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蓝白花布 《蓝花布上的昆曲》
 

蓝白花布 《蓝花布上的昆曲》

发布时间:2018-12-29 04:04:46 影响了:

  出于对旅行的热爱,那些通过田野调查而成的书越发受欢迎了。比如,要了解温州,近期出版的《蓝花布上的昆曲》就值得一读。   作者张琴之前出过《中国蓝夹缬》,书中谈及的蓝夹缬仅在温州留存,包括温州人在内,许多人读了以后才知道这种往日司空见惯的民间工艺居然蕴含着如此久远的历史和艺术成就,于是,不少去温州的游客会专程去探访制作蓝夹缬的作坊。
  蓝夹缬是一个庞杂的文化载体,包括多个不同学科的内容。所以,张琴没有停留在对蓝夹缬技艺的描述上,而是在前一本书后,又历时五年进行田野调查,努力破译夹缬上的各种文化密码。《蓝花布上的昆曲》正是上述研究的重要成果。
  
  诚如书名所指,这本书把主要内容留给了昆曲。
  温州古称永嘉,当地老派昆剧简称永昆。从晚清到民国,是当地百姓喜欢的剧种。因此,熟悉戏文的当地花版艺师,就直接在蓝夹缬中采用了戏曲人物图样。张琴可以说为中国民间戏曲的传世图像增加了一个新的研究门类――戏文蓝夹缬。从《白兔记》《杀狗记》《蜃中楼》《西厢记》以及《义侠记》等五部昆戏入手,既谈戏文,又谈蓝夹缬纹样。两种艺术,在张看似普通的蓝布上呈现,可谓相映成趣。
  从工艺、民俗跨越到戏曲,需要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张琴并非学院出身的学者,不过她似乎乐在其中,你可以看出她的解读是那样精细入微。比如,她很细致地描绘了《义侠记》(《金瓶梅》)那块蓝夹缬上,武松,潘金莲,西门庆等人的神态与情态:开篇是戏叔,“蓝花布居中的是潘金莲,一手掩于胸前,一手高举一块丝帕,侧脸望着站在边上的武松,眼神顾盼,似乎要挨上前去,替他擦汗。武松身躯高大,手里反挽一张弓。”
  “潘金莲上衫下裤,露着一双纤足,是一种不符合礼制的私密打扮,恰如其分地透露出她的真实意图,和武松的军械不离左右形成强烈对比,烘托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尴尬。两者情绪上的对立跃然欲出。”
  接着,当情节演变到私媾时,“西门庆在边上,潘金莲已经脱得只剩下一件小衣,两只手仍在解着纽襻。表达出男女偷情时,女子尚有的几分不安与拘束。”而到了杀嫂那节时,“武松手执长枪,朝着潘金莲狠狠刺过去,潘金莲的一只胳膊挽过来,搭在枪杆上,似乎向武松求饶。”
  张琴认为,如此艳情又凶险的图案居然出现在新嫁娘的双纱蓝花靛青被面上,可见民间的达观与偶尔的不忌讳,有时候实在超出我们的想象。
  张琴不仅将蓝花布人物的形态与戏曲作了情节上的对应,还提供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细节,比如《义侠记》“狭长的花版刻画不了武松手中的长枪,艺师采取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变通手法……”《杀狗记》中杨月真肩上披的长帛的来历,孙荣的帽子为何错成了五佛冠;比如《白兔记》中咬脐郎的形象与别的民间资料中的有什么不同;又比如是什么使得仅占方寸之地,靠寥寥几根线条塑造的人物顾盼有情。
  如果你对作者的主观描述保留看法,那些从一万多件实物中遴选出来的夹缬图片(这本书提到的蓝夹缬,都附有其主人的详细资料)、对众多印染艺师的访问记录,一些带着方言特征的“原生态”口述,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信息的容量,也为蓝夹缬遗存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
  三年前,张琴去北京寻求梦想。她以一己之心力,正在筹建华夏印染博物馆。在她的个人工作室里,已经有几万片从乡间老奶奶,大婶子手里采集到的蓝夹缬,以及其他印染品,绣品。件件传递出昔日农耕文明的安详与自足,还有手工艺人的光荣与梦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