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由“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课引发的思考: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导课
 

由“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课引发的思考: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导课

发布时间:2019-05-12 03:49:04 影响了:

  近日听了一节“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课,课堂中教师逐层展开教学,在最后练习环节出示了这样一道题,“食堂运来280千克大米,吃掉一些后,还剩32千克。问:吃掉了多少大米?”在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后,教师询问学生是否还有问题。只见一个学生举手问道:“这道题教师要用方程做吗?”教师说:“当然。”学生们露出无奈的表情……
  学生的反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触动了我的思考:方程是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较为紧密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小学阶段教师如何教会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呢?以下谈谈我的一些初步思考。
  一、教师要善于多方位观察,捕捉学生的学习情绪
  小学阶段的方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方程的含义、了解等式的性质、获得解方程的基本技巧,并能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实际应用。各版本的教材均将方程的教学安排在小学五年级,此时学生已完成整数、小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实际上学生在学习方程前,已经初步形成逆向思维,学会运用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时,学生需要以一种新的思路审视问题,以选择解决问题的更佳路径。通过细致观察,我们不难发掘造成学生“无奈”的原因:(1)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学生习惯于算术解法。学生在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前,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像路程、速度、时间这样的基本的数量变量及其关系,运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得心应手。(2)问题凸显不出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对于练习题中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用算术法一步解决。人为增加学生思考的难度,反而强化了学生对算术法的“怀念”。(3)繁杂的格式要求,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会想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写解、设,计算起来没有以前那么省事。
  二、教师要善于多管齐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方程的魅力
  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方程的价值呢?我们不妨调整教学内容,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进行一个小竞赛。如出示一组对比题目:(1)小红有36本图书,小红的图书比小华的2倍少4本。小华有多少本图书?(2)小红有36本图书,小华的图书比小红的2倍少4本。小华有多少本图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班上分享了解题过程,尝试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之后教师和学生比较几种解题方法,学生发现方程可以将原本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转化为顺向思考,从而降低思考的难度——这是方程解法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教师在选择例题与练习素材的时候,需要凸显这一优势,如将原本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比什么多(少)多少”、“是什么的几倍”之类问题,作为学生学习方程的范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方程的魅力。
  2. 利用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比如在黑板上的“学习园地”、“你敢挑战吗”等小板块,尝试加入一些趣味性强又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展学习讨论。
  我时常利用班级粘板这一展示平台,发动学生和自己一同搜集许多有趣的题目。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童谣、诗歌形式的数学题,像《老头买梨》: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梨。请问诸君知道否,几个老头几个梨?这些题目生动、活泼,大多可以用方程来解决。趣味性、故事性强的语言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还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深厚底蕴。学生们兴趣上来了,积极钻研,纷纷将自己的答案卡片贴到粘板上,互相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也成为一种情感的交流。
  3.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数学方法,多角度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先后运用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等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如鸡兔同笼问题的数量关系非常明确,学生很快便理解了列方程的过程,还能够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进行不同的解设,使列方程这一方法本身也多样化。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范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促进学生逐步完成定势—求异—创新,问题—探索—再创造,质疑—完善—超越的转变。教师应鼓励算法多样化,学生应根据问题合理应用算术法和方程。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出不同的方程,灵活解答应用题。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同安路小学)
  (责任编辑:万驰 梁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