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音乐欣赏感悟
 

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音乐欣赏感悟

发布时间:2019-06-25 04:15:22 影响了:

  【摘要】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紧紧围绕创设条件,营造氛围;尊重主体,发扬主导;改变方式,营造和谐;视听同步,吸引学生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效率,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使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更具生命力。
  【关键词】欣赏 音乐课堂 感受 鉴赏 尊重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14-01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但目前某些小学的音乐欣赏课教学,还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之中。在欣赏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基本上是再现教师描述的意境和画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那么如何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育者认真思考重新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新课堂,以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和需要。
  策略一:创设条件,营造氛围。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音乐,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音乐欣赏的质量和效果。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它是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对音乐节奏的感受来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使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融听觉和情感为一体的音乐欣赏教学,应首先从听入手。“听”包括精听和泛听,就像读书一样,既要精读,也要泛读。精听,指让学生反复听一首音乐作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去进行分辨、感受、鉴赏,直到从中听出“味”来,同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是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灌输性的讲述,应该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交流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交流中提升欣赏能力。比如苏教版三下《快乐的农夫》,这是一首钢琴独奏曲,乐曲中有多次的主旋律反复,但对于三年级学生的欣赏水平来说,层次不够清晰。教师在处理欣赏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上来用打击乐伴奏,而是以让学生感受情绪为目的,首先完整欣赏,随后给出创编的歌词,将其中的主旋律加入歌词来演唱。但就是这么一句歌词,让学生立即抓住了旋律重点。在学生能熟练演唱这一句话后,再来听辨第二遍,并让学生听出刚刚演唱的旋律出现了几次,老师在哪几次的间隔加入了乐器,这样带着问题去听,学生更投入了,也能准确地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时老师又拿出了图示:让有乐曲的学生拿出乐器进行分组合作,并再次欣赏、参与《快乐的农夫》。虽然只完整欣赏了三遍,却让学生准确而深刻地记住了乐曲的旋律,我想这种简单操作性强的方法绝对值得我们借鉴。
  策略二:尊重主体,发扬主导。教学过程必须激活,只有生成、开放、发展的活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的音乐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按小组布置任务,让每个小组自主选择音乐欣赏素材,并能把要欣赏的作品的背景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介绍给同学,在这一过程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我们可以成立“音乐资料袋”,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又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近期听了一节成功运用乐器演奏来丰富欣赏感受的好课,在学唱了具有拉丁美洲风格的歌曲后,教师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很自然地将内容过渡到同样具有拉丁美洲风格的排萧独奏曲上。在完整感受一遍后,教师很快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独特乐器——排萧上来,让学生想象这种乐器的音色与哪种乐器相类似,学生便很快找出了他们的老朋友——竖笛,在老师范奏后,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更浓厚了,此时老师带领学生认谱、演唱,并将这首欣赏乐曲的主旋律部分演奏了出来。几分钟后,师生在再一次欣赏过程中加入了主旋律的演奏中……在弥漫着拉丁美洲风格的排萧曲中,从学生娴熟的演奏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融入。
  策略三:改变方式,营造和谐。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欣赏教学会内容贫乏,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子,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此外,现场演奏欣赏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形式,每学期可安排几次由教师或者在校外接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生做现场演奏的欣赏课,会让演奏者和欣赏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策略四:视听同步,吸引学生。音乐作品在本质上是听觉艺术。先听后感,才能有所联想、想象,进而才有听众审美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的教学要通过“听”,通过不断反复的“听”,还要达到审美意义上的“听”。既然如此,我认为最佳方式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它集视、听、唱、赏于一体,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比如在苏教版四下《忆江南》的拓展欣赏曲《姑苏行》中,教师没有让学生直接给乐曲分段,而是给出了三种不同色彩的卡纸,让每个学生在听到不同情绪的段落时出示相对应的卡纸,一遍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准确地把握乐曲有几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了。如此这般,再去细致分段欣赏,可谓从远象到近景,有了一个欣赏层次的提升。类似的方法也同样出现在三下《赶花会》中,当时本人也是运用了让孩子给花瓣画颜色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给音乐分段,学生听得特别仔细,兴致昂然中自然又准确地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音乐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以美育为核心,引导学生去参与、体验和创造,最终达到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目的。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使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更具生命力。让我们共同为艺术教育事业出谋划策,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奉献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才智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邹爱民,马东风《音乐教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
  [3]金亚文《音乐新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4]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