从而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热情和欲望。
  诚然,在英语学科中开展法制教育,虽不像政治课那样系统、全面,但它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促使学生成为懂法、守法的公民,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法制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着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特点,善于找准法制教育与英语教学的结合点,讲究教育方式、方法,把法制意识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转化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之中,才能体现出学科法制教育对教育者的希冀,才能体现出教育者对学科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所激荡出的教育艺术升华的追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