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高等学校大学生游泳课教学法初探|课堂分层教学法的步骤
 

高等学校大学生游泳课教学法初探|课堂分层教学法的步骤

发布时间:2019-07-09 03:51:00 影响了:

  广州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该地区开展户外游泳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普通高校较雄厚的基础设施就为在校大学生开展游泳课提供了一个平台,游泳运动不但可以强健体魄,更可以锻炼毅力,并为学生带来无穷的运动乐趣。不断探索和设计科学的游泳课教学始终是高校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而大学生作为授课的主体有其特殊性,针对这一特殊性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有效分解教学重难点,最终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一、教学原则的选择:因材施教
  这里应该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考虑到大学生理解力强,动手实践能力弱的特点,不意味着教学活动中采用“轻理论重实践”的做法,相反,要从一开始就讲透游泳动作所依据的原理,理论认识要全面、有深度,这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运用这些原理规范每个动作,第二,同样是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既照顾整体,又要兼顾个体,保证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示范性教学
  示范性教学法的选择有其天然的优势,第一,直观,不管示范的动作有多复杂,直观性的这一特点保证了每个学生能从各种角度,不同侧面,全方位的观察动作细节,加深对每个动作的记忆,理解。第二,易于模仿,使得学生对所学动作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每种动作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就为学生最终掌握所有动作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当然,保证示范性教学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的唯一前提条件是教师示范内容的正确性和标准性,不标准不正确的动作一旦定型将会很难矫正,导致整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产生极大地负面影响。
  三、教具的选择:先浅后深
  教具的选择需慎重,要兼顾考虑效率和安全性,为此水深小于等于1.5m的浅水区或潜水泳池是最佳选择。这种做法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适宜的水深能保证学生有充裕的空间体会动作;第二,能够保证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借助池底支撑身体辅助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有效减少淹溺现象的产生;第三,利于教师观察,即教师站在池边就能借助良好的视野掌握所有在水中练习动作的学生动态,既可以随时纠正泳姿,又可以在出现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措施。当然浅水区的选择只适合在初学动作的时候采用,当学生已经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后,就可以考虑选择深水区教学,水深应该小于等于1.8m,选择深水区教学出于两个目的,第一,用于检验学生对基本动作掌握的真实程度,即克服水深浅的差别,标志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所学动作的要领。第二,选择深水区教学,能使学生克服水区深浅的差别,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水中动作所产生的本体感觉的认识。最终形成正确的定型,使所学动作达到自动化。另外,适时在深浅水区之间进行中长距离的游泳练习,可以使学生优化呼吸动作,科学分配体力,最终巩固所学动作。
  四、教学过程的安排:先分解后合成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能够保证学生对每个动作细节都有足够清晰的认识,为此,可以将游泳动作所依据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分工,将整套动作内容按照头部、躯干、四肢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进行示范讲解。例如,躯干部在参与身体进行游泳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四肢那样积极,但是正是躯干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起到平衡身体,增加浮力,配合四肢协调工作,协助呼吸等重要作用。这样,通过合理的分解动作的讲解与示范,身体各部分在整套游泳动作中的不同分工、不同姿态、不同节奏、不同作用就可以面面俱到的被学生接受,理解。为确保学生在个人练习中始终以正确的动作示范为引导不断精细化自身的泳姿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当然,学生能否掌握游泳技术最终取决于合成练习时是否正确处理了身体协调性、水感、节奏感以及身体各部参与游泳时配合的默契程度等问题。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放在及时纠正学生练习时出现的上述问题上面,例如,某生一下水无论怎么游,身体就是不前进一步,这就需要考虑如何纠正学生在保证动作规范的前提下,注意控制四肢交替工作的时机与频率。很显然,四肢的协调配合既来源于分解动作又不同于分解动作的简单合成,那么如何协调就成为掌握游泳技能必须解决的难点之一。采用先分解后合成的方式设计教学环节既暴露了这一难点也突出了这一难点,使学生在遇到这一问题时能够排除其他干扰因素集中精力解决这一问题,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
  五、教学难点的把握
  应该认识到游泳是身体各部分在水中按一定周期循环工作的运动,而呼吸是相邻两个周期的衔接点。呼吸技术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游泳动作的质量。反之亦然,即游泳质量的高低反映出呼吸技术掌握的好坏。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在理论层面上,要着重讲呼吸与肢体运动的关系,即呼吸与肢体运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呼吸是肢体在水中持续进行周期性运动的保障,而肢体在水中的运动是为呼吸做物质准备。没有肢体辅助就没有呼吸,没有呼吸就无法保证肢体在水中持续运动。第二,在练习短距离的游泳时,呼吸需要和身体各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保证呼吸时间充裕,吸气饱满。有了很好的呼吸,游泳的技术动作的质量才会不断提高。相反,控制不好呼吸,技术动作的学习就要从头再来。第三,在进行长距离的游泳练习时,呼吸练习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把握节奏,合理分配体力上。要顺利完成长距离的游泳,就要考虑合理分配体力以及合理控制呼吸的频率。合理分配体力就是要将游泳技术动作的周期尽量延长,而减少呼吸的频率就要用增加呼吸的时间和吸气量作为补偿,两者协调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体力消耗,保证长距离游泳任务的顺利完成。
  六、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里特别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因为游泳课授课内容的特殊性规定的。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都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掌握教学进度,安排适度的练习强度,及时纠正错误。此外,语言讲解简练,动作示范标准,指导有方,练习适度等都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的核心作用,同时不容许学生有一点差错,这样才能不断规范学生向正确的动力定型转化。最终掌握游泳技术。
  七、小结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广州的自然条件以及高校的游泳硬件设施,针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精心设计教学法,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区别对待重难点,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对于上好游泳课是十分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加强了教学经验的积累。就学生而言,更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教师对这门课的众多要素的科学设计最终会创造出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建设.游泳训练——深浅水交替教学法[J].山西体育科技.2006.8.
  [2] 左宇飞.高校游泳直观性教学的实施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2).
  [3] 段驰.快速学会游泳的教学方法[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1).
  [4] 吕尤.高校游泳课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法的探讨训练[J].大众商务.2010(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