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对数学能力的理解
 

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对数学能力的理解

发布时间:2019-02-03 03:59:03 影响了:

  教育学中对“非智力因素”的定义是“非智力因素是指在认识过程中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乏非智力因素的诱导就算有再高的智商学习也是欠缺的。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做到用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实际,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数学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学科,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欲望,挫伤学习积极性。所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要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用的,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教学应当做到“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教学中,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围绕主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途径。例如“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我从学生们熟悉的一首儿歌《青蛙跳下水》引入:“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一声扑通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两声扑通跳下水……N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几声扑通跳下水?”风趣的儿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其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轻松、自然地实现了从“数字”到“字母”的过渡。
  
  (二)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在众多的活动形式中,游戏活动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在数学教学中若能用好这种活动形式,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时,笔者增加了这样一个环节,向同学提出:“同学们用1、4、5、8利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能算出24吗?”用“24点”作为本节课的开场引入,使学生感到原来枯燥的数字运算也是很有趣的,激发了其掌握运算技巧的兴趣。数学游戏多种多样,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游戏引入主题对激发学生兴趣是行之有效的。
  
  (三)设计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来进行教学,不但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是由问题引出的。问题二-:在平面内用两对长度分别相等的木棍首尾连接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问题二:将两根长度相等的木棍放在有横条格的单行练习本上,两根木棍的端点所代表的四个点在纸上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说说你是怎么操作的,并画出图形。问题三:用两根长度不等的绳子放在有横条的单行练习本上,两根绳子的端点所代表的四个点在纸上能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小结:通过以上三个问题,你能得出哪些结论?此教学环节中,每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求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数学验证及概括小结三个阶段。学生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操作、实验、猜想和探索,自主获得了平行四边形的三种主要判定方法。恰当的问题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角色转换激发兴趣
  在文科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其实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授二次函数的最值应用问题时,就“何时获得最大利润”创设了如下情境:“如果你是某水果店的老板,你的店里购进一批苹果,进价是每斤2元,若按每斤5元销售,每月可卖出50斤;而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多卖出20斤,你认为售价是多少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在此问题中,笔者仅仅是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让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参与到情境中去,学生在主观意识中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兴趣和需求,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决心。这类问题本来是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难点,学生普遍感到难掌握,但通过角色转换后,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有了原动力,学生就能主动去探索和实践,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问题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适当的角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途径。
  
  二、投入情感,展现个人魅力,创建和谐课堂
  
  在非智力因素中,情绪、情感对数学教学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的情感投入直接影响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疏远的师生关系、枯燥的内容、沉闷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巨大障碍。“亲其师而信其道”,每一个学生都会喜欢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老师,也会因此而喜欢这门学科。
  幽默是每个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艺术。数学教师要学会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调控课堂,活跃课堂氛围。教学中运用双关语、反语、夸张、比喻、歇后语等语言技巧,在一定的时候有语惊四座、出其不意的结果,让学生在涉取知识的同时获得语言艺术的享受,尽显教师的个人魅力,课堂教学充满乐趣。例如当我发现课堂上有同学在下面搞小动作时,指着他说“对面的男孩(女孩)看过来!”学生大笑,开小差的学生也迅速回过神来。这里借用一句歌词,既活跃了气氛,开小差的学生也不会太难堪。没有正面批评,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改正错误。
  平等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在教师的眼里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次点头都是对学生的自尊与自信的保护,都可能造成学生心灵的激荡,使其得到情感的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会更强烈,自信心会更充足。
  
  三、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探究创新欲望
  
  教学中多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发现数学的美,让他们在快乐中学数学、享受数学。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是利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在数学实验中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不但要传授知识与技能,又要让学生经历过程、掌握方法,最后端正认知态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动手实践和实验的部分,这些课程为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掌握用实践研究数学的方法提供了平台,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好机会。
  如“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一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1、同桌两人为一组玩抛一枚硬币游戏,每桌做20次实验,记录出现正面的次数;2、计算出现正面的频率;3、抽取部分同学介绍抛硬币的过程和结果。此环节意在游戏引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让学生知道自己可以动手操作,增强学习信心,初步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合理性。在这些环节中,学生经历了数学的发现过程,培养了其观察、分析、思考的习惯,掌握了数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端正了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课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 高。它在改进教学模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增大教学容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像功能,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改变了教师“嘴巴+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因此,多媒体教学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巧妙结合。
  如在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有这样一个问题:A、B两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进行赛跑,两人同时同向出发,A的速度为5米,秒,B的速度为3米,秒,经过多少时间A能追上B?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仅从文字上学生较难理解当A追上B时,A实际上已比B多跑了400米。但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后,教师只需用摇控器点击,A追击B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纷纷拿起笔在纸上比画起来。无需多少时间,很多学生已能列出方程并得出答案。接着把“同向出发”改为“反向出发”,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
  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构造了良好的“实验”情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体现。渐渐地,学生不再惧怕数学,而是越来越期盼数学课,越来越热爱数学课。
  
  四、人文精神的渗透,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公式、符号、定理,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气息,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是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内在统一。随着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语言在自然科学和社会领域中广泛而深刻的辐射,数学越来越显示它的文化特征。因此,努力把数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开发出来,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又一途径。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提高人文素养。
  
  (一)课堂教学要充满人文氛围,引领精神境界
  教师本身就是学生求善、求美、求真的活教材。构建合作、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的过程也是人文教育的过程。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就会绘学生带来很多美的享受:一气呵成,就会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体美;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就会展现课堂设计的层次美;素材丰富,动静结合,就会显示教学的和谐美;巧妙引导,猜测探索,就会展示教学的本质美。若能在做数学中发现数学之美,更能在研究数学中体会数学之美,就达到了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享受数学。
  
  (二)通过数学史培养精神健全人格
  数学史不但留下数学家们奋斗拼搏的足迹,而且隐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寓于数学知识和课堂教学中,其教育潜力十分巨大。如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几何”、“无理数”、“代数”的由来等知识背景介绍,对以《几何原本》闻名于世的欧几里得、撰写了《九章算术》的中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等科学家的奋斗历程的介绍,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一种图形、一种符号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气息,一些定理、一些公式的背后都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这些都会激发学生的志气。
  学好数学需要耐心观察、积极想象、独立思考、意志顽强等非智力因素。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促使智力因素的发展,使人的智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非智力因素发育不良的人,其智力因素也必然会受到阻碍。成功的学习应当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非智力因素不能只作为数学教学的附加品,在数学教学中应时刻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依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组织教学,充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