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转变模式,做大做强 ppp融资模式
 

转变模式,做大做强 ppp融资模式

发布时间:2018-12-29 04:36:13 影响了:

  十年,3645家,平均每天就有一家系统集成商通过资质认证;   十年,从应用开发集成向咨询服务、运维渗透,系统集成商转型为服务商;   十年,资质管理从无到有,走向成熟,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日益完善、强化;
  十年,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每年高速增长,2015年产业规模将达15000亿元;
  今天,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看信息技术服务如何在万亿中国市场打造千亿规模的企业。
  
  “十年,在历史长河当中是非常短暂的,但是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事业来讲,却是不平凡的十年,是关键的十年、探索的十年、取得工作成果的十年。”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管理十周年工作会议暨首届中国信息技术服务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如是说。
  
  十年蝶变
  
  自2000年9月首批21家企业获得系统集成资质至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工作已经走过十周年。
  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1~8月,软件服务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286亿元,同比增长29.8%,全年有望突破1.2万亿元。其中,软件产品类收入累计4248亿元,同比增长24.8%;信息技术服务累计完成业务收入4038亿元,同比增长35.6%,高出行业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上升到48.7%,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前8个月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7.4%,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增长40.7%,分别高于全行业7.6和10.9个百分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服务业务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1~8月软件外包服务出口1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4%,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稳步提升。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的发展经历了由以产品为主导,到以项目为主导,再到以业务系统为主导的不断成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信息系统集成企业逐渐成为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骨干和主力军。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市场规模约占信息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的50%。截至2010年9月底,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的单位达3645家。其中一级238家、二级600家、三级2211家、四级596家,分别占所有获证企业的6.5%、16.5%、60.7%和16.3%。
  从全球范围看,信息技术服务业已进入产业的转型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介绍,据世贸组织统计,自2003年以来,全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支出每年增长10%,2008年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服务业消费占总数的70%,软件消费占30%。同时,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信息和通信技术(包括通信、计算机设备、信息技术服务、软件)总支出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大,标志着一个结构性转变正在发生,即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
  近年来,世界著名的IT设备制造商和软件产品提供商通过并购加快向服务转型的案例屡见不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思科收购滕博,惠普收购电子数据系统(EDS)公司,甲骨文(Oracle)收购Sun,戴尔收购佩罗(Perot)系统公司,IBM与普华永道的整合等。“最典型的应该是IBM和惠普的发展道路。IBM已经完成了跨越转变,真正实现了由设备制造商、设备供应商,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服务提供商。”陈伟说。而IBM大中华区战略服务副总裁洪月霞也在会上表示,IBM非常看好中国这个信息技术服务的巨大市场。
  
  微笑转型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从基础建设向深化应用逐步转移,系统集成服务的对象、内容以及服务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信息系统集成业务正在逐渐细化成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等多个独立的服务环节。分工的不断细化和服务模式的演进,推动业务不断向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系统集成企业正在转型,新的产业面貌正在形成。
  首先,系统集成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与业务转型的步伐在逐步加快。近年来,系统集成企业通过并购与业务转型,实现了规模化、产品服务高端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提供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努力将业务向上下游拓展,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
  其次,系统集成企业的盈利模式从以产品销售为主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主。陈伟介绍,从近几年系统集成商资质申报材料看,咨询设计和运行维护等纯服务合同从无到有,逐渐增多。2007年以来,北京等部分省市电子政务系统运维年度预算支出已经超过了系统建设支出。而会上,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淮松也介绍了太极从应用开发集成向咨询设计、运维服务渗透,向一体化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经验和体会。刘淮松认为,系统集成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不少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在成功向IT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后,坚持以软件为核心,以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为重点,积极探索信息服务新业务、新模式,成为软件即服务(SaaS)、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服务、电子商务、数据服务、服务外包等新兴领域的潮头企业。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吴庆九就表示,他们创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强化管理
  
  1999年11月,原信息产业部印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信部规〔1999〕1047号),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管理工作,成为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自2000年9月首批21家企业获得系统集成资质至今,资质管理工作已经走过十年。陈伟介绍,十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务院有关部委、行业和用户的大力支持下,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对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和社会影响。
  一是建立了分级管理、属地化管理以及机构评审与行政审批分离的多级联动管理模式;二是形成了严格完备的资质评审和资质审批工作制度;三是锻炼了一支合格的资质管理和资质评审队伍;四是取得了市场和用户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十年的实践和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十年的实践和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十年的实践和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开放发展的行业管理之路,符合信息技术服务在信息安全、服务质量、资源条件等方面的特性要求,符合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处于幼稚期的政策需求,较好地实现了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同时,信息技术服务也在日益标准化。陈伟介绍,信息技术标准的体系和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立,标准推广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神州数码集团副总裁周一兵认为,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发展。
  陈伟强调,接下来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择优求强,选苗浇水,加快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培育;二是认真履行职能职责,管好规划、政策、标准;三是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资质管理制度;四是鼓励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其健康发展。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关键的一年,信息技术服务这片沃土,需要各界的努力耕耘,充分发挥集成企业的骨干作用,做大做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在万亿元规模的中国市场打造千亿元规模的企业。
  
  转变思路,还是错失发展良机
  
  软件服务业正迎来发展的新机遇。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兼投资业务总监付长文认为,战略新兴产业为IT服务业带来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中,新的机遇包括技术、新业态、新概念的涌现为市场创造了新的增长机会;“两化融合”战略正在加快实施,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为普遍共识;细分市场的不断扩张与深化为IT服务企业带来巨大的需求;上市、私募股权融资、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成为IT服务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比如说,当前提出的“三网融合”为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机遇,能够为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更加先进的基础设施,为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更加坚实的软件支撑,为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付长文指出,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软件服务企业要做出正确选择,需要IT服务企业进行观念的更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从战略的高度规划资本运作。
  九鼎投资合伙人暨董事总经理蔡蕾在分析国内外资本市场特点时指出,除了业务以国外为主,或者一些境外资本市场接受度较高的行业企业,绝大部分国内企业选择在国内A股上市因为成本低、收益大,应为首选。
  今年开设的创业板,是软件服务企业上市的理想选择。中国银河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监李庆中指出,创业板的推出适时地解决了上市门槛、发行价格及募集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创业板鼓励信息技术等内行业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截至目前,在123家上市创业板公司中,软件公司共29家,约占创业板公司的24%。
  
  IT运维服务走向行业细分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管理十周年工作会议暨首届中国信息技术服务高峰论坛IT运维分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尹洪涛现场发布了《2010年中国IT运维市场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IT运维服务目前已具一定发展基础且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但也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市场被外资服务企业所占据,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还未成长起来;二是部分国内企业对IT运维的认知度不足,系统化IT运维服务体系尚未成熟;三是国内IT运维市场未形成规范化的服务机制,用户和厂商缺乏对服务需求的评估标准。
  因此,尹洪涛表示,下一步要处理好政府、企业及最终用户三者关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发挥产业引导作用,持续推进IT运维产业发展;二是推动IT运维服务专属企业从业资质规范的出台;三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IT运维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会上,万国数据高级顾问翁晓伟介绍了绿色智能数据中心从选址、建设到运营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运维管理解决方案。神州数码集成服务SBU技术管理部总经理白璐探讨了ITSS大体系下信息技术运维服务通用要求标准的编制目的、意义及标准编制原则、思路和主要内容。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安全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郭峰介绍了太极在高效推动政府信息化综合运维管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赛宝认证中心卢列文主任诠释了IT服务的度量指标建设依据和原则。
  
  标准化引导产业规范发展
  质量控制推动行业自主创新
  
  标准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培育、繁荣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产业合作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实施行业管理的有效手段。2009年4月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在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要求制定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和规范。这对加快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管理十周年工作会议暨首届中国信息技术服务高峰论坛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及质量控制分论坛上,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总体组秘书长周平介绍,通过十年的努力,我国的信息技术标准的体系和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立,标准推广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会上,神州数码集成服务SBU运维外包中心总经理宋晓东介绍了神州数码参与构建IT运维服务标准的经验,认为构建IT运维标准、推动IT运维服务发展,需要业内各界通力协作,充分参与、分享IT的收益。网新颐和总经理助理张鲁川介绍外包服务质量的控制经验:了解客户的需求,不断循环调整,建立知识库,进行质量控制的人才的选拔培训体系,将绩效考核贯彻到整个的运维过程等都是关键环节。赛宝认证中心的李华北则将CIMMI高成熟度实施与敏捷方法做了比较,认为未来敏捷开发和实施将愈加盛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