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穿越空间的“时间记忆”]穿越空间小说
 

[穿越空间的“时间记忆”]穿越空间小说

发布时间:2018-12-27 04:34:01 影响了:

  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创作有着明显的特点:洋溢着一种观念的色彩,以及向艺术自身回归的趋势;而且,艺术在脱去外在的、附加的因素之外,更趋于对艺术本质与艺术规律的表现,其结果是激活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使作品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获得了某种深刻、全新的意义,这些特点表明艺术已经进入了新阶段。
  画家李阳正是以此不同寻常的风格、面貌进入我们的视野,并备受关注的。
  李阳的中国画一开始便体现出一种颠覆的特点,从物质、技法、手段到文本结构,都刻意于重组、重构,一扫中国画审美习惯中笔墨书写产生的抒情韵致与含蓄玄远的境界,而代之以材质、技法、手段的综合性。他拒绝了中国画写意感性的原则,而代之以理性的空间分析与构成,变“画什么”为“怎么画”,使笔下的作品主题聚集在人的深广内涵上,专注于营造精神追寻的境界,手法上则消解了时间因素,而强调空间意识,在突显物与物的关系中暗示了同一时间内的多空间重叠,使画面在空间的平面化中展现内心或精神层面的意味。
  李阳的作品日益幻象化,这是以符号代替典型形象的结果,也是内在意绪代替外部形象的结果。其作品中,画面紧紧围绕着淡化了的时间因素,而着意于空间关系的建构,无中心的构图、不和谐的气氛营造,意识在瞬间定格、闪烁,使整个作品明显地体现为精神层面上的“时间记忆”。特别是由于不同空间的事物被置于同一时间内的非逻辑状态产生的虚幻感与瞬间感,表现的正是在特定氛围中人对永恒的诘问,对古往今来的“时间记忆”。在这里,它们的意义在于体现宗教的神圣感与神秘性,用以折射亘古不变的“天、地、人”主题的巨大空间之谜。
  以实在表现虚无,以空间暗示时间,以本我追问超我,以当下追寻往昔,并将其浓缩为可视的符号空间,是李阳作品的突出特征。
  李阳显然钟情于如敦煌壁画等艺术形式在平面空间自由表现主题的特点,并借鉴了古老壁画色彩的质朴、单纯与简洁,用以表达静穆、神秘和某种“绝对精神”。
  在作品中,李阳以质朴、单纯的方式表现了一幅又一幅直指人的精神意绪的作品,它们大多与藏传佛教题材有关,还有部分作品是他对内心主题的阐释与表达,这些作品都以表现性或写意为原则,略去情节,删去细部,一切都点到为止。李阳的作品不追求明暗、冷暖,甚至不追求结构与体量的关系,而是强调中国画矿物颜料特有的厚重与单纯的特点,在力求单纯中营造丰富的内涵,拓展想象的空间。
  通过分析作品可发现,李阳紧紧地把握住了两大要素:一是充分体现材料与表现的独立美感,在不透明的矿物色彩的相互叠加与覆盖中,以层次的错位、笔触的形状、叠加的方式,乃至对古老形式的借鉴和重构体现出“时间记忆”的特点;二是在强调空间意识、淡化时间概念的过程中,惟有通过色彩、气息、氛围以及符号特征的主观处理,才能产生“时间记忆”的效果,其空间中的符号关系与色彩营造的气息氛围,有助于唤醒“时间记忆”。从艺术到技术的主观把握与处理,使作品体现出表现内心主题与精神世界时必然产生的超然气质。
  把对个人精神的关注上升为对“绝对精神”的追求,并将其艺术化为可视的绘画文本,是李阳矢志不渝的艺术目标与艺术追求。
  在李阳的近作中,他笔下的“绝对精神”是通过人与宗教、人与自然、人与时间、人与空间关系的处理得到表现的。而这一切都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为一种“时间记忆”的特点,人物形象日趋符号化,使之体现为一种共性,成为一种普遍情绪与心态的象征;选取的色彩单纯、大方、庄重,取其重拙而不取明快与轻巧,意在回归于形而上的本质性表达,使一切都在朴素、原生态与不加雕饰中体现高悬于世俗之上的精神圣地。
  当代艺术日益表现出“片面深刻”的特点,在今天,惟有自己独特的切入点与出发点,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对人及其精神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表达自身在存在中、在整体世界中的感觉,以及由诸种感觉而生发的对精神彼岸的不倦追求。
  李阳以自己的艺术去唤醒某种“时间记忆”,让忘记去忘记不该存在的,让记忆去记忆那些永恒的,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一切不只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思考。这种思考成就了他作品中不露声色的魅力,而这种蕴涵“绝对精神”追求的艺术魅力则表现为作品中的空茫、神秘、静穆与遥远,它们都被概括为空间的陌生化形式处理,使画面在从容、自然中传达出深刻的意味,在单纯、简洁中复归于内心的宁静。
  在艺术实践中思考艺术,在思考中梳理自己的思绪与理念,是李阳创作的特点,也体现出他内心深处的现代激情。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