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大学社会调查报告3000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大学社会调查报告3000

发布时间:2019-06-04 15:06:03 影响了: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社会调查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我们的理财能力,和培养我们健康的心里。所以了解大学生消费情况,也显得尤为突出。 针对这次调查报告我主要在f1餐厅和f5餐厅附近,人员流动比较密集的区域,共随机调查了淮安信息学院的二十位同学,其中包括了大一和大二的不同系别的男女生同学。

正文:

从调查的结果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存在着消费不合理的一面,首先我们没有经济来源,但多数大学生受到外界消费或者身边同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消费冲动,进而即使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大肆消费。其次,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不具有应有的自己理财能力。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与大学生本身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有关。

而就我院的大学生每月的经济来源来说,基本有家里供给,且在800-100之间的同学居多,但在饮食和学习方面花费并不多,说明他们每个月的生活费有大量的使用在了其它的方面,常见的比如:通讯话费,上网消费,追求时尚和名牌,恋爱制造费,还有其它一些费用方面等等。

(1)在通讯方面

在通讯方面,大一的同学花费相对与大二同学要多出许多,这是由于大一同学刚来到大学,对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等都变得非常陌生,存在着种种不适应,同时又对于大学学习方式的不习惯,总是习惯的和自己以前的好朋友,老同学打电话,发信息等等。即使学校不断的有各种各样的套餐推出,但并不能减轻此类同学在同学在通讯方面的支出,它们每个月的通讯话费还是非常巨大的。

(2)在上网方面

在上网方面,在调查中发现经常上网的同学,其上网的花费亦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并且占有一定比较稳定的比例。这也并不为奇,大学生拥有着大量的时间供自己自由分配,但是由于不能合理分配时间在学习或者学校举行的一些活动当中,而是花大把的时间和金钱在网吧,这也可能是在大学中聚集的来自很多地方的人才,以前各方面很突出但是现在,却埋没在人群中,因此便在网吧里,在虚拟的世界里,继续做强者,做突出的那个人。

(3)在追求时尚和名牌方面

在追求时尚和名牌方面,刚开始时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开始时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后来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

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力求买的贵不求买的对,在大一大二中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普遍的。

(4)在恋爱方面

在恋爱方面,有些同学有固定的"爱情投资",爱情需要浪漫,而浪漫需要消费。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是浪漫不起来的。无论对于男生还是女生,都是要消费的,对于男生需要为女生买单,送礼物。同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据造成消费的进一步增加。而女生恋爱消费主要在化妆品和首饰上。但在恋爱中双方也有共同支出的一方面,就是在衣物打扮上,并且以名牌为中心,其中情侣装成为其恋爱的一种标志。而其“恋爱投资”来源存在着不同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有的是“丛生活费中支出”有的是从“打工中支出”,也有从其它途径所得,但是不管从哪里支出都于大学生本身看待恋爱的角度有关。

(5)另外大学生中亦存在其它消费数额比较客观的方面,如:打台球,溜旱冰,生日聚会,班级聚会等等,这些都无形之中给他们增加了一笔消费开支。

建议:

1.对于当前在校生,由学校制定统一指导思想,然后由学院各系各班的团委向班级通知召开思想引导大会,在会议上引导同学们提升个人的消费意识,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2.由学院主持在学校的文津桥,文信桥,及各餐厅门口等学院主要道路上合公共场合置办可以长期保持的标语,以时刻提醒同学。

3.由院学工处引导,院学生会组织一次大型宣传活动。在学院的广告栏里展板,并举行一次以“拒绝到消费”为主题的大型签字活动。

4.针对一些不清楚自己消费情况,以及拿着家长钱任意挥霍的同学,由院学工处带领去一些劳动场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让其明白家长的钱,来之不易。

5.为了减轻我院的高消费情况,学院对每一届新入校的学生,即使展开思想座谈会,及时预防高消费的发生。并由学生班主任定期给学生开展班会,及时引导,教育。

结语:

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存在着众多的消费不合理情况,是我们需要改进的方面。特别是在上网,购物恋爱方面,这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会。但是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要以学习为主,一定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并且要多参加一些有益于学习生活的活动,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及,与他人相处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便可以更好的适应属于我们大学生活,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消费观念.

(内附调查问卷表样本)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2014级大学生

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副标题)

姓名

专业

班级

二级学院

指导教师

二〇一四年三月

******************(题目)

——*************(副标题:)

调研者班级学院调研时间调研地点省市县

(正文)

核心提示:(100字以内)

(主体:2500-3000字)

一、************

1、

2、

3、

4、

二、***********

三、*************

结 语

(页码)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今年7月14日,我参加了广州大学的下乡实践活动。活动在广州市花都区雅窑镇开展。

当天,象征光明的太阳早就爬上半空了,用他的光辉,照耀着整块中华大地。作为广州大学的下乡活动的代表,我们个个心中都充满了*。在汽车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到达了雅窑镇。在这里,我们用所学到的知识热情地开展社会调查、电器维修等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经过当地有关部门的协助,这次实践的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完善。群众非常涌跃,个个兴高采烈地把家中的坏电器拿到我们的服务点,并积极地配合我们活动的开展。

看到人们个个笑着把已修好的电器从服务点拿回了,我们感到更加振奋!

通过此次下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在实践中深化了知识,而且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了解了村里镇里的一些民情和青年的一些现状。通过我们的观察和感受以及与群众交谈,我们还感受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使我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此外在这次实践中,据自己亲身所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我对镇上的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进入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雅窑镇的现状及问题

雅窑镇位于广州市花都区,人们生活水平离小康还有一段距离,文化水平不高,青年的教育还不够完善,对群众的普及教育工作开展较缓慢。镇上大片荒地还有待开发。各类工厂企业都相对较小。但在镇上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们生活还相对比较安定,一切都有待发展和完善的建设工作当中。

二、结合党的基本政策,对雅窑镇的现状的进一步思考。

上一任领导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和“七一讲话”明确提出了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对我国农业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是指导全党和人民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又作出了一系列农村发展工作的决定,并把重点放在带领全国人民共奔小康的点上。*形势一片大好。

当前社会农民的进步就是农村的进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因而普及全民教育的工作是必须积极地开展的。而整个农民队伍素质的提高与进步,主要依靠其中青年人的进步与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新生的大学生活调查报告

今年九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进了xxx大学的校园,心怀着梦想开始了我们的大学生活。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大学生活,有的同学很欣喜,有的同学很激动,有的同学却很迷茫。所以我们几个同学决定对我们的新生朋友做一个问卷调查来了解他们对大学生活的看法。 一, 调查目的

第一次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的大学生活,对于刚成年的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面对新的生活同学们表现出不同的情况。所以,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大一新生的对全新大学生活的看法,以便为学校更好的了解新生的心理状况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以助于他们更好的开始大学生活。

二,调查对象

xxxx大学全体新生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取随机调查的方法对100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

四,调查人员

)xxx

调查问卷由xxx负责,调查过程和数据整理及分析由我们三人共同完成。

五,调查结果

大学新生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通过网上查找资料,询问同学等方法设计出以下个问题。

各位同学你们好:

?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的调查活动,我们很荣幸的邀请你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相信你一定配合我们的工作,在此表示要衷心感谢。

第1题. 你现在所在的大学是你理想中的大学吗?

a.是b.不是c.超出意料

第2题. 你选择就读的理由是?

a.理想b.没有别的选择c.糊里糊涂就考上

第3题. 你对目前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的节奏和方式还适应吗?

a.适应b.不适应c.勉强可以

第4题. 你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有过规划吗?

a.有b.没有c.有,但不详细

第5题. 如今已是大学生的你,会如何看待大学?

a.学习场所b.展示自我的舞台c.文化资源丰富的小社会

第6题. 你与室友、同学以及老师相处融洽吗?

a.非常差b.一般c.很融洽

第7题. 刚刚离开时父母,你会感到孤独、想回家吗?

a.会b.偶尔会c.不会

第8题. 你通常会选择什么方式与同学加深友谊?

a.聚餐b.正常交往c.诚心交往

第9题. 为丰富校园生活,你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社会实践吗?

a.会b.适当参加c.不会

第10题. 在面对比你优秀的同学时你会:

a.有自卑感并远离他们b. 无所谓,轻视他们c.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第11题. 你现在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吗?

a.有b.没有c.尚在考虑中

第12题. 大学学习生活看似轻松,可实际上竞争激烈,你会怎么学习?

a.延续高中学习态度和方法b.科学的利用时间学习

c.用不着多么认真,及格就行

第13题. 在学习生活中你有信心可以调整好心态面对挫折吗?

a.有b. 没有c.遭遇挫折时,希望有人能伸出援手 第14题. 在大学里,你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什么?

a.兴趣所向b.过四六级将来好就业c.形势所迫

第15题. 你对自己现在学习的专业满意吗?

a.满意b.不满意c.不知道

第16题. 对于大学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你会有心理压力吗?

a.有b.没有c.暂时不确定

第17题. 你觉得大学生高消费是正常现象吗?

a.是b.不是c.酌情而定

第18题. 你会在日常琐碎中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吗?

a.会b.不会c.有时会

第19题. 你有创办自己的公司或者企业的意向吗?

a.有b.没想过c.不知道

第20题. 你怎么看待大学生恋爱这一现象?

a.自己也能恋爱b.应以学习为重,恋爱随缘c.坚决反对??? 再次感谢你的合作,谢谢!

对于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以下分析由唐凯凯同学完成

对于第1问题“你现在所在的大学时你理想中的大学吗?”时,14%的同学觉得是,82%的同学认为不是,而4%的同学认为时超出了意料。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觉得现在所读的大学不是他们理想的大学,他们觉的他们能够进入更好的大学深造,这就是对现在的大学生活不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觉得自己屈才了,产生了逆反的心理,然而这种心理是不能有的,“既来之,则安之”,这样才能够把我们的心态摆好,才能够喜欢上大学生活。少部分同学认为是超出了意料和是他没的理想学府,他们可能就把心态摆好来迎接大学生活,这样他们就能够快乐地度过大学的四年》

对于第2问题“你选择该学校就读的理由是?”有12%的同学认为为了自己的理想,60%的同学觉得是没有别的选择,28%的同学是因为糊里糊涂就考上了。可以看出,同学们在择校的时候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同学居然对学校不了解就报了,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只有少部分同学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才选择就读的,这些同学对自己的未来可能有比较清晰地规划。大部分同学是因为不想补习,而又想读大学才不得不来就读的。

对于第3问题“你对目前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的节奏和方式还适应吗?”有28%的同学认为已经适应了,有24%的同学觉得还是不能够适应,有48%的同学觉得勉强可以适应。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够适应现在大学生活的,即便不是很适应,但还是有一部分同学还不能够适应,这可能是他们第一离开父母的原因吧,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还很差。

对于第4问题“你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过规划吗?”14%的同学有过很好的规划,34%的同学没有做过规划,52%的同学有过,但不是很详细,比较模糊。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在大学的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未来进行规划。有少部分同学还是有清晰的规划的,他们将有目的的进行学习,这样他们的大学生活将很充实,很

具有目标性,当他们达到了某个阶段的目标时,他们的自信心也将提高。

对于第5问题“如今已是大学生的你,会如何看待大学?”20%的同学认为学习的场所,这些同学将把学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大学生活的真谛。有32%的同学认为是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些同学将会抓住机会好好的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48%的同学认为大学文化资源丰富,是一个小社会,这些同学就会利用好这些资源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锻炼自己,让自己将来更好适应社会。

对于第6问题“你与室友,同学和老师相处融洽吗?”2%的同学觉得相处的非常差,这些同学应当马上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不然大学四年将会很难过(好范 文站推荐:wWW.hAOWORD.COm)的,特别是和室友的关系一定要搞好,因为你们要在一起住四年。62%的同学认为是一般,有36%同学认为很融洽,这些同学将会比较快乐的度过大学时光,因为同学和老师一人生的财富。

对于第7问题“刚刚离开父母,你会感到孤独,想回家吗?”有14%的同学会感到孤独,有62%的同学会偶尔会感到孤独。这些是因为第一次远离家和父母,对未知生活的担忧和不确定,有24%的同学不会感到孤独,可能是他们长期住校,已经有一定的独立生活的能力的原因。 以下分析由段泽风同学完成

对于第8问题“你通常会选择什么方式与同学加深友谊?”时,6%的同学表示他们会通过与同学聚餐的方式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42%的同学表示他们会正常交往;52%的同学表示他们会通过与同学诚心交往来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调查显示,只有极少数同学表示他们会通过一种请客的方式去加强同学之间的友谊,绝大多数人还是表示通过正常交往来结交朋友。诚然,请人吃饭这种方式本身也无可厚非,毕竟俗话说“吃人嘴短”。但是,我认为这种通过请客吃饭来结交的友谊不会长久,也不会牢固,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因为一点点的利益冲突,而导致曾经的好朋友分道扬镳,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酒肉朋友往往不会长久。君子之交淡如水,我赞同同学之间通过正常交往或诚心交往的方式来加深友谊,所谓知己,必是志同道合之人。调查结果表明,在目前绝大多数大一学生中,交友的价值取向和方式选择都很明智,也很理智,只有极少数学生交友的理念偏于正轨。

对于第9问题,“为丰富校园生活,你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社会实践吗?”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一百名学生中,12%的学生表示他们会积极参加,84%的学生表示他们会适当参加,4%的学生表示他们不会参加。调查表明,在当今大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及社会实践的,只有极少数学生不愿参加。其实,无论是体育运动还是社会实践,都对我们本身大有裨益。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锻炼我们的体格,更能锻炼我们的意志,例如长跑,当你参加一项五千米跑步项目,考验的是你能否坚持不懈,考验的是你的毅力。参加体育运动还能加强我们的团队意识,比如篮球,一场篮球赛是5个人的运动,你不可能以一敌五,所以在篮球场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而合作讲究的是默契,这就考验了我们的耐心。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我们更早、更好地了解社会,为将来的职场提前预备一定的交际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成功事业打下基础。总体来说,当今的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方面意识还是很强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对于第10问题“在面对比你优秀的同学时你会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结果显示,6%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自卑感并远离他们;1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轻视他们;78%的学生表示他们会取彼之长,补己之短。调查表明当今的大学生在对待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时,大多数人选择相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学习并吸纳他们的长处用来提高自己,少数人表示漠不关心,无所谓,极少数人觉得自卑,并有意识远离那些优秀的同学。俗话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人的长处,多向优秀的同学请教,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大多数大学生都赞同这一点。

对于第11问题“你现在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吗?”结果表明,22%的学生表示有,34%的学生表示没有,44%的学生表示他们尚在考虑中。这一调查表明,目前许多大学生都没有明确的学习

计划。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只有少部分学生有自己的计划,这一点令人担忧。大学生活不同于高中,自由支配的实践和空间很多,特别是在大一时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对大学的学习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空余时间,学习毕竟是最重要的。

对于第12问题“大学生学习生活看似轻松,可实际上竞争激烈,你会怎么学习?”结果显示,4%的学生表示他们会延续高中学习态度和方法;88%的学生表示会科学的利用时间学习;8%的学生表示用不着多么认真,及格就行。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很高,只有极少数学生抱着侥幸过关的心理。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一个人的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大学。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用于更好地学习。

对于第13问题“在学习生活中你有信心可以调整好心态面对挫折吗?”结果显示,72%的学生表示有,14%的学生表示没有,14%的学生表示遭遇挫折时,希望有人能伸出援手。这表明当今大学生心理素质良好,自信心强,能够独立的去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只有少数大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自信,这反映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强,内心脆落,没有挑战性,不敢直面人生的挫折。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从而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迎接职场挑战。 对于第14问题关于调查“在大学里,你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什么?”结果显示,12%的学生表示是兴趣所向;64%的学生表示为了过四、六级将来好就业;24%的学生表示是形势所迫。这表明当今大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的确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和开放型社会,中国已经和世界走在了一起,拥有一项出色的英语能力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极具优势。英语是一门语言,我们应该爱上它,培养对它的兴趣,而不是强迫自己去学,这一点只有极少数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大多数大学生只是迫于形势。当今大学生应努力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学好英语,说好英语。

以下分析由王振豪同学完成

对于第15问题,2014级新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度为34%,不满意为34%,不知道占32%。大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主要问题在于填报高考志愿时对专业认识模糊,以及对未来就业缺乏方向从而给他们在选择专业时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方面,由于高考分数作为一道门槛迫使部分考生为选择学校而服从调剂专业。其中有的高校可录取的专业多至六、七个,少则也有三、四个,而考生最理想的专业基本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处于第二位之后的专业可能不会吸引学生,但填报志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录取率,特别是在平行志愿政策推出后,此类情况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部分考生对自己所选专业缺乏了解、认识模糊。高考之前主要忙于应试,考生没有关注所选专业的基本情况,对专业的内涵、方向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填报志愿时盲目跟风,甚至还有很多考生由家长代替填报志愿。因此,缺乏理性的思考以及准备不充分也是导致大一新生对所选专业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第16问题,2014级新生有38%的学生对于大学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表示有压力,有32%的学生表示没有,还有30%的学生暂时不确定。

对于有压力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在大学中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不再像高中时有老师督促,老师的授课方式也和高中时完全不同,这时候就会有很多学生感到不适应。同时大学是表面轻松,实际竞争激烈。这就使有的学生感到有压力。而对于没有或暂时不清楚的学生,可能是没了解大学的形式,有乐观精神。

对于第17问题,有8%的学生觉得大学生到消费是正常现象,有44%的学生持否定意见,还有48%的学生酌情而定。

对大多数大学新生来说,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数万个家庭开始为孩子打点行装。与几年前买个箱子、买套床单等日用品不同,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把目光瞄向了电脑、手机、mp3随身听上,学生们的学前消费“高档化”倾向非常明显。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

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学生要酌情而定了。

对于第18问题,有34%的学生会在日常琐碎中反省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有6%的学生不会,而有60%的学生有时会。

对于大学生的反省,自知、自鉴是自勉、自励、自控的基础。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可见人们早就看到认识自己比较困难。尽管人人都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实践活动的发展在不断地认识自己。但真正彻底地、明确地认识自己的人并不多。因为一方面人对自己的心理常常不能像测量自己的血压、身高那样做到一目了然,即使可以进行心理测量,对一般人来讲,也不大容易掌握。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常常在认识自己时还缺乏一定的积极自觉性、客观性和坚持性,因此,"当局者迷"的情况也就容易发生了。对于60%的学生来说,会自我反省是好的,但频率是关键,经常自我反省才能真正认识自己!

对于第19问题,有38%的学生有创办自己的公司或企业的意向,有40%的学生没想过,还有22%的学生不知道。

创业对大学生来说是绝对的诱惑,对于大一新生梦想有自己的公司或企业也是正常的,大学生创业心理由浮躁变为理性,是非常可贵的变化,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对于38%的学生来说那他们已经制定好了他们人生的目标。

对于第20问题,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也能谈恋爱,而70的学生应以学习为重,恋爱随缘。只有6%的学生坚决反对。

*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天下哪个倜傥少男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 当代大学生对于爱情,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的,能够正确地处理学习、恋爱和人生的态度等关系,以及恋爱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恋人之间的误会、失恋等等。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理失当。我们应该客观的吸取恋爱中的益处与避免恋爱中的弊端

第五篇: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也在节节攀升。然而大学生永远都是走在时代的最前面,这不单单表现在知识领域。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有一句话说的好,什么都不缺,就缺钱。然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为什么会经常表现的很缺钱,我们的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我们的钱花的是否合理或者说必要,有没有可以节约用钱的好办法。

我们的钱到底都花在了什么地方?通过调查实践总结如下:

一、 伙食费,约占40-50%的生活费都花在了吃上面,也就是说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中有400-500元用以填饱肚子,或者说满足食欲,这里面包含一日三餐,当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吃早餐,于是一天只吃两餐,更有甚者忙于上网游戏一天只吃一餐饭。有时遇人遇事,要请客或者参加聚餐,开支会有所增加。男生由于体力消耗大,主食吃的多,很少买零食,女生由于体力消耗小或者为了减肥通常主食吃的少,但总是免不了要吃很多零食,零食种类繁多,而且有的价格不菲。总之,无论男女,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要花上400-500的伙食费。

二、手机费,如今看来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一部手机,有手机就免不了手机费,一般情况下,正常使用无论男女手机费都在100元左右,但是100元只能算是一个大概的均值,越来越多的人,如外省人,坠入爱河的情侣等都免不了居高不下的手机费,两个相爱的人,相隔两地,在感情的前期每天都会有相当部分的时间用于你侬我侬,这也造就了这些人的手机费会有常人的几倍之多。

三、上网费,手机普及之后便是电脑的普及,走在每个寝室的门口,都会传来魔兽争霸穿越火线等热门游戏的声音,虚拟的网络世界满足了我们精神上的巨大空洞,以至于我们总是感觉脱离了这样的一个虚拟世界会使我们的时候变的很不充实,这或许就是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个现实,我们总是离不开电脑,无论游戏还是学习,网上冲浪不知不觉已成为我们时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人在不使用路由器的情况下会面临每月50元的网费,当然还是有很多人顶风使用路由器,这样会使网费大大减少。

四、购物,经济水平发展的同时,商品市场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在琳琅满目的大商场内,我们总是被那些陈放在货架上的物品深深吸引,总是禁不住诱惑咬紧牙也要获取它。当然有的是必须品,像日化产品,例如洗漱的牙膏牙刷,

- 1 -

洗发香波,香皂。从小到大我们都生活在父母的襁褓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现在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的从父母襁褓中独立出来,衣食住行似乎全靠自己了,这其中食和住已不成问题,而买衣服却成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大学生们买衣服不仅追求时髦,还要追求名牌,然而一件名牌衣服并不便宜,从上衣到裤子,再到鞋子,一套名牌下拉至少1000左右,有的可能不止,因为一双耐克鞋就过千,价格无尽头,而我们的欲望也永无止境,新衣服总会淘汰过时,或破旧,于是我们又得花钱去买,好在我们的青春时光有限,但花在这上面的钱可能会是很大一组数字,尤其是女生,还要在化妆品上,甚至美容美发上花上一笔钱,这些我们都将其归于“衣”,然而“行”呢,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的去逛街,路费虽少,长时间下来也占生活费的一部分,出外旅行也越来越被大学生所推崇,五一,十一等长假,选择出外旅行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去什么地方都是花钱,旅行是钱堆出来,所以此“行”所花费用会占生活费的很大一部分,如若不慎会直接导致你负债累累。

五、学杂费,这个词语对于当今大学已经过时,但作为一名大学生你却依然会感觉的到它的存在,授课老师发的作业本和练习本,考试所花的费用,诸如计算机国二国三培训考级所花的费用,这些足够让你感到措手不及,此类与学习有关的从日常生活中扣取的我们称之为学杂费

以上是我们大学生共同面临的生活开支,主要是我们的主要开支,不包括因突发时间而生成的开支,例如感冒发烧医疗费,加入社团入会费等等等等。

是否以上所述花费均属合理,我个人深感不然,盲目攀比的心理状态,为吸引异性注意不惜倾其所有的行为背后着实存在着铺张浪费的现象,有的可称之为奢侈。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个人电脑难道就可以说电脑是我们大学生生活必需品吗?当魔兽和穿越火线红遍大江南北时,我们扪心问一句,这些玩家中又有多少是大学生,买电脑玩游戏,搞娱乐实属多数,用于学习的可以说寥寥无几,趋于神话。在我个人看来,作为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的我们当代大学生,目的不明确,不正确,则不应买电脑。除了电脑,名牌手机,高档数码产品,手表等又有必要去买吗,我个人认为显然还是没有必要,买高档手机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功能和加快手机上网速度,买高档手表是真正男人的必备,买高档数码产品是为了搞摄影艺术等借口终将掩饰不了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本质,那就是“学习是学生的

使命和第一要务”,抛弃这个大前提一切似乎都不能成立。而对于时下女生来说,学习上不积极向上,而衣着打扮上锋芒毕露者数不胜数,各种发型,高档化妆品,时尚衣服,饰品无不是用父母的血汗堆积而成。爱美情有可原,女生爱美也实属正常,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告诉我们,充满内涵,气质不凡的貂蝉是美女,红楼中搔首弄姿,百般妖艳的名妓则是茶余饭后的笑料。所以,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而不是裸露你的身体,扫弄你的头发,敢问自重何在,尊重有何谈。以这样一种心态去面对大学,将来你的人生又将面临什么。言归正传,我们的钱花的并不合理。

怎样才能花的合理,怎样才能节约开支呢,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很简单,现实表明,只要我们消除攀比心态,不追求高档名牌,良好的自我认知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我们在生活节约开支有很大的帮助,不要盲目追求,要珍惜现在的拥有,做真正的自已,做最好的自己。男生不要因为没有一块江诗丹顿表而心烦,女生不在因为皮肤上出现几颗痘痘而伤心,那么我们将会拥有一个不一样的生活。

钱不在于怎么赚,而在于怎么花,钱乃父母所赚,而为我们所花,你若不在乎父母怎么赚,起码要知道自己该怎么花。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14年7月20日到8月9日,我在辽宁省营口市平安钟表眼镜店进行了为期21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21天里,我先后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使我的假期生活过得十分充实而有意义。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利用工作的机会对于2014年的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关于高校学生近视眼情况的调查报告》的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与确认,结了一份更加精确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感言:

通过21天在社区的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无法掌握到的知识,并却总结出了一份比较系统完整的调查报告,使我的暑假生活收获很多能够终身受用的东西。

附件:关于高校学生近视眼情况的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近视眼情况调查问卷(部分)

关于高校学生近视眼情况的调查报告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辽宁省营口市

调查对象:患有近视眼的高校学生

样本数量:100人

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报告内容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人才较量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内容,而知识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自然是知识海洋里的佼佼者,但同时为了考取大学,许多人日夜埋头苦读,其结果是使自己的双眼患上近视。近视眼在当今的高校学生中并不少见,那么,究竟何为近视眼?高校学生对近视眼的相关情况又了解多少?针对上述问题,我利用假期时间进行调查并做出如下总结。

一 什么是近视眼

近视眼从患者的直观感受来说就是看不清楚远处的物象。从医学角度分析,近视眼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屈光不正是指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面和后面或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象模糊不清,它包括近视眼、远视眼、散光和屈光参差。近视眼就是指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面的情况。按照近视的程度,近视可以分为三类:(1)轻度近视:3.00度(俗称300度)(2)中度近视:3.00~6.00度(3)重度近视(又称病理性近视):6.00度以上。从调查问卷来看,高校学生的近视程度主要集中在中度近视,占样本数量的47%,而轻度近视和高度近视分别为32%和21%。

二 近视眼的发病率及其原因

据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近视发病率已高达30%以上,其中青少年已经超过70%。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23.6%,中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58.9%,而大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89.8%,并呈现出文化程度越高,近视比率越高的现象。从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患近视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中学阶段,占样本人数的65%,而大学阶段和中学以前分别占18%和13%,先天患有近视眼的人数仅为

4%。

高校学生患近视眼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中学阶段,而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因素

遗传的发生与种族有关。黄种人的近视率高于其他种族,而中国和日本近视眼的患病率列为世界之首。统计学数据表明,近视眼的遗传因素约占40%。若父母有近视,子女便会有近视发病的可能,但同时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2) 环境因素

长时间近距离视物,是形成近视眼的重要后天原因。青少年学业繁重,求知欲望强烈,经常长时间埋头于用脑用眼,并且青少年眼睛的调节能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有高度的适应性,看近不容易疲劳,所以往往会不自觉的养成不良的用眼习惯。如读写距离近;读写姿势不正确;在走路或乘车等运动状态下看书;光照不足处看书等。此外,由于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青少年的户外活动明显减少,有限的课余时间则多与游戏机、电视、电脑为伴。据统计,连续看电视4~5个小时,视力可下降30%左右。

(3) 体质与营养

营养不良、体内缺乏钙和铬等微量元素可使眼球壁弹性减弱,眼轴容易被拉长而发生近视。体质虚弱者及患了急慢性传染病,也会诱发眼轴变长。

以上是近视眼发病的三个主要原因,而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有92%的人是由于长时间用眼过渡而造成近视眼,而其他原因仅占8%。

三 近视眼的预防和治疗

(一) 近视眼的预防

为了预防近视眼,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读书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连续看书写字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看电视的距离要在两米以上;眼睛与电脑屏幕的距离要在70cm左右;学习环境要合理采光照明;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等。

(二) 近视眼的治疗

1 配戴凹透镜

对于已经患有近视眼的人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及时配戴凹透镜片矫正视力。其原理是:平行光线被凹透镜分散后,聚焦点后移,正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调查问卷来看,93%的近视患者都配戴眼镜,而那些不戴眼镜的人,有的认为眼镜戴久了,眼球会凸起,变成金鱼眼。其实,戴镜后的视力下降不是眼镜造成的,恰恰是因为不正确的配戴眼镜和没有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而导致的。在对戴眼镜的人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仅有54%的人是一直配戴眼镜的,其他的人多为读书写字时才戴眼镜。其实,时戴时不戴眼镜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这样会使眼镜处于不稳定的调节状态,也会引起度数的加深。对于100度以上的近视患者,专家认为均应一直配戴合适的眼镜来调整视力。

2 配戴隐形眼镜

近些年来,隐形眼镜越来越受到近视患者的青睐。由于隐形眼镜的无框性且贴于眼角膜,它的“隐形”性是许多人选择它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显示:在配戴眼镜的高校学生中,配戴隐形眼镜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7%。

在配戴隐形眼镜的高校学生中,仅有30%的人对隐形眼镜的知识有所了解。隐形眼镜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配戴的,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小学生、感冒患者、眼病患者、中老年人和孕妇不适合配戴隐形眼镜。

(2) 隐形眼镜不可以长时间配戴,要与普通眼镜交替配戴。隐形眼镜长时间配戴 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只有与普通眼镜交替配戴才能使眼睛得到适当的休息,从而保护眼睛。

(3) 不要戴隐形眼镜玩电脑。在计算机辐射下,隐形眼镜会渐渐的分离变质,使原先材料的分子产生变异,这些分子分解后的小分子,有的会透过淋巴循环到水晶体和水晶体的修复组织结合,造成新的聚合物,从而带来不良后果。 3 眼部激光手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出现一种眼部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对其术后效果则很少有人了解。

眼部激光手术的全称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我国现今流行的是lasik。lasik属于创伤性治疗,就是在角膜上做切削手术,每削去1毫米厚度相当于戴300度眼镜,其实质就是将眼

睛做在角膜上。

对于激光手术治疗的可信性,从调查情况来看:80%的人持不太肯定的态度,而仅有20%的人肯定其安全、有效。专家指出:激光并不能对眼底既有病变带来帮助,1200度以上的矫正,其预测性、安全性和术后稳定性明显不足,而对于中低度近视的治疗效果良好。但提出注意的是,激光手术常会伴有副作用,如屈光矫正不足、角膜浑浊、晕光、过早出现老花等现象,现在这种手术在英国已被禁止。因此,在选择利用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眼时要格外慎重。

调查总结:

本次调查针对高校学生近视眼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共有调查样本100人。点调查高校学生关心的近视眼治疗问题,其中包括眼镜的配戴、隐形眼镜及激光治疗近视眼的相关介绍。通过调查了解到一些同学对近视眼知识的缺乏并作出相关解释,从而达到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保护眼睛的目的。

高校学生近视眼情况调查问卷

同学:

您好!我是一名高校在校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对于高校生的近视眼情况进行调查,如果您方便的话,请您帮忙填上这份调查问卷,对于您给出的答案,我们将会为您保密,并会对您的结果进行分析,给您提出最好的眼睛保护建议。谢谢!

1. 您对近视眼是否了解?

a 了解(27%)b 不了解(39%)

2. 您的近视度在什么范围?

a 100度以下(19%)b 100~300度(13%)

c 300~400度(34%)d 400度以上(34%)

3. 您是何时患有近视眼的?

a 出生(7%)b 中学以前(19%)

c 中学阶段(53%)d 大学阶段(21%)

4. 您患上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先天(3%)b 长时间用眼过度(92%)

5. 您是否配戴眼镜?

a 配戴(93%)b 不配戴(7%)

6. 您配戴的眼镜是否合适?

a 合适(69%)b 不合适(31%)

7. 您是否配戴过隐形眼镜?

a 是(10%)b 否(90%)

8. 您对隐形眼镜是否了解?

a 了解(13%)b 不了解(70%)

9. 您是否考虑过通过眼部手术来调节视力?

a 是(32%)b 否(68%)

10. 您对当今的激光准分子治疗近视眼持什么态度?

a 相信(30%)b 不相信(26%)

c 知道一点(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WwW.HAOWord.cOM)(34%)c 其他(5%) c 知道一点(17%) c 不太清楚(44%)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网吧的调查报告》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土木1210

姓名:

《关于农村网吧的调查报告》

参加者:

主题:对于农村网吧的问题,原因,建议

时间:2014年2月20号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引言

网吧在城市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消息相对闭塞的农村,网吧却是一种新生事物。随着网吧在农村的落地生根,它也日益吸引着越来越多农村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的眼球。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农村网吧的出现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的一面:使农村人有机会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获取跟他们生活或者是生产密切相关的信息等;同样它也存在弊的一面,本文将主要探讨农村网吧带来的诸多原问题,原因及对策。

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当前违法接纳未成年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绝大多数黑网吧被依法取缔。违法网吧出现了新的动向,呈现出从公开转入隐蔽,从地上转入地下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从沿街店面向居民楼院转移,继续在城市潜伏下来,但呈萎缩趋向;另一方面,就是从城区向郊区、向城乡接合部转移,向农村乡镇甚至村庄转移。

农村网吧目前还处于粗放发展的起步阶段,其特点主要体现为:小型、简易、分散、隐蔽。规模很小,一般只有几台或十几台电脑;有的农村网吧仍然以拨号上网为主,电脑也是城市网吧淘汰下来的二手货,条件十分简陋;一般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生活比较富裕、信息比较灵通、交通比较便利的农村乡镇乃至村庄,而且大多采取家庭化、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农村网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黑网吧多,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多,安全隐患多,重复城市网吧发展的老路。

农村网吧缺少管理成为了整治工作的新难点。文化部将重点打击农村黑网吧,尽快遏制违法农村网吧迅猛蔓延的势头,将农村网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网吧向农村扩散后,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容易激发农村孩子的兴趣,而当兴趣浓郁度超过正常人的界限时,就形成了心理学上的“心理聚焦”现象,继而产生“心理毒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行隔断网吧痴迷者的心理依赖,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他建议,学校、家长应在孩子对网吧的兴趣未形成完全“聚焦”时就及时引导,采取转移其兴趣的办法,多组织他们参加文体活动,最终解除“心理毒瘾”。

农村网吧发展迅速,虽对丰富农民业余生活、了解信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农村网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相对于城区网吧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键康成长影响相当严重,亟待引起足够重视,切实予以解决。

二、农村网吧存在的问题及特征

(一)、环境卫生较差,安全堪忧

农村网吧大多属于个体经营,业主从节约投资成本的角度出发,普遍是盖几间简陋的房子,或租赁几间偏僻的房屋,有的则是在自建房中,购回几台电脑,便对外开张营业,硬件设施差,安装不规范。农村网吧基本上只有一个通道,门窗紧关,不通风不采光,加上允许吸烟,空气污浊不堪。少数素质不高的人随地吐痰,脱鞋翘脚,网吧里充溢的各种气味,令人窒息。有的电脑键盘和电脑桌长时间都未清洗,黑污斑斑,灰黑难辨。有的农村网吧只设一个出口,窗户紧闭,无任何灭火、防火设备,一旦出现火灾或其他危急情况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一些社会闲散人员经常进入,常因一些琐碎之事或言语不合便大打出手,造成极坏的影响。

(二)、无证违规经营普遍,隐蔽性较强

由于农村地域广大、居住分散、范围大、隐蔽性较强,加之管理不严,给经营者带来极大方便,使农村网吧经营存在着许多违规违法行为,其主要表现:一是无证经营。农村网吧只要购回计算机,拉通互联网,便开始对外营业。二是经营非网络游戏。一些网吧业主为利益驱动,违法经营,随意链接黄色站点,传播不健康网络信息;网络凈化形同虚设。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有的网吧设有网络凈化器,但多是形同虚设。一些人肆意浏览黄色、暴力等非法网站,网吧老板为赚取钱财,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保证网吧合法经营,为网民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笔者建议公安、工商、文化、电信等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网吧进行检查、整顿,使其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调查的农村网吧90%以上都经营非网络游戏,这些非网络游戏绝大多数充满惊险、刺激的内容,有的经营者还设置了许多充满色情、暴力、迷信、凶杀等有害内容的游戏以诱惑人。三是隐蔽性较强。有的农村网吧,为躲避执法部门的检查,一般不设牌匾,不贴任何标志,隐藏在村民家中。有的农村网吧有人来便营业,无人来便关门。有的在深更半夜之中,紧锁大门开始营业,执法人员很难发现。

(三)、未成年人大量涌入。

好多中小学生课余就泡在网吧里,且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对学习和身心健康均造成了较大影响和损害。而且还让家长们提心吊胆,忧心忡忡。xx年3月31日上午9时33分,**市沙坪坝回龙坝镇中学两名初一男生因连续通宵上网后疲惫不堪,坐在铁轨上熟睡时,被疾驰而过的火车轧死。与他们同在一起的另一男生被火车惊醒侥幸逃命。这名侥幸逃脱的男生是回龙坝镇中学初一(5)班的学生,14岁。据他回忆,两名被火车轧死的男生与他同龄,一名男生从星期一起连续三个通宵在网吧上网,另一名男生也在网吧连续“泡”了两个通宵。这段时间,他们都在玩电脑游戏。农村网吧的经营状况绝大部分靠青少年而支撑,极大地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因进网吧发生的事件让人触目惊心。一是迷恋网吧,铤而走险。二是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三是严重摧残学生身心健康。

三、原因分析

农村网吧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上漏洞较多,造成盲点。

一是审批制度不健全,主管网吧的文化部门与信号输送单位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的审批程序,造成网吧“先上车,再卖票”。二是网吧管理机构鞭长莫及。农村网吧隐蔽性较强,网吧业主根本不到审批单位办理手续,我行我素。三是农村网吧地处偏僻,分散性较强,乡镇对网吧的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的状况,区县(市)主管网吧部门力量薄弱,经费缺乏,无力顾及偏远的农村地区。

(二)、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颁布已久,但在农村很少有人知道该条例的具体内容,再加上多数群众思想认识不足,导致查处网吧的行动得不到农民的支持,给农村网吧的治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三)、农村网吧经营户唯利是图,违规操作。

农村网吧经营户法制观念薄弱,为收回投资,获取利润,将网吧管理的规定置之脑后,既不张贴“未成年人禁入”标示,又不严格执行网吧进入登记制度,反而对未成年人进入大加欢迎,提供吃饭、住宿等“优质服务”。有的专门传播色情、暴力等方面的有毒信息,引诱未成年人经常光顾。

四、对策建议

农村网吧的现状已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校、家长已表示强烈不满,为此,治理农村网吧刻不容缓。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

要根据农村特点,发动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对青少年进行宣传,将《条例》张贴到各班级。各新闻媒体及各乡(镇)、村广播站,要定期进行宣传。要让广大农民熟悉《条例》,监管网吧守法经营,积极举报违法行为。要在农村网吧的入口显著位置张贴举报电话。学校要将举报电话和《条例》印发到家长手中。

(二)、加大对农村网吧的管理力度。

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将农村网吧管理纳入到乡镇文化站的重要工作中来,并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与地方党委、政府工作联系起来。要建立社会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党员、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的作用,可在村一级聘请网吧监督员,分片对网吧进行监督,逐步形成社会监督网络。切实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文化、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况,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从源头上有效地管理农村网吧。与此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加强新技术和相关软件的推广应用,屏蔽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科学确定上网者的真实身份,有效防范有害信息的传播。要严格执行网吧营业时间的规定,信号输出方在每天的零点至8点期间,应停止对网吧的信号接入,彻底解决超时经营问题。

(三)、要加大疏导力度。全省网吧行业规范化、连锁化改革,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将其连锁店延伸到农村。各乡镇联校要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建设校园网,给农村青少年提供在网上学习的条件。

(四)、要切实加强文化稽查部门的力度。

要不断充实文化稽查部门的力量,区县(市)要专门设立农村稽查队,开辟举报电话。要加强文化稽查部门的业务培训,强化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要不断改进其办公条件、交通工具,保证其办公经费,做到有效、及时查处各种违规行为。

“不能让网络害了农村,也不能让网络忘了农村。”文化部市场司张新建副司长表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互联网从城市向农村推广,为农村网吧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农民文化娱乐生活贫乏和对互联网等高新科技生活的向往对农村网吧提出了强烈的市场需求。文化部将强化属地管理职责,加强县级特别是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责,加大对农村网吧的管理巡查力度;借鉴义务监督员、举报奖励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城市网吧管理行之有效的办法,建立农村网吧的群防群治的管理机制;鼓励连锁网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改造和提高现有的农村网吧。不能让农村与网络隔绝,同时,也不能让农村网吧的安全隐患与管理疏漏造成负面影响。目前,适宜在农村建立公益性网吧,将其与文化站建设结合起来,不适合在自然村开办私人网吧。各相关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把农村网吧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信息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同时,强化属地管理,将网吧管理与当地精神文明考评相结合。 参考文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新华网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br>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结论与建议:

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

岗位前的演练场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小学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潼关县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

重要诱因之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区直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便索性让孩子辍学。

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对策三: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策四: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死灰复燃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五、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院团委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配合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书声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第五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系别: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

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

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

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

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

裨益。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

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

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

找发展的机会。

三、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

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

生50名,其中太原理工大学20名,太原科技大学10名,山西农大10名,太原师范学院5

名,山西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四、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五、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

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

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六、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

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

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

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

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

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

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

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

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

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

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 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

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

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

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

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

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

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

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

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

规划的各占12%。

七、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

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

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

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

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

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

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

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

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

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

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

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

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

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

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

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

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

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

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

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

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

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八、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

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

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

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

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

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

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

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

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

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

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

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

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

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

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

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

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

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

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

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

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

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

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

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

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

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

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

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们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

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

从学习中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

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

与知识。 不同的时间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

将让我们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

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

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

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通过实践我们仿佛在一段时间

里就蜕变成了个大人,懂得生活的疾苦,懂得爸妈的不易,懂得学习的重要,懂得实践的益

处! 通过实践还可以让我们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

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们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

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

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们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

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们在各自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们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

的进步。同时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

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

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第一篇:大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大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大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学生,素质,就业,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三、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3.1超七成学生不明企业的人才要求

在被问及“你是否尝试了解目标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时,有20%的学生认为“没有,感觉没必要”,50.8%的学生表示“尝试过,但仍然一知半解”。显然,超过70%的学生并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尽管在当今社会,人们一直强调就业的双向选择,但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市场决定了大学生相对企业处于弱势的局面,企业的择才标准往往成为大学生择业的参考标准。在此情势下,学生需要科学地对市场做分析,需要关注那些未来希望从事的行业、职位的信息,甚至对目标企业的运行状况、企业文化也要知根知底,这样才有助于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一个合格的商人起码要知道顾客要的是什么,然后来判断自己能否提供。如果连目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定位都不清楚,对企业性质、企业文化等信息的了解程度更加少得可怜,求职自然会四处碰壁。

3.2了解企业人才要求的好处:

3.2.1、有的放矢,明确自己该“秀”哪块才能提高求职命中率;

3.2.2、若明确自己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节省人力、物力;

3.2.3、通过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对该目标企业有更深的认识,为之后撰写简历、面试打下基础,甚至在就业初期都将受益匪浅;

3.2.4、通过对企业的了解,将降低遭受求职陷阱、上当受骗的几率。

在平日的采访中我们发现,许多在读大学生很难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会涉及哪些行业、职位说出个大概。据报道,前不久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的活动中,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不到25%的学生能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劣势,而对未来3~5年的发展计划比较模糊的却占到35%,甚至还有15%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这些问题。结合前程无忧此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众多学生在自身及就业目标的认识度不够,方式方法上也存在问题。求职前不知自己“卖”的是什么,不知该怎样“卖”,不知道该“卖”给谁,成为了横在大学生就业前三道隐型的壁垒;同时也进一步折射出国内高校对于学生职业规划开展的落后。

不明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的后遗症还表现在对自身的估计与期望上,超脱实际凭空对自身的评价通常会产生偏差。前程无忧的调查显示,有40.3%的学生认为自己就是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期望。反观低于30%的表示“很明确企业对人才定义”的学生中,有69.6%的学生认为自己还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期望。其中有72%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能满足的理由来源于自身能力素质的不达标。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

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人际沟通、工作态度、创新意识、道德品质这六项人才基本素质,在大学生眼里哪一项是最为重要的呢?调查结果显示,“工作经验”排在第一,占总量的48.4%。其次为“专业知识”,占到17.8%,“工作态度”以11%位居第三。而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在学生眼里最重要的人才标准榜中垫底。(见图1)

图1:学生眼里最重要的人才标准

前程无忧职业顾问分析认为: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一个成熟的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往往考虑更多的是道德品质、工作态度、这两项素质。对于企业而言,这两项人才标准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开展工作的基石。若企业有意要去培养、磨练、打造一个人,完全可以接受一张没有工作经验的白纸。但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却是决定了这张白纸材质的优劣,因此许多知名企业把“道德品质”列在人才标准的首位。这并不是冠冕堂皇的做法,而是企业对人才要求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企业深知,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昌。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也许会带来一时的“小利”,但往往失去的是大节,继而失去的是企业长远的“大利”。当然,在实际情况中,道德品质的范围太过宽泛,所以,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对职业的操守,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一位hr在谈及大学生素质时说:“有些大学生做错事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推卸责任——‘不是我干的’,其实没有责任感比犯错更可怕。”

此外,企业看重的人才素质中还包括创新意识与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前者决定了价值创新的来源,而后者关涉到工作的效率。李开复在给中国高校生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仅仅勤奋好学,在今天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学和自修,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时时不忘创新,以创新推动实践,以创新引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研发出卓越的产品。”

四、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4.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谈起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

4.1.1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今人才观的一个重点。所谓人才,首要的应该是一个品质高尚的、和谐的和趋于人格完善的人,是一个和社会融洽相处并且受社会欢迎的有道德的人。而在一个人身上确立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过程。加强思想素质建设,首先要建立辨识思维。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其次,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作用是越来越大,但它们不能作为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金钱在经济领域里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一种市场条件下的进步,它比情说了算,比权力说了算要进步。但是,金钱一越出经济轨道,介入社会其它领域,就会产生腐败和社会丑恶现象。因此不能把它当作人生的最高目标,要正确对待金钱。我们必须以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他的价值,这也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要求。

4.1.2良好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我们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必备本领。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社会竞争的加剧,而竞争时代的要求就是谁都必须凭真才实学取胜。业务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雄厚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精辟的专业造诣;(2)不断进行专业研究、专业应用、专业开拓的兴趣和能力;(3)管理能力。例如效率观念,同一个工程,它消耗的精神、时间、财力最小的当然是最好的。一个工程它有一个规划、组织、环境、人员、机制、时间、效率等一系列指标。因此,专业管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4)融合能力。当今时代的任何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来自学科专业的融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融合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创造能力。(5)敬业精神。贝弗基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总结道:“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的发展,只能达到青年时期打的基础所能支撑高度。”必须充分意识到基础的重要性,特别要在“牢固”和“扎实”上下功夫,切忌搞花架子。

4.1.3较高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通常又被称作人的文化素养,是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外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直接和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记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人文中有些很精彩的东西,能直接给我们启迪。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化修养较高的人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大家在一起却很和谐;小人没有自己的个性,但在一起却不能和谐。这话多深刻,对我们待人、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启发。而以往教育的明显缺陷是人文教育薄弱,从而出现人的知识结构以至人格不和谐、不完善现象。二十世纪的人才必须懂得交流,而且还要善于沟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把一待所学,贡献给社会主义国家。

4.1.4良好的心理素质

企业用人历来重视心理素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有意识的艰苦磨练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适应环境教育、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教育等心理素质的强化教育,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非常脆弱,远不适应竞争的环境,这就给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提出了增强心理素质的艰巨任务。

当代的大学生面临挑战多多,要想成功的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一定要有这些基本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挑战。

4.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4.2.1、对社会认识能力

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4.2.2、对自身认识能力

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五、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实现顺利就业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亚太国际教育协会xx年会上表示,大学生就业难可能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多不是关键,学生的质量问题才是关键。柯炳生校长认为大学生数量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因为只有25%左右的新增劳动力来自大学毕业生,“质量问题才是关键”。现代企业都讲究用人求“实”不求“高”。“学历并非越高越好,企业看重的是个人的实战能力,宁可选择大专甚至更低学历有工作技能的人,也不需要没有工作技能的研究生。

1、调整高校专业设置,符合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需求

首先,要调整课程、专业和学科结构。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应从重知识灌输转向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转变,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其次,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增强毕业生宽泛就业的能力。最后,在学科设置上,应该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着眼于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全面锻炼其动脑、动手的能力,可以使大学生直接感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技能的要求,从而自觉调整期望值来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能力。社会实践经验能有效弥补用人单位所认为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同时,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也是大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同时,企业对创新人才求之若渴,创新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最重要、最看中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需要创新的能力。所以,高校要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与积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提高大学生生存能力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一是培养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诚信是商业道德的核心,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其首要标准往往是是否诚信。因此,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使之形成稳固的诚信道德。二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把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传授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给大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进行相互协作的锻炼,使其明确树立起团队意识。三是训练学生的求职技能。求职技能是指面试技巧、日常礼仪等方面的要求。学校可以建立就业面试辅导中心,组织模拟招聘面试,开展岗前技能培训,组织参加招聘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4、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大学生创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求职者,更是社会职位的创造者;不仅可以通过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给别人提供更多的职位。因此,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指导毕业生认识创业所必备的素质和条件,如创业知识的储备,资金的准备,技术和兴趣、个人能力,等等。二是请富有经验的创业成功者到学校为毕业生做报告,让学生从成功者的经历中积累经验,了解创业的基本程序。三是专设大学生创业类选修课程,让学生通过课程系统学习创业知识。

5、加强学生特色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而团队合作精神、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则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这也是能否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当然这些因素必须通过一定的特色能力体现出来,而不是笼统地说自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者社会适应能力等。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那么在求职时,就完全有资格说自己具有踏实刻苦的精神,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至于其他能力,则可以通过别的指标来说明,这需要在校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培养自己的专长或者特长,以便自己在走向社会时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除此以外,上文所提到的个人发展的第三层次因素,即创新精神、实践经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需要在校大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除了认真刻苦地学习外,注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和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是个人在顺利就业后能否得到继续提升的关键因素。

6、实施全程式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植新的就业增长

从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的高低主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这些素质决不是学生在临近毕业前就能提高的。必须在大学阶段有针对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开设就业讲座,宣传就业的相关政策,使学生认识到就业的原则是学生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学校推荐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对毕业生应强化应聘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的观念。

总之,要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石。在综合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包括掌握知识、能力、方法、仪态等,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开拓思路。专业基本知识积累,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才能拥有自身专长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所有这些素质的形成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统筹兼顾,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各方面素质的平衡,同时加强正确的就业观培养,由此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真正促成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郗杰英,周扬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理论与实务[m].中国言实出版社

[2]李敏,王秋波.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与高校素质拓展计划[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天津职业大学课题组.就业导向力促高职教育强势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4]林丽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及适应性分析[j].浙江统计

第二篇:大学生素质与就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素质与就业调研报告

不难发现,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素质与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当今的“天之骄子”在某些时候以成为社会的落势群体之一,可以说现在大学生到处都是,而且我们自己在意识上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一、当代大学生的素质

做人,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学会怎么做人,是即将踏出社会的大学生所必不可少的。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缺乏敬业的精神,所以大部分的人才会说:70后的是工作狂,80后的拒绝加班,90后的拒绝上班。只有有了敬业精神,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完成的工作度来衡量自己,而不用报酬来衡量自己。谈论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

1.良好的心理素质

企业用人历来重视心理素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有意识的艰苦磨练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适应环境教育、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教育等心理素质的强化教育,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非常脆弱,远不适应竞争的环境,这就给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提出了增强心理素质的艰巨任务。

2.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今人才观的一个重点。所谓人才,首要的应该是一个品质高尚的、和谐的和趋于人格完善的人,是一个和社会融洽相处并且受社会欢迎的有道德的人。而在一个人身上确立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过程。加强思想素质建设,首先要建立辨识思维。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其次,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作用是越来越大,但它们不能作为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金钱在经济领域里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一种市场条件下的进步,它比情说了算,比权力说了算要进步。但是,金钱一越出经济轨道,介入社会其它领域,就会产生腐败和社会丑恶现象。因此不能把它当作人生的最高目标,要正确对待金钱。我们必须以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他的价值,这也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要求。

3.较高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通常又被称作人的文化素养,是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外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直接和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记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人文中有些很精彩的东西,能直接给我们启迪。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化修养较高的人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大家在一起却很和谐;小人没有自己的个性,但在一起却不能和谐。这话多深刻,对我们待人、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启发。而以往教育的明显缺陷是人文教育薄弱,从而出现人的知识结构以至人格不和谐、不完善现象。二十世纪的人才必须懂得交流,而且还要善于沟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把一待所学,贡献给社会主义国家。

4.良好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我们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必备本领。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社会竞争的加剧,而竞争时代的要求就是谁都必须凭真才实学取胜。业务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雄厚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精辟的专业造诣;(2)不断进行专业研究、专业应用、专业开拓的兴趣和能力;(3)管理能力。例如效率观念,同一个工程,它消耗的精神、时间、财力最小的当然是最好的。一个工程它有一个规划、组织、环境、人员、机制、时间、效率等一系列指标。因此,专业管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4)融合能力。当今时代的任何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来自学科专业的融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融合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创造能力。(5)敬业精神。贝弗基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总结道:“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的发展,只能达到青年时期打的基础所能支撑高度。”必须充分意识到基础的重要性,特别要在“牢固”和“扎实”上下功夫,切忌搞花架子。

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环境认识于校园环境认识不足,对自身素质、能力的错误判断,还有面临的诸多挑战,都成为了迈出走向社会第一步的阻碍,一定要有这些基本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挑战。所以,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二、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

一个企业的从生产到管理,还要做大做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不仅需要企业里面有出色的人才与需要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在当今社会是提倡“以人为本”,企业更是要在人力资源下足的功夫,企业也要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观,邓小平说过“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企业也要有先进的科技力量和扎实的科技人才。

——动手能力强的“操刀手”。

大学生既有理论知识,更有较强动手动脑强的、能够独当一面的、踏实干实事的、有责任心的、有竞争能力的、“最敬业的士兵”。

——有团队精神的“合作伙伴”。

这类学生见性见真、阳光本然、能吃苦耐劳、又开拓创新,能够迅速融入集体、与他人友爱团结、“无缝”合作,出色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

——“性格沉稳,积极向上”。

举止大方得体,处事大气大度、为人亲和清纯、;有才气不张扬、有能力不挑拣;参积极加各种集体活动。

这是作为一个企业的角度最大学生最起码的要求,但是对于大学生做起来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外企:最看重基本素质

近年来,外企一直是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单位。“外企尤其是知名外企招聘的毕业生,并不都是各高校的优秀生,多数是中等偏上的学生。外企最看重的是人的基本素质,如灵活程度、努力程度和知识面等,可以概括为‘要素质高而不是专业精,外企对市场机遇的灵活变化要求员工要有较宽的知识面,没有良好的知识功底难以胜任。”

私企:脚踏实地者受青睐

“急功近利的、眼高手低的和孤芳自赏的,企业永远不对这三种人敞开大门。作为一家知名的企业,最需要的就是一些肯吃苦,脚踏实地,实实在在想共同干一份事业,能接受企业理念的人,私营企业最想聘用的人才基本上需要“冷静、自信、应变能力强,读写能力强,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有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一些有主见且善于沟通,敬业、进取而合作的人才对公司的发展不可或缺。一个进取心强的人,总能给企业营造上进的氛围;善于与人合作、共事,才能在分工细致的条件下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开拓新的视野。”

现有超七成学生不明企业的人才要求,在被问及“你是否尝试了解目标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时,有20%的学生认为“没有,感觉没必要”,50.8%的学生表示“尝试过,但仍然一知半解”。显然,超过70%的学生并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总之,要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石。在综合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包括掌握知识、能力、方法、仪态等,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它有

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开拓思路。专业基本知识积累,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才能拥有自身专长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所有这些素质的形成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统筹兼顾,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各方面素质的平衡,同时加强正确的就业观培养,由此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真正促成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第三篇:大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大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大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学生,素质,就业,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

有一颗平常心。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三、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3.1超七成学生不明企业的人才要求

在被问及“你是否尝试了解目标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时,有20%的学生认为“没有,感觉没必要”,50.8%的学生表示“尝试过,但仍然一知半解”。显然,超过70%的学生并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尽管在当今社会,人们一直强调就业的双向选择,但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市场决定了大学生相对企业处于弱势的局面,企业的择才标准往往成为大学生择业的参考标准。在此情势下,学生需要科学地对市场做分析,需要关注那些未来希望从事的行业、职位的信息,甚至对目标企业的运行状况、企业文化也要知根知底,这样才有助于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一个合格的商人起码要知道顾客要的是什么,然后来判断自己能否提供。如果连目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定位都不清楚,对企业性质、企业文化等信息的了解程度更加少得可怜,求职自然会四处碰壁。

3.2了解企业人才要求的好处:

3.2.1、有的放矢,明确自己该“秀”哪块才能提高求职命中率;

3.2.2、若明确自己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节省人力、物力;

3.2.3、通过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对该目标企业有更深的认识,为之后撰写简历、面试打下基础,甚至在就业初期都将受益匪浅;

3.2.4、通过对企业的了解,将降低遭受求职陷阱、上当受骗的几率。

在平日的采访中我们发现,许多在读大学生很难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会涉及哪些行业、职位说出个大概。据报道,前不久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的活动中,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不到25%的学生能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劣势,而对未来3~5年的发展计划比较模糊的却占到35%,甚至还有15%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这些问题。结合前程无忧此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众多学生在自身及就业目标的认识度不够,方式方法上也存在问题。求职前不知自己“卖”的是什么,不知该怎样“卖”,不知道该“卖”给谁,成为了横在大学生就业前三道隐型的壁垒;同时也进一步折射出国内高校对于学生职业规划开展的落后。

文章资料由https://整理 ,

更多详细请参考https://,

第一手资料取源https:/// 参考。

第四篇:大学生素质与就业调查报告

调 查 报 告

院系专业:法学081班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 2014年4月20日至2014年4月30日

关于大学生基本素质与就业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学院法学本科生的基本素质和就业问题,更好的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有重点的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素质,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调查对像 :法学专业的大三学生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集中发放问卷是在法学班的课间和课后,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回收的形式。共发出问卷20份,收回20份,回收率达100%。

调查时间 :2014年4月20日————2014年4月30日

调(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查内容 :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就业的期望,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素质。我们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制作了有20道问题的调查问卷。(见附表一)

调查结果 :

1、法学目前的就业形势

70%的人都认为法学大学生的就业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与其他较低学历的人群差不多。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法学专业,法学人才相对过多,并且郑州轻工业学院的法学

专业优势不明显。

2、就业与学历的关系

65%的人认为高学历的人更容易就业。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的原因。

3、毕业生的素质

70%的人认为专业技能是毕业生最应该具备的素质,并且一半以上的人都认为自己在大学里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50%的人认为公关能力也很重要,20%的人在大学提升了自己的公关能力;45%的人还认为毕业生应该具备道德素质,但是大部分的同学都觉得自己的道德素质没有提高;只有30%的人认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心里素质很重要,同样很少有同学去提高自己这两方面的素质,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不重视,对心理健康的忽视,只是一味的追求高的分数和专业技能。

在最欠缺的素质选项中,85%的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这也表明了,大学生有多接触社会,多锻炼自己社会经验的想法,但是这样的机会在大学里并不多。

5、男女生就业差距

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在就业上遭遇的性别歧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被调查者中60%的人认为男女就业待遇比例不平衡,但是也有很多人觉得因为工作需要,情有可原。

6、专业技能

在涉及专业技能的问题中,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还是很

满意的,觉得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了专业知识上。但同时我们还要思考到,我们的专业知识是社会需要的吗。

7、找工作的途径

40%的人选择了自己直接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40%的人选择了自己自荐材料和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站,选择由学校推荐和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的人相对较少。

8、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有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9、就业指导的必要

调查中60%的人都认为学校很有必要为就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从而使毕业生能够更好的就业。65%的人都会觉得缺乏对社会的了解成为求职中最困扰的方面。

10、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发展前景”、“地域和人文环境”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50%、55%。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

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具体数据见附表二)

调查体会:

1、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2、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3、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通过这次调查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法学专业就业时应具备的素质,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发展自己。

第五篇: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班级:通信一班

姓名:陈佳丽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全社会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从相关报道中可以得知,由于经济回暖,2014年的高校毕业生签约情况明显好于去年,但总体形势仍然严峻。

首先,让我们来统计一下2014年大学生求职情况。从搜集的资料来看, 2014年大学生的正式签约率为32.6%,比去年同期高了22.3个百分点;同时“已有意向尚未签约”的比例为29.1%,与去年同期的29.4%基本持平。而这样的数字只是一个整体性的数字,还有诸多因素导致着不同的求职结果:

1.性别对于求职结果有影响

调查显示,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

41.08%。可见,性别因素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在程度上似乎不及人们想象的严重。然而面对就业压力,有23.3%的女生“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并有14.0%的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导致自己求职难。

2.更注重实践经历与工作经验

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习,同时又担任过学生干部,那他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期间参加过实践实习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9.1%,无实践、实习经历的学生正式签约率仅有13.6%;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正式签约率为36.1%,未当过干部的学生正式签约率只有24.0%。

3.高学历就业形势相对较好

从资料中发现,研究生的正式签约率最高,达到55.6%,而本科生、专科(高职)生的正式签约率分别只有37.3%、5.6%。可以说,就去年而言,学历越高,签约情况越好,说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还是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学历的。

4专业选择与就业水平

大学的各项专业大致可以划分为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上述各专业学生“已签约”和“已

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为37.85%、58.02%、55.44%、33.33%、53.69%、40.23%、51.85%、78.38%、46.52%、31.01%、40.35%。其中,不同专业总体就业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学(78.38%)、管理学(58.02%)和工学(55.44%),而医学(31.01%)、教育学(33.33%)和法学(37.85%)则相对较低。其中,在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而法学专业学生的总体就业水平似乎低于人们的预期。这一结果与人们的一般认识有一定距离。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大学毕业生是212万,2014年毕业生为280万比2014年增长32%,2014年高达338万比2014年增长20.7%,2014年413万较2014年增长22.2%,2014年则高达495万。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何在?

一谈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危机,人们就不禁认为是扩招惹的祸;之所以会这样想主要是由于4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以致人们只是通过简单的供求计算就推出了这样的结论。其实与其他国家相比而言,有13亿人口基数的中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周边国家,菲律宾的大学入学率是31%,泰国是35%,都比我国高了一倍多,而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既然我国大学生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规模都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又为什么会出现近几年这样百万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呢?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

(一)认识误区

1.择业心理中的精英情结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传统的儒家思想推崇的“精英情结”深深地束缚住了人们的观念。到了现在“上大学=成功=社会精英”这样的单向思维便成了古时读书走仕途的现代翻版。人人读书上大学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旦形成上大学是成为社会精英的充分条件这样的认识时,人们的就业心态就会变得狭隘,而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也就会大受限制。

中国家庭中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耀门楣”的观念,更是加重了千辛万苦闯过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们“精英情结”的“泛化”,以致他们觉得没呆在大城市找到好工作就无颜见江东父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必定会从精英阶层向大众化普及。于是

当“精英情结”的“淡化”速度没有赶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速度时,社会价值取向的单一、白领文化的推崇和种种不合理的职业歧视现象便出现了。在这种情形下,上大学选专业时跟风都选热门专业,就业时“扎堆”都往大城市、白领职业里扎。最后便有了目前这种“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局面。这种失业在经济学上称作自愿性失业(统计时不算作失业人口),它要求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塑造成熟的就业心态来解决了。

2.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

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标准要求过高,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二)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

1.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在计划经济下,大学毕业生全部由国家“统包统配”,而在市场经济下,国家不再对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了,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走上就业市场化之路,即大学毕业生由人才市场、就业市场来调节,配置就业。但人们的思想认识及就业市场却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由此产生了三大矛盾:

一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尚不完善之间的矛盾。我国正处在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人才市场的建立还比较滞后,对毕业生的包分配取消了,但毕业生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或很不健全,很不完善,存在着信息不

灵,供需渠道不畅,常常是“用人单位不知何处觅人才,毕业生不知哪些单位要人才”。每年数十次的供需见面会像赶庙会一样,拥挤不堪,成功率不高。

二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教育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教育具有滞后效应,从招生到就业至少相隔4-5年,可学校的招生、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基本上仍然按计划体制的模式运作,没有从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加上一些地区和学校又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等问题,以致毕业生就业时供需失衡,专业结构失衡。

三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就业市场化意味着各类人才要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要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然而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他们不是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而是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挤在大城市、大企业。很多人缺乏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积极创业的观念,仍然等学校安排,等用人单位来招聘。

四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外部的社会因素外,还有大学生自身社会人格缺陷的问题。就业者应具有职业人格和社会人格,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不仅要关注职业人格,还要注重建立健全个体的社会人格,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从大五人格的角度看,目前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中主要存在的是人格问题:(1)外倾性不够,缺乏人际沟通和社会信息的收集能力;(2)责任感严重缺乏,想的只是待遇和条件;(3)宜人性不够,与新的组织内的人员几乎没有联系;

(4)情绪控制不良,爱发低级牢骚;(5)开放性不够,不愿意也不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问题,除了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角度加以探讨以外,还要从大学生职业社会化方面找原因。首先,缺乏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目标,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很少受到人们关注。其次,大学生职业社会化过程中的执行者方面存在着偏差,亟待做出相应调整,包括父母的偏差、学校的偏差和大众媒体的偏差。

在这样的环境下,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大学生选择专业选择现状:

1.相关调查得出结论:在影响中国大学生选择专业的众多因素中,“自己的兴趣”、“工作机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等三项因素对专业选择的影响程度极强,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选择专业时,这些因素居于“重

要”或“非常重要”的地位。

2.就已经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说,通过高考志愿的填报,多数学生选择专业的志愿得到了实现,但未能实现自己专业选择志愿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也不小。据统计,在43499名2014级大一学生中,76.60%的学生是按自己所报的志愿被录取的(即实现了专业选择),23.40%的学生是被调剂录取的(未实现专业选择)。

3.入读不同类型院校的学生对所读专业的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并且这种差异非常显著。具体地说,公办重点本科、独立学院和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所读专业“达到满意”的比例超过了50%,而公办高职高专、公办一般本科和民办本科等三类院校的学生对所读专业“达到满意”的比例不如总体水平并依次递 减,满意率最低的是民办本科院校,其学生对所读专业达到满意的占46.66%。

总的来说,中国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充分考虑到了自己的兴趣、工作机会、自己的学科基础、职业潜力等因素,从这方面来看,他们对专业的选择至少在过程上是非常理性的。然而总体上说,只有一半的人对专业选择的结果感到满意,实现了专业选择的学生感到满意的比例也只有一半多一点,这意味着学生选择专业所依据的信息(包括专业的信息和自身情况的信息)非常不充分,也可以说是中学生的选择能力还不足以胜任这一选择,面临极大高考压力的中国学生更是如此。

合适的专业对于大学生未来就职是十分重要的。在当今如此险恶的条件下,可以说,把握好自己的方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仍是当今社会一个至今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不论怎样,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们要做的是真正落实自己的职业规划,详细并彻底的思考自己所需,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及时制定短期计划,长期目标,每日规划,每月目标,年终总结,阶段性的总结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善于总结,善于规划的人才能一步步踏实地走下去。

做完这个报告,我也彻底的认识了解了如今大学生就业的真实现状,也加紧了我们的危机感,但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因为有压力才有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更努力的过每一天,趁年轻,早打拼!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