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语言技术和学习综述_
 

语言技术和学习综述_

发布时间:2019-03-21 04:23:11 影响了: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外语学习群体的变化,国家现有的课程以及教材、教学方法等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语言教材、包括基于技术的语言教材的开发应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要遵循语言描述、语言学习、语言教学的主要方法,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关注技术应用于语言教学的利弊,以符合语言教材评价的原则,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使技术在语言教学中得到有效地利用,促进语言学习。
  [关键词]语言;技术;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0)03-0055-09
  
  一、引言
  
  语言教材,无论是基于技术的还是非技术的,其开发应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应该包括下列内容:(1)方法,就是一套基于实证研究的有关语言的本质、学习的本质以及教学的本质等的假设;(2)步骤或计划,就是与方法保持一致,合理选择教授的语言项目,安排它们教授的先后顺序,描述学习者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等;(3)技巧或过程。就是为实施该步骤或计划而设计的详细的课堂练习和其他练习(Anthony,1972;Richards&Roggers,1982)。
  这个理论构架看起来可能有点儿过时,但它仍能为教材和教法的系统设计与评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首先必须说明,关于教与学的本质、甚至语言的本质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因而没有一种专门教外语的好方法,也没有一套专门教外语的好技巧。出现上述情况的部分原因很可能是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最佳教学可能是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尽管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比较理想的是,教师应该分析学习者的个体需求和情况,因材施教。相关政策也应该考虑这种多样化的需求。
  曾经有一种很成熟的方法,叫听说法。这种方法的特别之处在于以语言实验室的形式,把教学法和技术连接在一起。不过,该方法完全有效的观点已不再为人们所接受(Riehards&Roggers,1986,44-61)。语言实验室现在是教师实现具体学习目标可能使用的众多手段之一,计算机、录像和所有其他技术设备,只是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能使用的一些技术设备。
  优秀的教学和教材设计有一些原则。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向不同的学习者演示技术怎样善用、滥用这些原则是可能的。因此,该综述将:(1)检验语言描述的主要方法;(2)检验语言学习的主要方法;(3)检验语言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步骤;(4)检验学习者可能会有什么不同以及这些差异怎样影响教材和教学技巧的选择;(5)检验语言教材评价的原则。旨在论证编写好教材、包括基于技术的教材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这份综述材料未必总是一目了然,可能不会与那些不密切关注教材系统分析的人产生共鸣,列举的例子可能信息量较大。因此,该综述将继续检验:(1)基于技术的教学的独特方面以及材料的具体实例,旨在通过研究论证在特定的环境下、面对特定的学习者,怎样可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2)至今还未明确涉及的其他因素;(3)政府和欧洲在这方面的积极性。
  
  二、语言描述方法
  
  正如Halliday等(1964)指出的那样,语言科学对外语教学的主要贡献是,它们能对所教语言做出很好的描述。如果你不知道或者不懂得描述教学要点,那么教学可能就会缺乏指导,漫无目的。虽然语言的书面描述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就在教学中如何描述语言的特征、划分语言要素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在当前的语言教学状况下,区分四大方法或许有用,但它们多少有些重叠。
  第一种是传统的结构法,认为音素和词素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它们通过语法和句法规则系统地组合在一起。Thomson(1961)的《外国学生实用英语语法》(A Practical EnglishGrammar for Foreign Students)就是该流派教学语法的一个典范。在Chomsky(1959)推翻了Skinner(1957)的学习理论之后的大约40年里,结构法在语言教学方面一直占着支配地位。
  第二种方法,即词汇法,对最小的要素一语素是否一直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提出质疑。最近Wray(2002)认为,从实用的角度看,语言也可以被看作是许多预制的、甚至公式化的、通常被称为“块”的词组。其中一些,比如很多问候套话。在一成不变地学习、重复;而其它的可以根据语言需要进行添加、改编。Lewis(1993)的词汇法和Willis(1990)的词汇教学大纲是这种方法的典范。
  第三种方法是功能法。该方法除了描述语言的语法特性以外,也强调语义和交际。Wilkin的意念大纲(1976)就试图用心目中的大纲设计描述该方法的特征。
  第四种方法是互动法。该方法的特点是试图从个体的社会交往方面来描述语言,就描述而言,我们发现这种方法最不符合要求,最不完美。
  
  三、语言学习方法
  
  学习一门外语可能是任何学习者都要自觉承担的一项最大、最复杂、最艰巨的任务。由于外语学习把显性词汇学习和语言规则学习结合在一起,并在其熟练运用中无意识地发展技能,所以,语言学习与其他任何校内外的课程截然不同。我们还远远没有全面了解学习的过程,下面对此作一简要说明。
  
  (一)行为主义方法和认知法
  关于如何学习语言,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行为主义方法,一种是认知法。前者认为语言基本上是一种与习惯有关的活动,可以通过重复和记忆直接学得。相反,后者则认为语言学习远比这复杂得多。语言是通过经验和实践逐渐获得的,直到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算完全懂得。即语言学习是建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的学习。虽然行为主义方法一直受到很大的质疑,但完全丢弃它也不对。显性教学和重复对某些语言要素,比如词汇,可能非常有效,但培养结构准确、表达流畅却不是那么容易,需要用外语进行有意义的交互活动,并且要长时间暴露在这种活动之中。
  
  (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从Lenneberg(1967)开始,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语言学习有关键期这个观点,也就是说,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有一段特殊的时期,特别适合语言学习。过了这个关键期,语言学习可能比较缓慢、比较困难,或者较少取得成功。儿童学习外语达到流利程度的例子司空见惯,而成人学习外语完全达到流利程度的例子却很罕见。最新观点认为,语言学习实际上可能有几个关键期。第一语言学习者的本族语语音是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习得的,但成年外语学习者要获得这样的发音似乎很难;第一语言学习者对本族语语言结构正确性的感知能力是在出生后的几年内培养起来的,不像成年学习者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相比之下,词汇的发展,孩子和成人一样,都是不断地拓展,都能通过努力获得大量的词汇。
  
  (三)自然顺序理论
  有证据表明,有些外语结构成分可以先于其他成分进行系统地学习。特别是Krashen(1987)将该理论向前推进了一 步。因此,那些易于解释的语言规则不一定总是要先掌握、先使用,这就说明可能要按照正确的学习顺序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虽然Krashen就英语语素顺序提出了一些观点,也谈到了发音的先后次序,但其他顺序还很模糊。Gass等(2002)有关教学规范的著作试图把该领域的研究汇集起来,它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好、最新的成果。该研究可能会指导我们进行材料设计,按照学习者先倾向于学习的顺序引介新知识点。实际上,这些排序仍然很零散、不够完善。
  
  四、语言教学方法
  
  可以想象,有多种方法描述教学内容,也有多种方法传授教学内容。尽管如今执意墨守一种教学方法而排斥其他方法的教师已不多见,但还是有很多明显可拆分、可识别的方法。大多数教师试图采用综合法。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通常被认为是19世纪的方法,但仍在继续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学习者只想或者只需要用外语处理书写文本,通常是文学文本的情况下使用。该方法不仅注重与所学课文有关的词汇学习,而且在课文的互译过程中,还注重语言规则的学习和运用。语法翻译法的优点是,在课堂教学模式下非常有效,优秀的学习者能从中学得很多,它能够为课外运用词汇和句法知识奠定基础。由于它的组织以及期望学习者独立学习的缘故,这可能是一种适合于技术实施的方法。语法翻译法的缺陷是,只重视文本的阅读和翻译,而忽视语言处理的手段,谈话和其他交流形式是处理语言必需的手段。
  
  (二)口语法和情景语言教学
  该方法的特点是教学中不用翻译(学习内容只用外语传授),注重口语的自然运用。教师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取代教材及课文。教师可以用手势、示范以及图片引入新观点、新概念,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反应和能力。在连接师生的普及型宽带可用之前,一般很难看到类似这样的方法顺利地适应于技术受限的情况。20世纪20-30年代,尤其是英国语言学家试图通过预测学习者可能遇到的情景,来完善语言教学的内容。频次分析使教学大纲精选了学习者最有可能需要的词汇和句法结构,并使这些在课堂上反复重现。学习理论本质上属于行为主义,但情景和语言结构的关联应该使该方法不至于那么单调。
  该方法的优点是,努力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列入教学大纲的知识点,使其真正与学习者有关,并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该方法的缺陷在于,很难识别那些无关但却对学习者有用的情景,很难描写这些情景所包含的语言。语言比这更难以预测。
  
  (三)听说法
  在方法高度结构主义,关注母语和目的语的区别,涉及学习大量和语言有关的东西,而不是语言,注重形式操练和记忆,强调结构的准确性是首要的。该方法特别适合录音机和语言实验室这种形式的新兴技术,认为学习者的兴趣并不重要,单凭大量的重复就能促进学习,这可能是该方法流行的原因。不过,该方法当时也因其在语言和学习理论方面的缺陷而遭到了批评。
  该方法的优点是,它能通过语言实验室使学习者不经意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说读写上。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太枯燥,效果常常不佳,语言操练与其意义分离,不能教授语言的全部内容。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遵循这种方法编写基于技术的材料可能有吸引力,因为填充题和操练适合程序化操作。但是这种诱惑必须抵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要这么做,因为有些这样的练习会非常有用,但过量就会适得其反。
  
  (四)交际性语言学习
  根据Wilkins(1976)的意念和功能分类,交际法试图引进交际能力。这显然就涉及到学习者分组用目的语完成各种任务或解决各种问题。听说法高度结构化,交际法重语义而轻结构(虽然这不是该方法的要点),也轻视记忆的作用,主张语言规则的内化,认为交际中语言的自然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这在目的语国家非常奏效,学习者周围的人每天都使用目的语,学习者有大量的时间暴露在目的语环境中。
  交际法的优点是外语的交互使用,这能使学习者的外语真正达到流利的程度。该方法的另一优点应该是这些意念,功能分类,可以应用于任何主题或情境,这些主题或情境使得为学习者选择真正有趣的材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该方法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从不详细地教授句法结构,特别在英国。因而学习者的句法结构知识明显很弱。看来,一周两三节课无法达到学习需要的那种有意义的暴露。使用基于技术的材料,营造有意义暴露的氛围,在依据该方法设计的任务和问题解决活动中进行练习,也许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五、学习者的差异
  
  人们一致认为。学习者之间存在差异。他们不仅在年龄和性别这些显性特征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学习风格和学习爱好也各不相同。给同一个班级提供相同的学习材料,有些学习者可能觉得这些材料对他们很有帮助,并且学得很好;而有些学习者则觉得这些材料对他们并不合适,不会使他们取得应有的进步。
  关于这些不同的学习风格是什么还存在一些争议。从理论上来说,语言学习风格最严谨的方法来自语言能力研究。Carrel和Sapon(1957)的语言学习能力仍被视为标准,他们认为能力包含以下四个要素:(1)短时记忆;(2)形成声音符号对应的能力;(3)语法敏感性;(4)语言推断能力。
  运用这种方法对学习者进行测试,从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来看,只有两种学习风格明显得到认可,即分析型学习者和记忆型学习者,尽管还存在第三种学习风格,即分析、记忆型学习者(Skehan,1989)。因此,从理论上讲,分析型学习者应该从语法翻译课上获益最多,而记忆型学习者应该从听说法获益最多。
  能力研究的好处是,它和诊断测试联系在一起,这使教师在执教前就能了解学习者的潜在优缺点、采用合适的教材教学策略。实证研究表明,教学方法与其学习风格相符的学习者在学习上的受益较不相符的学习者更大(Wesche,1981)。能力测试主要是为专家使用而设计的,但Meara等提到,最新公布的一套测试则是由计算机传输并评分,提供个人档案,分析学习者的长处与不足,并根据其学习风格提出教学建议。这些测试是为非专家使用而设计的,这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些测试的应用,几乎全部局限于研究团体。鉴于学习存在多样性,从政策角度讲,通过教师培训和职业提升大量引进这方面的教师是明智之举。
  关于学习风格,也有其他分类。一些比较流行的以心理学类的Karl Jung理论为基础,采用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Briggs-Myers&McCauley,1985)进行评价。也有在线测试可以评价你的学习风格(如,http://www.省略/cgiwin/JTypes1.htm),但是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儿童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还没有详细的记录。如Kolb(1984)提出了一种假设,他把学习者分为四 种类型:(1)实际体验者;(2)善于思考的观察者;(3)抽象概念论者;(4)积极实验者。
  从语言教学和教材的角度来看,这些名称显然与既定的方法没有联系。不过可以做一些切合实际的选择。比如,抽象概念论者有望自如应对以语法为中心的课程,而积极实验者在完全沉浸式学习环境中,可以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
  更为流行的是Gardner(1993)提出的七种智能假说(较新的有九种),学习者的智能可能因人而异:(1)文字游戏(言语语言智能);(2)问题游戏(逻辑数理智能);(3)图片游戏(视觉空间智能);(4)音乐游戏(音乐节奏智能);(5)运动游戏(身体动觉智能);(6)社交游戏(人际关系智能);(7)单人游戏(自知智能)。
  该理论认为,如果教材涵盖所有这些智能,那么小组学习的收效最大。可是还没有实验证据能够清楚地证明其正确性,不过,他的观点可以作为编写好教材的依据。以所有这些不同的智能为指导编写教材,编者将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教法和练习。这样,不管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是什么样的,他们都能找到他们喜欢的东西。因此,材料更有可能维持学习者的兴趣。这一点应铭记在心。
  
  六、优秀教学和优秀教材的原则
  
  语言教材和教学软件的正式评价已经顺利地确立,现在有很多不错的量表可用于评价,甚至还有一些网站也专门为用户提供软件和其他语言教材的评审服务。我们认为Hubbard(1992)为评价语言教学电脑软件程序设计的量表最系统、最完整。这样一个量表不应该只用于评价现有的软件材料,还应该让教材编写者在设计阶段就提出必要的问题。
  
  (一)应当有一致的方法和步骤指导教材
  更准确地说,量表试图弄清楚关于语言怎么学、教什么,材料是否蕴涵一种明确的思想。基于技术的语言教材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以技术为先导,而不是以教学法为先导。这些教材之所以经常使用灵巧的技术,是因为技术可以应用,而不是因为技术能够使学习者提高或运用其外语知识。方法和步骤是什么,这不是教材设计关注的主要问题。但是,方法和步骤确实一定得有,而且教材必须体现这些方法和步骤。这样,有能力、有经验的教师才能为他们的学生做出明智的选择。按照政策,偏爱一种方法是不对的。为GCSE开设的现代语言国家课程就出现这样的情况,交际法颇受欢迎,而其他方法则例外。没有人能够对该方法的成果做出令人满意的说明。
  
  (二)应当有一套明确的目标
  好教材必须清楚它们要教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如果你为学习者制定明确而又可以实现的目标,他们就有可能达到这个目标;如果你没有为他们制定这样的目标,他们就不可能达不到这样的目标。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语言教材要遵循如前所述的可能适合分析型学习者的结构法,那么,你就期望能够清楚地识别要讲授的结构知识点。因为教材中有知识介绍、练习和活动。交际法有望能够支持意念或功能任务,比如买火车票或订餐,并且能够围绕该情景设计合适的任务。
  
  (三)材料必须是可用的
  使用者(如果材料是课堂活动的一部分或者补充,使用者就包括教师和学习者)必须清楚如何使用材料,而且很快就能学会。一定不会觉得难用。Milton(2001)指出,技术一旦在语言教学中被滥用,不但不会促进语言学习,反而常常会阻碍语言学习。Kreeft-Peyton(2000)的研究中就提到,大半节课的时间都花在去实验室的路上、联机和做准备工作,这极大地浪费了学习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Kreeft-Peyton对那些展示技术魅力的活动表示肯定。相比之下,对材料和活动的可用性必须进行更严格、更精细的评价。看来,编写的教材必须清楚、明白,使用起来快捷、容易。
  
  (四)对用户的回答应当给予反馈
  技术的一个优点是,或者说应当是能够与它进行互动。可是在语言实验室里进行的活动缺少对问题的回答,电脑屏幕上也没有就书面问题给以回答。因此,比较理想的是,对这些问题应该做出标记,错误应该予以改正,应该提供反馈和解释。如果学习者要独自学习,这种反馈则非常重要。如果你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是对的还是错的,那就真的很难学会一种语言。在所有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反馈的作用和好处实际上很难评价。人们试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其他方面寻找反馈的消极面的同时,目前好像赞成这样一种观点,即,在语言方面,纠错和鼓励是成功的关键(Steinburg,1991)。判断反馈是否恰到好处比科学更艺术,比较敏感的教师在这方面是内行,计算机程序反应还达不到这种敏感的程度。无论如何,必须设法使之成为语言教材一个组成部分。
  
  (五)材料应当适合学习者的年龄
  正如Milton和Garbi(2000)指出的那样,多数基于计算机的教材是为很特定的学习者设计的,这些学习者是成人或接近成人,受过教育,比较老练,理解力强,能够就多种话题进行交流,计算机水平很高,外语也相当流利。遗憾的是,英国大多数外语学习者的情况并非如此。他们年龄很小,尚处于受教育的初级阶段,还不具备处理复杂问题或交互活动的能力,甚至可能连键盘也不会使用,外语知识贫乏,但有特殊的兴趣。Warschauer等(2000)在其有关低龄化学习者的网络课题摘要中指出,学习者不是花时间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就是交际缺乏足够的外语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看到任何外语学习的情景出现。由于大批学习者远离学校环境,因此这种情况尚未彻底改变。这些学习者可能是成年人,但绝大多数是初学者或伪初学者(false beginners)。
  
  (六)材料必须能激发学习动机
  不管是课堂学习还是自主学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的都差异很大。不管学习者的学习理由是什么,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否则他们就不会学习。有人认为,像学习外语是为了找份新工作、出国留学或加入一个新的语言社区这种工具性/综合性动机最有效(Gardner&Lambert,1972)。教材若能尽量准确地再现学习者在其新语言社区遇到的语言环境,比如买火车票,他们的学习动机很可能就会被激发出来。为GCSE编写的学校外语教材与这极为相似。遗憾的是,大多数语言学习者都是在校的孩子,没有工具性或综合性学习动机。如果他们学习语言,可能是因为他们喜欢学习语言(内在动机),或者是考试想达到A级水平,或者是想上大学(外在动机)。话题和材料选择得好,内在动机就会受到影响。就任何语言而言,买火车票不是11岁的孩子感兴趣的事,可是他们可能对采访Robbie Williams有兴趣。这就意味着在材料编写、定期审查和更新方面要保持高度的敏感,以反映当前青少年的爱好。计算机好的一面,至少目前是低龄化的学习者不管做什么,都非常喜欢它,这会加强内在动机。
  小学出现了一批新的、低龄化的外语学习者,这意味着 教材内容编写的方法必须与这个年龄群体相适宜。一个7岁孩子所迷恋和感兴趣的东西不可能和一个16岁的孩子一样。这就给政策和教材设计一个启示,即新课程必须适合这些学习者,一个全新的市场将为小学年龄段的学习者打开。当然,也有大批的语言学习者是成人,常常晚上上课。他们的学习动机千差万别,但可以猜想到主要是休闲娱乐。他们可以通过选择反映假日语言的主题和话题等获得一些益处。不过,很多学习者认为这些课和上汽车维修、意大利烹饪课一样。语言学习的范围如此广大,取得进步如此艰难,结果这些班的很多学习者都丧失了学习动力,辍学率高得惊人。学习开始之前的诊断测试和学习期间的进展监测,或许对教师和学习者都有帮助。这样,在学习期间就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建议和支持。
  
  (七)材料必须适合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Krashen(1987)认为,语言学习成功的两个原则是:成功的教材必须略高于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材料必须是可懂的。如果你放在学习者面前的材料太难,你就是在冒险,他们什么都理解不了,什么也学不到。即使对于有经验的成年学习者,这也可能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学习动力。Warschauer等关于通过互网络学习的研究指出,这正是低水平的学习者使用电子邮件出现的情况。这说明成功的材料必须认真地进行构思和编写,以便与学习者的水平相适宜,因为权威性的材料很可能只有那些最高级学习者才能真正理解。例如,Laufer和Sire(1985)认为,要理解课文,需要懂得其中95%的词汇,要达到这种程度,可能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
  有两个潜在的问题在此需要说明一下。一个是从国家课程方面做了很大的改变,国家课程与权威性材料的使用联系在一起。精心分级的材料的确比国家课程材料好,所以,我们认为这不必成为一个问题,可能还带来市场优势。更成问题的是,很难对材料进行精确的分级。很难标注它们的等级水平。常用的术语,比如初级、中级和高级,很不确切。开发者和教师应当注意应用一些尖端的、能够评定学习者水平的计算机技术(Mesa&Jones,1988;Mesa&Milton,2002),评定用于教学的课文的等级水平(Laufer&Nation的LFP,1995;Meara的PLEX)。这将是一个新的改变,无论如何都会引起争议。
  
  (八)材料的内部组织充分恰当
  这里可能涉及到多种因素,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习材料是否有足够的重复和循环再用?重复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Nation,2001),对要学的知识点按照适当的时间间隔进行有意义的重复,这种重复越多,对知识点的掌握就越牢固。因此,比较理想的是,技术材料要系统地利用学校课程的内容,使学习增至最大限度。
  由于英国的语言教学大纲内容非常单薄,例如。WJEC(1995)和NEAB(1997)GCSE教学大纲仅包含1000个单词,这只够进行最有限、最基本的交际,任何接近正常的交际,可能需要掌握三四千个词汇。这些词汇又异常枯燥,所以期望晚间课程与成人的工作既分离,又有更多的联系。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一般只有最松散的课程大纲作为依据,尽管涉及的主题范围已经确定,但几乎没有正式的或结构性的内容。资助需要这些学习者提供合格证书,基于学校的GCSE是资格认证的标准。
  尽管把技术材料或其他材料与国家课程联系起来可能是一个良好的起点和销售策略,但开发者将来还得面对现实,要是编写真正有效的教材,那就必须制定比现行课程大纲更好、更详尽的课程大纲。这就涉及到词汇、句法的选择和排序。以便能结合各种技术系统地改编这些知识点。如果这些东西在英国的现代外语方面还不容易弄到,那么可以借鉴很多优秀的EFL课程大纲和说明,编写一份这样的材料。这些课程大纲和说明的范围从低龄化的学习者(UCLES,1998)到UCLES’s First Certificate in English(Hindemarsh,1980)。
  良好的内部组织应该也意味着活动的选择和内容的排序都要与学习者相适宜。因此,如果学习者假日只想在酒吧点饮料或是在饭店点餐,那么强调用外文写作的活动如同强调这些主题范围之外的词汇和句法一样多余。大多数学习者的注意力不便集中,这就说明需要开设更全面的课程,创编各种各样的活动,采用各种输入方式,从句法结构解释到读、听课文,以及以这些为基础的各种练习,从填空和操练到互动信息差练习、甚至开放式练习。这对设计者和编者都是一个挑战,不过,这是优秀材料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还有一点需要考虑的是,如果这些材料将来在英国以外可以销售,那么它们必须严格与各国政府采纳的课程大纲相适宜。通常情况下,这些课程大纲略带保护性质,保护地方出版商免遭美英出版巨头的破坏。不管是什么原因,材料在学校使用或出售之前,必须符合地方课程大纲的要求,并经地方政府部门批准后方可被列入合适的材料清单。然而,未列入这些清单的材料几乎完全控制着这些市场的产品。
  
  (九)材料必须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
  如果说有一个因素较其他因素更影响到外语学习的成效,那就是花在有意义学习外语和使用外语上的时间多少。Milton和Meara(1998)在一项泛欧洲研究中指出,英国学习者并不比他们的欧洲同伴差,只是他们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因此,和欧洲学习者相比,他们的进步很小。这说明两点:
  第一,如果编写的材料(技术的或者其他的)想对语言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那就必须准备数百个小时的活动。例如,要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UCLES First Certificate in English,词汇量达到3500个左右,具备交际能力,需要花500-600个小时。而英国学校可能只提供200个小时的外语学习时间。
  第二,有研究提出了词汇和其他知识点的平均吸收率问题。所以,任意一篇教学材料中引入和循环再用的知识点的数量有可能会做得更科学一些,这些知识也应该加以利用。长达70年的课程研究反复说明,学习者每课时可学会3-5个单词(词汇系统)。优秀的学习者学得更多,能学会6-10个单词,而差一些的学习者学得更少。不过,这些只是一般情况。一些研究表明,真正优秀的学习者能够快速高效地吸收语言,在阅读中每小时可学得35个单词。我们不了解类似的有关句法吸收的研究。练习材料通常漫无目的,有些包含的词汇和句法知识极少,没有什么东西可学。
  这里所需要的且易于整合到技术传输的课件中是预先测试和进展测试。这样,学习者(和他们的老师)就能了解他们的水平。仅有几十个字的一篇课文或练习,对一个优秀的学习者来说可能很容易,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任务,完成情况可通过进展测试予以证实。同样的材料,对于能力较差的学习者来说,可能是更大的挑战,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就此而论,测试可以激发学习动机,但不能吓倒学习者。测试可以证明学习者的学习进展情况,让他们觉察到他们是原地 踏步还是退步了,测试可以证明一项任务成功地完成了,这样,学习者可以进人下一个活动。
  
  七、相关技术及其未来趋势
  
  如今,多数人以为技术就是计算机,可是计算机不过是用于辅助外语教学的一系列技术手段中最新的一种。在不同时期,人们对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都抱有很大的希望。例如,当语言实验室被引进的时候,人们就期望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提高学习的速度。事实上,语言实验室已证明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不过,它在好老师的手上只是一种工具,而在不好的老师手上却意味着对时间和金钱的巨大浪费。关于利用语言实验室可以全面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现在真的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但是,对于那些有特殊需求(比如,培养地道的口音,在语言实验室有机会说话、监测他们的作品)的学习者来说,使用这种工具比不使用这种工具可能更有效。
  近来流传这样一种观点,技术可能取代教师。如果这种情况有出现的可能,那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外语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流最复杂的一种形式,说真的,我们只能以最有限、甚至最简单的方式与最复杂的计算机软件进行交流。现在我们还远不能为计算机编制程序。例如,识别语言错误,并能给予适当的回答。这并不说语言学习技术没有用,而是说它的支持者、生产者在设想其用途时得现实一些。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技术怎样融入学习的全过程、他或她拥有的可用的技术、技术的前景以及上一节所列的诸多变化等,技术应用可能有帮助,也可能没有帮助。下面我们想总结一下可用的语言学习技术的类型及其优缺点。
  
  (一)语言实验室和计算机实验室
  语言实验室是遵循一种方法、以当时流行的学习心理学理论(Skinner,1957)为基础构建的,创造了一个全面的学习环境。语言实验室以这种方式使用,显现出诸多不足。在语言实验室里进行的教学建立在重复、甚至是无意义的重复、填充和转换练习的基础上,不涉及有意义的交际。学习者无法和录音带进行真正的交流,因而练习高度程式化的语言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大多数外语在使用时却是自由组织的,并不是用俗套话堆砌成的。
  最重要的是,基于过多重复的教学技巧是有缺陷的。整体来看,它对语言学习不会有什么提高。当然,语言实验室教学也有其潜在的好处,它能为每个人提供用外语交谈的机会,较传统课堂更正规,说话的时间更长,有利于发音和流利程度的提高。语言实验室在大多数设备齐全的学校和大学仍能看到,不过稍稍做了改变,隔间已经去掉了,可以像传统的教室那样使用。在多样化的语言教学方法中,重复和填充练习使用得比较有限。一节课可能利用实验室做十分钟的练习,然后就进入别的内容的学习。学习动机很强的学生也可私下利用实验室进行自主练习。
  用于语言教学的计算机实验室的出现有点儿奇怪,它和当初听力实验室的出现一样,在语言教学法体系中没有一席之地。因而,使用计算机实验室没有明确的方法和最佳的练习。这些设备和以前的听力实验室一样,通常用来完成相同形式的练习,比如填充、重复等。由听力实验室转而使用计算机的真正好处还很少看到,举例来说,如果计算机能对学习者的音色给以可视化的反馈,那么Baker的语音课可能会有所改进。我们曾经见到过这用于听障儿童,但这是我们见过的唯一一个在外语教学方面所做的实验尝试。如果这是计算机实验室的全部用途,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些实验室进行额外投资就很难看到收益。计算机的应用潜力很大,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详述。
  要知道大多数语言学习者都无权使用语言实验室,那是很奢侈的。软件在多用户环境下应用也会给授权用户造成一系列很大的开销。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为该环境制作的材料必须在课外环境下也能使用,或者可用于支持另一门课程,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二)录音带和光盘
  尽管录音带和光盘这些简单的技术产品的出现,并不是专门用于语言学习的,但它们的好处随处可见。几乎每一个外语学习者的家庭和学校都有可供他们使用的录音带和光盘播放器。借助录音带和光盘进行练习的范例不胜枚举,外文歌曲,若能附上音标和翻译,便能给优秀的学习者带来极大的学习收获(De Armas&Bosch,2002)。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歌曲有某种天然的优势,歌词里有大量的词汇和句法,也有重复,语言结构镶嵌在有意义的词组之中,音乐有助于记忆。这些歌曲的重复一定不会像语言实验室的操练那样枯燥乏味,而是针对几乎所有听众的正常练习。例如,Dooley(1997)认为,配有插图和练习的简写语言故事非常受小孩子们的欢迎。有证据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更广泛的年龄群体。如果材料做过精选,优秀的学习者也能取得巨大的成功(Horst&Meara,1999)。
  良好的做法是选择和控制补充材料、加强课堂学习,所以就出现了大出版商针对教科书编写的补充材料。独立材料若想很容易地与其他课堂材料相契合,那就必须精心选择,严加控制。
  
  (三)录像带和数字视频光盘
  多数大出版商曾经制作了录像课程,但它们从来没有像独立出版物那样成功,那样受到欢迎,尤其是录像,在语言学习方面用起来十分麻烦。比如,要倒回适当的位置,或者得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静止镜头,以便你能阅读字幕。但是,作为教授语言的文化内容的一部分,向用户提供目的语国家的新闻和时事,录像在这方面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仍将发挥这种作用(Naski-Brown,2000)。
  数字视频光盘更具有用户亲和性。这种技术形式的优点应当是,它摆脱了录音带和光盘对纸质的需求。例如,歌曲或电影,可提供语言选择和字幕选择,便于练习听力或阅读或听力和阅读。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把语言学习和流行歌曲、电影、电视剧联系起来会让学习者觉得真实可信,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动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特别是影视语言,极其通俗,或者鲜为人知,和非正式材料相比,更不适合语言学习。我们认为一些惊心动魄、富有吸引力的电视剧可能非常有帮助,“Xena Warrior Princess”和电影“Galaxy Quest”就包含大量的平凡语言,好像适合中级水平的学习者练习。值得注意的是,和那些语言知识较强的歌曲相比,电影、电视剧中语言知识的数量和学习机会都显得太少。电视剧和电影属于视觉媒体,大量使用画面,配以音乐,而语言使用得较少。
  
  (四)计算机
  计算机可用来完成大量的课堂或课外语言练习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不需要计算机,只需用铅笔、纸和录音机就可完成。计算机既可通过填充、转换和类似的练习来训练语法,也可通过完成同样的练习来训练遣词造句(Chapell,2001)。可是把这些活动融入有趣的场景,比如,利用电脑的视觉效果创编的一段奇遇,还很少见。计算机在这种学习中的作用好像纯粹是激发兴趣――学习者对需要用笔和纸完成的练习没有兴趣,而计算机使他们对这些必要的练习产生了兴 趣。例如,Hanson-Smith(2000)的书中就列举了很多这方面的范例,它从来不以技术支持的名义鉴定语言学习的成效,认为收获在语言之外,比如学习者的独立性增强了。从材料设计的角度来看,在方法上勇于大胆尝试,可能会带来好处。电脑冒险游戏若能以目标语的使用为中心,效果将会非常理想。
  计算机在泛读和听力方面的应用前面已经做过介绍。如果用户可以得到一系列他们感兴趣、并和课程有关的材料,那么,计算机对学习的益处就相当大。不过,自从计算机首次可在课堂使用以来,它们在精听和阅读方面的应用一直都受到重视(Jones&Fortescue,1987)。有一些练习,比如课文处理,计算机的交互性就非常有帮助。但是计算机对回答传统的开放性问题(更需要客观性提问)的帮助却不大,因为很难对用户的每一个答案都提供非常有益的反馈。对这类活动的反馈还是在课堂上进行最好。
  文字处理在外文写作方面的应用,也是计算机应用方面被重复的一个特征。像拼写检查这样的显性功能,就对学习者非常有用。除此之外,在这种活动中所能得到的好处取决于产品的质量。桌面出版系统可以插入高质量的图片,可进行版面布局与设计,一般的写作活动,比如办校刊,已成为一项更为可信的活动。因此,这些益处又能激发学习动机。人们可能想利用计算机的储存记忆功能为学习者提供好的(甚至也可能是不好的)的练习样本。如果他们能够看明白优秀的材料是什么样的,那么他们不仅能从别人的例子中学得很多东西,而且也很有可能创编出好材料来。像考试委员会(ex-am board)这样的一些机构对此表示怀疑,但我们认为不是这样。学习者需要仿效优秀的语言范例,所以就需要给他们提供优秀的范例。
  语言游戏是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教学节目的又一特征,同样是因为使用语言游戏不但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教学。Jacobs等(1995)的“Autohall”,以计算机传输的汽车机械专业英语课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用游戏来强化课程中的句法内容,尤其是词汇内容。纵横字谜,也就是字母游戏(涉及汽车制造)、单词迷宫和字母重新排序等游戏统统都用上了。游戏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有明确的目标,重要的技术词汇循环再现。没有这些,学习者不可能取得进步。在其他情况下,游戏趋于代替真正有益的语言活动,因为它们不仅易于创编,而且不需要使用者太费脑筋。但是,如果不加控制地使用这种活动,学习者就不会学到太多东西。要想使游戏真正有用,游戏中必须涉及一些更实际的交际元素。
  计算机在语言教学方面真正创新性的应用,是关键词排序的程序和类似程序的应用,借助这种手段可以使学习者暴露在大量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之中(Aston,1995)。学习者可以使用语料库中的资源,比如,在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中寻找他们想要的词语或句法结构的例子,以便清楚地了解其用法或搭配。我们对这种方法表示质疑,因为如果查找的问题不够确切,数据库提供的误导性的例子远远多于有用的例子。用户还得接受学习者(和教师)软件培训的艰巨任务,这样,宝贵的语言教学时间就转移到培训上去了。这种技术至少暂时应当搁置。
  目前,计算机用于语言教学的好处似乎在于课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语言,而不是改造语言课堂。材料编写可能要有效地关注这个事实。
  
  (五)计算机和低龄化学习者
  外语学习从小开始,这在欧洲已成为一种趋势,且一直受到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许多发起者的支持。外语学习甚至可以从三岁就开始,尽管这时候还很难把第一语言的所有要素与第二语言区分开来。但是毫不奇怪,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材料可以编得非常好,使第一语言和外语的区别模糊不清。有些材料,像连续剧“Jump Ahead”(PIN,1997)适用于任何群体。它们有交互式屏幕,可以点击上面的目标对象,听到它们的名字,也可以练习字母表。还可以下载打印黑白图片,填色、贴标签,也有用所教词语唱的歌曲。它们能正确地识别主题范围,比如动物及其幼崽,小孩子们对这些都非常感兴趣。这方面非常有意思的开发成果是儿童网(Kid-net)(CO&SO,2001),上面发布了很多这种初级材料,这些材料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改编成多种不同的语言。
  这种世界名牌产品的经济潜力很容易看到,但是目前好像还没有一个大出版商把它变为现实。人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越来越浓、学习者的数量不断增长,这是近年来语言教育方面唯一一个最重大的变化。现在该领域新兴起一个巨大的多语言市场,目前尚未开发,运用传统的手段也无法介入。
  
  (六)互联网
  互联网支持者大肆吹嘘互联网在教育方面的效用,认为它无比重要。有位作家Hanson Smith(2000)竟然提到:“互联网主导教育”,还有一些人(Warschauer et el.,2000)说互联网是继语言、文字和印刷之后的第四项重大发明。千万不要被这些夸张的说法冲昏头脑。目前,各个方面从互联网应用中获益还是可能的,但还没有实现。互联网真正对语言学习的帮助有两点:第一,它能够为用户提供用文本或聊天室、网络摄像机互相进行音频或视频交流的机会;第二,互联网可以提供大量学习者可能要用的材料。
  与其他说该语言的人互动是互联网最大的潜在好处。外语课堂的主要缺点是,历来无法提供真正的机会使用所学的语言。角色扮演和模仿不一样,可是互联网使你有机会做到这一点。欧洲委员会(The European Commission)在这方面主办了至少两个网站:一个是面向中学的ALTE,另一个是面向小学的VIRLAN,这两个网站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ALTE的用户遍及欧洲大部分地区,具有一定的外语(通常指英语)知识水平,能够就所选话题进行交流,不需要太多的指导或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学校的孩子们像说本族语的人一样,其参与却几乎完全受到限制。VIRLAN精心设置情境,使外语知识非常有限的用户仍能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流。比如。在互动性白板上绘画、猜谜等。尽管这些看起来很幼稚,但令人惊奇的是,它们同样也对成人有效。
  一互联网的这种应用还存在一些有待克服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这类活动的广泛开展。第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用户安排同一时间和机会进行合作;第二个问题是,除非互联网的应用只限于用电子邮件进行异步交流,否则进行实时交流,尤其是音频和视频交流,技术还不够可靠。要使互联网得到广泛的应用,学校、所有的用户都需要比这更可靠的技术;第三个问题是控制介入这类网站。经验,尤其是来自ALTE的经验表明,几乎不可能阻止孩子们互相交流个人详细信息,也不可能控制到只有语言学习目的的孩子们才可以上网。我们的地方教育机构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禁止所有小学入网,责令这些学校归还教育机构曾经给他们配置的多余的电脑。在这方面,急需被动监视软件识别 这些环境中的假冒用户。
  互联网的第二个潜在用途是可以享用大量的资源。但Robb(2000)认为,这些资源的使用缺乏有序化的组织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编者一旦编好外语材料,就上传到网页上进行交易,并以电子邮件给以回复。然而,比较典型的是,在这个巨大而混乱的环境中,用户被放任自流,认为他们能通过自由接触设法从中获得益处。这只对多数具备语言能力的成年学习者有帮助,他们接触一些不良网站,教师没有看管的责任。做好这一点也有很多实际的限制,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得花时间准备好材料。互联网上的材料不能重复使用,因为URLs和网站定期更改,随时需要创新。运用这种媒介,教师真的要有热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可用的设备。
  
  (七)测试
  人们热衷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语言教学方面的应用,但对语言测试或语言监测似乎有所忽视。我们在教室的电脑上查阅了十多篇原文,发现其中只有一篇(Leech&Candlin,1986)提到了语言测试问题。像TOEFL和UCLES这种正式的计算机考试已证明是有问题的,正如近期一些有关A级水平的争议所说的那样,所有高风险的考试都存在问题。计算机的一个好处应当是,它为多种不同的低风险标准化考试提供了方便。这些考试可以由计算机来实施和评分,这一点可以在网上查到,这些考试往往具有临时凑合的特征。一种有效的考试不只是快速,而要比其他任何考试更好或更精确,这种考试的好处比提供一些正式的外语成绩合格证大得多。考试可能是、应该是有用的,这样,学习者和教师同样都能检测他们的进步。一些研究,比如Milton的研究(即将面世)指出,当你作为一个学习者无法真正自我检测学习的进展情况时,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是莫大的鼓励。
  
  (八)技术在语言教学方面的前景展望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技术还不可能发展到能够使学习者利用计算机充分进行语音交流的地步。这就是说,依靠技术取代教师或谈话者的输入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学习变成可以在课外通过PC就能做的事情,那么,如何利用技术来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呢?我们想到了一种方案,即远程教师,尤其适合那些学习人数较少的语言。现在政府引进了电话咨询系统以减轻医生们的压力,公司和银行设立了电话服务中心以解决咨询、投诉和预约等问题,所以,我们认为一定会出现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互联网联系的远程教师服务中心。~他们可以制定学习计划,布置学习任务,提供联络点,以便在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在监测和评价像写作这样一些计算机目前无法做的工作时给予帮助。虽然一对一教学意味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它可以出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包括这种劳动很廉价的地方。另一种应用可能适合会议软件,这样,一个远程教师可以通过录音同时给多个地方授课。
  现在,复杂的交互性语言任务(实际上是多种语言都在使用)需要教师介入、主持、并给予回答。训练神经网络给外语书面输出打分,比如给GCSE或者其他正式考试的论文评分,可能证明是可行的。这将提供一些外语实习者,他们能给出真正有用的反馈;当你写一篇实习论文,计算机会直接告诉你的得分情况。有一些来自美国TOEFL、大概由普林斯顿的ETS发行的试用软件,自称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我们一直没有弄到这种软件,也没法对它进行评价。假设互联网的技术缺陷能够克服,这样,利用音频或视频实时联系不同国别的学习者将成为可能。将来会有一个平台,专门对利用网络技术收集的交际信息和问题解决任务进行分类。各种各样的问题会把网上学习者聚集在一起,不过这些问题不会是技术问题。为了使这项工作按照预期的规模进行,这些活动显然需要和大型出版物联系起来。例如由剑桥制作的、销售额达百万的连续剧“Headway”。如果把它们和这种规模的东西整合在一起,那么这些活动则是可行的。这种活动也会直接进入主流,目前被视为亲工艺教师(technophilic teachers)唯一保护的对象。
  关于运用测试诊断学习风格、或监测学习进展情况和提供积极的反馈、或评价材料以便能与学习者的水平建立联系的可行性已经论述过了。所有这些都是真实而有益的进步,可以、应当添加到基于技术的材料之中,利用技术提供普通材料无法提供的东西。
  现有的一些技术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数字化视频光盘(DVDs)带有多种语言工具,能够为青少年和成人提供极好的语言练习和语言发展机会,可是现在几乎没有发挥作用。使用现有的流行影视材料或歌曲,可以大大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促进学习,这是一个可以快速、易于开发的领域。寓教于乐的活动,比如,基于语言及语言应用的游戏和冒险活动,在目前的编程知识状况下是切实可行的,可是几乎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以技术为先导的材料很少提供进步必需的语言练习,而以教学法为先导的材料,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要么简单,要么单调乏味,同样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把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编写更好的材料是一个更系统、更好的想法。
  
  八、练习、课程设计和学习资源设计结论
  
  外语教学是一项广大而多变的工作。所教授的课程――语言本身就非常庞杂,很难描述。学习过程也很复杂,很难学懂。学习者想学的东西和有能力学的东西各不相同,所以,语言教学的材料和方法也多种多样,这一点也不奇怪。语言教学有接受任何技术革新的历史,从印刷机到互联网,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效。技术是、并且一直是语言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久的将来,技术应用可能会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由于学校学习外语的人数在下降,所以从资金和组织的角度来看,根据所有学习者的需求和水平教授他们想学的语言,这种可能性比较小。结果必然会出现学习者、包括接受再教育的成人尝试独立学习的现象,把技术当作教学资源使用,取代传统课堂;也有可能促成远程课堂的创建,仅仅通过技术就可以把遍布全国各地的学习者和教师联系在一起;评价也可能受技术主导,这不只是为了经济的缘故,还为了消除利用主观评分系统进行人工评分的弊端。
  
  (一)政策结论
  (1)英国的语言教学政策目前和特别狭义的交际法结合在一起,该方法在我们看来并不适合英国的课堂环境或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因此,需要制定更广泛、更具包容性的政策。现代技术可以利用不同的手段、教学法和更具吸引力的技巧,要想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这些优势,尤其需要制定这样的政策。实际上,需要对国家的外语课程(National Cur-rieulum on foreign language)进行反思,扩大课程门类,顺应技术支持的学习。由于成人语言学习受学校课程的影响很大,所以在这一点上急需作出调整。
  (2)中央指导的、一刀切的方法在外语教学中最不合适。学习者的目的、水平、兴趣、学习风格等千差万别,教师必须训练有素,能对什么样的材料和技巧最适合学习者做出良好的专业判断,尤其是在课外想利用技术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给予指导的 情况下。教师培训必须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对他们有用的研究和诊断性材料,其中很多诊断工具是以技术为先导的。
  (3)技术应用在语言教学方面的影响特别弱,部分问题在于教师自己的态度,他们常常不了解技术应用,对此也缺乏自信。这是教师培训应该注意的又一个方面。
  (4)学校或工作系统好像很少积极鼓励外语学习,大多数都不鼓励外语学习。如果我们真的认真对待学习者的需求,即,掌握良好的外语技能,那就需要有改变这种现状的政策。我们曾经建议给那些取得外语学位的学生发放补助金,以便把学习者吸引到该领域来,而不是现在用这种补助金吸引毕业生参加教师培训。我们还可以探索其他的办法,把学习者吸引到领域中来。
  
  (二)课程设计结论
  (1)主要结论已经讲过了,即,成功的语言课程要十分广泛,以满足教学和教学所运用的技巧方面的多样性的需求。英国的课程设计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可能需要反思,或者至少要扩充课程。
  (2)小学年龄段的语言学习新群体的出现,要求有新的或修订过的课程,现有的课程完全不合适。
  (3)与其他国家的同类课程相比,英国设计的课程非常单薄,也就是说非常少。如果要设计材料,这方面还得注意,设计的材料要使真正有能力的学习者,在其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取得进步。
  
  (三)材料设计结论
  (1)遵循各种教学法的多样化的材料可能会非常有效。但是,所有的材料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有明确的目标、有趣的主题内容等,这些特点在上面列举过了。
  (2)由于更多的学习需要独立完成,所以希望材料尽可能地适用于一系列的技术。这样,时间越久,可用的以技术为先导的材料就越丰富。
  (3)技术的一个独特优势在于它能够把监测和反馈整合在一起,以帮助学习者,而不是挫伤其积极性,好材料应该设法把这一切可能都包括进去。
  (4)进一步说,这些监测和反馈通过推广可能使计算机主导的客观性评价走上正规化的道路。它们不仅能提高正式评价的质量,而且也可能打消很多对评价的顾虑。正式的语言考试在需要时可能由计算机传输,比如,申请工作。这将取代现在的证书,正如GCSE一样,获得证书几年后,知识就过时了。
  (5)以技术为先导的学习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材料必须是可懂的,使用起来便捷容易。
  (6)比较理想的是,材料既适用于课堂学习,又适用于独立学习。同时设计适用于多种语言使用的材料。
  (7)如果网上互动从技术上来讲比较可靠的话,那么材料也应该考虑在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利用互联网互动的可能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