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胡乔木与毛泽东的革命情谊]革命情谊
 

[胡乔木与毛泽东的革命情谊]革命情谊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0:23 影响了:

  曾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胡乔木,享有“中共中央一支笔”的美誉。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毛泽东与他不仅仅限于领袖与下级的工作关系,还结下了深厚的诗友情谊。作为领袖与秘书,他们的亲密交往堪称传世佳话。
  当秘书深得器重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的胡乔木,原名胡鼎新,相继担任过上海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中共江苏省委临时委员会宣传部部长等职务。1937年4月,25岁的他按冯雪峰的通知要求来到延安,从此更名为胡乔木,并被任命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宣传部部长。1939春,为了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胡乔木在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一文。这篇见解独特的文章,由时任毛泽东的政治秘书陈伯达推荐给毛泽东阅读后,毛泽东大为欣赏,脱口称赞“乔木是个人才”。由此,胡乔木引起了毛泽东的特别注意。后来,胡乔木先后进入《中国青年》杂志社(担任主编)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
  1941年2月的一天,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王若飞来到胡乔木一家所住的窑洞,在与胡乔木谈话时,他郑重其事地说:“毛主席那里需要人,决定调你到他那里做秘书工作。”胡乔木甚感突然,思索了一下,遂道出心中的顾虑:“给毛主席当秘书,我怕当不好。我从来没有做过秘书工作。”当王若飞把毛泽东点名要他去做秘书的情况作了说明之后,胡乔木只得从命。
  刚到毛泽东身边时,作为文化秘书(后为政治秘书)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的胡乔木一时竟不知干些什么。一天,当他终于鼓足勇气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想问一下自己该干什么工作时,见主席正埋头校对文件清样,便说道:“让我来校对吧!”“好呀!”毛泽东慈祥的笑容,缓解了胡乔木的紧张。于是,他从主席手中接过《六大以来》的清样,拿到自己办公室里认认真真地校对起来。面对这部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选工作、由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的“大部头”历史文献集,胡乔木在校对中不仅消灭了错别字,而且更正了一些文件最初误印的地方,这让毛泽东十分满意。从此,胡乔木主要肩负起整理文稿并为中共中央撰写理论性文章的任务。原本毛泽东写文章从不要别人代笔,但由于那时他外出讲话很多,许多通俗精彩的演讲,需要整理并略加文字润色后才便于正式发表。胡乔木在整理毛泽东讲话时,充分发挥了他那支犀利的笔杆子的作用。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即是他根据现场记录系统整理出来,经毛泽东审阅修改后正式发表的。
  1944年,胡乔木受命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份被中共六届七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党的重要文件,在新中国成立后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经毛泽东本人同意,作为附件收入其中。在四卷本“毛选”中收入的他人作品,《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绝无仅有的一篇。在完成他人难以完成的工作中,胡乔木显示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文字修养,深得毛泽东器重,因而他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党的七大,并在会上参加了文件整理工作。
  在延安杨家岭和枣园工作期间,胡乔木闲暇时,常与毛泽东谈论中外的各种书籍,并经常帮助毛泽东买书、借书。这种对书籍的共同爱好无疑加深了二人的友谊。
  为毛泽东所高度信任的胡乔木,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华通讯社社长、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署长、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等职务,同时还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他的工作非常辛苦,他往往是白天要正常上班,晚间又因为毛泽东习惯于夜间工作而经常被召唤,以致几次累得病倒,但他稍有好转就马上投入新的工作。毛泽东十分关心他的身体,每逢他生病后都亲自过问,还同意安排他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治疗,这对于当时还不是中共中央委员的胡乔木来说,无疑是难得的待遇。在1956年秋召开的党的八大上,胡乔木当选中共中央委员,并擢升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进入党中央的领导人之列。
  与领袖结诗友情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胡乔木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1961年夏,他向毛泽东请了长期病假,于8月25日获得批准。毛泽东在复信中说:“你须长期休养,不计时日,以愈为度。”“你似以迁地疗养为宜,随气候转移,从事游山玩水,专看闲书,不看正书,也不管时事,如此可能好得快些。作一、二、三年休养打算,不要只作几个月打算。如果急于工作,恐又将复发。”这种近乎唠叨的叮嘱,寄寓着领袖对秘书的深切关怀之意。
  8、9月间,胡乔木离开跟随20年之久的毛泽东,开始了近5年的养病生活。他早年嗜好新诗,在酷爱并擅写旧体诗词的毛泽东身边工作时,深受影响,也养成了欣赏旧体诗词的习惯。在此次疗养期间,他游览了哈尔滨、大连、长沙、杭州,并迷上了旧体诗词。他认真钻研辛弃疾、苏东坡的词,自称“苏辛之徒”;从1964年起,又开始填写旧体诗词。同年10月间,他把刚刚写成的一些词抄送毛泽东。见自己的秘书有此爱好,毛泽东自然很高兴,便认真阅读。读后他虽认为胡词“词句有些晦涩”,但也颇为欣赏,给予“基本上还适用”的总体评价。毛泽东不仅用了大量时间,逐字逐句地为胡乔木改词,还要郭沫若、康生等人提意见,并特地于1964年11月23日在致《人民日报》的信上加写了一句话:“请加斧削,如以为可,请予发表。”
  对于毛泽东的帮助,胡乔木万分感谢,他于同年12月2日致信毛泽东说:“词稿承您看了,改了,并送《诗刊》(现因停刊改送《人民文学》),这对我是极大的鼓励,非常感激。康生同志告,您说词句有些晦涩,我完全同意,并一定努力改进。三首词结句的修改对我是很大的教育。”经过毛泽东修改、征询他人意见,退胡乔木,作者本人改过再送毛泽东,然后定稿这样一个过程,作为胡乔木“习作”的16首词终于在1965年元旦由《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在就如何修改词稿反复相商期间,他们频繁通信,切磋诗艺。
  受此鼓舞,胡乔木一发而不可收,于当年春夏陆续写出30多首词和律诗,并继续呈送毛泽东。这些诗词大多经过毛泽东精心修改,正如胡乔木后来谈及此事时所说:“经他改过的句子和单词,确实像铁被点化成了金。”例如《水调歌头·国庆夜记事》一词,发表时其最后两句“万里风云会,只用一戎衣”,系毛泽东所改。胡词原文是“万里千斤担,不用一愁眉”。又如《沁园春·杭州感事》一词,经毛泽东改过的句子是“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胡词原文为“天共我,舞吼风奇剑,扫汝生光”。也有部分诗词是在毛泽东提议下修改的,比如有一首词下阕中“刮骨去脓疮,剁脚争良玉。风险为人民”这三句,毛泽东看后批道:“此三句宜改,方免晦涩”,随后胡乔木将其改定为“顺水好行船,终向下游去。若要觅英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