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塘沽新港的潜水工人] 塘沽新港
 

[塘沽新港的潜水工人] 塘沽新港

发布时间:2019-04-10 04:35:55 影响了:

  在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事业上,有人飞上了天空,有人走进了草地,有人爬上了漫无人烟的荒山,有人钻到了几千公尺的地底。在渤海湾,我看见了建设祖国海港的人们,克服着自然条件的困难,潜伏到了海底。一想到他们对祖国建设事业的忠诚和勇敢,我就不能不表示无限的崇敬和衷心的感激。
  一天上午,我跟塘沽新法打捞队的潜水工人,一起离开陆地,到了海河外面的老航道里。这天,没有一丝丝风,也没有一点点浪,海水平静如镜 ,寂然无声。我们乘坐的小帅舢舨,下锚以后,只是因为人们的来往行走,才微微显出一些颤动。在这如诗似画的水面上,我看见了潜水工人的工作,也和他们谈起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真像古小说里的英雄,处处使人感到神奇。
  青年工人王治桐要潜水了。他穿起那身宽大肥胖的潜水衣,脚下套了一些三十多斤重的铅铁鞋,头上戴起八斤多重的黄铜帽,胸前、背后又挂了两块灰铅铊,单是这身服装,就有一百三十多斤重。王治桐变成了古典剧剧里面的魁伟的武士。在舢舨上,他一步也不能行走。可是一到海里,他却像鱼虾一样自由地游来游去。王治桐潜入水里,平静的海面上泛起一团团的水泡。舢舨上的人,一刻不停地压着那个输气泵。他们在给王治桐送气。另外,还有个“拉绳的”,负责水上和水下的联系。只要“拉绳的”把捆在王治桐身上的绳子一拉,王治桐就知道应该做什么,或者向哪个方向转移。同样的,王治桐把绳子一拉,舢舨上的人也知道应该送什么工具。所有这些,都是按着预先规定的记号行事的。人们说,在海底下,“阖上眼是一片漆黑,睁开眼是漆黑一片”。人们只能凭着水的流向辨别方向。工作时,完全凭借个人经验决定对策,再就是凭着两只手摸索。海底下阴冷、冰凉,体格稍弱一点就吃不消。王治桐每次浮上水面,都是气喘吁吁,头上冒着热腾腾的大汗。看来,水下工作是相当劳累的。
  乘潜水工人工作的间隙,我问起了他们的过去。过去。他们是在人们难以想像的条件下,过着陆地上的人们难以理解的生活。当初,潜水工人没有潜水衣,他们都是脱光屁股,凭bie一口气,一个猛子扎到海底。他们说:“那时候可真是要命呵!一猛子上来,眼珠子都bie得又红又痛。”他们的工作艰苦。生活又毫无保障,终身过着“有活就干,没活就散”的时光。这种奇异的生活方式,也就形成了他们的特殊性格。他们勤劳,勇敢,对朋友讲义气,但也负气任性,爱格斗。他们可以为朋友拚命送死,也可以把仇人置身死地。他们每人都有一个绰号,什么“八大怪”、“bie扭棍”、“鹰歌嘴”、“一根标”、“黄三爷”等等。
  现在,这些人经过党的培养、教育都很快地提高了觉悟。他们中间,有的成了劳动模范。有的成了青年团员、有的成了共产党员。他们把勇敢、好斗的精神用到了建设祖国的事业上。把为好朋友、讲义气的精神用到了同志间的团结互助。这几年来,他们以忘我的劳动热忱,把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国民党反动派败退时所击沉的船只全都打捞起来了。他们除了担负着塘沽新港的潜水工作以外,还到过汉口、九江和南京的各个港口。在那里,他们打捞过沉船,也做过其他潜水工作。眼前,他们大部分人都去了广州、青岛和大连。他们骄傲地说:“名义上我们是塘沽新港打捞队,实际上做全国各港的打捞工作。”的确,他们事实上已经成了祖国港湾建设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我特地访问过那个会说、又好说的张庆泰。人们叫他“鹰歌嘴”。他本人自称“张四哥”。因为他的工作好,阶级觉悟高,他已被接受为候补党员。我以为找到了他,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成绩。然而,他对自己的功劳一点不愿提起,却一直说着对党、对国家的感激。张庆泰从小就跟着父亲在渤海湾打鱼。他已经记不清经过了多少惊险万状的场合,但有两次使他永生不能忘记。一次是他和父亲在一起,打鱼时遇到了狂风巨浪,浪头像齐天的大山,一下把他们的风船翻了个底朝天,他和父亲都栽到水里。他们拼着全身的力气挣扎、奋斗,一直过了三、四个钟头,幸好碰到了一艘过路的火轮船,他和父亲才得救了。又一次,他和邻家的风船一起出海打鱼,他亲眼看见,狂暴的风浪,一下把邻家的风船劈成了两半,人被波涛翻天的大水卷走了,风船七零八落不见了。他的船侥幸没有翻到海里,然而他“一想起那回大风浪,身上不由自己地冒着冷汗”。从此,他决心“不再干这种玩艺了”,他来到塘沽新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下当了八年奴隶。他说,到新港做打捞工作,天然的灾害没有减少,人为的灾害反而加深、加重了。“性命总像褂在头发上。”直到解放以后,生活才安定下来,他才有了家。
  现在张庆泰一家有七口人。他说:“生活虽然不
  能算很好,但环境安定,性命有保障。这是海上人们最满意的地方。”张庆泰说到国家对他们的关怀。说到新从苏联买来的潜水衣,说到老潜水工人陶镜林退休养老的情形。他说:“苏联来的潜水衣是挂电话的、安全装置特别好,工作起来可方便哩!”
  “陶头退休那件事,在工人中的影响可真大极了!”张庆泰庄重地说:“陶头走时,胸前挂着大红花,文工团给他敲着锣鼓,用小火轮把他送到家里去的。往后不做工还能拿钱。工人们都说:从前年轻时生活都没保障,现在老了都不成问题。真真是做梦都没有梦见过的。”
  我再一次请张庆泰说他自己,然而他又避开了。他说:“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你还是多了解了解冯老师傅的材料吧!”
  张庆泰说起冯老师傅,跟我见过的其他潜水工人一样,立刻表现出衷心的崇敬和佩服。原来,冯老师傅叫冯泰,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那是在决定重建塘沽新港的初期,渤海弯上躺卧着那么多被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所击沉的船只。不把这些沉船打捞上来,就没有建港所用的工具船。要打捞这些沉船,就需要大批潜水工人。然而那时,在塘沽新港的只有两名潜水工人,距离实际需要相差很远很远。领导上当时决定训练大批潜水工人,适应建港需要。但到处找也找不到老师。因为潜水技术向来被人称为“独门”。就在这时冯老师傅出来了。他说:“要在解放以前,我这身本事就带到棺材里去了。可是现在不能,现在我要把我所有的本事,都交给我们工人阶级所领导的国家。”就这样,冯老师傅以他六十多岁的高龄,接受了大批徒弟,解决了当时没有潜水工人的困难,也给今后的港湾建设培养了人材。现在从塘沽新港调到旅大、青岛、广州和海南岛去的潜水工人,几乎全是解放后冯泰教出来的徒弟。他对祖国港湾建设的贡就是大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