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开辟愉快、自由的习作天地_
 

开辟愉快、自由的习作天地_

发布时间:2019-07-14 03:47:12 影响了:

  俗话说得好:“言为心声,文为心志。”习作,就是孩子用“心”来说话,用笔来流露真情;从而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然而,过去的写作教学给学生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不仅加大了写作难度,而且还使学生产生了厌烦、畏惧写作的情绪。而新课标对习作要求的概括就是:喜欢习作,自由表达。除此之外,再没别的要求。显而易见,新课标降低了写作难度,给学生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写作空间,结果是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只有使孩子们变得乐于表达,才能逐步达到写作的深层意义。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变“苦”为“乐”呢?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课,变“苦作”为“乐作”
  1.激情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写作兴趣是习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最切实的动力源泉。当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时,就会把这种创造性极强的精神劳动当做一种享受,当做一种需要,进而去积极主动地练习,坚持不懈地追求,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又令学生喜闻乐见的作文活动课,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诸如小品表演、自编寓言故事、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对头脑中积累的习作素材的回忆与反刍,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想象,使学生在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伴随着情感,生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水到渠成地把他们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如:“模仿大赛”,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小品明星,自编自排进行模仿。我班的王轩同学成功地模仿了赵本山,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笑声,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在我班举行了‘全市模仿秀大赛’。瞧,第一位参赛者是‘赵本山’,他戴着一顶平顶小绿帽,身体向前倾,迈着大弓字步,挤眉弄眼地吆喝着‘卖拐、卖拐’走上台来……”
  再如:给学生出示几组事物,让他们分小组自由编排寓言故事。瞧,这五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走上台来,他们分别扮演五个手指。小胖子张鹏是“大拇指”,他谦虚而又稳重地走上台来,进行了自我介绍;骄傲的“无名指”李红,打扮得花枝招展,说自己最富贵,因为主人总是给她戴上最珍贵的钻石;瘦小的“小拇指”也不甘示弱,自夸主人最喜欢她……
  学生在排演及观看的过程中,笑声不断;作文课不再使学生愁眉不展,而是充满了乐趣。
  2.点拨
  学生亲自参与了自己创设的情景,大部分学生有情可抒、有事可叙了。但是一些作文基础差的学生,尽管在作文活动课中积极主动参与,可写起作文却抓耳挠腮,字数寥寥无几。这需要教师耐心的点拨、诱导。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是整体的、模糊的,只求大概,不会对事物的细节作细致地解剖、分析。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在教师的启发、点拨、引导下,掌握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课的开展,给学生的习作学习增添了无限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习作的积极性。再加上教师对写作方法的及时点拨,使学生习作时感到轻松自如。
  二、走进生活,用“心”表达
  1.走进生活,用心体验
  孩子们认为写作文最苦之处就是不知从何写起。因此,作文指导主要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学生作文的源泉是生活实践。有了丰富的生活,才有丰富的形象思维。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并且进行有目标的观察。
  通常情况下,作用于人感官的外界事物是很多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们只对某些事物进行感知,对其他事物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生选择感知的对象常受情绪驱使,他们的观察也经常偏离目标而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溜到次要的事物与观察目标不相干的方面去。要帮助学生走出观察误区,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以目标牵引观察。观察目标越明确,注意力就越能集中地指向有关的事物,观察也就不受非目标因素干扰,获得的印象也更加明晰深刻。
  可见,观察目标是否明确,是决定观察效果好坏的关键,而且年龄越小,目标越要明确、具体、实在。如:盛夏,我带着学生们观察校园里的大花坛。观察之前,让孩子制作观察卡片,使学生有目标地观察。如卡片(1)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从丰富学生的生活入手,训练学生多角度吸收信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把生活中的素材加工成为丰富的写作材料,并从不同角度、方向进行分析。如:今年四月份学校组织各班到森林公园春游,为了让学生把信息贮存,临行前我设计了卡片,让学生在春游时有意识地观察。如卡片(2)
  活动结束,学生填好观察卡片后,教师指导习作:这次登山观景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写出不同的内容(如“写景”、“游记”、“写人”、“记事”),总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符合新课标习作的要求:解除束缚,自由表达。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渐渐养成了随身携带“观察卡片”的好习惯,把随时随地的所观所感记录下来。这些“观察卡片”成为了学生习作素材的宝库。
  2.用“心”表达——坚持写“班级日记”
  在广阔的、繁杂的、充满生气,也蕴藏矛盾,不断变幻的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素材,谁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谁就能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
  上学期,本班开展了“班级日记”的写作活动,并延续至今。全班八个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硬皮日记本,组员轮流记日记。日记的题材、内容、范围、形式不限,但必须是真人真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班级日记”强调的就是个“真”字,要求内容必须来自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来自于学生的心灵深处,没有束缚。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因此,“班级日记”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了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渐渐地,学生感到作文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作文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班级日记”中涌现出了一些好文章,在作文刊物中发表,如《不速之客》、《他变了》、《美(美国)伊(伊拉克)友谊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