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惩罚也是一种爱:批评也是一种爱800字
 

惩罚也是一种爱:批评也是一种爱800字

发布时间:2019-07-16 20:56:12 影响了:

惩罚也是一种爱

中国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社会给他们准备了温暖的襁褓,对他们过于溺爱,师生关系甚至成了敏感的话题。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心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但是,激励和赏识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孩子犯了错误,该拿他怎么办?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在此时让他明白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也就是说,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这里所说的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惩罚的目的应该是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然而,在现今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孩子完全丧失了责任感,“勇于担当”似乎早已与他们无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又常常感觉到不少家长甚至在有意无意中阻碍着教师实行“惩罚”的权利。每当孩子违反纪律或出现问题时,一些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为孩子说情。所以在每次开家长会上,我都要明确告诉家长:“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请各位家长不要总是为孩子的过失做挡箭牌,让孩子们学会承担。”事实上,家长也都明白,因为社会中充满了惩罚,人们为了保证法律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经常会对违反法律和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我们又如何能够因为自己所谓的爱而用最拙劣的方式把孩子与社会隔离,最终使他们丧失了在社会中抗击风浪的能力呢?

然而,什么样的惩罚最有效呢?

兰妮和伊丽莎白在数学考试中传纸条作了弊,让全镇老少都服膺的弗洛斯特老师对她们施以严惩:让她们各自伏在椅子背上,闭上眼睛等待松木板子的惩罚。伴随“啪,啪”的拍打声,两个孩子泪流满面,不住的呜咽,深深地为自己的过错牵连了对方而自责„„然而,当她们张开眼睛,看到老师用板子狠狠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打一板时,才真正懂得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孩子们所受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一定会记忆至深。因为,她们在真正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也一定会明白:惩罚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优秀教师的惩罚就是让学生在修正自己错误行为的同时,还能清楚地感受到教师的爱。这种惩罚才是最有效的、最智慧的惩罚!也就是说,成功教师施加在孩子身上的这种惩罚首先必须基于爱心善意。因为,热爱学生是教师根本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始终的准则,任何惩罚都不能偏离这一基准。因为惩罚的目的是让学生辨恶向善,并通过自己的行为矫正去避免惩罚,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去体验惩罚。所以,教师对于学生切不可歧视、厌恶、嫌弃、粗暴,而要热情、诚恳、冷静、细致。否则惩罚教育很可能误入歧途了。同时,惩罚还要注意掌握分寸,体现合理公正的原则。处罚时要依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以及对错误的认识态度来决定给予必要的惩罚。要分别初犯和累犯,重犯和轻犯,无意和故意等,区别处治。切不可简单化,“一刀切”。要防止教师的“成见”与“偏爱”的情感因素在处罚中作崇,造成处罚的失衡、失准、失当、失效、失败。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意识到,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惩罚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只要存在利益纷争,社会就不可能没有规则和惩罚。为了让学生在未来能更好地适应和管理社会,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和惩罚,因此,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不仅不可能远离惩罚,而且应将其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有效地加以利用。我们可以用令人信服的、健康的惩罚方式,帮助学生在未来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失败、挫折,为其做出良好的范例。

然而,惩罚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教师切不可仅看到惩罚的作用而一味选择这种手段作为班级管理的灵丹妙药。其实,惩罚也好,赏识也罢,都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聪明的教师往往会选择从自身做起,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他们单纯,向上而又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强的模仿力,可塑性很大。学生只有看到优秀品行在自己的教师身上活生生的体现出来,才会信服,才能激发他们出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才能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如我发现校园里的瓜皮果壳时,往往是主动把它捡起来,这种不用费口舌就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并掌握了保持洁净的方

法,何乐而不为了?

俗话说:“灯不拨不亮,人不劝不善。”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突变阶段,他们虽然已能明辨事非,有时却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难免出现不当行为。所以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的提出批评,但批评的方法要巧妙、方式要恰当。在批评之余,千万不要吝啬鼓励与期望。要想办法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之动情。只有当我们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时,孩子们才有可能对我们敞开心扉,诉说他们的心里话。 赏识是一种爱,惩罚却是一种爱的变奏!只要我们用智慧的方式对待学生,用真诚的目光注视学生,我们的教育定会遍地芬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