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壮族,傣族与布依族 [华夏民族――布依族、傣族]
 

壮族,傣族与布依族 [华夏民族――布依族、傣族]

发布时间:2019-02-14 03:47:11 影响了:

  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总人口约2545059人,其中以贵州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据《布依族简史》载,布依源于“骆越”,属“百越”的一支。布依族曾被称为“越”,“俚”,“仲家”,“夷家”等。在解放以后,于1953年11月3日正式认定为“布依族”。
  秦、汉时代的布依族地区,已经产生世袭的王或侯。西汉以后,布依族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接触逐渐增多。随着秦汉封建势力的深入,客观上促进了布依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唐代,中原王朝在布依族地区设置一些羁縻州县,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刺史,世袭其地。五代时,增设了“八蕃”土司。明代的土司制度趋于完备,一直到清雍正年间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以后,统治布依族地区达一千多年的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才逐步结束。元、明、清土司制度统治的时候,布依族地区社会形态,基本上仍停留在封建领主经济阶段。土司、土官占有领地内的全部土地,并不完全占有依附的土民(农民、农奴)。大约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布依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
  布依族地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他们几个户、上百户聚居一起,村寨依山傍水,寨前田畴纵横、河溪环绕。这里有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花溪、驰名中外的黄果树大瀑布、安顺“龙宫”、兴义“马岭峡谷”、荔波“小七孔、章江大峡谷”、镇宁的“犀牛洞”、清镇的“红枫湖、百花湖”、普定的“夜郎湖”、安龙的“招提”等等。这些名胜古迹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已成为中外友人和旅游者考察观光的胜地。
  布依族地区属中、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基本特点是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终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增温度为16~C,年降雨量在1000―1400毫米之间。无霜期270―350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布依族居住的河谷、坝子土地肥沃,气温及水利条件好。他们自古以来都以经营水稻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其次为旱稻、小米、高梁、红稗、荞麦、薯类、豆类等。
  布依族地区地下矿藏丰富,尤以煤矿、金矿、锑矿、磷矿著名。分布在黔南“瓮福磷矿区”的磷矿蕴藏量约8亿吨,品位在24―38%之间,居全国第一。
  
  傣族
  
  傣族人口约有1025402人,主要聚居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南部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这些地区的傣族人口占全省傣族总人口的60%以上。其余散居在澜沧江以东的景谷、景东、普洱等地,以西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澜沧等县份;红河沿岸的新平、元江、元阳、红河、金平等县;金沙江畔的华坪、大姚、禄劝等地及与越南交界的马关县也有分布。
  从地理位置上看,90%以上的傣族都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海拔500―1300米以内的低纬度低海拔的河谷平坝地区。境内江河纵横,山川秀丽,怒江、澜沧江、把边江、元江由北向南流经傣族地区,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带类型,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终年无雪,轻霜期30余天,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60―1965毫米,80%的雨量集中在5―10月,年蒸发量1409―1815毫米,雾日100余B,年日照时数为:1790―2340小时。在德宏州一带,由于低纬度高原地带太阳入射的高度角大,空气透明度好,是全国光照高质区。
  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经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傣族的节庆多与宗教活动有关,最主要的节庆是傣历新年,即“泼水节”,时间在公历4月中旬,每年都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届时国内外宾客云集,热闹非凡。另外还有关门节、开门节等。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后定名傣族。傣族有文字,傣文为传统的拼音式文字。属汉藏语系:隆侗语族的壮傣语支。傣文分新、老两种。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傣族创造积累了丰富的傣族文化,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尤以长篇叙事诗为代表作,据传有500余部。《召树屯》已改编成电影《孑L雀公主》。傣族能歌善舞,音乐、舞蹈独具特色,傣族群众极喜爱民族歌手“赞哈”演唱。壁画、傣锦、黑陶等手工艺品极富特色。
  (晓英供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