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沉重的历史两伊战争之“世袭仇恨”|两伊战争
 

沉重的历史两伊战争之“世袭仇恨”|两伊战争

发布时间:2019-07-04 04:05:47 影响了:

  “我们正走在追求纯粹伊斯兰主义的道路上,而改变伊拉克政治成分是我们第一个目标,因为它是我们在中东地区实现泛乌玛主义的第一个障碍。”  阿拉伯河与库尔德人  要全面审视两伊战争,我们必须寻找两者之间的历史渊源。我们姑且将目光拉回上世纪初,伊朗(时为恺加王朝统治时期)与当时统治伊拉克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敌对气氛并不浓烈,两国甚至联手镇压过境内少数民族独立运动,主要分歧集中在阿拉伯河(Shattal-Arab)主权上。1913年,伊土两国曾签订《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边界议定书》,规定伊朗霍拉姆沙赫尔港一段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发生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英国在国际联盟的名义下对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实行“委任统治”,最终促成伊拉克王国的诞生,1937年在英国的撮合下,伊拉克与伊朗再次签署协议,将伊朗阿巴丹港一段也改为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其余河道主权仍归属伊拉克,伊朗使用阿拉伯河航道需向伊拉克缴纳通行费。1955年,美国和英国更是促成两伊与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成立了带有反共军事同盟性质的巴格达条约组织。
  但两伊和平共处时光并未延续太久,受埃及总统纳赛尔所倡导的“泛阿拉伯主义”影响,1958年伊拉克爆发由卡塞姆上校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起义,驱逐了宗主国英国的势力,并对亲西方的伊朗国王巴列维(RezaPahlavi)极为敌视。到了20世纪60年代,巴格达条约组织已名存实亡,到70年代初,随着一系列国际事件的发生,两国关系骤然恶化。1968年,英国宣布放弃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势力范围并全部撤军,导致中东出现暂时的权力真空,与此同时,得到美国支持的“波斯湾宪兵”伊朗野心日渐膨胀,开始觊觎本地区主导权,公然宣称海湾地区必须由海湾国家主导,任何外部势力不得干涉该地区事务。伊朗国王巴列维还宣称,作为波斯湾最强大的国家,无论是从历史、地理还是道义上考虑,伊朗都有责任担负起维护波斯湾地区安全的重担。
  伊朗的“大波斯帝国主义”野心必然给伊拉克带来严重的地缘安全担忧。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力特别是军事势力的日益壮大,伊朗公然于1969年4月单方面宣布废除两伊在1937年签订的关于阿拉伯河的划界条约,拒不向伊拉克交付通航阿拉伯河的使用费,并宣称所有伊朗船只均有权在不悬挂伊拉克国旗的情况下经过阿拉伯河。对此,主掌伊拉克的复兴社会党政府坚称德黑兰违背1937年条约是对国际法的公然挑衅,并威胁将禁止任何伊朗船只通过阿拉伯河进入波斯湾。1969年4月24日,一艘伊朗商船在海军护卫下强行通过阿拉伯河,对此伊拉克虽未进行武力干涉,但开始向阿拉伯河左岸集结兵力,双方已处于剑拔弩张的境地。除了边境争议,伊朗还煽动并资助伊拉克北部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分裂运动,事实上,伊拉克的库尔德人独立运动由来已久,但要是没有外部势力介入是很难形成气候的。对于库尔德人聚集区,伊拉克政府也一向实行高压政策,这不仅在于该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更在于伊拉克三分之二的石油产量均来自该地区。
  面对伊朗方面的军事高压,伊拉克只能委曲求全,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谅解。在阿尔及利亚的斡旋下,1975年,两国签订《阿尔及尔协定》,暂时就阿拉伯河通航权、库尔德斯坦等问题达成妥协。根据协议规定,两国同意按照1913年边界议定书重新划定两国陆地边界,并按主航道中心线划分阿拉伯河,伊朗同意停止支持库尔德反政府武装,并向伊拉克移交先前武装占领的扎因高斯等四块争议地区,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事后,伊朗迟迟不交割土地,因此伊拉克要求重划边界,遭到伊朗拒绝。
  毫无疑问,伊拉克在《阿尔及尔协定》上做出了巨大让步,因为阿拉伯河是伊拉克进入波斯湾的唯一通道,对伊拉克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以及战略价值,如今却要与夙敌分享主权,着实令伊拉克政府咽不下这口恶气。另外,伊朗在波斯湾的海岸线远比伊拉克漫长,伊朗在波斯湾沿岸设有5个海军基地,而伊拉克仅有2个,且都在伊朗火炮的射程之内。无论如何,《阿尔及尔协定》只不过暂时消弭了两伊开战的火花,但为日后更大规模的冲突埋下伏笔,伊朗巴列维政权穷兵黩武的行径有增无减,而伊拉克方面也开始卧薪尝胆,寻求复仇。
  “输出革命”之路
  果然,1979年发生在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彻底打破了《阿尔及尔协定》所带来的脆弱平衡。这场革命是由阿亚图拉霍梅尼教长领导的,他早年因发布反对巴列维国王的言论而被驱逐出国,之后在伊拉克、法国等地游历,宣讲其激进的宗教主张。在他看来,整个中东甚至全世界都应该按照“泛乌玛主义”(Umma)进行新秩序构建,而伊朗应是这场运动的核心,用他的话说:“我们将向全世界输出伊斯兰革命……直到全世界都回响着‘真主伟大’的声音。”经过不懈努力,1979年初,霍梅尼的国内追随者们推翻了腐败的巴列维王朝,2月1日,霍梅尼乘法航班机回到德黑兰,不久便成立了宗教神职人员领导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度后,伊朗的扩张转而以“输出革命”的方式进行,先是在巴林、科威特等地支持与伊朗同宗同族的什叶派民众进行反对逊尼派王室的示威,接着又在1979年11月以及1980年2月支持沙特石油重镇哈萨省(今东方省)的什叶派举行反政府暴动。当然这些活动都只是霍梅尼小试牛刀而已,他盯上的第一个“输出革命”目标就是伊拉克,因为该国什叶派人口占到全国的60%,却被只占总人口30%的逊尼派统治着,霍梅尼希望伊拉克什叶派也能进行一场伊斯兰革命。从1979年上半年开始,什叶派集中的伊拉克地区不断发生政治骚乱,什叶派“号召党”进行一系列破坏活动,伊朗不仅向其提供武器,还在国内组建“解放伊拉克伊斯兰部队”。1980年4月1日,伊拉克副总理塔里克·阿齐兹(Tariq Aziz)在巴格达附近演讲时遭遇炸弹袭击,不久伊拉克信息部长拉提夫·努塞夫·阿尔一贾西姆(Latif Nusseif al-Jasim)也挨了炸弹,所幸两人均幸免于难,仅1980年4月,伊拉克就有20位政府官员死在什叶派“号召党”的袭击之下。霍梅尼多次指责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政府是“无神论者”,“叛教徒”,号召伊拉克人民起来推翻,伊朗伊斯兰革命重要领导人萨迪克·哈勒哈利(Hujjatal-Islam Sadeq Khalkhali)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正走在追求纯粹伊斯兰主义的道路上,而改变伊拉克政治成分是我们第一个目标,因为它是我们在中东地区实现泛乌玛主义的第一个障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