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科研工作座谈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座谈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科研工作座谈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1:37 影响了:

  2008年4月1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工作座谈会”在我院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院学术评议委员会主任王文章。副院长、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副主任张庆善,副院长王能宪,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副主任刘梦溪、资华筠、邓福星,委员马也、黄在敏、丁亚平、梁江、方宁、张振涛、刘托、吴文科、方李莉、李新风、刘彦君、马盛德,专家代表章柏青、翟墨、郎绍君、王安魁、陈醉、陈飞龙、刘祯、孙玉明、罗斌、吕品田、秦华生、郑工、苑利、祝东力、王列生、刘青弋、王端廷、李玫、牛克诚、秦序、项阳、郑长铃,青年学者谷泉、王绍军、李云雷、谢拥军、沙蕙、刘静等6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张庆善副院长主持。
  王文章院长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多年来,我院牢固树立“以艺术科研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科研工作放在全院工作的中心地位,使我院科研呈现了良好的整体发展态势。如科研的选题方面有很大拓展,学术成果呈现的形态较以往有很大变化。科研人员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不少创新的成果,特别是对当代艺术现象、艺术发展和学术现状的研究,都有独创性、创新性的成果,在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艺术科研为中心”是我院的立院之本,我们必须从这点上深入开掘,扩大我们的影响,这是最主体、最核心的方面。只有坚持“以艺术科研为中心”。我院的艺术创作、艺术教育才会有好的发展局面;没有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艺术科研就不会呈现良好的面貌。我们要坚持“双百方针”,目前我院的学术研究环境氛围宽松,好的学术环境建立在学者对艺术研究的执著追求上,它不是做一些表面文章,或者是做一些哗众取宠、浮光掠影的事情。学术有其自身的纯正性和严肃性要求。包括学术自由探索的精神和包容的态度。追求学术的纯正性和严肃性是我院的学术传统。一定要长期坚持和发扬这种精神,注重创新性研究,基础理论研究与实用性研究并重,多出推动我国艺术事业发展的重大成果。今天召开座谈会就是希望大家建言献策,共同努力。使我院科研事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艺术科研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我院在各艺术门类基础学科领域的建设”、“如何进一步加强我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科化建设”、“如何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加强我院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发展领域的宏观研究”、“如何加强我院学术人才的梯队建设、保证我院科研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推进我院学术科研的大发展”、“如何提升和增强我院学术的国际影响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我院在各艺术门类基础学科领域的建设和传统的史论研究,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不少建议。刘梦溪研究员认为,艺术科学研究切忌重复,研究者在学术上要创新就需要有思想。有思想才能“通儒”。研究者在进行选题研究的时候一定要重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让思想得以确立。黄在敏研究员认为,我院传统的史论研究确实达到相当的水平,它为艺术领域的学科建设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艺术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才会使我们的传统史论研究有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陈飞龙研究员认为,当下的文艺理论需要关注现实,进行综合创新,我们要建立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文艺理论。学术问题上,需要正确、科学地对待过去。现在理论学术界有的人全盘否定五十多年来的优秀学术成果,创新是在综合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在否定基础上的创新。方李莉研究员认为,我院在加强各艺术门类基础理论学科领域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学者在进行研究时要开阔视野。打破不同学科之间、民间与精英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界限。
  “如何适应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实现我院在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新的发展”是与会专家学者讨论的重点。资华筠研究员认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学术成果从生态型角度看多具有累积性和后延性效果。这就决定我们学者在面对国家提出的一些核心问题和热门问题时,应该多一些“忧患意识”。陈醉研究员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享乐文化的介入。很多事物目前难以规范和驾驭。我们明确提出要坚持“以艺术科研为中心”,就是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意识。把提升科研的含金量作为我们国家级研究机构的工作任务。马也研究员认为。民族复兴必定伴随着文化复兴。民族复兴必须先有文化复兴。好的文化应该指向人的终级价值,揭示人的本质和潜能,它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性的行为。王列生研究员认为。我院的发展需要促生一些新的知识增长点和学科增长点。如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当前国家正在加强公共服务性政府建设,知识分子要关注政府的公共政策问题建构过程中的公共性研究。秦序研究员认为,学者在进行研究时,要把人文科学同现代科学接轨,把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自觉性提到重要位置,我们摘研究,就要接受科学规律的制约并经受科学规律的检验。
  “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制度和机制。进行我院学术人才的梯队建设,保证我院科研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郎绍君研究员认为。人才是科研工作核心中的核心,好的人才可遇不可求。我们要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翟墨研究员认为,人才问题上,需要建立良性循环机制。只有做到“查缺补漏”、“吐故纳新”、“建立梯队”和“多足互动”,才能保证我院人才持续不断地流动。资华筠研究员强调,年轻学者的职业尊严很重要,学术素养还有待提高,需要以一种非常严格的标准去要求、去培养青年学者。
  针对“如何进一步加强我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科化建设”,专家学者发表了独特的见解。资华筠研究员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该围绕“理念、机制、方法”这三方面进行建设。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理念问题要作出权威性回答;要建立培训机制和评估机制,引领机制的建设和推行;要占领制高点。占领阵地。进行一些前瞻性、创造性建设。王安魁研究员认为。我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作,这项工作在带动各个学科的建设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可以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角度来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去解决一些重点问题。陈飞龙研究员认为。近些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我院的艺术研究工作向民族民间艺术研究纵深方向发展,研究工作的触角逐渐伸向民族民间艺术最深处,这项研究工作具有广泛性和普世性。
  “如何提升和增强我院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专家们给予了较多关注。马也研究员认为,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和现代化进程当中,我院担负着更多的文化使命,对人的培养问题还是最高使命,树立我院的国内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需要做好学科设计和自身形象设计。资华筠研究员认为。要注意双边和多边并重,双边有时很重要,长期跟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一种长期联系。可以相互共鸣,注重多边可以保持长效性,使我院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还有专家提出。我院有不少刊物,有相当的学术发言权。我们要组织和引导学术的生产和传播。集中力量发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推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和学术的发展。
  王文章院长最后进行了总结讲话,他指出,此次会议,大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我院科研事业的整体发展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我院科研事业的发展。科研机制的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去探索和研究,只有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才能使我院科研事业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工作座谈会”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进一步推动我院科研事业的全面发展需要而召开的座谈会,座谈会总结了近几年我院科研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制定我院未来科研工作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推动我院科研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