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最新红色家书党员读后感精选
 

最新红色家书党员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2021-11-29 14:59:18 影响了:
红色家书是用鲜血写下的遗言,精神的纯粹早已超越文章的雕琢,下面职场范文网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红色家书党员读后感精选,供您参考查阅,谢谢!

   红色家书读后感

   这些家书的纸张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穿越烽火年代,又经数十载岁月洗礼,能够保留至今,殊为不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一封封家书的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家书中有一个常常表达的情感,就是参军或参加革命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以后,就不能在家里尽责尽孝了。仗一打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没有再见到家人就牺牲了,有的直到1949年革命胜利后才与家人联系上。这期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但最终还是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红色家书读后感

   革命动荡年代,家人的书信,无疑是最好的牵挂寄托。一本《红色家书》,一首革命记忆,一段峥嵘岁月。

   从那些浸染人心、感人肺腑、潜然泪下、字字千钧的文字里,读出了激励奋进和向上力量。一封封书信中,我被故事主人公们的那份家国情怀所感染,为他们的儿女情长所感动,为他们的人生曲折经历所慨叹,对家书里面蕴含的一个个情感充沛、感人至深的故事所吸引。烈士陈觉还未来得及与妻子腹中的孩子谋面,便慷慨就义。烈士赵一曼在行刑前给儿子遗书说“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但是“我们难道恋恋于儿女的深情吗”,烈士陈毅安对妻子的信中说道。

   对革命先辈开创革命事业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为革命、舍生取义报家国的斗志所钦佩。“虽然人生自古谁无死,余之死,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含冤负屈而死”,“社会之新光在照耀着你”,“只要认清了前途,就是拼命也要去干”。烈士赵允霄在给女儿的遗书中说“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后,掷笔绝别。他们用鲜血染红旗帜,用信仰铸就梦想,这是何等的凛然壮烈、荡气回肠。从中可以看出共产党人的群像图,亦能探究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今天,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身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要坚定政治站位,牢记四个伟大,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

   读《红色家书》,是一次学习和传承革命烈士们优良的家风家训家教的良好契机。一封家书连接千万家,一封家书背后就有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或治学严谨,或为人宽容,或志向坚定,或仁义,或重孝,或敬幼,家书中革命仁人志士的优秀家风家训让人印象深刻。读这样的家书,无处不是一种家风家教教育。家风正,政风清,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家风事关作风,家风事关民风,而《红色家书》定是一本生动的教材。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层层的枷锁,锁不住你这独享的幸福的春”。而眼前的一切,是万千革命烈士负重前行换来的,他们的担当责任、奉献付出,为我们的蹄疾步稳、奋力向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家书读后感

   “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从个人来说,从生到死有一定的时间段,人人如此。唯独传统和内在于传统的伟大精神、智慧与理念没有时间段,它超越了时间。”

   ——题记

   “我的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2013年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古人云,“修其身、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彻着习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一路走来,他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对知识有着发自心底的热切向往。上山下乡的日子里,他随身带了满满一箱子书。为了借阅《浮士德》,他走了30里地。在梁家河村,习近平上山放羊也不忘读书。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紧紧追随总书记的脚步,细细阅读着如五星红旗般鲜艳的《红色家书》,手不释卷,抚今追昔,钩沉史海,感受着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伟大自信,这股穿透人心的力量,令我的思想受到洗礼、精神获得升华、心灵得到触动。

   绿水青山聚英灵,红色家书抒壮歌。江西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区、红土圣地,生长在江西的我,儿时便对井冈山八角楼等革命先辈旧址、英雄事迹耳濡目染;青年求学时,浏览名胜古迹,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工作后不忘读书、求知若渴,先后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诸多著作,如今又积极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号召,与《红色家书》结下不解之缘。这本承载着最真实、最生动感人故事的《红色家书》,具体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建设,既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了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从中有人感受到人间大爱、革命大义的家国情怀;有人领悟到苟利社稷、舍家为国的高尚品格;有人传承了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忠诚信仰;有人身体力行着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工作干劲。而我,在对老一辈革命家强大信仰精神力量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同时,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种民族之魂,一种理想信仰,更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他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我常常在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提处的“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究竟是什么?学生时代浏览故宫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珍藏国宝,仅仅是展品;参观长城,巍峨雄伟,仅仅是景点;参观国家图书馆,诸子百家,汗牛充栋,仅仅是藏书;阅读红色家书,直指心灵,触摸血与火的历史,仅仅是尺素信笺。凡此种种与文化自信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

   马克思曾经说过:“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文化的本质和文化自信,便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载体中内在蕴藏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的总体性理解基础上的。它体现在中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无论是文物、古迹还是典籍、家书,都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主体是人,而灵魂是载体中内在的精神。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包括了对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自信。红色文化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集合,对当代极度需要高水平精神滋养的青年一代非常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我认为,对于《红色家书》来说,文化自信,信的就是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家书》正是红色文化的充分展现,老一辈革命家优良醇厚的家风,一直为人称颂,是新时代不可或缺的珍贵文化信仰。他们不仅严于律己,还严格要求亲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生坚守着共产党员的本色。许多家书都记录下了这种崇高的精神品格。《明志篇》中“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等,充满了铮铮男儿精忠报国的铁血正能量,展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己篇》中“我的人生观,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不要抛弃工作已有根基的地方,在任何地方作事都一样”、“不论学工、学农,只要好好干都有出路”等,朴实生动的语言,为矗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广大青年修真正己点亮了指引的灯塔,铺设了未来的坦途;《亲情篇》中“家母病重,赶回服伺,亲侍汤药,未尝废离”、“只要我俩的心情紧紧的靠拢在一起,一切就没问题了”、“与人民事业结合必能长展骥足”、“这个时代总是要求我们多向前看”等,既体现了儿女亲情的温暖,又将感情与党的工作、国家的事业提升到了完美契合的高度,实乃对当今青年人生抉择最佳指引;《教子篇》中“我们应该以劳动生活为荣”、“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事业”、“要从艰苦的过程中,得出隽永的味道”、“在各方面都很刻苦的锻炼和严格的要求自己”、“要始终一贯的站得正、站得稳”等,句句箴言,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后代的理念,宛如人生最朴实无华的真理,指引着当代青年怎样做人、做事。诸如种种,《红色家书》既是老一辈革命家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时崇高境界的充分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誓言,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也代表了近百年来中中国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而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烈士的初心。读《红色家书》,字里行间、时时刻刻,我都深深体会着老一辈革命家追求共产主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矢志不渝、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节和初心信仰。国家危亡之时,无数满怀热血与理想的仁人志士,告别父母妻儿,义无反顾走向战场,救百姓于水火、救民族于危难之中。“为了中华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一封封沉甸甸的红色家书,映照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群群宁死不屈的共产党人的身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是他们的伟大领袖,他们身后还有为共和国的建立而光荣牺牲的370多万共产党人。是他们的铮铮铁骨筑成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坚实路基,这不仅是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的生命赞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长城,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定基础。

   社稷苍生念,拳拳赤子心。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回首来时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舍身为国、公而忘私的家国情怀,正蕴含着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前进道路上所不能忘记的初心和方向。让我们传承《红色家书》中的理想和信仰,汲取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红色革命精神的营养和力量,在当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关键节点,将学习阅读《红色家书》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密结合,以一片赤子之心、满腔赤诚之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牢记初心使命,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红色家书读后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通过开掘革命英烈及其家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推陈出新,旁征博引,别开生面,思想性强。作为《红色家书》的一名忠实读者,对此深有感触。抚今追昔,钩沉史海,笔者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

   “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左权曾在家书中写道。1942年5月,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妄图合击消灭我八路军总部,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为保护北方局、保护八路军总部机关、保护老百姓,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血洒太行。“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纵观《红色家书》系列专访,亮点频频,那么,我们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

   一是要“学”,只有认真看书学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才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夯实理想信念基石。

   二是要“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干事。实现理想,必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方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三是要“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夯实信念基石,必须不断开拓新境界,夺取新胜利,不断增强政治自信。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