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的融合 用信息技术打造五彩盲校美术课堂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的融合 用信息技术打造五彩盲校美术课堂

发布时间:2019-06-22 04:16:16 影响了: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日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流。作为特殊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盲教育教学,其信息技术和综合康复课程——低视美术教学的整合也在密切进行着。那么,在盲校中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有残余视力的低视生也能够创作出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呢?本文通过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策略,使盲校的低视美术教学能够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康复性和补偿性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1 倡导体验、感悟,充分给予低视学生想象空间
  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所谓的技能、技巧之类的教学目标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教学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领悟到什么,一切皆无所知。新课标还指出:“新的美术课程将更注重课程的开放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实施优质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儿童对生活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存在视力残疾的低视学生。因为视力障碍导致他们认知缺陷和行动不便,活动范围缩小,更是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没有对生活的接触、认识和体验,学生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美术作品的创造呢?
  所以,教师在指导低视学生创作作品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教师只作启发式的引导,告诉他们不仅仅要科学地用残余视力去认真观察,还要亲自去摸一摸用残余视力无法观察到的一些细节。比如“小花猫在睡觉”是一节想象创作课,笔者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想象感受,让低视学生真实触摸,体验柔软、尖利、力量等,并在摸之前提要求:不要弄疼小猫,感悟小花猫的外形。利用听觉发挥低视学生的想象力:小花猫在睡觉时周围发生了什么事?笔者录了一些声音让低视学生听,炒菜声、狗叫声、汽车鸣笛、小鸟叫声等,充分给予低视学生想象的空间。
  2 合理利用网络环境,逐步提升低视学生的美术素养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上。
  教师可以给低视学生介绍Google、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和相关艺术网站(如美术馆网站、设计类网站等),引导低视学生利用网络主动收集美术信息,改变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地位,凭借低视学生自己的观察、感受、体验,在网络中找出需要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帮助低视学生利用网络来自主选择欣赏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就会逐步提升低视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
  如在上欣赏课“青铜器”一课时,由于青铜器距离低视学生的生活年代久远,学生非常陌生,在教材中青铜器也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笔者就事先让低视学生分组配合,上网查找关于青铜器的资料,青铜器的使用年代、种类、典型作品代表等,让学生自主学习,欣赏体验。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探究的主题与方向。随后笔者提供了Google、百度等网址,给予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搜索、处理信息中了解不同青铜器的风格、建造时代等知识。
  最后师生一起把从网上查的资料集中在一起,坐下来讨论,比比这是什么风格,那又是什么特点,津津乐道。在“欣赏感知——提出问题——确定探究主题——自主探究——展示评价——分享成功”创新系列环节中,不仅提高了低视学生口语的交往能力,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美术素养亦得到提升。
  3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低视学生主动参与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所以,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丰富、巨大素材库、查找便利的特点,丰富美术教学资源,增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动画、影像、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创作模拟仿真的教学课件,目的在上课时让低视学生多个感官并用,提高教学的实效。这也是新课标对于教材多样化呈现的要求。借助多媒体教学,低视学生利用残余视力借助放大助视工具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而且可以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声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如“让环境美起来”一课,笔者首先让学生欣赏名家大师的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法国切萨的《废品雕塑》、西班牙毕加索的《山羊的头盖骨》到易拉罐制作的烛台、小布头制作的挂饰、蛋壳等,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呈现,低视学生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轻松新奇的气氛中,教师进一步宣传废物利用的重要性,不但自己要去环保,还要向大人、朋友去宣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教师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学生,而是给低视学生创设、渲染出一种能够引起思想共鸣的情境和气氛,促使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去欣赏,将欣赏与观察、讨论、研究相结合,将学生引到积极主动的感受、体验与探索中。
  4 注重学科纵横贯穿,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价值
  美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要呈现一个完美的课堂,在美术课中就要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同时,促进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发展。比如在新课导入时,可播放一段与本课知识有关的背景音乐,使低视学生轻松地进入美术的课堂;在学生进行课上的制作或绘画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可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轻松舒缓的音乐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有效学习,做到美术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会涉及很多的构图过程,此时可充分利用数学的简单几何图形,先简单地勾出轮廓,接着再进行具体的描绘与加工,在放大助视工具的辅助下,低视学生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准结构进行构图。因此,笔者认为美术课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地发挥美术的价值。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科学合理的联系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 利用网络反馈,让低视美术课堂趋向多元化评价
  教师的评价改变传统的评价,可以是批改学生用电子邮件交来的作业,回答学生从博客上传来的提问,或组织大家在校园网上、美术教育论坛上对一件作品进行大探讨,也可以是通过电子邮件和在线交谈的方式,获得校外其他教师、画家、普校学生等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发展低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素养。利用网络作为新的教学资源,可以解放教师的头脑,使课标的实施步伐更快。网络平等的网状结构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网上的地位趋于平等,他们都可以就某件艺术作品在网上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评价方式,充分实行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己、教师、其他学生、家长以及世界范围内所有关注此作品的网民)。但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好主导监控作用,及时纠正过激评价,正确引导低视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既要形成低视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又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艺术观。
  随着盲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信息技术与低视美术教学的整合无疑将给美术课程学习方式带来崭新的面貌,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低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使低视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其认知主体作用,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美术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