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情”“境”交融进课堂,师生和谐同发展:师生交融
 

“情”“境”交融进课堂,师生和谐同发展:师生交融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2:58 影响了: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教学110网络教研联盟举办网络交流活动“课堂教学实效研究”中指出:课堂教学的实效主要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方面的问题。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定位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教学中是否通过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价值、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关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否进行了有效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是否通过有效地评价与调控,因材施教,促进不同学生的反思与进步?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是否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后劲?对比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日记谈谈我探究教与学的有效性,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想法。
  
  一、以情优教――激活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理念指导行为,教师只有真正认识情感因素的作用,才会在他的教学目标、教学行为中有所体现。同时,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修养,才能恰当地将情感因素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达到有效促进教学的目标。
  1 热爱数学与喜爱学生齐相融
  波利亚认为,教师的金科玉律是“对自己的课程有兴趣”,“如果教师厌烦数学,那么全班也肯定厌烦数学。”教师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望,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有实验表明,学生对“最喜欢的老师”与“最感兴趣的学科”的一致性高达99%。因此可以说,教师对学科和学生的热爱,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总源泉。
  2 教学情感交流与教学相长同发展
  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教学内容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交流活动,可以看作是情感力量和认知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妙,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德国数学家庞卡莱说:“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何的优雅,是所有数学家都知道的真的美感”。在数学教材中大量的数学公式、法则、图像都直接刺激人的感觉,给人以简洁、整齐、和谐、对称等美妙感觉。例如:在《找规律》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认识规律、发现规律、模仿规律,而且能自己创造不同的规律,他们还能感受到有规律地摆放物品、栽花植树、设计图案会有许多作用。学生超越和创新的不仅仅是教材、知识、自身,而是社会、生活、人类。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多种教学形式如:探究式、讲座式、合作式等,让学生在和谐、热烈、紧张、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使言行到思维都活跃起来。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用数学教学软件让课本上的图形动起来,用动态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数学变换的过程:如各种图形的画法、面积公式的割补和旋转变换等。甚至可以用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当学习的“主角”,在快乐中得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以情优教――情感因素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与之对应的是促进教师潜心研究、精心归纳教学策略,逐渐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品位。积极的情感因素推动和调节教师的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教师数学教学与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所以,数学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为学生学会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运用情感因素激活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数学教学工作的内涵。
  
  二、以境助教――提高课堂教与学的实效性
  
  创设情境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数学情境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及解决问题。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创设知识型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发现过程,学习数学家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
  1 抓住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盛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与生活保持着一定距离,创设情境就要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浓浓的“数学味”。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这对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创设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一起购物的动画情境。当学生面对令他们痴迷的动画片时,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会由然而生,而且表现得特别强烈。
  2 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中,设计的数学情境,实为一种“虚拟的情境”。它可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也可以源于数学知识本身或其它学科知识。情境的创设应该为数学教学服务,数学内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现实原型,并且现实原型的引入确实也能有效地增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时的生活情境就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如果数学内容本身没有明确的现实原型,并且从数学知识本身引入反而会更直接、更清晰,此时。就没有必要“为生活而生活”为童话而童话,直接从数学旧知引入亦未尝不可,或许还可收到开门见山、简洁明了的效果,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后,教学活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和运用之中,学生能利用模型,灵活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乘车、乘船、逛游乐场中数学问题。
  3 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有价值的问题是重要的生成资源。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资源,引发学生发现探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使生成的问题成为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为可能在学习中自然生成的资源搭设生成的平台,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如何在数学课上,让学生的思维做起操来呢?老师要抓住课堂上出现的“意想不到”,进行渲染、鼓励、挖掘,使之变成了课堂上的“惊喜”。而这惊喜,这意想不到,就是学生当中出现的智慧的火花与创造的灵感。课堂上的“意外”,常常会使我们束手无策,而一个智慧型的老师,会抓住这意外,善于创设和利用学生中的认知冲突,搭设思维碰撞的平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创造的灵感,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教与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一个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除具有学习客观知识的特点外,还应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和创造过程。只有当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资源能够真实地进入课程、进入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课堂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才有可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才有可能普遍地恢复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情感与情境的交融状态下进行动态的对话,不断呈现出兴趣性、自主性、探究性,给学生广阔的参与空间,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教师与学生在合作中探索、求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责任编辑:陈志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