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三网融合最新消息2018 未来三网融合可行的路线图
 

三网融合最新消息2018 未来三网融合可行的路线图

发布时间:2019-06-25 04:01:53 影响了:

  未来三网融合的可行之路,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发展观前加上科学二字。这意味着四件事:抓住第一生产力;抓住产業高端;抓住市场上的大企業;抓住信息平台杠杆。每件事开辟一个增量空间,加起来,山重水复就变四通八达了。
  三网融合自上而下实现,证明是一条困难的路;而自下而上实现,可能是一条容易的路。
  有一个笑话说:中华鲟被挡在了三峡大坝,无法到下游产卵。情况报告给科学院,正当科学家大为紧张,拉开架式立项研究时,得到报告说,中华鲟已经在大坝顺利产完卵,游回上游去了。
  三网融合就好象这中华鲟“难题”,上面搅尽脑汁苦无良策,其实下边已将近解决了。
  一、现有三网融合路线图质疑: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三网融合在世界上,是一个由技术融合导致業务融合,进而实现产業融合的自然而然的过程;但在中国,由于电信与广电体制分割造成的障碍,使它成为一个特殊难题。
  解决同样这个难题,选择不同路径,难易程度不同。难的路是自上而下解决问题的路径:先由政府主持权力融合,再推进产業融合,最后才是落地的業务融合与技术融合;易的路是自下而上解决问题的路径,先从消费者和市场需求出发,推动技术融合与業务融合,再适时推进产業融合,把最难的权力融合摆到最后。
  从1998年3月原信息产業部成立起,中国三网融合实际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当时国务院计划将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广播电视传送网(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的统筹规划与行業管理、组织制订广播电视传送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的职能,交给信息产業部。但后来等广电总局成立后,这一职能并没有划归到信息产業部。这件事显示,既使有很大权力,解决三网融合的难度仍相当大。
  经过中间的曲折反复,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到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与城市名单。
  然而同1998年那一次比较就会发现,尽管三网融合的切入点,从机构合并,变成了双向进入。但只是打破体制分割的权力调整着力点,从部委,变成了地方。自上而下解决问题这一点,并没有变化。待啃的硬骨头仍然还在。一是上位法仍然缺位,《电信条例》和《广播电视条例》已不能适应三网融合需要,三网融合的法规有待健全;二是管制机构有待到位。例如IPTV同时受工信部和广电总局规制,没有一个三网融合的统一管制机构;三是体制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电信广电体制分割问题、广电行業的发展体制问题、国有与民营体制关系问题等。如果权力连自身的问题都搞不定,下面的问题,如技术规范融合问题、资本与業务融合问题,就更搞不定了。
  但事实上,三网融合并不是只有自上而下一条路可走。自下而上,是人们实际上已经自发在走的路。
  人们也许认为,三网融合既然涉及广电的内容,不自上而下,就不可能解决问题。诚然,三网融合涉及内容管理,具有中国特色,确实仅从消费与市场出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是,三网融合真正的问题并不在这里。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实质区别在于,自上而下,是先分蛋糕,再做大蛋糕,是存量调整思路;而自下而上,是先做大蛋糕,再分蛋糕,是增量调整的思路。三网融合搞了十多年,难以奏效,不是问题本身难。而是选择存量调整这一路径,颠倒了30年来中国人成功地做事情的顺序,自己给自己出了难题。
  内容管理,根本不是三网融合问题,也根本不需要三网融合来解决。它是三网融合之外的问题,用专门办法(专门机构、专门机制等)就可以解决。它之所以“被”三网融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分蛋糕涉及利益,被广电拉来当作问题。如果换个思路,先做大蛋糕,让包括广电在内的各方满意,这种问题就不会成为问题,至少不会成为阻碍三网融合的问题。
  三网融合的问题是什么呢?情况正如曾剑秋说的:“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明白三网融合要做什么,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现在好像还不是特别清楚。”我赞同他说的,最大的问题是“从信息大国向信息强国转变”,“提升国家的竞争能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国力提高这件事的落脚点。所谓做大蛋糕,增量调整,就是要扭住这个不放。一句话,要解决发展问题。
  要解决发展的问题,首先要讲发展的道理,这就是发展观。三网融合难是表面现象,根子是发展观需要优化。发展观有问题,容易的事情就会变难。而要把难的事做容易,就要抓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权力只是手段,不是根本动力。
  第一个不能看漏的驱动力,在第一生产力上。发展观离开了第一生产力,就跟科学不沾边了。具体到三网融合,就是要尊重信息技术的规律,如IP的规律。2009年8月我们在IPTV问题上,难说发展观是不是科学的。历史教训值得吸取,电信業曾长期抵触IP,结果只是变主动跟着走成为被动拖着走。要想把容易的事情做难,最佳办法就是跟第一生产力拗着劲来。在VOIP上,在基于IP的IMS上,在微信视频上,我们仍将面临这方面考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我认为三网融合在技术上,较多考虑电信技术、广电技术,而相对忽视电子技术(ICT中偏到CT一边,弱化了IT),导致信息加工能力弱,这是难以跟上国际潮流做大蛋糕的生产力根源,这个问题现在和将来都是主要问题。与发达国家一比较,这一点显得特别刺眼。我们在代表先进生产力上,不应未上阵先失分。
  第二个不能看漏的驱动力,在产業主战场上。内容管理之所以“被问题”,与我们的另一战略考量正好对上了点。这就是把三网融合的产業定位,预设成了产品業。内容问题错位成了产業全局问题。这就不对头了。历史经验和教训都表明,产業从大到强的过程,必定是从产品業向服务業升级的附加值提高过程。以往中国搞软件产品業时,印度将产業战略定位在软件服务業,付出同样劳动,我们费力做大后一抬头,发现印度产業轻易地做强了。柯达教训从反面提醒我们,硬把未来服务型業务纳入传统产品業来规划,到头害的是自己。用这个观点再一看,未来三网融合的产業重心,明显应在服务業,而不在初期的产品業。内容哪里还是三网融合的产業重心呢?如果以服务業(服务平台和增值服务)的观点与信息强国的产業定位匹配,内容该由谁管,该谁发内容产品的财,就根本不是主要问题。广电愿意拿去,就让他全拿去好了。中国三网融合长期纠缠于这个次要战场,实际上耽误了在高增值、高附加值的主战场上做大蛋糕的机会。相反,如果象印度人当年那样,立意高远,从做大产品業,移向做强服务業,将视频发展的产業重心,放在服务上,就会起到用增量化解存量矛盾的作用(比如视频电子商务、视频SNS,天高海阔,为什么要集中在跟宣传有关又不产生市值的地方呢)。在这个意义上看,互联网电视也近于伪命题。因为一说电视,首先想到的是设备(电视机)和产品(电视节目),这些都是产業低端。真正的产業高端在视频,而非电视。因为它意味着IP、意味着移动,意味着视频服务。这些才是三网融合产業发展的上游方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