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蓝天碧空铸军魂]碧空蓝天
 

[蓝天碧空铸军魂]碧空蓝天

发布时间:2019-02-08 03:58:43 影响了:

  把诗篇写在蓝天,把身影留给白云;   把真诚献给人民,把温暖洒向山川。   邢淑华,共和国的同龄人,1965年入伍,1966年开始飞行,是我国第三代女飞行员。她与蓝天打交道已有34年,航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安全飞行近5000小时,先后完成科研试飞、演习、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54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多次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下图为邢淑华和她的战友在一起左二为邢淑华。
  透过邢淑华的人生经历,你会感觉到她那双钢铁翅膀,是在共和国的蓝天碧空中、在生与死的雷电风雨中锤炼出来的。三十几年来,她留在蓝天的航迹是那么清晰、那么灿烂。
  
  航迹之一:向往军营,蓝天碧空写诗篇
  
  1965年,邢淑华刚刚16岁,即将初中毕业。青年时代的邢淑华,有着丰富的想像。一天,学校请来了我国第二批女飞行员黄碧云做报告。黄碧云身着军装,英姿焕发。她讲述了中国妇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得解放,迈进军营,在党和军队的培养教育下,如何克服困难、冲破阻力飞上蓝天的事迹。黄碧云娓娓动听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邢淑华那颗少女的心,她久久不能平静。从此,她下定决心:要当兵,要当飞行员!
  说来也巧,不久学校传来招收女飞行员的消息,邢淑华兴奋极了。但面对现实时,又不能不让邢淑华失望。因为,一开始只在高中生里招女飞行员,可能是命运的安排吧,高中生里竟没有一个合格的。部队领导又决定扩大招生范围,在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招,这下邢淑华又看到了曙光。在检查身体时,邢淑华过五关斩六将,一项项都顺利通过,只是在转椅、高压舱测试时,反复了好几次。最后医生认定邢淑华的眩晕虽然不符合标准,但脑子清醒明白,反应灵活,只要经过努力,就能达到飞行员的标准。此时,邢淑华那颗悬着的心才放松下来。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飞快地跑回家,向父母亲报告了这个好消息。然而,父母亲不是不支持她,而是对她的身体不放心,更心痛女儿,认为邢淑华平时连坐车都晕,怎能驾驶飞机呢?但是,赌气不服的邢淑华,只带着5角钱和几件洗漱用品就来到了部队,一干就是34年。
  邢淑华第一次迈进航校大门的时候,就像步入童话般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然而,理想之路并不平坦。刚开始学飞行的时候,因不适应空中生活,出现了晕机呕吐。为了适应环境的气味,邢淑华把装有燃油的小瓶子放在身边,并把燃油滴在衣服上,枕头上。为了克服眩晕,每次上体育课,坐旋梯、打滚轮,她都要比别人多练几次,晚饭后大家休息时,她仍要到旋梯和滚轮上练习。经过长时间的坚持,终于使连坐汽车都晕的邢淑华克服了眩晕呕吐。为了练视线转移,严冬的哈尔滨,她在急驰的卡车上迎风而立,目不转睛,冻得脸上挂满了白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66年6月1 日,17岁的邢淑华终于严格按照飞行教程一圈圈地掠过天空,然后又平稳地飞了起落,受到航校领导赞赏,成为50多名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飞行学员。
  
  航迹之二:艰险不动摇,愿用忠诚铸军魂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作为一名飞行员,最忌讳、最担心、最害怕的是飞机在飞行中出现故障。当飞机出现故障时,能及时调整心态,临阵不乱,果断处置,化险为夷,这才是一个合格飞行员应有的过硬本领。
  在34年的飞行生涯中,邢淑华共飞过6个机种,但飞得最多的还是国产运五、运七和运八飞机。她经历了54次急难险重任务,在危急时刻出生入死,转危为安,显示出她精湛的飞行技术。
  1977年5月4日,青年节。刚满28岁的邢淑华作为机长,带领机组去云南执行人工降雨任务。上午,机场上空积云较多,北风4~6级,能见度于10公里。在飞行区域上空散布着大片积云。从安全角度来讲,这样的天气对飞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人工降雨却需要这样的气象条件,更何况灾区人民正急切地需要雨水缓解旱情。
  9时整,地面指挥塔台下达了可以起飞的命令,邢淑华驾驶飞机平稳到达预定空域,开始由西向东播洒催化剂。在邢淑华和全体机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播洒工作进展很顺利。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任务快要结束,飞机掉转180°向西返航时,天气出现急剧性的变化,原来间隔100多公里的积云突然合拢,黑云象一只巨兽向飞机扑来,机舱内渐渐暗下来,四周一片漆黑。此时,只能靠仪表飞行。飞行员都知道,浓积云是一种带电云团,是飞行的大敌,唯有降低高度寻机着陆。这时,从耳机里传来的消息令人不寒而栗:吴墟机场关闭,宁明机场关闭,田阳机场关闭……向北看去,桂林机场根本无法通过。此时,四周光线越来越暗,无线电指示出现大幅度摆动,机舱外电光闪闪,飞机如同浪尖上的小船,起伏不定,剧烈抖动着,飞机处在危险之中,稍有不慎,都可能造成机毁人亡……
  在与死神搏斗中,作为机长的邢淑华异常镇静。为了稳住大家的情绪,她及时告诉机组人员和全体战友:"没关系,大家听我指挥,飞机会安全着陆。"同时,邢淑华向地面指挥报告机组成员的决心:回田阳机场着陆!
  此时燃油即将耗尽,而包围着飞机的积云又没有任何改变。面对着这场生与死的较量,邢淑华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保住战友们的生命,保住飞机!
  不久,飞机穿云破雾终于到达田阳机场,但由于连片的浓云飞机不能下降,只能在云层里来回穿梭,就在飞机向西摸索着飞行了200公里时,奇迹终于出现了,云层中突然出现了一个能看到地面的云洞。邢淑华清楚地知道,积云变化无常,如果不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就可能永远失去安全返回的机会。邢淑华沉着地驾驶飞机,左压40°,一头穿到云下,在失去罗盘的作用下靠目视飞行,顺着弯弯曲曲的河谷,一直到他们的飞机平稳地降落在田阳机场时,大家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下来。此时,田阳机场上空大雨瓢泼。邢淑华走出机舱时,等候在那里的部队首长纷纷迎上前来握着飞行员们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
  这次任务,大大缓解了广西部分地区的旱情。邢淑华和机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为灾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表彰。这次飞行非常危险,当时,地面已经做了最坏的准备,其中包括寻找飞行人员的遗体。其实像这样的险情邢淑华还遇到过多次,每次她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航迹之三:淡名利,重事业,终身献陆航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地方航空公司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部队飞行员尤其是大型飞机的飞行员,成了地方航空公司选择人才的主要对象。当时有位热心的战友将邢淑华推荐给厦门航空公司,待遇是诱人的,而且保证解决邢淑华夫妻分居问题。
  正在这时,陆航局急需飞行员的信息也传到部队。邢淑华利用休假时间来到北京陆航局的某机场,想看看这里的情况。当时,陆航正是创建之初,条件相当艰苦。那天刚刚下过雨,机场又位于洼地,道路泥泞,周围杂草丛生。战士们给这里编了一段顺口溜:远看像农场,近看像牧场,仔细一看是陆航。
  面对如此景象,邢淑华没有退却,她首先想到的是部队的需要,她决定在陆航最需要人的时候到陆航工作。
  1991年,邢淑华毅然来到陆航运八中队任副中队长,开始了新的创业。她说,我要扎扎实实地把我的飞行事业在陆航划上圆满的句号。
  随着陆航的发展,她所在中队扩编为飞行大队,她又担任了大队长。当时,人员和装备不断增加,飞行队伍却参差不齐,老同志体弱多病,年轻的同志技术又不成熟。而且大队人员又大多是从外单位调来的,大都需要改装。于是改装训练,尽快培养出新飞行员是摆在她面前最迫切的任务。邢淑华从建立规章制度入手,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一边做好外调飞行员的改装,一边抓好新学员的带飞。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完成改装的飞行员和带出的学员一批又一批,经她亲手培训改装的飞行教员就有十几名。她说,望着一批批经自己培养和带飞的飞行员已成为飞行骨干和陆航事业的建设者,感到无比自豪。新飞行员的飞速成长,大大缓解了人员断层的压力,为陆航的飞行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队的各项建设呈现出崭新的局面,1997年年底,全大队荣立了集体三等功。
  
  航迹之四:苦练精飞,关键时刻显身手
  
  陆军航空兵成立十周年举行了大型汇报表演,军委首长前来观看了这次演习,当威武雄壮的飞机编队通过主席台时,观礼台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此事要追溯到1996年春,当时陆航局成立十周年的演习筹备工作刚刚提上局首长的议事日程。负责这次演习的陆航局王德荣副局长,就运输机能否参加大型编队进行了反复考虑。这次演习,准确性高,时间性强。当时陆航只有三架运输机,既无运七、运八三机楔队飞行的数据和资料,又无三机楔队的飞行先例,而且两种飞机时速相差100多公里,更不能保证100%出勤率。
  这时,王副局长把运输机参加演习的希望寄予了大队长邢淑华。面对老首长的期盼,邢淑华更加感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她想:陆航十周年汇演,是对一个兵种的检验,不能没有运输机参加,她根据自己多年的飞行经验,认为尽管困难很多,但绝不是不能飞。她认为,运七和运八飞"品"字楔队最合适,"一"字形只能跟进飞行,不能楔队飞行,这样就不能展示运输机的气势。并表示,如果参加,我一定能完成任务。局首长根据邢淑华提供的情况,很快作出了运输机参加大型编队的决定。
  邢淑华立即组织人员投入了演习的准备工作,并很快拿出了飞行方案,进行了飞行演练。在试飞过程中,总有一架飞机飞不好,第一次转场杨村就出了故障,她顾不上休息,冒着酷暑投入了紧张的排故,飞机恢复正常后,她立刻飞回部队,这时部队已飞行结束。按计划明天要进行编队合练,为了不影响演习,她坚决要求参加第二天的合练,但这时她才知道演习要下马。看着自己精心准备的训练成果就要下马,她心急如焚,顾不了许多,立刻找团长要求恢复合练。在她的诚恳要求下,又重新恢复了"品"字形飞行合练。但因原计划已撤消,她又立即赶往外场,和大队人员协调,重新安排飞行计划。
   经过一个多月的飞行训练和合练演习,三架运输机楔队配合默契,时间准确无误,保证了陆航局庆祝成立十周年大型编队飞行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
  陆航大机群的飞行表演只有短短几分钟,为了确保这几分钟万无一失,作为负责训练的大队长邢淑华,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使飞行训练有高质量、高水平,她把全部精力用在飞行训练上。开训以来,她白天顶着炎炎烈日泡在外场,空中飞行时,座舱里的温度有时高达摄氏50°C,飞行一个场次下来,全身被汗水浸透。合练、预演期间常常是上午飞、中午飞,下午还要飞。晚上还要召开各种形式的分析会,此外,她还要处理大队其它工作和安排第二天的飞行计划。近几年,她患有严重的关节性脉管炎,医生警告说如治疗及时会有截肢的危险。训练期间,为了不影响飞行,她坚持不住院治疗。不巧在一次劳动中,她那条伤腿又撞在电线杆上,整条腿血肉模糊,裤子沾在肉上,为了不让同志们知道,她一声不吭,悄悄地换上药就了事。由于没及时治疗,发展为骨膜炎。为了不影响飞行,为尽快消炎,她让医生加大青霉素的注射量,一天达960万单位,整整半个月,之后又输液。这期间她一直在坚持飞行,这在空军飞行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整个训练下来,人消瘦了许多。
  
  航迹之五:爱蓝天,连碧空,长空不了情
  
  邢淑华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留给了蓝天,留给了军营。按照文件规定,女飞行员47岁就到了飞行最高年限,可邢淑华已到了51岁的年龄,和她同批的姐妹都已停飞,只有她还战斗在飞行第一线。由于陆航飞行事业的需要,邢淑华只能一年又一年地延期。她说,只要部队需要,我就一直飞下去。因为我爱蓝天,我把飞机当成我的老战友。
  去年邢淑华从大队长位置上退下来,成了一名普通的飞行员。从领导者变为被领导者,特别是经邢淑华亲手带飞的机长,成了她的顶头上司。邢淑华照样支持现大队长的工作,并主动地传经验、带作风,发挥自己的余热,飞行后又认真准备飞行教案。现在她已把《运输机训练大纲》改写完毕,正在改写《运七飞行员实用手册》。她要将自己30多年的飞行经验写进手册,这或许是飞行生命的延续,因为她有一份难舍的长空不了情。
  30多年的飞行生涯,养成了她严谨和干练的作风。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她学会了雕塑,有许多经她雕塑的作品,耸立在部队。空军某师有她的《我爱蓝天》12米×2米的花岗岩浮雕;福州某部队大门两边有她的16米×2米两座大型花岗岩浮雕《长空利剑》和《空中金桥》。
  她制作的《凌云志》雕塑,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光屁股小男孩儿高举飞机大步前进的形象,获得了全国计划生育美展优秀奖。1995年,为迎接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她制作了《飞行归来》的群雕,被北京博物馆收藏。她的雕塑都是反映飞行和部队生活的。邢淑华说:"在她30多年的飞行员生涯中,有许多难忘的事情,若自己停飞后,要用雕塑这种形式把它们创作出来,以缅怀过去,激励后人。"这是多么朴实的语言,又包含着多么崇高的奉献精神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