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撤掉电子版,拯救了谁?_拯救日本电子版
 

撤掉电子版,拯救了谁?_拯救日本电子版

发布时间:2019-07-14 03:51:24 影响了:

  有关“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引发的争论还在持续,关注本刊的读者作者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思路。本期选择一篇代表性观点的文章继续探讨。  近来,张立伟先生先后两次撰文,主张实施防御战术,撤掉电子版,以拯救纸媒。但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成功防御的前提是核心内容产品的供应“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可纸媒的现状却不是这个样子。“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报纸和商业网站相争,撤掉电子版,拯救的不是纸媒,倒是给传媒集团下属新闻网站和地方党委宣传部主办的新闻门户网站,留下扩张壮大的成长空间。
  关于采访权
  撤掉电子版,实施防御的支点,在于商业网站没有采访权,似乎传统纸媒不廉价出卖和不上传新闻产品,商业网站就无可奈何。事实上,传媒集团下属新闻网站有采访权,地方党委宣传部主办的新闻门户网站也有采访权,在纸媒撤掉电子版之际,这些网站为满足网友即时信息需求,很可能“即时弥补跟进”。传媒集团下属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东方网、四川在线等,四川省委宣传部主管主办的四川新闻网,重庆市委宣传部主管的华龙网等均有采访权。
  当前很多传媒集团成立了“全媒体新闻中心”,一些突发事件会派全媒体记者即时采制文字稿件和音视频稿件,给集团纸媒、电视、广播、网站、手机报供给稿件,如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就给四川在线、华西手机报、《天府早报》提供稿件,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全媒体中心以外的纸媒内容,一般由集团出面协调,集团下属报纸信息资源均低价转让给集团的网站,而同一集团的网站和报纸的利益各自核算,因行政力量导致报网联姻,往往存在利益博弈不充分,利益分配不合理问题,尤其是纸媒对廉价转让心有不甘。
  若纸媒撤掉电子版,并做出拖延上网等消极举措,因“需求创造供给”,有采访权的新闻网站面对5亿多网民的眼球,必定会招兵买马,以即时采访网讯,超链接深度背景,专题集纳多维度声音,扩大网站影响力,而这就是纸媒防御无法控制的“分店”。
  因此,纸媒并不具备“垄断新闻产品采访权”的防御条件。
  传播渠道难垄断
  本地纸媒是竞争关系,即使一时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撤掉电子版,可能的结果是,几家大商业网站作为新闻产品买方市场,因压价降成本等利益驱动,挑起本地几家新闻生产单位相互竞争,而明争暗斗利益博弈,难免会损害达成的共同抵制联盟。尤其是商业网站购买“抵制联盟”中“某一家”纸媒的新闻产品,“其余几家”纸媒产品难以实现跨媒体售卖,在长期利益受损面前还能保持抵制可能性很小。
  在一般同城传媒竞争中,一两家报纸产品跨媒体售卖因欲卖高价,而故意回缩电子版,同城其他传媒会不会白白回缩数字化经营战线,成全同城“既得利益传媒”呢?恰恰相反,在传媒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纸媒之间利益博弈和内讧从未停止,往往导致合作协议中途夭折。更可能的结果是,几大商业网站前来购买新闻产品,竞相杀价,或单方撕毁抵制协议,寻求上网及其他合作,商业利益博弈很难形成持久有效的统一战线。这种合作各怀鬼胎,导致合作协议流产的先例并不鲜见。
  中国报业集体抵制商业网站免费转载有3次大的集体行动。一是1999年4月15日,人民日报社牵头,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解放日报》等传统媒体主办的23家网媒代表齐聚北京,签订《中国新闻界网络媒体公约》。二是2005年11月1日,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在南京召开,发表《南京宣言》。三是2006年1月12日,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首倡,全国39家报业集团聚集广州,发起《全国报业内容联盟的倡议书》。这3次集体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互为竞争对手的报社从对方行动中获益,趁机搭便车。只说第一次,23家新闻单位设置障碍,商业网站就找联盟外的媒体合作。进一步,23家联盟也被击破,商业网站一家一家谈,大部分以极低价格成交。
  信源难垄断
  记者新闻线索来源主要有三大类,而纸媒很难将其垄断:
  一是政府机关新闻发布,一般发布方都希望多家有影响力的报纸、多家电视、多家广播、多家网站和多家手机报报道,以期扩大影响。在激烈传媒竞争中,一些影响力较小的传媒,在新闻发布会中往往会被边缘化,甚至淘汰出局。若纸媒撤掉电子版,不仅自损影响力,而且拖延网站刊发时间,甚至让重点新闻网站也延时发布,让谣言抢占首因效应,甚至让新闻与谣言在赛跑中败北,是政府新闻发布者不愿看到的,他们希望信息通过多渠道多维度全媒体传遍世界,不希望成为个别媒体牟利的工具。
  二是很难垄断突发事件等民生新闻。一些突发事件中,网友通过微博、DV和手机音视频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如日本核辐射及日本地震的突发新闻,很多网友通过微博、博客、论坛、给传媒投稿等渠道多维度呈现事件发展状况,报道组合显得更客观。而网友的报道组合及质疑印证,有时候比传统纸媒因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和人际关系制约,导致单一立场单一维度单一声音的模式化处理更显得客观真实。
  三是当事人对一些震撼性维权新闻提供线索,纸媒也无从垄断,维权主体也期待多媒体多渠道传播,期待多家媒体大规模立体辐射提升影响力,很多新闻线索提供者甚至主动在微博、论坛、博客上发帖公布,很多新闻单位的记者采访线索都来自网络,这是纸媒难以垄断的。
  纸媒核心竞争力被消解
  提起纸媒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人习惯套用“权威、深度”,事实上这一核心竞争力已经被消解:报纸擅长的深度、权威,往往被同一传媒集团的新闻网站或地方党委宣传部主办的新闻网站“复制和移植”进网络,而且网站“超链接”多维度多媒体多立场的解说,形象性、客观性、深刻性、中立性,是传统纸媒无法比拟的。
  换言之,重点新闻网站重新改写和拓展“新闻深度的神话”。具体体现如下:一是深度报道“形象化”“专题化”。重点新闻网站不仅追求客观和权威,而且利用技术优势,将深度做到极致,对报纸深度“有过之而无不及”,重点新闻网站相关新闻的文字、图片、视频应有尽有,无数超链接从不同角度拓展新闻背景,没有受到报纸版面、电视时段限制而压缩,没有因记者编辑立场限制,没有广告操纵的遮蔽和偏离,没有让信息拘泥于单一化平面化,而是多元立场多维度还原事件真相。如“花季少女被富二代毁容”的报道,新浪网对当事双方父母、亲人、同学和警方意见客观呈现,图文并茂,对网友积极捐款救治、网友制作《毁容门之歌》声援花季少女等都有全面报道。而且链接微博,随时跟进最新进展,让网友对事件有较为全面把握。二是报道“立场多元化”。“人人都有麦克风”,且网友来自各行各业,有的在某些领域专业功底相当深厚,从多个维度报道凸显深度,多维度传播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声音更显客观,而一些网友文章的报道深度、报道视角往往被一些报纸所采用,现在不仅盛行报纸被网络被转载,而且涌现出不少网络文章被报纸转载的现象。当然世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物,网络中有谣言,但在海量信息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即使专业记者采访写作,也时有假新闻出现,不仅不能因个别谣言而“因噎废食”,废除网络意见中立市场,而且就是饱受诟病的谣言式情绪传播,也是公众对失信语境的质疑式反应,具有“倒逼真相出场”的深刻意义,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网民消费需求创造供给
  报纸撤掉电子版,难道5亿网友的免费信息午餐将无人供应?难道5亿网友的眼球经济将无人问津?当信息总供给没有满足总需求时,必然有较大利润空间。要满足网友信息需求,必先熟谙网友信息需求的特点:一是“快餐化”。网民习惯快餐式信息消费,除必读信息外,一般趋于不求甚解,报纸一直擅长的深度并不都受快节奏生活的欢迎。二是电子阅读“惯性化”,甚至积习难改。事实上,年轻网友很多都习惯在手机报、微博、重点新闻网站、论坛上阅读新闻。三是商业盈利模式助推电子消费习惯。当前部分重点新闻网站的盈利模式初显成效。传媒集团下属新闻网站、电信运营商、渠道运营商之间已经就手机报、网站广告、专题软文宣传项目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一些商业模式已经初显成效。四是不断增长的网民规模拓展市场增值潜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在“眼球经济稀缺时代”,这5亿人的巨大的信息需求无疑是巨大的商机。“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有撤退必然有替补”,若纸媒从数字化战场撤退,面对5亿网民对权威信息的需求,重点新闻网站必然填补这一巨大的市场空白,挖掘市场增值潜力。显然,纸媒自动选择退出数字化经营竞争舞台,必然给重点新闻网站留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纸媒在不能垄断语境中撤退和固守,就如**和提早退休,将无限机遇拱手让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