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我喜欢阳光中学的所有课程英语 [谈中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开发]
 

我喜欢阳光中学的所有课程英语 [谈中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开发]

发布时间:2019-01-13 16:18:41 影响了:

  摘 要: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更多自主的选择以满足他们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在这种理念下,我们开发了英语视听说课程。它既可以给善于英语交际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够满足那些希望提高自己听说能力的学生的急切愿望。本文将就视听说课程开发准备过程和视听课程的具体开展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视听说课 视听教学法 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
  
  一、引言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在阐述其基本理念时明确提出,必须提供学生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英语课程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学校纷纷开始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英语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如火如荼,各种选修课给了学生很多选择,比如开设英美报刊选读、英美音乐欣赏、英文泛读及英语语法等各种课程。但据笔者了解,现在很少学校开设提高学生听说技能的校本课程。有少数学校请了外教教授学生口语,但因为大多数外教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和不了解中国学生实际情况,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提出开发新的培养听说技能的校本课程。本文就如何开发听说校本课程及如何开展该校本课程做简单的阐述。
  
  二、视听说课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 视听说课程的选定
  开设校本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师的喜好或特长,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所以,开发什么样的校本课程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调查。笔者在高一年级随机选择了一百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征询他们应该开设什么样的校本课程。笔者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关注哪些能力的发展;2.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3.学生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指导;4.学生希望教师以什么形式进行指导。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除比较关注语言知识(语法和词汇)外,最希望能发展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和英语本族语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能力。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十分欠缺,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无法完全听懂对方的语言,也不知如何恰当的回应对方。学生也反映不太了解英语国家人士的思维习惯和肢体语言的确切含义。所以他们希望能开设相应的课程,帮助他们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针对学生的需求,笔者进行了认真深刻的思考。首先,笔者反思了我国英语课教授听说能力的普遍做法。笔者发现,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授听说能力时,普遍采取的是放录音练听力,模仿例句学口语。这么做有两个弊端。一,切断了听和说的联系。听说能力是紧密相关的,在交流过程中必须先听后说,听懂了才能说;同时,说才能使交流继续下去。二、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用于教授听说能力的教材内容大多是编者想象出的情境,很多情境脱离实际,有些则过于偏向说教,不能引起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笔者对采取何种方式开展听说教学进行了长期的学习研究,并进行了一些实验性质的演练。
  经过比较研究,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首先必须有真实可信的情境,还需要有本族语者地道、真实的语言及身体语言的示范。而视听说教学,是经过长期实践的、效果显著的听说教学法。视听材料既有真实的场景,又有本族语者逼真的表演,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并可以在观看模仿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二) 视听说课程的现实意义
  采用视听教学法开展外语听说教学,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语言学家古布里纳(1954)提出的。该教学法最初用于对外国旅客进行短期的听说培训,以便他们能够独自在非母语国家旅行。后来欧洲各国开始广泛采用这一教学法进行外语教学。在我国由于教学观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直到最近几年才在大学英语专业开设了视听说课。几年的实践证明,视听说课极大地提高了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健康有序发展意义巨大。
  开设视听说课进行听说教学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视听材料都有真实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表演,因此合适的视听材料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用视听法教学是一种“愉快教学”的新模式。利用真实的视听材料如原版电影安排教学活动,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机会接触不同语言环境中英语为本族语的语言材料,而且也真实地呈现了异族文化,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这不仅能够教给学生如何在真实语境下进行语言交流,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真实的语言环境,能让学生们体会如何在某种情景中使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如何恰如其分地用词选句。这对学生利用英语交流有无比重要的指导示范作用。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非语言交际是交际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面对面交际中,伯德惠斯特尔・纳普等人认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中的35%左右,而非语言交际却占了65%(Levine & Adelman,1982)。Samovar等人也认为“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 %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65%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Samovar et al,1981:155)。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语言交际所起的辅助作用:它可以强调、补充、替代、修正语言交际。当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发生矛盾时,人们倾向于相信非语言表达,认为它更真实、更有力。例如,当某个心情紧张的人嘴里说:“没事,我很好”时,旁人却从他/她紧握的双手和额上沁出的汗珠了解了他/她真实的内心状态。正因为如此,Louise Damen告诫说:“人们习得非语言行为的时间早于语言模式。而比之语言模式,非语言对人的影响更为潜在而深刻。”
  (三) 视听说课程的准备
  视听说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展是一个涉及面广、操作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也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硬件和其它方面的支持。具体说来,视听说课程的开展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师资的配备。视听说课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要熟知西方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西方人民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除此之外,开设视听说课的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所以,在选择开设视听说课的教师的时候,以上因素都要考虑进去。师资质量的高下,是视听说课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材料的收集、筛选和分析。视听说课程需要大量的英语原版视听资料,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大量的收集,这不仅需要时间的投入,还可能需要花费金钱。收集之后,教师要对资料进行筛选。尽管我们拥有许多的视听资源,但并不都适合用于视听课教学,有的内容过于深奥,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些内容则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利,这都要剔除掉。而且,有的合适的视听资料并不意味着全部都能用于视听说教学,它们需要被裁剪、整理。选好教学资料后,我们还需要对里面的内容进行详尽的分析,不仅要听懂所有的对话,找出重点句子,确定授课重点,还要明白影片资料里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肢体语言。这对教师是巨大的挑战,需要依赖我们英语教师的团队合作,共同讨论,相互交流,互通有无。
  学校的硬件准备。视听说课硬件要求较高,需要视频播放设备及投影仪等。大量的视听资料也需要得到学校的资金支持。因为视听说课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而不能走过场。教师个人的力量还不足以维持视听说课程的长期开展,学校必须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一切合理的帮助。
  
  三、视听说课校本课程的开展
  
  (一)确定教材
  如前文所述,视听教学法对视听内容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选取难易适中、趣味盎然的视听内容,并遵循生活化、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现今信息娱乐业高度发达,可供我们选择的视听材料浩如烟海,只要我们用心选择,应该可以找到大量适合高中学生英语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内容。不过,经过大量比较笔者认为,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积极向上的原版电影(如动画片)和一些专门针对外国英语学习者的编写的口语教学资料都是很好的教材。笔者比较认同的是曾经风靡全国的自学教材《走遍美国》,它内容丰富,平易近人,而且演员表演逼真,语言地道,语速中等,词汇简单,是适合教授高中学生听说技能的最佳教材。同时,这套教材涉及了文化因素的方方面面,如风俗习惯、价值观、民族心理特征等等,它既适合用于语言文化教学,又适合用于非语言文化教学。
  (二)课堂的组织
  视听说课一周两课时,两课时最好连上。上课需要的教具为:电脑(或DVD播放器)、光盘(也可网上下载)、投影仪、音响。视听说课最好能在专门的电影播放室里进行。笔者将以 Family Album USA, episode 2, Act II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开展视听说课教学。
  教学过程如下:
  步骤一:背景介绍、内容引入。在进入课文之前,问学生如下问题:1. Do you know how to offer and order in a restaurant? Please work in pairs as customer and waiter and show us how you do it. 2. What would you discuss with your new frind before or during the meal?请学生表演或回答。之后问Why does Harry leave the restaurant without having dinner? Please watch and listen, and try to get the answer. 以此进入本课内容。
  步骤二:观看影片。影片结束之后,请同学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复述刚才所看片子的内容。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够详细,教师可以用Why、What、How开头的问句来帮助学生回忆所看过的内容。
  步骤三:精听。重复播放刚才的片子,要求学生尽可能听懂每个句子。在听的过程中,可以使用Spot dictation等形式帮助学生听懂片子内容,尤其是重点句子必须完全听懂,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反复播放该片段。在本课,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听懂如何会面介绍以及服务生如何提供服务和客人如何点菜。本课重点教学内容如下。
  会面介绍:
  This is my friend Harry Bennett. Pleased to meet you. Very nice to meet you.
  Any friend of Miss Stewart’s is welcome at Somsak’s.
  What do you do at Universe Toy Company? I’m the vice-president of new toy development.
  I know you’re a CPA. That’s true. Harry Bennett,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I love numbers. I do some work for Smith and Dale, your company’s accounting firm.
  I have a daughter. I know. How old is she? She’s nine years old.That’s a nice age. What’s her name?
  提供服务和客人点菜:
  A special place for special people.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Yes, I’d like a glass of ginger ale with ice. Harry, what would you like?Do you have a dry white wine? How about a California chablis? Chablis is fine.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d like the mee krob. Harry, would you like to see a menu? No, it’s Ok.
  I’ll have the mee krob also.
  May I bring you a salad? What do you recommend today? I recommend rose-petal salad. Special for new friends.
  I’ll take care of everything.
  教师在操作时可以根据不同场景确定不同的重点内容。一般每个场景都有其特殊的教学意图,教师可以加以了解并对学生进行引导。
  步骤四:探讨文化异同。在学生充分听懂教材语言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注意非语言行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想他们所观察到的有意义的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态等,理解它们在交际中所表达的意义,并与中国的非言语行为作对比。在这里,笔者之所以强调有意义的非语言行为,是因为如果学习者仅关注一些次要的、无意义的非语言行为的差异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导致理解错误,产生定型看法或偏见(Jensen,1970)。在本课,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注意以下几个现象:服务生给女士搬椅子;第一次约会的两人所表现出的尴尬神情以及其他们的身体语言;男士不得不先离开而向女士道歉时的身体语言。
  步骤五:角色扮演(role-play)。前面几个步骤(观看影片和听力练习)属于语言输入,而后的角色扮演就属于输出。在这之前,学生们已经熟悉了台词,并了解了角色的身体语言等非语言行为。一般可以让几个学生(看剧情需要)组成一组,先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排练(一般为15-20分钟),然后请同学表演。可以自愿表演也可以教师挑选,但必须让所有的学生在视听说课上有机会进行表演。
  步骤六:复习评价。在本课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评价既要涉及表演的学生,也要涉及未参加表演的学生,主要是对他们上课过程以及准备表演阶段给予评价。
  
  四、结论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使视听说课程的开发和开展显得十分必要。英语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更要掌握良好语言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视听说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和交流能力。同时,视听说课程的开设,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能够使他们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说,视听说课程无疑具有更重大的意义。这也是所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共同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Allan M. Teaching English with Video. Lonelon: Longman,1985.
  [2] Jenson J. Perspectives on Oral Communication. Boston: Holbrook Press, Inc.1970.
  [3] H. H. Stern. The Fo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ue Teach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5.
  [4] 毕继万.跨文化非言语交际.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