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掠地飞雷 弹指掠雷
 

掠地飞雷 弹指掠雷

发布时间:2019-02-10 04:00:33 影响了:

  编者按: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第三届无人机大会上,中国首次公开展出了“蓝箭”-7反坦克导弹(见题图)武器系统,从公开的数据来看,其部分指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标志着中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反坦克导弹系统的发展历程
  
  中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起步并不晚,上世纪50年代北京工业大学以法国SS-10反坦克导弹为蓝本,开始研制265-1型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并进行了2次试射,初步掌握了反坦克导弹的技术原理。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为提高部队反坦克火力,相关单位根据国外反坦克导弹系统的资料开展了J-201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J-201的射程2000米,速度为85米/秒,破甲威力120毫米/65度。由于该导弹存在着速度慢、威力小、体积大、重量大等特点,因此并没有批量装备部队。
  大量装备部队的是仿制前苏联AT-3的“红箭”-73型,该导弹射程为3000米,速度为120米/秒,破甲威力为150毫米/65度。由于该导弹性能比较先进、体积小、成本低,因此得以大量装备部队,并参加了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上世纪80年代的边境地区保卫战,取得了较好的战果。后来,根据该导弹存在的射手控制、训练困难等缺点,有关厂所对其进行多次改进,包括采用电视测角仪和数字式控制箱,将其升级到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水平;为对付新式坦克T-72,增加了战斗部威力,并采用了串联式战斗部以对付配备有反应式装甲的目标。改进了火箭发动机,速度提高到150米/秒,作战能力大为提高。一直到今天,中国陆军最新的86A、92G、09式步兵战车和空军空降兵的03式步兵战车仍旧使用该系列的最新改型“红箭”-73D。究其原因,主要是该系列导弹造价便宜,威力足以对付周边国家和地区普遍装备的T-72、M60A3及“勇虎”等主战坦克。因此,在国家国防领域投入重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陆军继续装备“红箭”-73系列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就不难理解了。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主战坦克,为配备炮射反坦克导弹,着手研制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由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仍旧难以配备主战坦克,所以这个项目后来改由炮兵接手,这就是“红箭”-8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红箭”-8性能较好,射程3000米,速度200米/秒,破甲威力为静破甲800毫米、动破甲180毫米/68度。“红箭”-8装备部队后也经过了多次改进,特别是衍生发展了我国第一种机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红箭”-8B,该系统至今仍旧是中国陆军航空兵的主要装备。其它改进包括:采用串联式战斗部以对付反应式装甲,主战斗部威力提高到静破甲1000毫米,射程增加到4000米;根据国外用户意见进行了轻型化改进,采用潜望式瞄准系统,大大提高了射手的战场安全性,从而提高整个武器系统的效能。改进型“红箭”-8不仅大量出口,而且国外用户还引进技术自行生产;根据海外资料记载,“红箭”-8参加了多次实战,取得摧毁T-72主战坦克等战果,显现出良好的作战效能。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各国第三代改进型坦克的出现,第四代主战坦克也在发展之中,同时各国地面部队的火力压制、机动作战等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有关部门决定以2000年作战环境为背景,研制新一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新系统要求具备更远的射程、更大的威力,这就是现在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红箭”-9比“红箭”-8最大的变化就是用激光传输指令取代原来的导线,这样加大了导弹飞行速度和射程,射程提高到5000米,同时加大了弹径,破甲威力提高到1200毫米。“红箭”-9于上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后根据用户的要求又发展了采用毫米波传输指令的“红箭”-9A型,进入新世纪,“红箭”-9成为陆军炮兵部队主要的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但是迟迟未能替代“红箭”-8B型机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红箭”-9与“红箭”-8相比,虽然指令传输介质有所变化,但其制导体制从根本上讲仍旧没有改变,因此发射平台在攻击目标的时候仍旧需要全程紧盯目标,容易受到对方火力攻击和压制;如果射程中有障碍,就不能攻击目标,不具备多目标攻击能力,这在机动目标增多的现代战斗中容易贻误战机,加上“红箭”-8B现有的威力及射程已经足够,故陆军航空兵继续沿用“红箭”-8B机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
  
  中国反坦克导弹系统的新发展
  
  进入新世纪,周边国家陆续发展、购买新一代主战坦克。这些坦克火力、机动、防护性能均较好,且有些配备有炮射导弹,具备一定的反直升机能力。同时类似于“复仇者”、“通古斯卡”这样的先进防空系统也开始被周边国家陆续引进,因此中国陆军航空兵需要拥有更先进、攻击能力更强的武装直升机和相关武器系统。
  本世纪初,中国启动新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的研制工作,为该机配备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机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也提上日程,这就是“蓝箭-7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这个编号应该是外贸出口的编号,国内编号有海外资料称为“红箭”-10)。从该导弹的外形来看,其类似于美国的AGM-114A“海尔法”机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采用了相同的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从此次展会公开的相关数据来看:“蓝箭”-7的指标与“海尔法”也大致相同,其中弹长前者为1.75米,后者为1.77米,弹径都在0.17米左右,重量都在45公斤左右,破甲威力都在1400毫米以上,几乎可击穿所有现役主战坦克的前装甲,射程前者为7公里,后者为8公里。显然中国陆军航空兵又增添一种新的对地攻击利器。
  与以往的中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相比,“蓝箭”-7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支持间接发射模式,即目标被障碍物遮挡也可以攻击目标。导弹发射后迅速爬升,在空中截获激光波束,因此可以具备更远的射程和更大的灵活性能;同时由于可以借助外部系统进行制导,直升机发射完导弹就可以脱离,大大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优点就是具备多目标攻击能力。根据有关资料:“海尔法”具备两种多目标攻击模式,用一台激光照射器,在第一枚导弹击中目标后迅速照射第二个目标;还有就是脉动发射,使用两台以上的激光照射器,互相交换激光编码,进行单个制导,这个模式可以导引较多的导弹,“海尔法”最多可以支持4台激光照射器,可以支持16枚导弹的攻击,因此可以充分发挥AH-64攻击直升机较大的载弹量。在公开的资料中“蓝箭”-7也具备4种激光编码,因此估计也可以支持4台激光照射器,其战场多目标攻击能力非常可观了。
  毫无疑问,“蓝箭”-7将是新世纪我国陆军航空兵主力机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标志着我国陆航对地攻击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可用于攻击机、无人机等平台,进一步拓宽了使用范围。但我们 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蓝箭”-7的技术仅相当于“海尔法”早期的AGM-114A的水平,仍旧属于国际二代半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与“海尔法”采用毫米波和红外成像的后期型号相比,其存在以下不足:激光在大气传输中能量消耗过快,特别是在有烟尘或者雨、雪等恶劣条件下,因此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由于需要照射器提供全程照射,容易被对方探测、压制,特别是随着新世纪激光告警系统、主动防护系统的普及和成熟,激光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受到较大的限制,这也是为什么新世纪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多采用红外成像制导的重要原因。
  那么中国在研制第四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时为什么不采用红外成像制导体制?原因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为激光制导虽然缺点不少,但其也具备技术成熟、精度高、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等突出优点,特别是对于中国来说,虽然综合国力有了巨大提高,国防投入有了较大增长,但是现代武器装备价格昂贵,因此部队质量建设仍旧只能采取有所侧重的方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在红外成像制导方面可能还存在不足之处,根据国防电子展相关消息,中国在红外成像器件方面还处于从中小器件阵向大规模器件过渡的阶段,一些基础元器件还没有实现国产化,在国外同类空空导弹已经装备部队的情况下,国产红外成像制导空空导弹尚未定型,这已经显现中外技术水平的差距,而红外成像制导又是国外严格禁运的领域。因此,中国在发展第四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采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但成熟性、经济性更好的激光制导方式就容易理解了。
  
  未来展望
  
  “蓝箭”-7未来的发展肯定会向国际第三代“发射后不管”方向侧重。国内早已研制直升机机载毫米波火控雷达,且用于小型战术空地导弹的毫米波导引头也早已经出现,因此未来首先可能会出现类似于“长弓海尔法”的型号。
  相信随着国家经济技术实力的增长,国产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水平会越来越高,成为捍卫国家安全的“掠地飞雷”。
  
  链接:世界反坦克导弹的发展历程
  
  最初的反坦克导弹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于装甲兵力不足,德国研制了X-7“小红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其发射重量为9公斤,射程1000米,破甲能力为200毫米/30度倾角,采用导线制导方式。但是“小红帽”还未研制成功,德国法西斯就投降了。由于被德国坦克闪击战击败,法国在战后非常重视反坦克武器发展。世界第一种装备部队并参加实战的反坦克导弹SS-10就是法国北方航空公司研制的,弹重为15公斤,射程1600米,最大破甲厚度为406毫米,采用目视跟踪目标,手动控制和导线传输指令的制导方式。其它国家也相继发展了自己的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包括前苏联的AT-1、英国的“旋火”等,由于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命中精度完全取决于射手人工操纵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其射击精度难以保证,所以出现了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
  第二代反坦克导弹采用仍旧采用射手目视瞄准目标,但同时可以利用红外测角仪跟踪导弹,自动形成控制指令,也就是说只要射手瞄准目标,导弹就会击中目标。其代表就是美国的“陶”式反坦克导弹,由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性能较好,成本较低,射手控制简单,至今仍被广泛采用。不过第二代也有自己的缺点,其指令仍旧采用导线传输,影响导弹的飞行速度,对付远距离目标的能力不足,导线在复杂的战场情况下也容易被扯断。另外射手需要在击中目标前始终盯住目标,战场生存能力较低。
  后来出现了被称为二代半的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即将指令传输改为激光、无线电等方式,从而提高导弹攻击目标的可靠性,增加飞行速度,从而减少射手及平台的暴露时间,如欧洲的中程“崔格特”及前苏联炮射反坦克导弹等。但这种方式仍旧需要发射平台始终盯住目标,因此也有些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采用了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如美国的“海尔法”,攻击目标前,可以让前沿观测手用激光照射器照射目标,这样发射平台在发射导弹后可以迅速撤离,从而提高发射平台的安全性能。
  激光制导最大的缺点在于对方可以通过激光告警系统探测到导弹的发射和制导,因此可以采取干扰和火力压制的办法来破坏照射器的照射,从而让导弹失去导引。这样就出现了第三代“发射后不用管”的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这类导弹最大的特点是导弹可以自主跟踪和锁定目标,直至命中,发射后射手和发射平台即可撤离或者攻击下一个目标。典型代表就是美国的“标枪”导弹。还有一个不为我们熟悉的就是印度的“毒蛇”反坦克导弹,该导弹采用红外成像导引方式,射程4公里(机栽型为7公里),速度230米/秒,串联式战斗部,可以采用攻顶弹道。“毒蛇”反坦克导弹不但装备了印度陆军,还出口到多个非洲国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