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7-04 04:15:24 影响了: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唤醒学生自我意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心灵感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到爱学生,关注学生,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抓住教育时机感化学生心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善于激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地态度或者高期望,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正如盖杰和伯全纳在他们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
  二、大胆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还需要有参与学习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最大限度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认知的过程中来。不同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
  三、注重指导,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既离不开自身的体验积累,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显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
  1.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么问,就是思考问题”。学生因年龄的限制,认知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表现出活动的盲目性、思维的混乱性,以至误入歧途。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督促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为避免学生在转化难点时,思维上滞于片面性,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合作学习。倡导组员之间互教、互启、互学。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反馈回的零乱无序的信息认真梳理。及时点拨,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通过学生互助学习,扩大学生的有效参与面,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法上的补充。
  3.指导自学,学会读书和质疑。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渠道是书本,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书本,使他们逐步掌握读书方法。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懂得书上的表述方法,抓住重点语句。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看书时边看边动脑筋,提出问题,划出关键点,作些批注。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关注时事,把教学的视野从课内扩大到课外,从课堂扩大到社会,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并把它转化为教学材料,使课堂的生活案例丰厚。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将小课堂与大社会、人与自然充分结合起来,充分体会学习的重要性与趣味性。
  上述实践与思考,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学习,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的学习,只有那些在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学习,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从而也会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