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妙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妙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发布时间:2019-02-07 03:40:33 影响了: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多次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的最大差异在于,“中国学生虽然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比美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动手能力,中国的学生创新能力明显较差”。教师应着力改变这种状况,特别是要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这在我国还是一个开端,很多教法、学法没有一定的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的保存期限很短。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始终以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1 妙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母的督促和教师的简单说教,因而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的“兴趣”这根弦,尤为重要。近年来,在教学中恰当融入电教媒体,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讲《雨中登泰山》时,笔者就较好地运用了电教媒体手段。泰山是五岳独尊,是一座名山,它上面有许多名胜,然而很多学生没有到过。为了让学生一览泰山风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笔者从网上收录许多关于泰山介绍的文字、图片等,制作了声图并茂的课件。通过屏幕的展现,五岳独尊碑、奇松、怪石、云海、虎山水库、对松山、探海石、迎客松、十八盘、空中索道等泰山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再与优美动听的课文和谐相配,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 妙用信息技术,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以开发学生的能力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就不会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一不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可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讲解简单问题时,笔者将经过加工修饰和不经加工的两种幻灯片一并放映出来,学生一片哗然,已经跃跃欲试,兴趣一来,其他的已不用多讲。但在学生自主完成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加紧巡堂,指出不足之处,而且坚持鼓励的原则,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问题不再重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某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它要求教师在教给某些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掌握这类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把“学会”与“会学”统一起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
  3 妙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而每周的作文指导课,尽管教师针对写作要求进行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仍然是“无话可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应该有与文章相关的感情表象,它主要包括学生生活中积累的材料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获取的亲身感受,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清楚丰富的表象。然而由于学生社会阅历浅,社会生活体验少,因而造成无从下手的局面。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借助投影、幻灯、视频、录音及课件等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创造观察的最佳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与平时亲自经历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打开学生的感官的窗户、思维的闸门,学生写起相关作文就会得心应手,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4 妙用信息技术,合理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
  4.1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这种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常常形成一种循环效益。前面提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笔者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让更多的成功带来兴趣,让“成功、兴趣、成功”成为一条规律。如学生学习新授课的表现成果,利用网络手段,笔者常常将它们集中起来,让学生互相传阅;对学生提出的任何做法,都会加以重视,并将它们付诸实现,让学生觉得自身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互相管理学习,优秀的介绍方法,这比教师在堂上讲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学生在无形中得到锻炼。
  4.2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有的学爱画图,有的喜爱作文,有的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喜欢书法……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所长,做到全面照顾。利用学生的个性,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同时,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4.3 适时引导学生的兴趣志向
  掌握电脑是通向21世纪的钥匙之一,对于十六七岁的中学生,学电脑几乎都是从玩游戏开始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认为电脑就是用来玩游戏的,而且对此的兴趣较大,如何引导他们不成为游戏的傀儡,至关重要。其实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也知道其中的利弊。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不会游戏就等于不会学习。”聪明的教育家也总是鼓励学生从游戏中学习、明白道理。在游戏中学到的往往是书本上没有的,而且游戏的乐趣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繁重的课业,让大脑得到全方位的放松和休息。电玩虽好,但沉溺其中,往往会令人玩物丧志。
  5 妙用信息技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此外,教师在美术、音乐等方面也应有不俗的修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和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滥用信息技术,忽视个体形象,忽视主导作用,不仅无益于语文教学,反而有害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中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篇章怎么写,怎么读,怎么领会,都要倾注教师的心血和智慧,要靠教师的引导。现在的一些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师甚至从头到尾不写一个字,不读一句书,全部让计算机代替。这样的课是不太适合语言文学知识的传播的,它过分强调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忽视师生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交流,这样的课难以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特征。
  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自然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因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虽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查找资料,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时间还不长。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能力,忽视培养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导致有些学生无从下手,即使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也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回答,却没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这些都在提醒人们: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笔者认为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注重训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积累,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适当示范,培养学生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及时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在教育技术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学科教学做到与之有机整合,这是发展之必要。要面向现实,着眼未来,很好地做好这篇文章。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柳林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