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细致观察民意,积极引导舆论]舆论引导
 

[细致观察民意,积极引导舆论]舆论引导

发布时间:2019-07-11 03:58:07 影响了:

  “积极稳健有见地”——重大突发事件之后,第一时间理性发出声音,努力舆论引导,这是新京报评论一贯坚持的理念。  “7·21”特大暴雨之后,社会舆情纷繁复杂。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展的日益成熟,使得突发事件之后,得以展现一个即时化的传播语境,使得无论是事实的呈现,还是舆论的表达,都比以往更迅即、充分,这既给报纸评论带来便利,也提出更大挑战。
  在这次暴雨的评论策划中,新京报注重从网络舆论中主动发现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新京报评论总体的引导方向是在充分掌握网络舆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应对方案”。以微博为例,新京报评论可具体概括为“来自微博,高于微博”的操作理念。
  “来自微博”,是指对事实的及时把握、对民间舆论动向的掌控,都要注重监测微博等网络平台的内容,以便在确立选题、选择视角、遣词造句上,首先能准确关照到读者的关注点、兴奋点;而“高于微博”,并不是说新京报的视角或者见地一定要比微博高多少,而是说在微博呈现的舆论场中进行严格的、专业化的筛选,承担起“把关人”的角色,使得舆论向着“正能量”方向发展。
  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从微博上更全面、准确把握事实和民众情绪,确立选题和视角。7月21日暴雨引发的影响,远远超出常人预计,第一时间确立什么样的选题和表达,才能既有助于灾难善后,又准确表达民众心理?事实上,当时微博上经历了从过去的类似“看海”的调侃,到转发求助,再到自发组织救援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这次暴雨后社会应对灾难区别于以往的重要特征。
  当晚,新京报讨论撰写的社论,确立了“守望相助”的主题。次日以《在60年最大暴雨中守望相助》为题的社论文章提出,在灾难面前,“从政府部门到每一个市民的守望相助。正是大家所需要的一种防汛应对能力。”因为对事件的全面把握和提炼到位, “守望相助”成为其他媒体在报道该事件中,最常用的词汇之一。
  其次,从微博上发现民众困惑所在,给出有针对性的引导。 雨灾之后的情况异常复杂,在很多现实困难面前,民众的心理也会有不同的变化。舆论引导,就不能简单沿袭常态化的思路,不能简单亮出一个鲜亮的观点,引发读者的认同或跟随,而是要不断地贴近网友、贴近民众,回答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疑惑,然后给出共同前行的建议。
  除了以社论等形式进行主动的解疑释惑之外,针对民众的批评意见,新京报也提供适当的批评表达和建言献策窗口,把它作为重要的舆论引导手段。比如,7月23日,新京报把A03版设定为大雨专版,用于刊发来自民间的各种声音。《暴雨中,微博也是救灾新平台》、《借暴雨发横财,应重罚》、《还有没有房子建在河道上?》、《手机预警,技术障碍?制度障碍?》等文章,各着眼于一个网友普遍关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舆论监督和批评建言。
  因为充分汲取微博等新平台的“养分”,同时又通过专业化的操作流程,避免了很多缺陷,凸显了新京报评论的特色,系列评论传播效果良好。《在60年最大暴雨中守望相助》在网络上被广为转载,当天新浪、腾讯、人民网、新华网等均在网站重点位置给予推荐,百度搜索转载量约千条。《学会自救,灾后急需的社会行动》等文在微博也受到广泛认同,有网友在认同文章观点同时进一步提出,“需要立法来保障学校开设公民自救课程”。
  截至7月26日,新京报累计发表有关此次水灾的评论16篇,其中连续发表社论5篇。我们把微博等网络平台当作一个了解民间舆情的阵地,当作一个验证传播效果的平台。对网络反映出来的问题,新京报会再结合权威渠道的新闻、官方发布的信息,进行辨析和求证,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释疑和引导,力求在民间诉求和官方宣传要求之间,搭建沟通彼此的桥梁,为雨灾善后、维护政府公信、重建公民社会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
  (作者单位:新京报评论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