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报告
 

[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9-07-20 03:48:57 影响了: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一词,是于1974年由美国临床心理医生弗鲁登伯格提出的,其含义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无法应付外界的工作要求时所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教师面对的是要求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程度越来越复杂的教学任务,以及家长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所产生的过度要求,一旦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教师就极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一些省地市政府大力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出台政策在中小学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内由此也多了一个新兴的称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下简称‘心理教师’)”。
  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推行者,他们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人才质量。如果心理教师在工作中出现倦怠状况,必然会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本研究对厦门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其在个人因素和职业因素变量上的差异,期望在教育行政部门为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决议、调整方略时提供参考,并为未来对心理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以厦门市全体专兼职心理教师为研究对象。问卷在心理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时集体施测,采用匿名方式填写,答题结束后当场收回,对部分因故未参加教研的教师进行补测。最终回收问卷255份,剔除无效问卷13份,收回有效问卷242份,有效率为94.90%。
  填写有效问卷的242位教师中,男教师48人(占19.83%),女教师194人(占80.17%);毕业于心理学专业者91人(占37.60%),教育学专业者76人(占31.40%),其他专业者75人(占30.99%);年龄在25岁以下者29人(占11.98%),25岁至35岁以下者143人(占59.09%),35岁及以上者70人(占28.92%);专职心理教师107人(占44.21%),兼职心理教师135人(占55.79%);教龄在5年及以下者113人(占46.69%),6至10年教龄者20人(占8.26%),11至15年教龄者45人(占18.60%),16至20年教龄者32人(占13.22%),20年以上教龄者32人(占13.22%);初级及未评职称者90人(占37.19%),中级职称者100人(占41.32%),高级职称者52人(占21.49%)。
  2.研究方法
  用问卷调查法搜集所需研究的数据和信息,考虑到问卷调查法在对问题的探讨方面缺乏深度,因此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分层随机的方式选择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3.研究工具
  (1)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问卷。该问卷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编制,共有24个测试项目,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降低的自我成就感和认知枯竭四个维度。研究者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发现模型得到了理想的拟合。对问卷进行了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得到总体的α系数为0.8106,说明“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1]
  (2)自编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心理教师的工作现状,问卷中添加自编问题,以了解心理教师工作中工作性质、心理感受等方面的现状。
  (3)数据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18.0中文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分析等处理。
  三、研究结果
  1.心理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
  职业枯竭问卷中,四个维度均是得分越高越说明倦怠程度高。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分别记1—5分,中数为3。由表1可知,厦门市心理教师已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整体情况并不严重。
  2.专兼职心理教师检出率分析
  对各维度得分进行分析,若维度得分大于3,则认为在此维度上具有较高的倦怠倾向,维度得分小于3,则认为在此维度上具有较低倾向。对参与调查的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个案分析,结果如表2。
  对比专兼职心理教师在四个维度上所有个案可知,有14.02%的专职教师和22.22%的兼职教师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情绪衰竭,8.41%的专职教师和8.15%的兼职教师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非人性化,17.76%的专职教师和24.44%的兼职教师处于较高水平的个人低成就感状态,而在认知枯竭维度上,更是有42.99%的专职教师和28.15%的兼职教师处于较高水平。这些数据说明:有一定比例的心理教师在不同的职业倦怠维度上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倾向,尤其是专职心理教师在认知枯竭维度上表现出较大程度的耗尽感。
  3.各统计变量对心理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
  根据统计变量的性质,将它们划分为个人因素和职业因素两大类,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最高学历专业;职业因素包括:专兼职、教龄、职称。
  (1)个人因素对心理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将被试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的平均分可知,女教师在职业倦怠的四个维度中均高于男教师;25—35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在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维度上高于其他年龄段教师,而25岁以下教师在个人成就低和认知枯竭维度上高于其他年龄段教师;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在非人性化、个人成就低和认知枯竭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教育学和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
  通过对个人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后发现,男女教师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相对其他非教育专业的教师呈现出较大的认知枯竭状态。在年龄组因素上,“25—35岁以下”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高,与另两个年龄组差异显著,“25—35岁以下”组非人性化程度显著高于“35岁以上”组,“35岁以上”组认知枯竭程度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25—35岁以下”这一年龄段心理教师共有143人,是厦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占59.09%),但他们在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两个维度上都呈现最高值,在认知枯竭方面也呈现较高值,这说明此年龄段是心理教师职业倦怠最强的时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