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戏谑【恶搞与戏谑】
 

戏谑【恶搞与戏谑】

发布时间:2019-02-12 03:59:36 影响了:

  一队吊儿郎当的美国大兵,搭乘着装有大喇叭、放着美式乡村音乐、摇摇晃晃行驶的“谢尔曼”坦克,脱离己方战线勇往直前,目的却并非为了完成一场将军和参谋军官们精心策划的进攻,而是为了敌方战线后方一个小镇银行里等待转运的14000根黄澄澄的金条……当然了,这不是历史上任何一场真实的战斗,而是一部美国战争喜剧片――《凯利和他的英雄们》的情节。
  电影的剧情大致是这样的:法国战场上的一群美国大兵在经历了艰苦的战斗,饱尝了因为后方军官的官僚作风导致的后勤补给困难和己方炮火误击,做梦都想到城里休整一下,喝个小酒泡泡妞,放松一下紧张和疲惫的神经。可是,在那些后方指挥所里指手画脚、官僚作风严重的军官眼里,大兵们的这点小小的需求根本不值得重视,他们只是军官们地图上标示的符号和为自己建功立业的工具,他们的死活、感受无足轻重。当军官们拖着搜刮来的豪华游艇去巴黎逍遥快活的时候,大兵们却被命令在一个鸟不拉屎的村庄里“休整”。
  就在这时,基层军官凯利偶然从一名被俘的德军上校嘴里得知:德军后方一个小镇的银行里有大批金条等待转移,足足有14000根!于是凯利鼓动战斗经验丰富的中士大乔和其他士兵组织了一支私人突击队,冒险穿越战线去抢这批金条。早已厌烦了战斗的大兵们对这样的冒险一呼百应,踊跃加入,最后连中士大乔也被说服加入行动。要组织这样的行动需要足够的后勤物资保障,包括汽油、武器、弹药、食品……这些在凯利黄澄澄的金条担保下,居然一切迎刃而解――没人抵挡得了金条的诱惑。于是,这样一支甚至还配备有“谢尔曼”坦克的私人夺金部队组成了!
  为了突破德军防线,凯利甚至买通炮兵群的指挥官,为这次私人行动进行了时间准确而且火力猛烈的炮火准备,掩护他们冲过德军战线。接着,凯利他们遇到了必经之路――跨越河流的大桥被己方轰炸机炸断的难题。可是,只因为一同参与夺金行动的坦克指挥官奥德堡的一个电话,也渴望发财的舟桥部队军官带领着几百名还未训练的新兵,携带着舟桥设备前来支援。这么大的动静终于让正苦干无法突破德军防线的美国将军发现了。狂喜的他一直想知道是哪位英雄做了这么伟大的突破,可是始终没有答案。以至他亲自乘车来到渡河的舟桥前,表扬卖力工作的舟桥工兵并许诺要发给他勋章时,被一心也想分一份黄金的士兵一顿奚落和嘲笑。士兵想的可不是什么破勋章,而是14000根金条!
  在经历了己方飞机误击、触雷等一系列曲折之后,凯利的突击队终干到达了小镇。可是意外又出现了――镇里驻防的除了步兵,还有3辆令人生畏的“虎”式坦克!面对强敌,突击队表现出极高的战术素养,利用教堂的钟声掩护唯一的1辆“谢尔曼”坦克潜入小镇,巧妙地击毁了3辆“虎”式坦克中的两辆,并消灭了镇里的步兵部队。可是在面对最后1辆“虎”式坦克时,“谢尔曼”坦克却抛锚了。眼看夺金行动要功亏一篑,凯利、大乔和坦克指挥官奥德堡与德国坦克兵谈判,劝他用“虎”式坦克轰开银行大门,并许诺抢到金条后也分他一份。面对金条的诱惑德国人欣然同意,开炮轰开了银行大门。终于,夺金突击队在将军和舟桥部队到来之前抢先一步,载着金条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荒诞,不乏黑色幽默式的戏谑和搞笑。作为军事爱好者更值得注意的是,影片虽不是什么战争正剧,但在武器装备和战术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笔者借重温这部老片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就影片中出现的枪械、重武器、战术等进行评论,供大家探讨。
  
  枪械篇
  
  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枪械一向是一大看点。该片有多场比较重要的战斗,比如;奥德堡的坦克突袭火车站、公路边对德军巡逻队的伏击和最后的小镇进攻战斗,各种枪械出镜的频率也较高。粗粗盘点一下,影片中出现较多的有美国M1汤姆逊冲锋枪、M1卡宾枪、德国MP40冲锋枪、毛瑟98k步枪等。在影片前半段的一个镜头中,中士大乔开的吉普车上还放着两支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在一个凯利和大乔对话的镜头中,背后行军的队列中有一名美国兵背着的却是一支英国李・恩菲尔德No.4步枪。在公路伏击战和小镇进攻战中,居然还出现了一支苏联M1891/30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影片中出现的轻重机枪则主要是美国M1919A4气冷式机枪、比利时FN BAR自动步枪、德国MG42通用机枪和M2系列勃朗宁大口径机枪。
  首先,从影片中出镜最多的M1汤姆逊冲锋枪说起。该枪是二战中美国军队的制式冲锋枪,是在M1928A1汤姆逊冲锋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和它的前身M1928A1汤姆逊冲锋枪相比,M1汤姆逊冲锋枪外观上的主要特征包括:取消了M1928A1枪口的防跳器,取消了枪管上的散热片,拉机柄的位置从机匣上方移至机匣右侧,用简单的L型觇孔式照门代替了复杂的立框式可调表尺。在影片中,夺金突击队几乎人手一支M1汤姆逊冲锋枪,火力极其猛烈,在突破德军战线、公路伏击战和小镇进攻战中有着不少表现。
  不过在现实中,汤姆逊冲锋枪的装备数量并没有电影中表现的那么多,二战中的美军并不像苏军那样大量装备冲锋枪作为步兵武器。二战中的美国陆军步兵班人数为12人,装备1支M1918A2勃朗宁自动步枪作为班用支援武器,其余人包括正、副班长都装备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美军认为,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是当时最出色的步兵武器,半自动步枪的火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步兵装备的非自动步枪,加上射程比冲锋枪远得多,与M1918A2勃朗宁自动步枪配台,能够形成射程和火力密集度均衡的强大火网。而冲锋枪虽然近距离火力密集,但是射程太短,并不是理想的步兵轻武器。而且美军装备有其他国家军队所没有的M1/2卡宾枪,其中全自动的M2卡宾枪火力完全比得上冲锋枪,其专用卡宾枪弹的射程又比手枪弹远。加上卡宾枪比汤姆逊冲锋枪轻便,因此电台操作手、司机、重武器操作手等完全可以用M1/2卡宾枪作为自卫武器,也不需要装备冲锋枪。所以和电影里的情况恰恰相反,除了少数执行特殊任务的特种部队,美军很不看好冲锋枪,极少有人手一支冲锋枪的情况。
  就算按照电影中所说,这支夺金突击队的武器是从军需官格莱佛那里靠金条贿赂弄来的,并不是正常的步兵班、排武器配备,那么有像凯利、大乔这样战斗经验丰富的军官、军士带队,也不会让夺金突击队的战友们带那么多射程近、不利于作战的冲锋枪去执行夺金任务。更何况这支小分队要脱离己方战线深入敌后孤军作战,能够携带的弹药量是有限的,而冲锋枪的弹药消耗量巨大,显然是不适合的。所以说,这多少是这部影片的一个小失误。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导演这样安排是为了增加枪战场面的火爆程度。
  另一种大量出现的冲锋枪是德军装备的MP40冲锋枪,该枪大量采用冲压件和塑料件,生产较为简便,可折叠的金属枪托使得该枪携行方便,适合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使用。MP40冲锋枪大量装备二战中的德军,在战争初期每个步兵班配备2支,装备正、副班长。到后期为了增加突击火力,步兵部队中 的冲锋枪数量有所增加,甚至还组建了全部装备冲锋枪的“冲锋枪班”。但是,影片中对MP40冲锋枪的描绘还是有一些硬伤:一个是持冲锋枪的德国士兵数量太多,冲锋枪的数量远超过了步枪,这是不符合历史的,毕竟步枪还是步兵的主要武器。二是影片中坦克突袭火车站那一段。车站上的德军部队应该是后方的守备部队,二战中德军轻武器数量一直不足,MP40冲锋枪尤为紧张,供不应求,因此德军只有一线战斗部队才会统一装备MP40冲锋枪,后方的守备部队几乎都要混用大量缴获的各国杂式冲锋枪。而影片中火车站的守备部队几乎也是人手一支MP40冲锋枪,这在当时无疑是太奢侈了。三是影片中很多德军士兵用MP40冲锋枪射击时没有打开折叠金属枪托,只是握住小握把和弹匣进行连发射击,看似火力猛烈,但实战中这样射击命中率极低,几乎不可能击中敌人。
  M1卡宾枪在影片中也有一定的戏份。在几个美军行军队列的镜头中都可以看到有士兵背着M1卡宾枪。在夺金突击队中,士兵费希尔也一直拿着一支M1卡宾枪作为个人武器。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费希尔持的这支M1卡宾枪枪口装上了M8枪榴弹发射器,这是专门为M1卡宾枪配备的枪榴弹发射器,可以发射美军的各种枪榴弹。在小镇进攻战斗打响后,费希尔用M8枪榴弹发射器朝对面楼房的窗户里发射了一枚枪榴弹,从那枚枪榴弹圆形的头部、环形的尾翼来判断,很明显是一枚M9AI反坦克枪榴弹。虽然费希尔发射枪榴弹不是为了打击装甲车辆,但是M9AI枪榴弹也会产生一定的破片,加上爆炸的冲击波,对步兵还是有杀伤力的。当然,如果一定要苛求一点的话,最好在这个情节里费希尔能发射一枚带M1枪榴弹尾管的MK.II手榴弹,这样就更为真实了。
  影片中德军装备的毛瑟98k步枪,是二战爆发前德国以一战中大量使用的毛瑟M1898步枪为基础、缩短枪管长度、用平板表尺代替M1898步枪上特征性的“云霄飞车表尺”、修改了拉机柄形状(把直拉机柄改为下弯式拉机柄,相应地护木对应位置挖去一块)的产物,在二战中是德军装备的数量最多的步兵武器。在电影中的几个片段和几场主要战斗中,都可以看到手持毛瑟98k步枪的德国士兵。但是,片中的毛瑟98k步枪似乎完全是配角,几乎没有看到有德国士兵拿毛瑟98k步枪开火,而持MP40冲锋枪猛烈扫射的镜头倒是不少,这显然是出于增加枪战激烈程度、烘托战斗气氛的需要。
  另一支主力步枪――美军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的戏份更少,全片中没有一个用该枪开火的镜头,夺金小分队中也无一名队员使用。全片中唯一一个比较清晰地出现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的镜头出现在中士大乔带着几盘电影拷贝回到“休整”的农舍时,可以看到吉普车上有2支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另外,有几个零星的镜头中M1伽兰德步枪有过短暂地露脸,比如那个拖着游艇去巴黎遣遥的上尉假惺惺地跟大乔讲在农舍里“休整”多么美好时,拖车上的人高呼“我们好了上尉……”,在拖车内坐着一名戴钢盔的士兵,而他的身边则露出了M1伽兰德步枪的枪口,仔细看可以看到其导气管下方的刺刀座。除了这几个零星的镜头,影片中再也看不到M1伽兰德步枪的身影了。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这些武器出现在影片中还是符合历史的话,那么李・恩菲尔德No.4步枪和M1891/30莫辛纳甘步枪的出现就让人费解了。在影片前半段一个凯利和大乔对话的镜头中,背后走过的一名美军士兵居然背着一支李・恩菲尔德No.4步枪,独特的枪口形状让内行人一眼就认了出来。该枪是英国军队的武器,美军从未装备,况且其用的也是英国制式,303口径突缘步枪弹,与美国M1伽兰德步枪的弹药不通用,所以美军绝无理由去装备这样一支非制式的武器。除了李・恩菲尔德No.4步枪外,另一支不该出现的步枪是M1891/30莫辛纳甘步枪。夺金突击队中的狙击手就持有这样一支武器,在公路伏击巡逻队和小镇进攻战中多次出现,多个镜头中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该枪圆环形的准星护圈、穿过护木的背带孔、扳机护圈前方的弹仓、下弯的拉机柄和机匣上装的PU光学瞄准镜,这些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的显著特征没有加以任何掩饰与伪装。很难解释为什么导演会让这样一支狙击步枪出现在影片中,如果一定要给这支枪的出现寻找到一点点依据的话,那么可能的途径就是有德军士兵在东线战场上缴获了这支枪,并把它带到了西线战场,最后被美军缴获留用。可是,一来美军自己有性能优异的M1903A4斯普林菲尔德狙击步枪,二来M1891/30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的弹药与美军步枪所用的弹药也不通用。因此,美军使用M1891/30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的可能性接近于零。另外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影片里一些镜头中瞄准镜的分划为带密位刻度的十字线,而实际上M1891/30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的PU瞄准镜分划线并非如此,应该是“T”形的分划线。
  在机枪方面,美军这边出现得最多的是M1919A4勃朗宁气冷式机枪,影片中该枪经常被架在威斯利吉普车上作为自卫火力,夺金突击队里也配备了两支这样的机枪,成为小分队中火力最强大的轻武器。在进攻小镇的战斗中,一挺M1919A4机枪在第一时间封锁了德军驻扎的楼房大门,击毙大量冲出的德军,将德军堵在楼内最后被预先埋设的炸药一锅端。二战中,M199A4机枪主要装备步兵连的火力排,每个连有2挺,除了作为步兵用机枪使用外,还经常架设在各型车辆上作为车载机枪,以及作为各型坦克的并列机枪和前机枪使用。但是,该枪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那就是质量较大,影片中被分配扛机枪枪身的军需官格莱佛一路抱怨机枪枪身“快把他压到地底下去了”,并且多次想用钱贿赂别人替他扛枪身,就反映了这一点。
  小分队装备的另一种机枪是一种轻机枪,乍一看还以为是美军制式的M1918A2勃朗宁自动步枪(美军一直将其作为轻机枪使用),而仔细分辨之下,带散热槽的枪管、两脚架的安装方式、多出的小握把以及机匣侧面形状的不同露出了马脚――这是一挺比利时FN勃朗宁轻机枪。这种轻机枪和美国的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一样来自轻武器大师勃朗宁的设计。当时,勃朗宁试图设计一支能够单兵携带使用的连发自动武器,以便大幅度提高单兵火力,但无奈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武器重量很难减下来,最后设计出的产品只能作为班用轻机枪使用。美军装备的是美国生产的M1918,而比利时购买了勃朗宁的专利后,生产的就是FN勃朗宁轻机枪。该枪与美国产型号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弹药口径不同,比利时生产的型号使用的是毛瑟7.92毫米步枪弹,而美国产的则使用其制式.30步枪弹。在外观上两种枪也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也就是刚才所说的影片中露马脚的地方。
  从整个剧情来看,小分队装备的勃朗宁轻机枪有2挺,其中一挺在触雷后伏击巡逻队那一场戏中损失(伏击战结束后那一挺机枪因为在雷区中,没有取回),另一挺则一直被带着,在进攻小镇的时候从一扇窗户内向小巷射击,打死了不少从屋子里冲出来的德军。值得注意的是,后一挺FN勃朗宁轻机枪 被拆掉了小握把,显然这是为了在外观上更像美国M1918A2勃朗宁自动步枪。
  在德军方面,影片中出现的机枪只有一种,那就是以撕裂油布般的枪声闻名遐迩的MG42通用机枪。德军在二战中装备两种通用机枪,一种是MG34通用机枪,另一种即为MG42通用机枪。两者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就是MG34通用机枪的枪管护筒与机匣为圆柱形,而MG42通用机枪则为方形。影片中既有重机枪状态下的MG42,也有轻机枪状态下的MG42。而值得一提的是,MG42在轻机枪状态下,两脚架的安装位置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接近枪口位置,另一种是安装在枪管中部位置,后一种主要是为了便于在掩体内架枪射击。影片中小镇战斗那一场戏里,细心的观众就能够发现MG42机枪的脚架明显是安装在了枪管中部位置。
  除了使用步枪弹的轻机枪外,影片中还出现了M2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他们被装在那3辆奥德堡带来的“谢尔曼”坦克上作为高射机枪。不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片中出现的M2勃朗宁重机枪有两种――轻型枪管的M2和重型枪管的M2HB。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的枪管质量较轻,带散热孔的枪管护筒从机匣一直延伸到枪口,而后者的枪管护筒只有机匣前很短的一段,重型枪管的大部分都裸露在外。历史上,轻型枪管的M2型主要作为航空机枪,而作为地面武器和车载机枪的则是重枪管型M2HB。但是,影片中M2轻枪管型的戏份远远多于M2HB,在小镇中猎杀德军“虎”式坦克时,凯利还用M2重机枪射击从“虎”式坦克里钻出的德国坦克兵,只有在少数几个远景中才能看到M2HB的身影,这也是影片一个小小的纰漏。
  最后说说手枪,本片中手枪出现的次数不多,其中吊儿郎当的坦克指挥官奥德堡枪套里插着一支德国卢格P08手枪。在进入小镇侦察行军路线的时候拿出来过,还有就是在和凯利与大乔一起去找德国坦克兵谈判的时候,奥德堡打开手枪套,把卢格P08手枪略微抽出一点,活动了一下手指,摆出西部牛仔决斗的架势。由于卢格P08手枪在盟军中一直是很受欢迎的战利品,所以不排除他会搞一支给自己用。还有就是在渡河战斗中,那个后来赶来的工兵队长手里拿着一支手枪,这支枪外观极像美国M191IAI柯尔特手枪。但是M1911A1柯尔特手枪的击锤是马刺形的,而这支枪的击锤是圆头的,因此笔者判断这不是M1911AI,而是一支波兰的WZ.35拉多姆手枪。此枪在设计时参考了柯尔特手枪,所以和柯尔特手枪很像,因此被导演拿来当道具。不过笔者不明白的是,美国M1911A1柯尔特手枪数量很多,为何不直接找一支来用?这个就只有天知道了。还有一个出现手枪的镜头,就是那个美国将军大声斥责参谋军官们官僚习气严重、对前线战况一无所知并要亲自赶赴前线时。手里拿着一支手枪,但因为时间较短加上角度关系,看不清具体的型号。
  
  重武器篇
  
  《凯利和他的英雄们》中出现了两种坦克――美军一方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和德军一方的“虎”式坦克。夺金小分队的M4谢尔曼坦克共有3辆,由奥德堡指挥,其中两辆坦克在渡河时损失,最后只有一辆到达了小镇。影片中的M4“谢尔曼”坦克车体为焊接车体、装有76毫米长身管炮,弧形小防盾,这些笔者仔细对照了照片,判断这3辆道具车比较像M4A3E2坦克。不过,网友们还提供了一些细节上的信息,比如炮塔舱门的数量和位置、负重轮的形状等,最后判断该坦克不是现成的任何一个型号,而是一辆拼凑出来的道具车,从同时装有镂空和实心两种负重轮上能够印证这一点。
  而德军方面的3辆“虎”式坦克就明显是道具车了。熟悉二战德军坦克装甲车辆的人郡知道,“虎”式坦克的负重轮为交错式负重轮,这也是德军很多装甲车辆的识别特征。而影片中的3辆“虎”式坦克为5对单排负重轮,显然是一辆用T-34坦克底盘改造的道具车。这也难怪,因为时至今日遗留下来的还能开动的“虎”式坦克仅有一辆,保存在英国坦克博物馆中。就算退一万步说影片拍摄的1970年世界上还有其他能开动的“虎”式坦克,数量也是寥寥无几,必然是极珍贵的文物,绝不可能借给摄制组拍电影,所以使用改装的道具车也是必然。除了负重轮外,这辆“虎”式坦克的前机枪也露了马脚,真正的“虎”式坦克前机枪型号是MG34型,枪管护筒为圆形,而这辆道具车的机枪枪管护筒为方形,应该是MG42或者是战后的MG3型。除了这两处破绽外,其余地方还是看得出来,道具组是费了一番心思的,比如假炮塔上装上了烟雾弹发射器,主炮旁边有双目瞄准镜的物镜孔(由此看来,这辆“虎”式坦克还是早期型)等,这跟某电影中直接用62式轻型坦克扮演日军坦克的粗制滥造敷衍了事还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了M4“谢尔曼”坦克,夺金突击队装备的另外两种装甲车辆是M3半履带装甲输送车和T19半履带自行火炮。前者是二战中美军最主要的装甲输送车,其地位与德军中的sd.kfz.251半履带装甲输送车相同。M3半履带装甲输送车主要装备美国陆军装甲师下属的装甲步兵,主要作用是让步兵能跟上坦克的进攻速度,伴随坦克战斗。而T19半履带自行火炮实际上是在M3半履带装甲输送车的基础上加装了一门M2AI型105毫米榴弹炮而成的一种自行火炮,是美军研制的一种试验型号,没有大批量生产。但是少量生产的一些T19半履带自行火炮还是参加了北非、西西里、意大利和法国南部的战役。除了夺金突击队,M3半履带装甲输送车和T19半履带自行火炮还出现在影片开头,也就是凯利、大乔他们被己方炮火误击后抵挡德军进攻那一场戏中。不过这里就有问题了,T19半履带自行火炮装备的105毫米榴弹炮是以间接瞄准曲射为主,用来执行炮火支援任务的,应该装备装甲师所属装甲炮兵营,不应该出现在大乔他们所在的一线部队里。
  还有一种美军的装甲战斗车辆在电影中一闪而过,那就是M8轮式装甲侦察车,出现在前半段大乔他们在路边休息,公路上开过几辆M4“谢尔曼”坦克的镜头里。仔细看可以看到“谢尔曼”坦克队列的后面,也就是公路的对面停着2辆M8轮式装甲侦察车。这种装甲侦察车装备一门37毫米炮,原本是作为轻型坦克歼击车来设计的,但是因为37毫米炮的穿甲能力太逊色,无法击穿当时德国主力坦克而作罢。不过,因为轮式底盘公路行驶速度快,噪音低,又有轻装甲保护,很快成为装甲侦察部队的最爱,成为美军的侦察尖兵。
  在袭击火车站一场戏中,德军试图用一种四管高射机关炮朝坦克射击,但很快就被坦克击毁。这种四管高射机关炮就是德国Flak38四联装20毫米高射机关炮,用于射击低空目标,必要时也可平射射击集群步兵和轻装甲目标。Flak38采用弹匣供弹,战斗射速较低,这是一个明显的缺点。影片中德军用Flak38高炮射击M4“谢尔曼”坦克,虽然不能击穿坦克的正面装甲,但是近距离内用穿甲弹对车体后部等薄弱部位射击还是有一定威胁的。
  地面武器介绍完了,影片中还有两次出现了飞机,分别是过河的铁桥被己方飞机炸毁和凯利他们的车队遭到己方飞机扫 射。在车队遭到扫射一场戏中有飞机的近景,仔细辨别之下发现有如下特点:采用行星气冷发动机、机翼为海鸥型,外段机翼略有上反角。综合各种考虑比如道具获得的可能途径,笔者认为这是一架T-6“德克萨斯人”式教练机。
  
  战术篇
  
  一部好的战争电影,除了逼真的枪械武器道具是一大看点外,电影中战斗场面的刻画是否能体现出清楚、合理的战术安排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这很大程度上考验了导演和军事顾问的军事知识,以及对影片拍摄的严谨作风。在这一点上,《凯利和他的英雄们》虽然称不上什么“历史战争大剧”,也没有真实的历史原型背景,但是,在战术安排上倒是亮点颇多。影片中的战斗场面主要有坦克分队袭击火车站、小分队遭遇雷区后的公路伏击战,以及最后成为影片高潮的小镇进攻战斗三场。在这三场战斗中,虽然不乏戏谑搞笑的戏份,但是保持了“恶搞不瞎搞”的严谨作风。下面我们就分别回顾一下这三场战斗。
  第一场坦克分队袭击火车站的战斗,这其实是奥德堡带领的3辆坦克在行军中的一场遭遇战。火车站有敌军在装卸物资的情况,以及敌军的兵力火力配备,在双方接触前进攻方是不知晓的,因此,奥德堡他们在战斗爆发前不可能预先制定出详尽的进攻方案,只能临时决定。反观德军一方,在战斗爆发前,他们根本不会想到美军一支坦克部队会突然出现在这里,所以对这场战斗也是毫无防备。这里要注意的是,奥德堡他们的坦克分队没有步兵配合战斗,因此3辆坦克之间必须互相观察互相掩护互相配合。在突然遭遇敌军、对敌基本情况了解有限的情况下,奥德堡命令3辆坦克成犄角队形互相掩护发起冲击,没有命令不得散开,这就很好地弥补了没有步兵掩护的劣势。
  战斗以3辆坦克的勇猛冲击拉开了序幕:很明显,德军毫无防备,在站台上装卸物资的德军被坦克机枪火力密集扫射,伤亡惨重。仓促应战的德军一无制式的反坦克武器,另一方面混乱中也没有利用就便器材例如炸药、集束手榴弹等对坦克进行爆破,而是四散奔逃,或者用手里的轻武器徒劳反击,纷纷倒在坦克机枪火网下。车站内的各种设施、装满货物的车厢等都被坦克炮逐一点名击毁,应该说突袭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战术突然性。在混战中,3辆坦克以乱制乱,各自瞄准射击,对德军造成重大杀伤。但是在这“乱”中,还是体现出了3辆坦克良好的战术意识。德军方面唯一对3辆坦克有威胁的武器就是车站里的几门Flak38四联装20毫米高射机关炮,因此坦克对它们加以“重点照顾”,要么用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将高射机关炮击毁,要么用密集的机枪火力封锁炮位,使德军炮手无法上前操作火炮。在一阵痛快淋漓的扫射炮击之后,德军死伤遍地,火车站内火光冲天一片狼藉,而3辆坦克毫发无损,可以说是一场一边倒式的胜利。
  在这场遭遇战当中,奥德堡的坦克分队有这样几个战术上的成功之处:第一,在意外遭遇敌军后临危不乱,没有盲目退缩或者绕道,而是用最短的时间利用有限的敌情信息定下了进攻决心。第二,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合理地安排了战斗队形,做到了互相掩护,没有留下观察和射击的死角。第三,冲击勇猛坚决,毫不退缩,达成了战术突然性。第四,在战斗中边打边观察敌情,当发现敌有高射机关炮对坦克有威胁时,迅速用准确密集的火力或将其击毁,或封锁炮位让敌军无法使用,保证了己方的安全。
  第二场战斗是由夺金小分队成员克雷斯触雷引起的。小分队发现误入雷区后迅速卧倒,因为没有探雷器等制式探雷器材,加上在敌占区,不能使用爆破等方式快速扫雷,所以采取了用刺刀小心地插入土中探查地雷,并跟着前面战友的脚印前进的方法通过了雷区。但是,地雷的爆炸声引起了附近德军的注意,派出一支巡逻队来查看情况。此时,小分队的大多数人已经穿越雷区来到了公路上,在发现巡逻队之后,迅速占领了公路一侧的一堵石墙,准备好武器弹药等待巡逻队进入伏击圈。但雷区中还有两人没出来,被困在雷区中。中士大乔叫他们两人在小分队掩护下原路退回绕过雷区,可是两人采取了极端错误的方法――在没有隐蔽物的雷区中“先打了再说”。此时他们的位置极端不利,一无隐蔽物,二没有时间和条件挖掘掩体,虽然两人捡了一些石块土块堆在身前当做简易胸墙,但无疑非常粗糙,而且厚度也无法阻挡子弹。后来发生的战斗中,两人相继阵亡,为自己的莽撞和侥幸心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反观德军方面,德军巡逻队在影片中的表现则相当业余。全无战术素养。按理说雷区中发生爆炸,那么触雷的当然有可能只是误入雷区的牲畜或者当地平民,但也有可能是渗透过来的敌军。在有疑似敌情的情况下,德军巡逻队本应该在接近雷区地带时就下车,展开战斗队形搜索前进,特别是对公路一侧的石墙、树林、灌木等敌军可能藏身的地方更要加强搜索。但是,影片中的德军巡逻队却开着车大大咧咧地到了雷场边的公路上。在发现雷场中有美军人员的尸体后,巡逻队应该明白触雷的是敌军,敌人已经渗透到了这一地区,那么更应该加强对各个方向的警戒。但是,巡逻队指挥官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了雷区中美军的死活上,还命令卡车上的机枪枪口转过来对准雷区,对可能来自背后的威胁没有丝毫的关注。从知道雷区中有爆炸声到现在,德军麻痹大意毫无敌情观念,这样的低级错误任何一个拥有基本军事素质的指挥员都是不会犯的。影片中刻意将德军表现得如此低级,估计是因为如果不这样表现,剧情就无法发展下去,后面的伏击战斗也就无法展开了。
  伏击战打响后,夺金小分队用猛烈的火力横扫卡车上的德军巡逻队,击毙卡车顶部的机枪手,在战斗的一开始就占据了上风。此时,德军的注意力又被吸引到了石墙即小分队伏击阵地的一侧,纷纷卧倒还击。但这时雷区中的两人犯了致命的错误,他们也朝德军开火射击。与石墙后面位置隐蔽占据地形优势的战友不同,他们暴露在雷区中无遮无拦,开火射击只会让自己成为德军的活靶子。很快,这恋战的二人相继被德军击中身亡。实际上,这二人可取的办法应该是以静制动,密切观察战斗的发展,等德军巡逻队被消灭后再从容地离开雷区,这样要比盲目开火更有脱险的可能。
  最后一场战斗,也就是夺金小分队到达小镇外围后对小镇发起的奇袭。在笔者看过的战争题材影片中,这场奇袭绝对堪称是战争片中的经典,比起20多年后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主导的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中那场小镇战斗也毫不逊色。影片中,夺金小分队经历了渡河战斗,损失了两辆M4“谢尔曼”坦克,最后只剩下一辆“谢尔曼”坦克到达小镇外围。在发起进攻之前,他们派出了一个两人侦察组事先潜入小镇,秘密占领了小镇的制高点――教堂的钟楼。在钟楼上,小镇内德军的布防一目了然。很快,侦察组就摸清了小镇内的基本布局、主要目标即银行的位置以及基本的敌情信息――银行的位置在钟楼右面的一幢楼房内,德国人在附近架设了3挺机枪:在小镇中心广场上,停着3辆“虎”式坦克;而镇内的德军步兵主要集中在银行后面的一幢棕色大楼里。在这些信息中,3辆“虎”式坦克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情况,“虎”式坦克正面装甲厚度大,M4“谢尔曼” 坦克上的76毫米炮很难击穿,而“虎”式坦克的88毫米主炮可以轻易地击毁M4“谢尔曼”坦克。而且在数量上,小分队又处于一对三的不利地位,因此不能强攻只能智取。
  在这些敌情信息中也有对小分队有利的一面,钟楼上的侦察组发现德军对小分队已经接近到小镇外围没有觉察,仍在按部就班地站岗、值勤。因此,取得战斗胜利的关键就在于:一、小分队尤其是唯一的一辆M4“谢尔曼”坦克要秘密潜入镇内不被发现,要在第一时间击毁对己方威胁最大的3辆“虎”式坦克,决不能让德军发觉小分队在镇外,将“虎”式坦克开到野外和自己交战,那样必败无疑。二、对棕色大楼内的德军步兵,要尽可能将其封锁在楼内消灭,这就需要对大楼的正门和侧门进行火力封锁。三、一旦没有在第一时间消灭所有的“虎”式坦克,就要将“虎”式坦克引诱到镇内的狭窄街道上,让M4“谢尔曼”坦克从后方射击其薄弱的后部装甲。要达成以上的战术意图,第一步是秘密地潜入小镇,而“谢尔曼”坦克的发动机声是难以掩饰的声响特征,很容易暴露自己的战术意图。面对难题,凯利命令潜入镇内的侦察组敲响教堂钟楼上的大钟,用钟声掩盖坦克行进的发动机声。最后,“谢尔曼”坦克秘密接近到了和广场上的“虎”式坦克仅隔一扇窗户的地方,达成了秘密潜入的目的。为了封锁德军驻守住宿的棕色大楼,凯利又命令一个M1919A4机枪组在大楼正门外秘密占领射击阵地,而轻机枪手再带一挺BAR轻机枪(前面提到过,实际上是一挺FN勃朗宁轻机枪)占领棕色大楼侧门外小巷尽头的一扇窗户,形成侧射火力,封锁大楼边门。同时,另派人在棕色大楼内偷偷安放炸药,等战斗一打响就引爆炸药,将楼内德军一锅端。小分队的其他成员在战斗打响前秘密潜入镇内,占领各路口巷口。
  战斗开始后,教堂钟楼上的狙击手准确地射杀了广场上的德军军官和坦克手,已经潜入镇内的谢尔曼坦克立即开炮,当场将广场上3辆“虎”式坦克中的一辆击毁,听到枪炮声后,镇内德军一片大乱,棕色大楼内的德军试图冲出来,但不论是正门还是侧门,都已经被机枪封锁,在付出了多人伤亡的代价后只能退回楼内。此时,小分队适时引爆了事先安放的炸药,将棕色大楼一举炸毁,楼内的德军被全部消灭。镇内其他地方的德军乱冲乱撞,纷纷倒在事先埋伏在路口巷口的小分队侧射火力网中。广场上的第二辆“虎”式坦克冲出广场试图追杀M4“谢尔曼”坦克,但被小分队引诱到狭窄道路上,被“谢尔曼”坦克从后方击毁。战斗完全达到了预先设想的战术意图,为最后控制小镇、和剩下的唯一一辆“虎”式坦克乘员谈判夺取黄金奠定了基础。整个这场战斗戏虽然不乏大胆的想象和风趣幽默的情景,但想象合情合理,体现出了很清晰的战术思路,非经专业人士指点不可能有如此成果。而戏谑恶搞(比如奥利佛他们为躲避爆炸钻进厕所,结果厕所被爆炸气浪摧毁,溅得两人一身屎尿)也不生硬做作,让观众看了觉得可笑、痛快,大笑中又不得不佩服凯利的神机妙算。
  
  随想
  
  《凯利和他的英雄们》这部影片拍摄于1970年,当时正值美国卷入越战泥潭,国内反战情绪高涨之际,所以这部影片立意和情节都带有明显的反战色彩。全片充满了对冠冕堂皇的“战争伟大意义”的嘲讽。影片中,导演极尽恶搞之能事来表现士兵们的厌战情绪、军官的中饱私囊、官僚主义,军内体制的低效混乱,黑色幽默式的情节屡见不鲜。如明明遭到了己方炮击反复呼叫要求停止射击,炮兵指挥官却充耳不闻;德军反攻战线危在旦夕,上尉却无动于衷,醉心于修理自己搜刮来的豪华游艇;上尉借为将军采购物品为由拖着豪华游艇进城逍遥快活,却假惺惺地让士兵们在鸟不拉屎的乡下“好好地玩一玩”;夺金小分队瞒天过海穿越战线,将军的参谋们却浑然不知,还把电台中听到的小分队对话误认为“一种特别的密码”……但是,虽然恶搞不断,导演却一直保持着“恶搞但不瞎搞”的基本方针,对枪械等道具的考证还是下了一定的功夫,战斗场面的刻画也是有板有眼,并不马虎,仿佛是一场真实发生过的战斗。在军事爱好者眼里,这部影片虽有一些瑕疵,但仍可称得上是一部精彩的战争大片。
  反观国内近年来推出的一部又一部“战争历史大片”,剧情胡编乱造,模仿抄袭,闭门造车;枪械道具“穿越”成风,不加任何考证。甚至出现了头戴美军钢盔、身穿“山寨”美军制服,手持85式狙击步枪的“国军特种兵”的雷人形象,让人“天雷滚滚”、“连挑对都挑不出来”。为弥补苍白的剧情,恶俗地编排三角恋、裸戏、床戏等……种种乱象让军事爱好者连连反胃、摇头叹息。近一段时期,随着某部自称取得“收视率奇迹”的狙击手题材的“战争历史大剧”播出,国内影视圈更是掀起了一股莫名其妙的“狙风”。不论什么片子,不弄一支带瞄准镜的“狙击枪”似乎就拍不下去了。对比几十年前拍摄的恶搞但不瞎搞的《凯利和他的英雄们》,我们的制片和导演是不是应该有所反省呢?笔者真心期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影视制作行业也能拿出真正有水平的“战争大片”来,让观众们一饱眼福。
  
  (编辑/天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