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师心重塑:应然的师生交往建构] 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
 

[师心重塑:应然的师生交往建构] 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

发布时间:2019-07-21 03:47:40 影响了:

  摘要:教师礼仪存在师资、师表、师德、师心四大关注点。本文仅从师心这一角度去审视现代教育中师生交往的异化和教师礼仪的严重失范,并且提出通过教师树立生命论、教学责任观、自律意识、双主体意识、自由、民主和包容的意识去构建良好的师生交往和高素质的教师礼仪。
  关键词:礼仪;教师礼仪;师心;师生交往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5-0062-03
  一、师心:师生交往的基石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形式固定下来的道德行为规范。对个人而言,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我国古代礼仪文明已经繁盛,集中体现在《周礼》《仪礼》、《礼记》等古籍中。西方国家也很重视礼仪的教化作用,形成了学校礼仪、宗教礼仪、习俗礼仪、公关礼仪、外事礼仪等为一体的礼仪体系。教师礼仪作为学校礼仪的一部分,被纳入该体系之中,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来要求。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其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尊重他人、讲究礼节的程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的人际传播技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礼仪的重要性已经凸显。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学生道德的启蒙者、美好心灵的塑造者的多重角色决定了教师礼仪不再仅仅关乎教师个人的品质修养,而且关乎教师基本职业心理素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更是作为教师自身良好职业道德修养表现的行为准则之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指引着学生的成长发展。因为“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调查发现,说到教师礼仪,身处一线的教师认识较为局限,都只是理解为一般的礼节、礼貌和仪表、仪态。很少有人深入地去了解教师礼仪其实包含师资、师表、师德、师心四大关注点。就师心而言,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应该具备的爱心,体现在师生交往中就是摆正与学生的位置,做到交往以对方为中心,尊重与理解学生,凡事换位思考,建立一种平等、关爱的沟通和交流,形成对学生个体的整体关注。师心是良好师生交往的基石。提倡教师礼仪,构建新型的师生交往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
  二、师生交往的异化:教师礼仪失范的重要表现
  教师专业发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要求与发展目标,教师礼仪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统治,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存在师生交往的异化,教师礼仪严重失范,具体表现在:
  1.交往过程中的单主体化。交往应该是存在于主体与主体之间,但是师生关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极端路线占了主要地位,影响深远,代表性的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说”和杜威的“学生中心说”。前者片面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认为教师是主体,是中心,学生处于教学的边缘。后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儿童是中心,是太阳,教育的措施应围绕他们而组织,学生只能在个体经验中获得发展。因此,学生从教学的边缘回到了教学的中心,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则由教学中心滑向教学边缘。在中国的教育教学发展历史上,始终倡导尊师重教,教学权威,学生的主体地位惨遭滑落,在师生交往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尊重。例如,有的教师自视过高,对学生傲慢无礼,以轻视的口吻与学生交谈;有的教师经常讽刺、挖苦、嘲笑学生,对学生指责多,说教多;有的教师批评学生不注意场合分寸,语言粗俗,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有的教师随意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俱伤,甚至危及生命;有的教师随意调课,上课迟到、早退、拖堂,也不向学生解释或表示歉意。教师不尊重学生,是教师自我礼仪修养差的表现,这样的教师不可能受到学生尊重,即使有再高的教学水平,也不会得到学生认同,自然,教育效果也不会好。
  2.交往内容的狭隘化。“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对于学生而言,不只是知识的承载器,也不只是灌输知识的机器。教师对于学生,更多的是精神的培育,道德的塑造,人格的养成。但是教育教学现实当中,教学任务的繁重,压力的巨大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师生交往往往局限于某一学科的知识传授,教师对学生缺乏关爱,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隔膜。据调查,相当数量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置若罔闻,不了解学生情况,我行我素。教师把讲课当作例行公事,下课就走人,一门课结束,教师和学生仍然处于彼此陌生的状态。部分学生反映,学习和生活偶有困惑,但却苦于找不到人交流,只好“有病乱投医”,沉沦于网络虚拟世界找人倾诉或者遨游于游戏世界逃避现实。
  3.交往对象的模糊与抽象。班级授课制作为一种扩大教育影响,节省教育资源的组织形式,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不过凡事都有两面,班级授课制在产生正面影响的时候,其负面效果也影响到了正常的师生交往。无论是在城市的大班授课还是边远山区的复式教学,教师面对的对象都是学生群体,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只是存在于教师与一个模糊与抽象的整体印象之间,造成师生交往中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热情,表情严肃、态度冷漠。有的教师讲课跟学生没有目光交流,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眼睛看着别处,显得心不在焉;有的教师不能正确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进步视若无睹,肆意批评拖班级后腿的学生;更甚者,有的教师在上课中途接、打手机,无视教学纪律。
  三、师心重塑:应然的师生交往建构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两条主线的通畅无阻依赖于尊重与关爱、民主与平等的师生交往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基础在于高素质的教师礼仪,在于师心的重塑,需要教师着眼于自身,进行自我反思和意识创建,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可以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达到每位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的目的。
  1.教师应该树立生命论教学责任观。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教育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冷血的机器;自己的工作是开展培养人的活动,而不是在流水线上制造产品。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与负责的态度,审慎对待每一个与其交往的学生个体。隔膜,一点关心就可以打破。在尊重与关爱下,学生会逐渐淡化对教师角色的敬畏和建立交往的自卑感,获得交往的心理自由,师生交往的隔膜便不攻自破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