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从家电到IT――TCL坎坷的新长征之路_坎坷
 

从家电到IT――TCL坎坷的新长征之路_坎坷

发布时间:2019-03-25 03:54:29 影响了:

  家电企业与IT业之间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家电企业向IT业进军,IT企业也向家电业渗透,这种特征在国内家电企业中尤其明显。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国内家电巨头无一例外地都在IT业界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家电和IT毕竟有着诸多的不同,习惯于在家电业中摸爬滚打的家电企业是否适应IT的大潮呢?从TCL的IT发展轨迹中,可以给人们更多的启迪。
  
  一、磁带起家,彩电掘金
  
  TCL王牌彩电家喻户晓,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TCL起家仅仅靠的是小小的磁带。1981年,广东省惠阳地区机械局电子科分离成立“惠阳地区电子工业公司”。它用做进口电子产品贸易积累的资金,与香港商人一起创办了全国最早12家合资企业之一的“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开始做磁带业务,这个租借仓库来生产的小作坊就是TCL的前身。直至1985年,内地与香港合资的“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生产按键式电话机,并初创“TCL”品牌,80年代末的TCL电话机异常风光,其产销量在中国同行中跃居第一,坐上了国内电话“头把交椅”。初期的成功不仅仅是资金的积累,更重要的是TCL树立了创业的信心,为以后确立的“王牌”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真正进驻家电行业还是在1992年,从那一年开始,TCL研制生产大屏幕彩电,投放市场便获得不小的成功;然而TCL并没有在大屏幕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是反过来开始做适合民用级的小屏幕彩电,结果短短三年内TCL王牌彩电便跻身内地三强,其速度之快,让所有的国内外同行都刮目相看。当然,成功的背后不仅仅是机遇,新体制也给TCL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活力,从1997年开始,TCL集团实施为期5年的“授权经营、增量奖股”的体制改革,成为惠州市首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试点企业。TCL也靠彩电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实力,使以后多元化发展得以顺畅进行。
  
  二、无法抗拒IT橄榄枝
  
  随着彩电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家电业春风得意的TCL实际上也并不轻松,当时的现状是缺乏核心技术、一味拼渠道战和价格战的中国家电企业内外交困,利润逐步走低,很多家电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IT业自然成为诸位“老大”们的首选目标,信息技术产业的前景和利润让家电巨头垂涎不已,诸如海尔、长虹、海信、创维、康佳等都把触角伸向IT领域,TCL终于难以抵挡其诱惑,终于决定进军IT业。
  值得一提的是TCL与IT业其实之前就有一段“渊源”, 早在1989年,TCL就拿出60万美元,参股5%,与凭着一颗EGA芯片一年赢利一亿多港币、很短时间就在香港上市的一个小公司Juko成为内地的合作者,成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主板生产企业寿华合资公司。四年之后,在彩电业大展拳脚的TCL更是花两个多亿收购了寿华36%的股份,成为寿华第一大股东。尽管寿华最终走向衰落,但对于IT业,TCL的总裁李东生一直是耿耿于怀。1998年5月,TCL电脑公司成立,并联合台湾制造巨头GVC于9月宣布合作生产PC。随后,TCL频频出击,先是宣布向中国十大系统集成商之一金科注资1个亿,其中3200万元资本金用于购买金科50%的股份,另外7000万元是TCL支持金科的信贷额度;紧接着,TCL出资购买翰林汇42%股份,支持翰林汇拓展笔记本代理业务;5月4日,TCL在中关村电脑节上发布了中国第一款基于中文WinCE的顶置盒产品TCL精彩王牌;加上此前TCL全资收购的开思和控股的东通,TCL在信息产业的产业布局初见雏形。1999年10月11日,TCL宣布成立TCL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可以看得出,TCL进军IT业豪情万丈。
  
  三、不算成功的“豪赌”
  
  从当时的形势看,转型的需要、多元化的需要,以及过度相信IT行业带来的巨大利润回报等等诸多理由,迫使TCL匆匆上马IT。对于新科产业,TCL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回报与投入是否成正比呢?
  1996年到1998年,国内IT产业已渡过了近10年的高速发展期,TCL进军IT的98年恰好是国内IT业成长的“天花板”时期。国内IT企业联想在1998年出现首次巨亏,国家对高科技产品进口关税的限制、上游供货商如INTEL等要求更高的利润分享,以及跨国IT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国内企业纷纷上马IT等诸多因素,IT产业的增长势头正在减缓。就连联想这样的“资深老大”也不能承受,不要说刚刚起步的TCL了。但开弓没有回头箭,TCL只有鼓足勇气向前,为了做足概念,TCL重金请来从微软刚刚离职的经理人吴士宏,担任TCL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和TCL集团常务董事、副总裁。在李东生看来,TCL能在彩电领域取得成功,凭借强大的品牌和渠道网络,在PC市场自然也不应该差得太多。吴士宏喊出的“TCL要做信息家庭新生活的缔造者”的口号,并不能成功地与TCL的品牌和渠道进行有效整合,10多亿的投资没能得到足够的回报:到2001年底,信息产业集团的业绩只占到集团的11%,并且亏损严重。2000年下半年,吴士宏曾在北京意气风扬地发布TCL的“天、地、人、家”的互联网战略,其后与集团旗下的多媒体事业部合作推出名为Hid的网络电视及后来的“一键飞”,但市场反映相当冷淡。至于网站是几乎白做了,HID产品号称花了20亿,这款不伦不类的所谓信息家电在中国的实用性极差,销售可想而知,其它投资于IC设计等高科技的业务回报还没有谱儿。“吴士宏神话”泡沫的破灭了,多方尝试IT多元化投资未果的TCL为了收缩业务,还于2002年初把收购的开思易手给了当时急需壮大的金蝶。这次不算成功的豪赌,不仅让李东生希望落空,也给了TCL一次沉痛的打击。
  
  四、TCL笔记本,风雨
   中的亮点
  
  吴士宏之后,杨伟强又担起了TCL发展IT的重任,2001年,杨伟强发动的“P4行动”和“液晶大战”把业界搅得火热,一霎间热闹起来,这一年一举树立了TCL生不逢时其奈何电脑在业界的品牌和地位,联想、方正等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开始注意到TCL电脑。然而“生不逢时其奈何”,这时候IT寒冬迅速来临,PC行业平均毛利率下降到10%,无论是寻求多元化的家电企业,还是老牌的PC制造商,都开始了对PC业务的调整,2001年底,TCL电脑亏损严重,元气大伤。这时候的TCL电脑犹如风雨中的一页小舟,在惊涛骇浪中有些迷失了方向。
  不过TCL在IT业也并非一无所就,其中在宽屏笔记本方面,TCL就一度抢占了先机。在2002-2003年前后,宽屏完全是一个新生的概念,大部分的厂商都还在观望中,但TCL在收购友邦在线的三个月后,即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宽屏笔记本L9100,成为继明基之后第二个推出宽屏笔记本的国内厂商。L9100是发布最早的采用迅驰技术的宽屏笔记本电脑之一,还大胆采用了nVIDIA Geforce FX Go5200显示芯片,吸入式COMBO光驱,支持不开机播放CD技术。是定位高端的影音笔记本电脑,TCL把宝押在宽屏这步,可谓是极其大胆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款04年推出的一款超轻薄型笔记本A10,当时很多厂商都追求一个“最”字,最轻、最薄,而载着这些美誉的,几乎被日本厂商垄断了。TCL A10凭借最薄14.9 mm的厚度一度赢得国产12英寸笔记本的轻薄之冠。另外这款本本在机身的坚固性、屏幕效果、键盘手感、硬盘的防震措施、散热系统、接口数量、电池时间等方面均下了很大功夫,TCL A10与同时发布的TCL K10成为当年市场是炙手可热的机型,也为TCL挽回了一些“面子”。 可笔记本市场的火热却没给TCL带来足够的运气。在PC市场,TCL电脑充其量还只是个二流厂商,一方面要面临联想、戴尔等强势企业的挤压,另一方面又要承受PC行业利润整体趋薄,越来越无利可赚的尴尬。TCL作为家电厂商,除了家电产品之外,哪热门就进入哪方面;而从TCL笔记本的产品发展也可以看出,什么样的笔记本热门,TCL就做什么样的!但每个厂商采取的策略都是不同的,TCL显然有些急功近利,放眼看去,TCL是进军笔记本的国产家电厂商一个缩影,就像同质化的笔记本,国内这些家电厂商走过的路程、现在的处境极其相似。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五、东山不亮西山亮
  
  在IT产业低迷的同时,TCL既没有放松“老本行”,又在积极寻求新的商机。其中INTEL推广的3C产业整合概念让TCL心动不已。与INTEL一向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李东生手中重要的砝码。之前吴士宏提出信息新家庭与英特尔延伸的PC的概念不谋而合,因此能获得INTEL更多的支持,INTEL甚至把3C联合研究室放到了深圳的TCL集团里面。同时,TCL在集团多元化战略上的布局也为TCL的3C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三叉戟阵型恰好暗合着英特尔3C融合的主张。2004年7月,李东生公布了TCL未来发展的龙虎计划:TCL旗下的多媒体电子、移动通信终端产业要在3到5年的时间内进入世界前5强;家电、信息、电工、文化产业用3到5年时间进入国内一流企业行列;2005年集团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2010年达到1500亿元,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在李东生看来,TCL新的含义是Three C Leader(3C行业领袖企业),TCL在一个新的起点再次出发。
  同时在资本市场上,TCL毫不松懈,2002年10月,TCL收购了德国老牌彩电企业施耐德电子;2003年10月,TCL收购乐华彩电;2003年11月TCL与法国汤姆逊公司在香港宣布成立TCL-汤姆逊电子公司;2004年,通过并购重组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阿尔卡特手机业务,TCL缔造了全球最大彩电企业之一的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TTE)和世界主流移动通讯产品供应商之一的TCL阿尔卡特移动电话有限公司(T&A)。一次次的大手笔显示出TCL非凡的魄力和勇气。
  尽管TCL的IT业绩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其间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传出,但李东生仍旧坚持信息产业在集团中的地位,2004年9月17日TCL数码将从位于深南中路的电子科技大厦32层搬到南山高新科技园的TCL大厦,这预示着信息产业名副其实地成为TCL集团除家电、通信、电工三大产业之外的第四大产业。
  
  六、丢卒保车,峰回路转
  
  尽管TCL在电脑方面一直在努力,但充其量仍旧是二线品牌。据顾问公司Analysys International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台式机PC市场的前三名分别是联想、方正、同方,份额分别为36.1%、13.4%、10.3%,惠普和戴尔分列第四和第五,排在它们后面的还有神舟、宏基、TCL、七喜等品牌,其中TCL电脑仅占3.8%,仅排名第八。而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与明年PC市场比较动荡,做不成规模的PC企业面临被‘洗牌’的可能,尤其是一些二线三线的品牌可能会惨遭淘汰。另一方面,TCL在“蛇吞象”式海外并购中也有些“消化不良”, 2005、2006连续两年的巨额亏损,让TCL尝透了国际化的艰苦卓绝。尤其是欧洲彩电业务,更成为“重灾区”。汤姆逊转让出来的CRT电视业务事实证明是一块“烫手山芋”,沉重的财务包袱到2006年年底已让TCL净负债达4.5亿元。同时,来自股票市场的压力,也使TCL集团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在2007年必须扭亏,而减少亏损的最直接手段就是压缩成本。大砍海外业务、压缩人力资源成本、暂停市场推广,同时“鸡肋”般的电脑业务也让TCL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7月25日,TCL集团正式宣布,杨伟强因个人原因辞去TCL电脑总经理职务,由集团高级副总裁赵忠尧兼任TCL电脑董事长,原TCL集团财务管理中心财务管理部部长杨建荣接任总经理。就在众媒体逐渐接受TCL电脑将在杨伟强的继续领导下,以更为激进的态度面对未来时,他却选择了离开。现实终归是现实,尽管之前的TCL一再声明自己不会放弃电脑行业,尽管TCL内部人士一再明确表示电脑业务不会出售。但是在资金紧缺、高层离职的困境下还是做出了痛苦的抉择。
  11月30日晚,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码:000100)正式发布关于转让TCL电脑科技(BVI)有限公司股权的公告。据悉,TCL集团已于29日与昌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昌达科技)签署TCL电脑82%股权转让协议,转让后电脑业务现有的经营班子保持不变;同时三年内,昌达科技仍可免费使用TCL品牌从事电脑业务。消息一经传出,业界哗然,有人认为,昌达实业可能是TCL集团为电脑业务找到的一个财务杠杆平台;毕竟此前联想、戴尔、惠普等多家PC巨头都曾传出有向TCL电脑进行战略性投资的意向。也有人相信,本次出售,估计只是权宜之计,未来可能赎回。但部分悲观者分析,TCL集团赎回电脑业务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此前TCL电脑已经裁员,整个集团在战略上也没法顾及电脑业务,而且TCL电脑盈利需销售额过80亿元,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还需2到3年,这让急于摆脱亏损境地的TCL集团难以忍受如此长扭亏期限。
  
  七、家电企业进军IT业,路在何方?
  
  国内靠家电起家转做IT的很多,但真正转型成功的却是乏善可陈。IT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不仅是TCL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是所有的国内家电企业都需要斟酌的焦点。如TCL的IT渠道脱胎于家电销售模式,有很深、很明显的“家电痕迹”。这从一些很细小的地方就可以看出来:TCL的渠道管理细致到终端每天的销售台数都要向总部汇总;在终端销售店面,电脑的摆放,音响的位置都有明确规定。当然,这些“讲究”在大众消费类的家用PC的销售上还是见到了一些成效,不过,商用电脑销售上的力不从心和笔记本电脑的长期亏损足以证明,那些“家电小伎俩”不是万能的“金钥匙”。此外,对于渠道而言,细致入微的管理也似乎是一道“紧箍咒”,捆住了渠道创新的手脚。但是由于“非专业”,家电企业在IT之路上举步维艰。
  不过与其他的传统行业相比,家电厂商进入IT领域除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之外,其特有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资金的优势使家电巨头们可以在产品开发上进行大量的投入,其次是巨大的品牌效应,品牌对客户意味着先进的产品与优良的服务,像海尔、海信、TCL、长虹等都是具有强大品牌的企业,其品牌所带来的客户潜力与原有的家电客户群将是家电厂商发展的一个强大后盾。另外,销售渠道也是家电厂商的拿手好戏,蜘蛛网似的销售点也是家电企业的优势所在。尽管TCL电脑最终出售了,但也并不意味着TCL会彻底退出,像海尔曾经在业绩不好的时候,暂时放弃电脑业务,只留下和台湾宝成建立的合资公司作为火种。在认为时机来临时,海尔又吹响了进军电脑市场的冲锋号。也许海尔的做法对TCL是个借鉴。减少投入,缩小阵线,保存实力,蓄势待发,对目前的TCL电脑来讲也许是个理智的选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