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将未来科技“嵌入”身体_他紧紧地抱着,仿佛要嵌入他身体
 

将未来科技“嵌入”身体_他紧紧地抱着,仿佛要嵌入他身体

发布时间:2019-07-14 03:57:17 影响了:

  当我们上个世纪看电影《终结者》的时候,施瓦辛格能用眼镜获知周边一切信息,这被称作科幻;如今,谷歌公司发布的谷歌眼镜,它拥有智能手机的多数功能,这被叫做现实。从科幻到现实,时间的历程是不到30年,人与科技的关系是由远及近,直到进入我们的身体。
  眼镜是更亲密的载体
  当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问世之后,它就再也离不开人们的生活。除了电脑越来越强大、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之外,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它越来越小巧,从几间屋子大的机箱到PC台式机到笔记本电脑到平板电脑再到智能手机,离人的身体越来越近。但它始终是“身外之物”,即便是手机,也会有“忘了带”的情况出现。如何让它与人结合得更紧密、每天都离不开呢?
  衣服,每天都要穿。把电脑缝进衣服,这是上世纪末很流行的一个研究方向,但衣服总是要换的。鞋子,在脚上,离人体的五官有点远。背包或帽子,又没有那么必需。所以,“可穿戴计算”一直作为一个新鲜词,存在了很长时间,直到科学家们把视线转移到眼镜。所谓“眼见为实”,用看的方式无缝连接虚拟和现实,也最为直接、自然。如果要更近一步,恐怕就得嵌入肌肤了,这是交给未来的事情。
  资深互联网传播专家何玺在看完谷歌发布会之后认为,谷歌眼镜的压轴登场,显示了其战略意义,它代表了一种科技方向,一体化、可穿戴设备的趋势。“或许有一天,我们的DNA就是数据存储器,空气就是显示设备”。
  用户体验还有待证明
  在谷歌公司发布会上播放的宣传片中,人们看到,谷歌眼镜拥有一个照相机和具有录制音频和视频功能的麦克风,同时其右边还有一个触摸屏导航,为了让用户了解他们的环境,它还包含了陀螺仪、加速度计以及一些其他的传感器。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称,谷歌眼镜的使命是让人们以第一视角的方式更快、更自然地获取信息。
  按照谷歌眼镜设计团队的说法,把谷歌眼镜做到极致的困难在于用户体验,如何巧妙地处理虚拟和现实两个世界。举个例子,当谷歌眼镜收到短信时,它会直接进入佩戴者的视角,打断佩戴者的现实生活;如果有人在给他疯狂飞信的话,他的现实生活一定会异常恐怖,比如他正在过马路。
  目前的谷歌眼镜还需要通过蓝牙与手机配合使用,但它迟早会变成一部独立的“手机”。因为,传言中的iGlass就要这么做。苹果公司在眼镜方面的动作,因其“头戴外围显示方案”的专利而曝光。该技术允许通过可视显示技术将图像投射到用户的眼睛周围,其工作原理非常类似于谷歌眼镜。
  所谓的iGlass能让佩戴者得到这样的体验:镜片上能够陈列出应用程序、视频、图像以及佩戴者周围各种物品的实时信息。但与谷歌眼镜把投影仪安装在佩戴者眼镜正前方的做法不同,iGlass的投影仪是在镜片的侧面。从描述的感觉来看,就是把iPad或者iPhone放在了眼睛侧面。
  在操作方式上,谷歌眼镜的佩戴者一晃脑袋,就可以进入虚拟界面,通过声音就能拍照,但依旧会有触摸屏。而传言中的iGlass,则有一个好师傅——Siri(苹果语音控制功能)。所以,陀螺仪等传感器、语音将会是其主要操作方式。毕竟已经戴在眼睛上,再用手操作,简直逊毙了。
  而一直没有广泛应用的脑电波控制技术,可能会随着新产品的出现而派上用场。果真如此,我们想什么,眼镜就会冒出相应信息,一个老开小差的人可得小心了。
  与此同时,微软并不甘寂寞,所推出的一项名为“穿戴式肌电感应设备”新专利十分科幻,它让人们可以用肌肉来控制智能手机、笔记本或者其他设备。设备通过传感器来感应用户肌肉神经产生的电讯号,再通过无线网络与设备的计算机通讯。例如,该专利的臂环,在用户慢跑锻炼的时候,臂环上的感应器感受肌肉运动后,开启一个MP3。
  幻想能否照进现实
  乔治亚理工学院扩增实境实验室主任麦克林特尔曾对媒体表示,在宣传材料中,谷歌眼镜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都能十分清晰地显示画面,但在现实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却相当复杂,室内外巨大的亮度反差对于显示器的要求十分苛刻。虽然现在已经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能够自动调整亮度,但是谷歌眼镜所使用的透明显示器与目前用于移动设备的面板显然有着天壤之别。
  此外,目前大家看到的谷歌眼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眼镜,而是保留了镜框的结构,并且在右侧镜片的位置安装了一小块长方体的显示屏。麦克林特尔认为,这样的设计并不能实现宣传视频中的显示效果。
  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黄连生教授看来,智能眼镜或者是可穿戴电脑,在大的科技发展趋势下,它是符合潮流的。它使电脑更加个人化,与人更加紧密相连。但谷歌眼镜作为一个企业产品,更多的是市场行为,要看技术细节、用户体验和价格。“我们不知道谷歌眼镜能不能做到宣传片那么好。如果拿出来的是一个成熟产品,有着很好的用户体验,它就能够形成市场潮流。反之,就是失败作品”。
  (摘自2012年7月16日《科技生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