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情境导学法设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导学案问题设置情境化原则
 

[情境导学法设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导学案问题设置情境化原则

发布时间:2019-06-18 04:03:37 影响了:

  摘要:情境导学是一种启发式地理教学法。情境导学可采用激情法、反逆法、愤悱法、激励法与开放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情境导学应本着“课始情生—课中情浓—课余情存”三大步骤进行。
  关键词:情境导学;地理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56-02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围绕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位,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积极创设与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地理教学的探索与经验,尝试性提出情境导学教学法。情境导学是指教师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与美学等基本原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情感驱动、心理暗示、双向沟通与环境渲染等方式与手段,从不同维度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教学过程,以获得相应知识与能力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为优化地理教学环节,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情境导学可运用激情、反逆、愤悱、激励与开放等教学方法
  1.激情法:激情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与饱满的精神,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方法。从心理学上讲,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热情,就会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推动力。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引发学生激情的途径很多,首先友爱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第一要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拥有广博的知识、健全的心理品质与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同学生交流与沟通。只有先做学生的“益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才能构成民主、平等、坦诚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的语言艺术是与学生心灵交流,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能创设富于感染性的教学情境,还可使学生处于欣悦、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增强其教学效果,产生良好的教与学“共鸣”。
  2.反逆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经常会出现学习的厌倦与逆反心理。学生之所以产生学习逆反心理,除自身因素外,同教师教学课堂的组织、内容的讲授关系较大。机械呆板的模式化教学与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教学,久而久之,势必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腻而乏味,厌倦之情油然而生。反逆教学法是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它可分为“新奇—吸引—融情”三大环节。“新奇”可使学生表现出高度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与发展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心境处于最佳状态。“吸引”是指教师要以真才实学的威望征服学生,以自身的人格力量与授课艺术形成引向效应。这就要求教师在具有广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能够科学讲授知识的艺术,如神态、语调、手势等。只有这样,学生才容易被吸引,知识接受效果才理想。“融情”是指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充满温馨的教学气氛中,构建融洽的教学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要做到对积极上进的学生要尽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对情绪低落的学生要关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3.愤悱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疑虑或悬念,通过诱导使学生对疑虑或悬念产生想弄懂而又不得其解,想说出而又不知所以然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备课时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设疑”,课堂上要巧妙地诱导学生“思疑”,并恰如其分地为学生“解疑”。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4.激励法:学生的认知发展有赖于自主思维。激励教学法是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以启动学生学习动力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一种方法。激励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与调动作用,努力使学生产生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与强大的求知“内驱力”,并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抑、冷淡等消极态度。
  5.开放法:开放法教学是指导学生通过对精选的具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或具体范例,进行积极思考,使学生由理解知识到发现知识规律,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开放教学法实质是融讲、议、练、用于一体,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寻求最佳地理教学效果。随着社会信息媒体的增多、信息量的增大,学生已不再单纯地满足于地理课本上的“静态”知识。因此,开发报刊、广播、电影、文学作品等社会信息渠道的辅助作用,也是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方法之一。
  二、情境导学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心理学原理表明:人们的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是相伴始终的。情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起有催化剂作用,尤其是强烈的兴趣与高度的专心是学习的最佳情境。它不仅能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而且还可以促使整个认识过程积极化。将情境导学法应用于素质教育过程中,用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情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情境导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应本着“课始情生—课中情浓—课余情存”三大步骤进行。
  1.课始情生。所谓课始情生是指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先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教学上,然后再激发学生对所要讲授的内容产生兴趣,点拨学生的求知欲,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后面内容的讲解作好铺垫。通常可以采取:设疑法—首先提出一个难易适当的问题或悬念,引趣或启思;激发法—先激发学生迫切的“欲知”心理,而后导入新课;暗示法—用语言、表情或某种氛围进行心理暗示,以引入课境;演染法—通过音乐、绘画、电子课件等形象化手段,创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宜的美的情趣氛围;引发法—由一段简短的与授课相关的地理典故或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描述法—通过开课前的生动描述,诱发学生联想,启发学生思维等等。
  2.课中情浓。所谓课中情浓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激素”的释放。在一堂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与深厚的学习兴趣,是保障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关键。即使好的教学方法,若频繁无度的使用,也会使学生感到失去了新意,大脑将进入抑制状态,影响其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常应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内容安排的节奏性,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并时常通过生动的比喻、贴切的例证、丰富的联想及问题的启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始终处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之中。
  3.课余情存。教师的一节课如何结束非常重要。因为成功的结尾,不仅可使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地阅读与练习,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课余情存”通常可采取:以疑存趣—即留下一、两个悬念较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留有“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提示存趣—抓住下节课的重点内容作一简介,激发学生“急”于求知的热情;活动存趣—通过开展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活动,辅助学生理解与思考等。
  当然情境的创设,情趣的激发,应为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服务,切不可脱离教学目的,不讲效果地单纯追求情趣而喧宾夺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