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会计制度的博弈研究]上市公司会计制度有什么要求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会计制度的博弈研究]上市公司会计制度有什么要求

发布时间:2019-07-14 03:53:54 影响了:

  【摘 要】 国内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会计处理以及财务报告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通过上市公司和证监会披露的信息,对国内外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盈余管理无法消除的原因;其次利用博弈模型分析两个主体博弈的立场、策略和均衡状态;最后提出通过完善会计制度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机会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 盈余管理; 会计制度; 博弈; 公共领域
  近年来,一些财务报表舞弊案(如美国的废品管理公司,安然公司以及中国的红光公司)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的机会行为已经引起了人们对报告收益质量的严重关注,并引起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证券监督委员会及制度制定机构的注意。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与制约涉及到很多相关方,有股东、公司经营者、证监会、会计制度的制定机构,经过多方的博弈,达到一个阶段的博弈平衡。这个博弈,随着各个利益方的目标不同,对于盈余管理存在和发展的影响也不同,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会计制度的制定者之间的博弈。本文将从二者各自的博弈立场出发,到博弈展开(利用模型进行分析);然后从得到的结论中分析制约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规范会计制度的角度,针对会计制度制定者提出关于会计制度制约盈余管理的建议。
  一、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与会计制度博弈的研究
  关于会计制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国内外会计学术界进行了很多的研究。Healy对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观察的12年中,分红计划发生变动的公司有9年确实较多地调整了会计政策(Healy,1985);也有研究表明扭亏倾向(净资产收益率介于0 ~1%之间)、是否为ST公司和上市年限等三项因素对会计制度选择有显著的影响(王跃堂,2000) 。这也充分说明了公司管理层将对会计制度的选择作为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此外,还有一系列研究均表明公司管理层出于契约、政治、税收、首席执行官的变动、首次公开发行以及向投资者传递信息等原因均会通过会计制度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由此可见,盈余管理的存在是由于并未对公司会计制度选择作出全面的限制,给公司管理层留下了会计制度选择空间。
  对于会计制度一直改进却仍无法制止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我国学者也做了一些研究,主要是从会计制度的制定者存在寻租行为进行分析。张鸣用寻租理论分析会计制度选择,认为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的寻租行为是一切社会利益竞争的“负和博弈”,但同时又认为会计政策选择也有利于租约的消散,最终确保会计制度的选择能符合其制定的根本目标(张鸣,2001)。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会计寻租”一词,认为会计寻租是指“通过对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施加影响,以使出台或修改的会计制度于己有利,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并对会计寻租的利弊及存在的客观性进行论证,认为“我国目前乃至将来都将因经济的转型而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会计寻租现象”,开展会计寻租研究应成为我国会计界较为紧迫的研究课题(刘广生,2006;雷光勇,2005)。
  笔者认为,由于盈余管理的存在既有上市公司自身原因也有制度的缺陷,那么就应该从两者的相互作用上来分析这个问题。因此,本文从上市公司和会计制度制定者的立场出发,用二者博弈来分析盈余管理一直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解释会计制度变迁。
  二、博弈双方立场分析
  会计制度的起源、变迁都与公司盈余管理密切联系,会计制度的制定者和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之间①,进行着一场长期的、复杂的博弈。
  (一)会计制度制定者的博弈立场分析
  1.会计制度制定的理论假设——利益集团假说
  在会计界存在两种理论假设:公众利益假说和利益集团假说(威廉R.斯科特,2006)。公众利益假说有两方面局限性,第一,对于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很难找到适合的标准来衡量;第二,制定者的角色扮演未必能如此超然,总会在某种程度下满足一部分利益而又损失另一部分的利益,其监督成本可能既高昂又无法实施。会计制度的制定必须引入利益集团假说,包括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不同的利益集团从不同的角度影响会计制度的制定并实施压力,最后会计制度必须在最大化公众利益基础上,充分协调其他团体利益最大化。鉴于会计制度制定者的有限理性,不可能充分预见未来出现的各种经济情形,因此根本不可能制定出完善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制定者本身的认知有限性和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理想和现实的差距,都使得会计制度制定者在博弈中无法完全超然。
  2.会计制度制定的最终目的——规范会计行为
  现在意义的会计制度最终的目的就是遏制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的会计操纵行为,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从而维护资本市场和经济实体的正常运行。相对于英美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机构是政府,政府重在引导和规范整个市场。由于经济实体和经济环境的不同,制定者必须给予公司一定的政策选择权。根据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如果会计政策制定得过于复杂,公司在履行时就会遇到很多繁琐的交易成本,并且最终得到的会计信息却不一定对信息使用者有效。
  (二)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博弈立场分析
  1.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经营目标——自身利益最大化
  首先,对于企业经营追求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企业可能为了平滑利润、扭亏、满足股东的盈利需求而对年度利润进行盈余管理机会行为。其次,由于在管理层的激励措施中,股价和企业的盈利对其薪酬有直接的影响,也加剧了管理层对盈余的操纵行为。这使公司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也存在必然性。具体分析,上市公司管理层预期违规收益大于预期合规净收益的时候,企业会进行利润操纵;当小于0时就不进行利润操纵。这里的净收益是指盈余管理的收益扣除实施操纵的成本和预期的处罚成本之后的净收益。
  例如,*ST大地通过盈余管理虚增利润来达到首次公开募股的标准。*ST大地通过各种财务数据虚增2.96亿元,并成功IPO募资近3.5亿元。如果不被发现,董事长的预期收益就是3.5亿元远远大于账务作假和股票发行费用,那么管理层就肯定有动力进行利润操纵。但是当事件曝光之后,*ST大地面临暂时停盘,董事长的股份被过户到其他股东并且锒铛入狱。如果当时董事长预期的成本是公司停盘和自己入狱,并且发生的概率比较大的时候,增加了预期违规成本,他的预期违规收益就明显低于预期合规收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