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激发道德需要,提高德育实效]德育实效性
 

[激发道德需要,提高德育实效]德育实效性

发布时间:2019-07-10 03:54:07 影响了:

  摘 要: 当前,传统的道德教育面临着实效低下的困境。从职业中学道德教育的现实来看,忽视甚至是蔑视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不考虑学生的道德需要,是造成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在政治课堂上利用角色扮演法发展学生的道德,是提高教育教学实效的一种有益尝试。
  关键词: 道德需要 角色扮演法 政治课教学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所谓道德需要,就是人们对道德所具有的满足自我与社会的价值、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自觉遵守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践履一定道德要求的心理倾向。①道德需要是主体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社会表现形式,表现为主体在实现物质和精神的价值对象过程中对有利于人类和自身生存发展的社会关系的追求、占有和在社会关系中获得肯定,完善和超越的意向。
  当前,传统的道德教育面临着伦理学上的困境。马克思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②因此,人在道德上的发展和完善,以及道德主体性的发挥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但是,从职业中学道德教育的现实来看,我们往往忽视甚至是蔑视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不考虑学生的道德需求,把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或者不道德的行为归咎于学生道德认知水平不高,总是试图以片面的外部道德灌输或者要求来促进受教育者的道德发展,造成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效率低下。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角度来看,角色扮演法是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育德方法。③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进行着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辨认和理解他人所使用的交往符号的意义并预知对方的反应。正是由于“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使人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对人际关系的困惑和冲突进行清晰的反思和自我调整,改变对事态的看法,重新体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在生活德育理论指导下的角色扮演法常用的做法主要有哑剧表演、问题故事、空椅子表演、角色互换、双重扮演、魔术商店等。
  在开展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使用角色扮演法进行了一些尝试,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如在讲解产品质量法中“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法律责任”相关知识的时候,我在课前根据书上提供的“顾客理发店理发,被劣质洗发水弄伤眼睛”的案例让学生自己创作并表演情景剧“谁之过”,意在让学生自己发现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反推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责任。
  首先,提供给学生整个小品的大致思路,并结合学生的意愿挑选出4名学生分别扮演理发店老板、推销劣质洗发水的小贩、顾客和路过群众。其次,由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材料描述,加上合理的想象,创作各个人物的个性台词,并进行简单排练。最后,上课时间到了,表演开始了……剧中人物一个个上场,无论是贪图便宜的理发店老板,还是推销“三无”洗发水的小贩,抑或是受害的顾客和路过的群众,其言语和心理都符合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原型,赢得台下学生的阵阵喝彩。随着小品的演出,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不由自主地进入到剧中角色中去,消费者的权利、销售者和生产者的责任自然而然成为他们内心自发的需要。
  又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中价值规律部分的内容,我们让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准备,以消费者的身份去了解市场上服装、家电、食品等商品价格和供销的状况。在开展教学的时候,由学生汇报各自调查的结果,然后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不同商品的价格不一样?同样的商品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价格一样吗?会怎么变动?你认为商品的价格会一直上升或者下跌吗?为什么?因为激发了消费者的需要,所以学生很容易进入到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中……在对知识点的探究和归纳之后,再播放网络视频歌曲《蒜你狠》,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价值规律正确认识当前的物价问题。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形式,不但完成了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当然,我们看到了角色扮演法作为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育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沟通、自我表达等社会交往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实践的反思和内省自身行为的社会评价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是适用性的问题,即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角色扮演法。一般只有学生有过生活体验或者一定认知的职业角色才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角色扮演,进而使学生产生共鸣。其次,角色和场景设计对教育者的挑战性。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角色的复杂性,不同角色在不同场景的言行举止各不相同。为了让学生正确体验和表达所要扮演的角色,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场景和处于该场景的角色特质,防止出现简单化、表面化和虚假人工化现象。另外,在角色扮演时不能只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忽视知识点的传授。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可能对角色扮演活动本身很感兴趣,但往往会一发而难收,这时候需要教师的有效掌控,把握好表演的时间和“度”。最后,对角色扮演效果的评价问题。角色扮演的学生往往会受到第三者(老师、观众或其他扮演者)的影响,不是从表演者自身的思想出发来诠释某种角色在特定场景的表现,而是顾忌自身表演是否符合“标准”,这样就变成刻板的模仿或者说是演戏。而这违背了利用角色扮演来感悟和内省的初衷。因此,在角色扮演前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扮演的目的和原则,并在过程中多用肯定性评价以培养学生接近真实、敢于表演的精神。
  注释:
  ①陆红霞.道德需要:道德教育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5,(3),下半月刊.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286,326.
  ③汪凤炎等著.德化的生活: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10:290-29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