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溱潼会船:水上的狂欢|水上狂欢到溱潼
 

溱潼会船:水上的狂欢|水上狂欢到溱潼

发布时间:2018-12-28 04:02:34 影响了:

  这是一项地道的民俗活动,也是一场属于民间的盛大狂欢。与其他地方的民俗活动相比,这一项活动有两处与众不同:一是参加的人数有几万人之多,当地人几乎都是全家出动;二是活动主要在水上举行。
  活动当天,上千条赛船云集十里湖面,数以万计的乡民自发会集两岸,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音乐声、鞭炮声、摊贩叫卖声此起彼伏。河面上,插着各式彩旗的篙船、桨船、花船、贡船云集一处,鼓乐齐鸣,载歌载舞,一片欢腾。其恢宏壮观的场面、紧张热烈的赛船、多姿多彩的表演,堪称民间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农村风情之博览。这就是享誉天下的“溱潼会船节”。
  
  追根溯源
  
  江苏泰州姜堰市(原泰县)溱潼镇是名闻遐迩的千年古镇。
  溱潼俗称“存中”,原名秦潼,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古代有“犬吠三县闻”之说。这里河港交织、气候湿润,境内多处发现麋鹿化石遗骨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溱潼夏商时属扬州,春秋时属吴。当年这里水草丰茂、麋鹿“千百成群”、农民“不耕而作”。镇区四面环水,波光粼粼,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
  “秦潼”的名称最早见之于书籍是在宋代。抗金名将岳飞之孙岳珂所著《金陀粹编》中,有岳飞任通泰镇抚史时“军驻秦潼村”之语。清朝嘉庆《东台县志》记载:“宋建炎年间,张荣、贾虎率义兵与金兵转战南下,与敌相遇于秦潼村,遂引兵佯败,获胜于兴化缩头湖。”文字记载的“秦潼”和今日“溱潼”仅三点水之差。
  溱潼镇,则最早得名于明代。它的发展、繁荣、兴旺,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清康熙年间吴嘉纪诗云:“有船田父皆为渔,十口五口依菰蒲,蒲多村少心肠乱……可怜冷落红颜妇……”汪琦的《秦潼晓发》中也有“田废肥鹅鸭,祠荒集雁鸿;村村渔夫立,凄恻对秋空”的描绘,都说明当时的溱潼还是个贫困闭塞的渔村。直至清代中叶起,溱潼农业、渔业和窑业日渐兴盛,又处姜兴河、泰东河的交汇之地,占航运之利,是漕运、盐运必经之地,所以不久就人烟稠密、店铺林立,成为水乡的闻名市镇。上世纪20年代至抗战初期,溱潼粮食贸易繁荣,米厂、油坊越办越多,茶馆、饭店兴起,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商业相应发展,一度有“小上海”之称。时至今日,溱潼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历史名镇和全国重点镇。
  溱潼会船,是这富庶水乡的一道独特风景。而其来历,也因年代久远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有不同版本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个说法与抗金有关,即上文所说的《东台县志》所载:南宋时,山东义民张荣、贾虎与金人转战溱潼村,大败金兵于缩头湖。义民也伤亡很多,溱潼百姓埋葬了阵亡将士,并于每年清明节撑篙子船,争先祭扫。久而久之,便成撑会船的习俗。
  另一个传说的主角是朱元璋。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清明节要祭扫祖坟。但因为多年打仗,百姓流离失所,他的父母死于何处,坟墓又在什么地方,一时无处找寻。后来军师刘基想出了一个寻找祖坟的办法。按中国民间风俗,每年清明节这天,大家小户都要给自家的祖坟添土,烧钱化纸。刘基说,过了清明,第二天派人四处查访,凡是有主的坟,坟前都会留下烧钱化纸的痕迹,剩下的无主孤坟中,就不难找到皇帝先人的坟墓了。朱元璋觉得刘基的话有道理,就乔装打扮,坐着船在江淮一带寻找祖坟。他嫌船行得慢,下令添船加篙子,一只船上十几个人,十几根篙子,快速行进。最后,朱元璋到底找到祖坟没有,不得而知,但是朱元璋寻孤坟的诚心,感动了江淮一带的百姓,一方传一方,一直传到泰县里下河一带。老百姓就在清明节第二天,撑船去祭孤坟,从此便演变成后来撑会船的习俗。
  还有一种传说,与抗倭斗争有关。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入神童关一带骚扰,朝廷派官兵抵抗,官兵又动员周围村庄的民众助战。于是各庄的青壮农民,纷纷组织船队前去杀敌,每条船上数十人,各执一根竹篙,行船赶路时,大家一齐撑船,到达战地,又以篙子作武器,与倭寇搏斗(《续纂泰州志》载,神童关为明朝侯必成将军防倭驻兵处)。由于竹篙下面的篙钻是个铁头子,容易粘泥,行动不快,他们就拔掉篙钻,因此撑会船的篙子一律不带篙钻……
  以上的传说,比见于文字记载的提前了几百年。民国时期写成的《港口竹枝词》中写道:“清初,下河多海匪,各处组织民团,守望相助,均以快船报告匪警或剿匪之用,迨后匪踪消灭,而团体未散,即改为东岳会戏,港口每年三月十八日举行一次,快船改名会船。”就是说,会船至迟在清朝初期就产生了。
  
  会船的演变
  
  无论传说还是文字记载,都是为了给溱潼会船节找到一个历史源头,但对于溱潼人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显然是会船节本身,因为其中不仅包含着朴素的民间信仰,还包含着民间对于幸福、欢乐、平安的渴求。
  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是在清明的第二天。
  会船主要分布在姜堰北部水乡的溱潼、兴泰、叶甸、马庄、淤溪、俞垛、罡杨、港口和桥头、沈高等乡镇,纵横数百平方公里。其中以溱潼的湖北口、湖西庄、湖南和洲城、读书址等村,会船最多。港口地区以桑家湾、上溪、董家潭、三角垛、港口等五个村镇为主,桥头乡以花堡、杨院、李堡三个村为主。各乡会船基本集中到溱潼,规模一年胜似一年。
  据记载,早期会船主要是为了祭祀鬼神。到了20世纪40年代,会船被乡董控制,用来示威、斗殴,因而会船时经常有殴斗事件发生,被竹篙、瓦片打得头破血流的人比比皆是。建国后,会船得以健康发展。1950年当地乡亲用会船欢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青年应征入伍,表达人们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此后,用会船欢送新兵入伍的做法,一直相沿至今。近几年来,会船已成了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乡民们利用这一活动来撑会船比赛、娱乐,以迎接春耕大忙的到来。单是在1989年、1990年这两年中,溱潼本地的会船就有500多条,水手上万人,观众则多达十多万。
  
  既是会船,场上的第一主角当然应该是船,而船本身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如今的溱潼会船节上,最主要的船有如下几类:
  篙船。篙船是会船的主要道具,此船平时叫丫梢子,长12米,宽3米,可载30名水手。他们一人一篙,篙子末尾扎块红布,水手身穿白色衬衣,青布裤子,头扎毛巾,小腿上缠着白绑布,腰围红绸子。站在船头上的叫头篙,又叫站浪头,他是全船的组织者,用篙子指挥大家的行动。篙手中有个敲锣的,叫扬锣,他随着头篙用锣声传达号令。
  划船。水手为女性,人手一桨,桨柄上扎着红布。按溱潼地区的风俗,以前妇女不撑会船,现在她们翻掉老皇历参加会船,打扮自有特色。中年妇女白衣蓝裤,头裹粉红毛巾,腰扎红绸子,清新明快。姑娘们则以红为美,剪着短头发,头插红花,服装上红下蓝,红腰带,红绑腿。扬锣的身上还披着红披风,英姿飒爽。这种船只形如一片树叶,飘荡在水上,耀眼夺目。
  花船。这种船以表演为主,不参加比赛。它由两条船固定在一起,上面搭着戏台,有乐队和演员,个个浓妆艳抹,且歌且舞。
  贡船。是供奉菩萨和祭祀亡人的船,讲究的是搭两层台子,飞檐翘角,挂四只灯笼,悬挂横幅、对联,里面有僧人诵经祷告。解放后贡船的含义有了变化,只有欢送新兵入伍时才用得到它。
  拐妇船。单看这船名,就十分有趣,在会船中它也是“东躲西藏”,引来不少目光和笑声。何谓“拐妇船”?顾名思义,就是拐跑了良家少女的船。民间传说古溱潼有座寺庙,一名年轻的和尚和当地的农家少女自由恋爱,急坏了女方的父母。但没等恼羞成怒的父母大人行动,少女与和尚就把生米煮成熟饭,一起私奔了。少女与和尚在前面逃,父母大人乘船在中间追,接到举报的县太爷则紧随其后。所以在会船节上,“拐妇船”一般由三条船组成,表演的是老两口追赶私奔的女儿,一个官老爷端坐公堂为他们调解,滑稽逗趣。现在这种船也改唱新式小调儿,宣传计划生育等。
  种种演变虽然不断发生,但作为一项民俗活动,溱潼会船的核心始终未变,那是一种属于民间的狂欢。
  
  仪式化的程序
  
  从开始到结束,溱潼会船节有一套仪式化的程序。当然,这些仪式本身也充满了民间的情趣。
  这套程序的第一步是选船。清明节前10天,有会船的村子就由会头在村里竖起旗帜。他是本村的行政负责人,会船的安全由他负责。选的船要既新又轻,而且还要打扮得特别鲜艳,许多人自愿买新船供选,以争荣耀。撑篙都是精选,若试水时损坏,可向竹厂无偿调换。选好船,接下来便是试水,实际上就是练手脚。篙手均为自愿参加,多数是18岁以上的男性青壮年,也有年届70岁的老人,只要自己愿意,报名后三年不变,中途退出被认为是不吉利。旧时歧视妇女,妇女不得上会船,现在妇女能顶半边天,也和男人一样当上篙手了。男女青壮年分开组合,每天下午,篙手们就上船试水,锻炼体力,熟悉水性和“齐号”。“齐号”就是下篙和扬篙整齐一致,保证会船全速前进。一个人当上篙手便会受到全家人的尊敬,每天油煎鸡蛋送到他的面前;试水回来,洗脚水送到他的脚边;家务活计,全给他免掉,保证他上阵不掉队。试水的同时,舞龙灯的、摇荡湖船的和民间演唱者也抓紧排练。
  
  排练完毕,日期也已临近清明节,此时的任务是铺船。所有会船要洗刷干净,船舱铺上稻草,搁上跳板,保证水手站立平稳。贡船、花船、荡湖船等则要美化完毕,迎接比赛。筹备得差不多了,清明也到了。清明节家家扫墓、裹粽子、煮米饭,迎接亲友前来看会。
  次日凌晨,所有人出发赴会。这是会船节的主体。会船祭扫完毕随着锣声驶进赛区,等到太阳升起,偌大湖面上已是会船云集。从前会船相遇定要比赛,决个高低,以展雄风。现在友船相见,则互放爆竹,以示友谊。河面上,锣声、鼓乐声、撑篙和划船水声响成一片。船头上各式旗帜,有长方形的,也有三角形的,白底红边,上面绣着村庄的名称,旗麾和旗须装点旗帜,随风飘扬。各种类型的会船纷纷亮相,令人目不暇接。一条条篙船、划船在红的、白的、蓝的衣服映衬下,如荷花飘浮水上,站立整齐的水手则像出阵的战士,威武雄壮。花船上播放着音乐,龙灯在船上飞舞。荡湖船边舞边唱,千万观众翘首相望,侧耳倾听,蔚为壮观。
  会船节上最振奋人心的环节是赛船。两船对齐后,开始扬锣,“�!�!”两声,发出了竞赛的号令,接着水手们齐声高喊:“下!下!”于是篙手两臂张开,两手挥动竹篙,有节奏的锣声越来越紧,船立刻从水面上腾起,犹如离弦的箭飞驰而去。划船上的妇女们,手起桨落,前伏后仰,划船飞速掠过水面。锣声越紧,船速越快。两船比赛,终有胜负,在进行中如有胜者,“���”一阵乱锣,就表示停篙。如此反复,把会船竞赛推向高潮……
  
  午后,会船逐渐散去,溱湖的水浪拍击着参赛者的船舷,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许久,人们依依不舍散去,湖面也终于归于平静,静等着下一个狂欢日的到来。
  种种演变虽然不断发生,但作为一项民俗活动,溱潼会船的核心始终未变,那是一种属于民间的狂欢。
  
  仪式化的程序
  
  从开始到结束,溱潼会船节有一套仪式化的程序。当然,这些仪式本身也充满了民间的情趣。
  这套程序的第一步是选船。清明节前10天,有会船的村子就由会头在村里竖起旗帜。他是本村的行政负责人,会船的安全由他负责。选的船要既新又轻,而且还要打扮得特别鲜艳,许多人自愿买新船供选,以争荣耀。撑篙都是精选,若试水时损坏,可向竹厂无偿调换。
  选好船,接下来便是试水,实际上就是练手脚。篙手均为自愿参加,多数是18岁以上的男性青壮年,也有年届70岁的老人,只要自己愿意,报名后三年不变,中途退出被认为是不吉利。旧时嫂视妇女,妇女不得上会船,现在妇女能顶半边天,也和男人一样当上篙手了。男女青壮年分开组合,每天下午,篱手们就上船试水,锻炼体力,熟悉水性和“齐号”。“齐号”就是下篙和扬篙整齐一致,保证会船全速前进。一个人当上篙手便会受到全家人的尊敬,每天油煎鸡蛋送到他的面前;试水回来,洗脚水送到他的脚边;家务活计,全给他免掉,保证他上阵不掉队。试水的同时,舞龙灯的、摇荡湖船的和民间演唱者也抓紧排练。
  排练完毕,日期也已临近清明节,此时的任务是铺船。所有会船要洗刷干净,船舱铺上稻草,搁上跳板,保证水手站立平稳。贡船、花船、荡湖船等则要美化完毕,迎接比赛。筹备得差不多了,清明也到了。清明节家家扫墓、裹粽子、煮米饭,迎接亲友前来看会。
  次日凌晨,所有人出发赴会。这是会船节的主体。会船祭扫完毕随着锣声驶进赛区,等到太阳升起,偌大湖面上已是会船云集。从前会船相遇定要比赛,决个高低,以展雄风。现在友船相见,则互放爆竹,以示友谊。河面上,锣声、鼓乐声、撑篙和划船水声响成一片。船头上各式旗帜,有长方形的,也有三角形的,白底红边,上面绣着村庄的名称,旗麾和旗须装点旗帜,随风飘扬。各种类型的会船纷纷亮相,令人目不暇接。一条条篙船、划船在红的、白的、蓝的衣服映衬下,如荷花飘浮水上,站立整齐的水手则像出阵的战士,威武雄壮。花船上播放着音乐,龙灯在船上飞舞。荡湖船边舞边唱,千万观众翘首相望,侧耳倾听,蔚为壮观。
  会船节上最振奋人心的环节是赛船。两船对齐后,开始扬锣,“!!”两声,发出了竞赛的号令,接着水手们齐声高喊:“下!下!”于是篙手两臂张开,两手挥动竹篙,有节奏的锣声越来越紧,船立刻从水面上腾起,犹如离弦的箭飞驰而去。
  划船上的妇女们,手起桨落,前伏后仰,划船飞速掠过水面。锣声越紧,船速越快。两船比赛,终有胜负,在进行中如有胜者,一阵乱锣,就表示停篙。如此反复,把会船竞赛推向高潮……
  午后,会船逐渐散去,溱湖的水浪拍击着参赛者的船舷,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许久,人们依依不舍散去,湖面也终于归于平静,静等着下一个狂欢日的到来。
  
  不是尾声的尾声
  
  待到会船散尽,不知情的外地人多以为曲终人散、会船结束了。殊不知在尾声中还有一段欢乐的高潮,这段高潮由演戏、酒会、送头篙三部曲组成。
  按照惯例,赛船前,各大村庄的头面人物早就张罗着搭台唱戏谢神的事了。扬剧、准剧、京剧、杂技……各庄花钱请戏班子,在赛船结束的当晚开演。也有不请戏班子的,则由本庄的文娱爱好者组织起来,“乡里鼓儿乡里敲”,自娱自乐演节目。这种节目,说说唱唱,虽然简单,但泥土香味浓,乡亲们看了备感亲切。即便在春寒料峭的夜晚,戏台前男男女女也是挤得满满的,站着看到深更半夜也不觉冷不觉倦。在20世纪80年代,也有请电影队放电影的。但一个庄子要是没有演出活动,庄上人就会觉得不痛快,没有尽兴,不如邻庄兴旺。所以,一定要唱台戏,来个后手翘。
  那边唱戏,这边饮酒。赛船结束的当晚,篙手们毫无例外地要举行一场热烈的酒会。各船篙手欢聚宴饮,桌子上并不讲究山珍海味,鸡鱼肉蛋家常菜却很丰盛。菜是用盆装,酒是用碗盛,一个个开怀畅饮,相互扯起山海经,天上地下,无拘无束,谈的都是开心话。不过,大伙话题再多,也要转到一点上来――今年的头篙送给谁?围绕这个题目,大家七嘴八舌把“头篙”的得主定下来。此时,篙手们欢声笑语,飞出屋外,惊动四邻,多少位关心他们会船赛事的亲属、朋友,不约而同前来助兴,一一敬酒祝福。当然,篙手们也将沿袭旧例,每人端一碗饭菜回家,让全家人分享欢乐,保佑一家老少四季平安。邻里中有惯宝宝的人家,虽然没有人当篙手,也可以来讨顺遂,要一碗饭菜给家里的心肝宝贝吃。对此,篙手们也竭诚满足对方的要求,从不吝啬。大伙儿直到杯盘狼藉、酒足饭饱才肯离开桌子。至于酒会的费用,早有习俗:公吃公摊,概由参加者负担。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形成的风俗――送头篙可以预祝人家生儿子。对于个别久婚不孕的夫妇或新婚夫妇,这个头篙颇有诱惑力。谁能够得到篙手们的青睐,成为头篙的得主,那真是一件喜事。酒会上,头篙的得主一选定,马上就会有热心人向这一家通报喜讯,这一家便立即做好迎接的准备。全家上下,满怀喜悦的心情,恭候篙手们的光临。头篙一进门,灯烛辉煌,鞭炮齐鸣,主人向篙手们奉上糖果、香茶,一一致谢。送篙者满口都是“祝贺早生贵子”的话。得主不断许诺:“到时候一定请各位吃喜酒”。双方都明白,生贵子的事谁也不敢打包票,眼前只能说些祝愿的话。但头篙的得主在这一年若碰巧真生了“贵子”,那可就热闹了――首先要为这一船的篙手,每人添一根新篙子,富裕者还自动置办酒菜,宴请全体篙手。可以想见,一条会船有一根头篙,一个庄上,多少会船,多少头篙,牵动着多少欢乐的人群……
  溱潼一带,村村舍舍的乡亲们,年复一年,以这样那样健康的风俗为“戏胆”,导演出一幕幕寻求欢乐的戏,让欢乐的气氛笼罩水乡。
  现在,溱潼会船节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盛大的规模蜚声海内外,并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全国十大民俗活动和全国四大民间传统旅游项目之一,成为节庆经济的一个典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