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_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_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12-24 09:25:01 影响了:

  【内容摘要】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欣赏课到底该怎么上?怎样上才能上得好呢?笔者浅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教师要善于知之――要了解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对象;乐之――充分利用教材的文本资源,辅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评之――教师要主动掌握好新课程评价的情感性原则,教育和鼓励学生破除旧的传统观念,学会标新立异,善于标新立异。
  【关键词】高中 美术鉴赏课教学 思考与实践
  
  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普通高中美术欣赏课到底该怎么上?怎样上才能上得更好呢?不少高中美术教师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没法教;没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教不了;没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教不好。结合本市选用教材湘教版《美术鉴赏》为普通高中教科书,在这里提供几点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同仁们共同交流。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国古代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其撰写的军事论著《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中曾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他精辟地总结了自己和先人的经验:在军事战争中,既要了解自己,还要了解对方,即使身经百战都不会失败;如果不了解对方而只了解自己,则胜败的可能性各占一半;假如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那结果只能是每战必败。
  教师和教科书的关系当然不能等同于敌我矛盾,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理念却同样能适用于指导我们该如何使用教科书。如果一名教师不了解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对象,就好比将军不了解自己的对手和士兵一样,就不能自如地驾驭课堂,也不可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更不可能进一步推进新课改的实施,这样怎么能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呢?
  高中一年级的《美术鉴赏》教科书的美术基本理论较专业、深奥。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要求课堂中全部掌握的几率很少,而且易导致学生产生厌乏感。这时,就需要美术教师主动参与对新课程的开发和整合,即对已审定使用的教科书做出相应的“裁剪”。如何取舍、增删,应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
  如讲授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一课时,将法国杜尚1918年创作的作品《L.H.O.O.Q》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进行对比,让学生把《蒙娜丽莎》改装成现代版,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有的效仿杜尚给《蒙娜丽莎》加上了卷翘的八字胡;有的把《蒙娜丽莎》的头像改换成自己的头像;有的学生在《蒙娜丽莎》的手中插入了一张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些并不是对艺术大师作品的侮辱,是现代学生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这节课突破了狭义的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模式的封闭性与呆滞性,构建了以教科书为载体,与日常生活情感广泛联系的教学新思路。
  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这就意味着在课程的动态展开中,教师要从“教无定法”的基本法则出发,对课程做出调适,以激发学生超越于教科书知识之上的灵感、激情和创造性,从而改善和优化整个美术鉴赏的教学流程。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产生一种自我追求,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最终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在美术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文本资源,辅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例1:在鉴赏中理解
  如在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一课的教学中,在欣赏霍去病墓前石刻群的过程中,插入一段关于介绍霍去病将军生前英勇战绩的生平后。提出“24岁的年龄是短暂的,但霍将军却创造出了无数的伟绩,24岁离你们有多远?你们又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什么呢?”用教科书中的人物与学生自身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时间的珍贵和生命价值的意义,使一节鉴赏课同时具有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作用。
  例2:在鉴赏中感悟
  朱光潜先生说过,“每个人所能领略到的境界都是情趣和经验的反照,欣赏一幅作品便是再创造一幅作品。”每篇作品都有可欣赏之处,只有正确引导学生去鉴赏、去感悟,就能充分体味出每幅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在。在鉴赏中启发学生发现、评议、体验,都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鉴赏中,用心与作品中的场景交流,品味作品中富有意蕴的语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如在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关于战争的相关美术作品后,用十分钟时间和学生讨论: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战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无论你是对是错,是胜是败,战争都只会导致一个结果:毁灭、破坏和持久的苦难。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绪。课后,通过让学生撰写一篇500字的关于“人性与和平”的见解和感悟,小组内同学间相互交流,使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实质效果得到升华。
  例3:在鉴赏中表现
  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说:“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目的有关时,他就会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鉴赏的同时“钻空”让学生去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如在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一课的教学中,无论是木刻还是漫画,都可以表现一个时代的发展与精神,并含有深刻的寓意,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利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现自己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亲身感受。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学生用木刻表现自己学校的校园面貌,表达对校园生活的热爱;有的学生用漫画表达自己对学习硕果的期待和渴望;还有的学生用雕塑表达对当代高中生学习的压力和负重的郁闷……
  教师的创造源于教育工作的复杂多变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最重要的条件。教师的创造性既表现在创造教学的过程上,也表现在选择和创造教学的内容上,因此,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创造者和研究者。
  在第三单元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请学生课前调查、交流当地的民间风俗及民间美术,课堂上尝试制作当地的民间美术作品。有的制作彩色小面人,有的捏泥人,有的剪窗花,还有的绣荷包……一节沉闷的欣赏课变成一堂精彩的才艺演绎展示课。通过动手能力训练,把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以“活”的实物展现出来,让欣赏来得更直观、更贴近生活,达到鉴赏与表现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教师对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能使学生更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的“茧缚”,从而焕发出个体生命所持有的灵气和才情。
  三、一句精美的赞词,胜过十天的口粮
  马克・ 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一句精美的赞词,胜过十天的口粮。”教师要主动掌握好新课程评价的情感性原则,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表扬的喜悦,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逐步形成乐观的人格特征。
  人本主义学家罗杰说:“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的目的有关时,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这种学习。”课堂中,教师的及时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最好的“促进剂”。新课改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人本化”,不要因为学生的回答偏离自己的提问规则而不重视,应该顺势引导,适当地给予肯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即使是名家作品,也会有瑕疵,如果学生提出了其中的毛病,就应该表扬其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怀疑、批判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育和鼓励学生破除旧的传统观念,学会标新立异,善于标新立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共同介入对新课程知识的探求和体验中,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达到《纲要》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在新课程要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并求得新的发展。要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必须创造性地教。学生要终身发展,需要终身学习,教师也应该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强调培养学生灵活、多样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激发学生超越于书本知识之上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孙 武 《孙子兵法》 孙晓玲 译著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8版
  2、汪中求 《细节决定成败》 新华出版社 2004年版
  3、朱光潜 《无言之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管理与教学研究室 江苏连云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