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剩”字时代的困境】网络时代宣传困境
 

【“剩”字时代的困境】网络时代宣传困境

发布时间:2019-06-23 04:11:46 影响了:

  “剩男剩女”,即我们常说的大龄单身男女青年。当今时代,无数目光聚集在这些“剩斗士”和“齐天大剩”身上,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亲朋好友的追问和“被相亲”,也着实让他们感到头疼。
  在我国古代,男婚女嫁不仅关乎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和社会稳定,更关乎人口的繁衍和国家的持续发展。既然是国家大事,男婚女嫁就不仅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适龄男女的婚姻大事,在周代就属官方议程,国家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职官——“媒氏”。《周礼》中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俨然就像今天婚介所的老板。
  当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时候,以媒人牵线、家长包办促成男女成婚的方式是绝对的主流。但男女婚嫁既然是家国大事,政府也就往往会进行干预,主要手段就是制定法令和处罚办法。
  西周时期规定“男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也就是说男子三十岁以前必须结婚,女子十五岁以前必须订立婚约,然后在二十岁之前把自己嫁掉;秦末战乱之后,西汉统治者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需要增加大量的劳动力,于是便倡导人们早婚早育,《汉书》记载,汉惠帝曾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也就是说女子年十五至三十岁以内不嫁,便采取多收五倍赋税的办法进行惩罚;唐朝统治者也力主早婚,唐太宗规定男20岁、女15岁可以结婚,可到唐玄宗年间,法定婚龄进一步被减為男15岁、女13岁,如果男女到了已婚年龄仍尚未娶妻嫁人,官府就会用罚银子的方式来处理了。
  在任何社会当中,如果单身汉的比例过大,通常这个社会的犯罪率和暴力程度就越高。在我们这个国家,人们普遍信奉着这样的一个理念,和谐的家庭才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然而,在中国普遍流传着剩男剩女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因為个人的情感选择,也因為婚姻成本的现实考量,政府抬高了结婚门槛,抬高了社会生活成本,剩男剩女只好向现实屈服,政府应该从社会和谐出发给他们减减压……
  我们的“剩”时代
  在中国的报纸专栏、情景喜剧和相亲节目里,“剩”越来越多地成為话题,甚至成為调侃的对象。1982年,在25到29岁的中国城镇女性中,只有5%的人未婚;而到1995年,这一比例翻了一番,到2008年,这一数字几乎达到15%。当然,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最终还是会走入婚姻,但是30岁年龄段的单身女性数量仍然在快速地增长,1995年,在30到34岁的中国城镇女性中,只有2%的人未婚,而到2008年,这一比例达到了6%。据清华一布鲁金斯中国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调查,实际上那些家境殷实的女性也面临着结婚难的问题,她们结婚结得更晚。
  据全国妇联2010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男性受访者认為,女人应该在27岁以前结婚,否则就很难嫁出去了。但实际上,中国的女性数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就2010年来说,中国的男女孩出生比例為118比100,而到2020年,这个国家将有2400万男人讨不到老婆。那么,怎么可能有女性被“剩”下呢?可以解释的就是“挑花眼”了,女性作為稀缺资源要配置的条件更高,或者是配置机制出现扭曲。
  考虑到中国现在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如果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宁缺毋滥的话,越来越多社会底层的男性也会被剩下来。王峰对2000名中国男性进行了调查,40岁,拥有大学文凭的男性当中,只有1%的人仍然单身;但是在那些最低收入、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中,却有25%的人处于单身状态。
  30多年前,结婚证是人们成年的标志。“结婚以前,人们没什么基本的人权,不能进行婚前性行為,也没有单位分的房子。”现在,随着性自由的兴起与房地产业的繁荣,这些阻碍都已不复存在。尽管现在政府也开始為剩男剩女担忧,介入这个问题的调查,但仅仅带有贬义地嘲讽“剩斗士”、“必剩客”、“齐天大剩”,却没有任何实质利益的驱动,理性的婚姻考虑自然不会因為舆论的调侃而改变。
  传统式微,单身主义抬头
  现实似乎有些吊诡:一方面,人们在寻缘时遵循着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在婚恋中忍让妥协的传统做法却日渐式微。时至今日,大量“剩男剩女”的出现,使得又一次单身潮露出苗头。
  过去,女人没有独立经济来源,婚姻几乎是唯一的饭碗,而男人必须通过婚姻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获得家族和社会承认。在这种情态下,婚姻必然要稳定地存在下去。但是,这样的稳定状态往往需要妥协来完成,而婚姻中的妥协常常不是那么令人愉快。
  “现代的择偶观念早已不是过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人们逐渐為爱设了诸多限制之后,我国国民的择偶要求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总干事田范江无奈地说。“西方重视的大多是两人之间的爱,其他的并不重要。而我国却是要面面俱到。想要门当户对的理性,也想要一见钟情的浪漫。”田范江说,“尽管现代人接受了新的观念,对于婚恋也不再是以前的保守态度,但是一旦涉及到婚姻,许多父母就一定会干涉。”“现代社会的选择变多了,个体的独立意识空前加强,男女之间谁也不愿意為谁妥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剩男剩女”成了单身主义的坚定拥护者。社会学界认為,中国曾出现过三次单身潮:第一次出现在1950年第一部《婚姻法》颁布之后,大量“一夫多妻”的婚姻解散,形成巨大的女性单身人口;第二次是因為“**”结束后,急剧形成庞大的返城大龄青年群体;第三次,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理想主义在青年男女中盛行,感情开始在婚姻中得以强调,“感情破裂”作為一个模糊的标准可以作為离婚的合适理由,使离婚人口突然剧增。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田范江认為要从“恋商”上下手:“中国人普遍缺乏‘恋商’。中国的教育从小到大的学习就為了将来的事业和发展,而几乎所有人都认為找一个伴侣是天生就会的。很多人通过电视剧、小说获得关于爱的认识,他们在职业上非常成功,但是在感情上却是小学水平。他们不明白别人的需求以及自己的需求,缺乏爱的能力。这是缺乏恋商的根本表现。”
  良伴难求,于是选择“忙”并孤独着
  焦虑着忙着,婚姻不如工作靠谱。如今的剩男剩女们,头顶着未来不确定的生活压力,尤其是三座大山日渐增高,与其去浪费时间相亲和找寻伴侣,还不如专注于工作。因為激发了职业女性的独立意识,女权主义开始成為口头禅。不过她仍然希望有一天能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步入婚姻的殿堂。连美国女权主义领袖都违背主义嫁人了,更何况一般无奈的女权主义者?只是剩女们最怕的就是嫁错人,那将不仅意味着感情的损失,也意味着财产的损失。似乎只有工作才能让自己内心强大,有望找到高富帅。更杯具的是屌丝们,工资总是跟不上CPI,只能更加倍地奋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