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退耕还林和生态补偿金_麦积区“退耕还林”生态工程的调查报告
 

退耕还林和生态补偿金_麦积区“退耕还林”生态工程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02-24 05:07:21 影响了:

  1麦积区气候环境概况      麦积区地处甘肃省东部,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多风干燥,夏季炎热,雨水集中,春秋天气多变而剧烈。年平均气温为10.70 ℃,一月份平均气温为-2.40 ℃,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2.30 ℃,全年有九个月平均气温稳定在5 ℃以上(3~11月),有五个月平均气温稳定在15 ℃以上(5~9月),温暖期与作物生长期相吻合。
  由于气候条件恶劣,麦积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壑密度一般在0.56km/km2,侵蚀沟每年以1~3m的速度前进,年均侵蚀模数在6500t/km2・a以上,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80万亩,风蚀沙化面积50万亩。
  
  2政策宣传
  
  自工程开展以来,全区共印发《退耕还林宣传提纲》3万余份,广泛深入宣传了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区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以“政策宣传,任务落实,产权落实,服务跟踪,补贴兑现”五个到户和“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和种苗供应,验收兑现”三项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麦积区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意见》,印发到了全区。并筹措资金印制退耕还林资料袋3万个,分发到了每个农户家庭中。
  宣传方式上,采取了广播,电视,报纸,公开信,通告等多种形式。但是从宣传效果来看,却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由于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在农村不识字的人群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政府制定的宣传措施农民根本无法深入理解。
  第二,部分基层干部徇私舞弊,致使政策落实不统一,2007年计划完成4.50万亩退耕还林任务,按照1亩耕地匹配1亩宜林荒山地造林,完成4.5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的造林任务,可是当任务层层落实到农民那里的时候,就变成退2亩耕地,而没有匹配相应的造林地。
  第三,退耕地和造林地每年的匹配比例是不同的。1亩退耕地和相应比例的还林地作为1份,按照国家每亩150kg粮食,20元现金的办法进行补助,但是由于宣传上的偏差,农民错误的以为退耕地和还林地均能享受同等的补助待遇,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调和。
  
  3林种划分及树种选择情况
  
  由于环岱海开发区内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沙化、盐碱化,且干旱少雨,因此工程建设中主要选择了耐旱、耐盐、抗风沙、根系发达的树种。针叶乔木以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为主;阔叶乔木以新疆杨、胡杨、旱柳、涤柳、暴柳、榆树为主;灌木以山杏、山樱桃、枸杞、怪柳、沙枣、沙棘、柠条、刺槐为主;经济林树种以中小平型苹果类、大接杏、李子为主。
  树种的选择主要是由立地条件决定的。依据麦积区的地形、土壤、坡度、海拔、坡向等因素将立地类型分为山地阳坡型,山地阴坡型,丘陵坡地型,风蚀沙化地型。
  山地阳坡地型选择油松、花椒、核桃、胡枝子等耐干旱乔木或灌木树种。
  山地阴坡地型选择华北落叶松、云杉、苹果、桦树、山杨等树种。
  丘陵坡地型选择山杏、仁用杏、沙棘、刺槐、侧柏等树种。
  风蚀沙化地型选择刺槐、榆树、沙枣、胡杨、枸杞、怪柳等树种。
  水热条件较好的小地形一般选择大接杏、金红苹果、黑桃、枣等经济林种。
  2007年0.50万亩的人工造林中,防护林面积0.48万亩,占总面积的96%,经济林面积0.02万亩,占总面积的4%。
  目前,麦积区已经开始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引进四倍体刺槐。四倍体刺槐属温带树种,较普通刺槐有更强的适生能力,在海拔2 000m以下,降水量不低于200mm,年平均气温不低于3 ℃,坡度在50度以下均可以生长。对土质要求不严格,山沟黄泛细沙地,河滩壤质细沙地,轻盐碱地(含盐量在0.30以下)都可广泛栽种。
  
  4林场的维护与管理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禁牧舍饲工作的开展,森林面积、植被覆盖度逐年增加,这就对防火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从气候环境看,这里冬春季漫长,且气候干燥,易起风而且风较大,多是西北风,为防火又添了几分难度。防火基础设施薄弱,防扑火设备少,而上级划拨的防火经费又主要用于国有街子林场和凤凰造林站。
  另外,林场上牛羊啃食及遭受病虫害的现象相当普遍。由于管理不善,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林场维护体系,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科技以及资金投入都严重不足。因此,退耕后原有和新建林场的保护问题令人担忧。
  
  5资金来源,到位及使用情况
  
  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厅颁发的《关于编制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以粮代赈”退耕还林实施规划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其他有关规定,退耕还林工程的具体投资标准如下:第一,退耕还林种苗费50元/亩,第二,粮食补助金额:按150kg/亩粮食,以1.40元/kg计算,第三,退耕农民教育,医疗补助费:20元/亩.年。
  2000-2007年间,国家共补助麦积区种苗费2 140万元,补助退耕地钱粮共16 541万元,农民人均补助1 973.90元。根据退耕还林规划任务和投资补助标准,2007年麦积区退耕还林工程需要中央总投资为3 583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5万元,全部用于人工造林种苗补助;财政资金投入3 458万元,其中粮食折算现金3 122万元,占90.30%,退耕地现金补助336万元,占9.70%。2007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完成宜林荒山造林任务2.50万亩,需国家兑现苗木费125万元。
  
  6任务落实情况
  
  1999-2007年七年共计完成退耕地还林16.80万亩,荒山造林26万亩,七年的实际完成率为100%。2007年计划完成荒山造林2.50万亩。在任务落实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严格政府负责制,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明确;
  第二,明晰产权,通过与农户签订退耕还林合同,发放林权证,明确执行了谁种树谁所有的原则,调动了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第三,加强种苗管理,鼓励培育优质种苗,提高良种壮苗的使用率,保证了适地适树的原则;
  第四,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实施项目监理制度,对项目工程进行了全程监理;
  第五,全面实施禁牧,加快了生态环境自然恢复的速度,保证了人工建设的成果;
  第六,采取了“五个结合”:一是项目建设与调整种植结构相结合;二是项目建设与建设养殖业大区相结合;三是项目建设与移民工程,扶贫开发相结合;四是项目建设与发展林业产业化相结合;五是项目建设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
  第七,采取了“五个到户”:一是政策宣传到户,二是任务落实到户,三是产权明确到户,四是服务跟踪到户,五是补贴兑现到户。
  
  7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总体上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823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1 400元,提高了58%。2000年全区仅有良种奶牛200多头,寒羊7.80万只,截至目前,全区已有奶牛3.11万头,寒羊42.30万只。此外,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耕地减少,农村富裕劳动力增加,使一大批农民解放出来,进城打工挣钱,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现在全区进城打工的农民每年有3万多人(次),平均每人每年打工创收3 000~5 000元。
  
  8生态改善方面的成果及缺陷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造林地内,植被一般在第2年内基本达到90%的覆盖度,恢复较为迅速,主要以禾本科、菊科、黎科等耐干旱植物为主,以一年生植物为多,多年生植物所占比例逐年增大,造林后第3年,大部分林地的林草覆盖度达到了100%。由于苗木生长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林冠没有形成,林木的盖度很小,林冠的截留作用不存在;活地被物截留作用较造林前有明显的改善,这是由于死地被物的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的厚度;土壤持水量较造林以前有明显的改善,造林前土壤墒情较差,而现在土壤墒情较好,土壤的持水量有明显增加。
  麦积区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2000吨/平方千米,造林后由于水平沟,鱼鳞坑和地被植物量的增加等作用,土壤流失量锐减70%。由于该区均为季节性河流,河流径流在无大雨或暴雨的情况下很难形成。河流泥沙含量与降水量和降水时间有关,退耕还林后,有部分河流的洪水流量中泥沙含量较前减轻,特别是泥石流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45万亩。
  目前全区荒漠化面积9.80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80%。退耕后,小气候有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土壤的持水量增大,空气的湿润度增大,风沙减少。2007年沙尘暴等灾害性气候基本没有发生。再现的野生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食草动物数量增加,食虫动物增加量更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