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西藏人民的第一次抗英战争_江孜抗英战争
 

西藏人民的第一次抗英战争_江孜抗英战争

发布时间:2019-02-10 03:54:23 影响了:

      1888年(光绪十四年)是藏历土鼠年,西藏人民至今仍将当年抵抗英军入侵之战称为“土鼠年之战”。西藏人民的第一次抗英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武装侵略斗争史的重要一页。
  
  战前情势
  
   英国于1849年征服印度全境后,为了拱卫这块被称为“英王皇冠上最明亮的明珠”的重要殖民地,确保其在南亚次大陆的长期利益,制定了向锡金、不丹、尼泊尔等喜马拉雅山国家和中国西藏扩张的方针。1860年,英军进攻西藏的藩属锡金,占领了大吉岭等许多锡金土地。同时,英国同尼泊尔签约,加强了对尼控制。1864年,英军又进攻西藏的藩属不丹,占领了噶伦堡等许多不丹土地。此后,英印通过清朝逼西藏地方与英印通商,遭西藏拒绝。英国即以锡金为跳板,准备从经济上、军事上入侵西藏。
  英军在锡金境内大肆筑路架桥,并擅自越过当时藏锡边界所在地日纳,进入西藏境内的隆吐山窥探。英军不顾藏民的反对,硬说藏锡边界不在日纳而在隆吐山以北之尼都拉,还派人越过隆吐山筑路。鉴于英国加紧北侵的步骤,噶厦(西藏地方政府)于1886年至1887年派藏军到隆吐山设防,并建哨卡。英方向清廷提出要噶厦撤除隆吐山哨卡的无理要求。软弱的清廷畏于英方动武,因而压噶厦从隆吐山撤兵撤卡。驻藏大臣文硕看到英国居心叵测,不同意撤兵撤卡的要求,表示完全支持噶厦“誓保国土,维护主权,全藏一心,备战抗英”的主张。英国挑拨清廷同噶厦的关系,在政治上争取清廷共同压制抗英藏胞,在军事上则调集2000人的兵力于隆吐山以南,由格累哈姆将军率领,准备北攻。噶厦则先后调藏军第4、第2、第3、第5团,并征集前后藏、工布、波密、康区各地民兵,筹集土炮、土枪、药铅、火绳、刀矛、弓箭、甩飞蝗石鞭等武器,布署于隆吐山北侧,以噶伦拉鲁・益西诺布旺秋为前线总指挥,率各代本(团长),严阵以待,与英军对峙。锡金人民怀着千百年来与西藏同胞的情谊,对英军的侵略行径大为不满,不时向前沿藏军密报英军人员、武器装备及活动情况等各种情报。
  
  作战经过
  
   1888年3月20日,英军从隆吐山下的扎鲁隘口向藏军和民兵发动进攻。西藏军民奋起抵抗。英军数人被击毙后撤退。次日晨,英军在炮火掩护下向藏军阵地猛冲,进入藏军埋伏圈。藏军第3团汝本(营长)欧西瓦、第5团甲本(连长)欧珠次仁率士兵持刀、矛、斧冲向英军,在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中与英军白刃格斗。此战,毙伤英军120余名,甲本欧珠次仁等18名藏军官兵壮烈牺牲。第3天双方暂时休战。第4天英军再度大举进攻,藏军靠火药枪、飞蝗石等奋力抗阻,激战良久,前沿的藏军弹药打完了,一藏兵大叫“快拿弹药来”,被阵地前一英军伤兵听见后上报。英军即以大炮轰击藏军的战壕。前沿藏军在缺少弹药的情况下,跳出战壕,与敌肉搏,战斗十分惨烈。藏军工事全被炮火轰毁,人员伤亡很大,即将被英军包围。在此危急时刻,官至三品的拉鲁总指挥亲率藏军一部冲到前沿,一面向英军射击,一面指挥藏军后撤至纳塘附近。英军遂占领隆吐山。第5天拂晓,英军侦见纳塘附近集结了数千藏军和民兵,即以猛烈炮火轰击。藏军和民兵抵挡不住,分散逃入密林中。另一部英军进至纳塘后,遭藏军第2团和康区洛隆民兵夜袭,伤亡累累。天亮后,该部英军又向纳塘藏军进攻。藏军和民兵奋起殊死作战,打得英军晕头转向。英军大炮怕伤及自己军队,无法轰击,进攻之英军遂狼狈撤逃。接着,该部英军与隆吐山之英军主力会合,再度以大炮猛烈轰击纳塘及周围山谷、树林,迫使藏军和民兵向尼都拉转移。拉鲁向拉萨报告隆吐山、纳塘失守及下一步作战计划后,噶厦再派员赴工布征兵1200人、山南征兵1600人、塔波征兵若干,开赴前线。轰轰烈烈的抗英浪潮在全藏兴起。新到民兵与原有藏军、民兵共万余人,部署在堆纳、帕里、上下亚东各地,再前出至仁青岗、则里拉、尼都拉,企图夺回纳塘、隆吐山。5月,藏军和民兵3000多人反攻纳塘,又遭英军炮火猛烈轰击,伤亡甚重,乃退回尼都拉。
  英军攻占隆吐山、纳唐后,一面增兵准备继续北攻,一面唆使锡金的颇当喇嘛等上层人士和尼泊尔国王致函噶厦进行调解,要求西藏应允通商,并反诬藏人向英军开衅,导致英方动武,将战争责任加在藏人身上。对此,拉鲁反驳说:“英国人倘能将他们侵霸的锡金、不丹地方退还西藏,藏人必定不会肇衅。”
  昏庸苟安的清廷,得知西藏军民同英军开战及隆吐山失守等消息后,竟然责怪文硕对西藏抗英制止不力,降旨革去文硕的驻藏大臣职务,并任命升泰为新的驻藏大臣。清廷令升泰设法先停战,再与英方议和。
  升泰于1888年7月到达西藏,当时藏军和民兵同英军在纳塘以北冒着雨雾反复厮杀。英军再次调来7门大炮轰击藏军阵地,造成藏军民兵大量伤亡。8月下旬,英军多次到藏军阵地前沿挑衅,藏军和民兵计划反攻。媚英的升泰以驻藏大臣的身份,数次予以制止。升泰此举,挫伤了西藏军民的士气,阻扰了藏军作战计划的实施,帮助了英军较顺利地进至尼都拉,并于10月占领锡金全境,俘虏了锡金王。10月上旬,藏军和民兵连夜在尼都拉修筑防御工事,但再遭英军炮火猛轰。经两天激战,藏军和民兵大败,遂放弃尼都拉,退至果布。英军乘势追击。藏兵溃不成军,接连丢失则里拉、朗热、老亚东等要隘,致使英军进入亚东地界。
  此时,得胜的英国和失败的清廷都想议和,但愤怒的西藏军民仍欲收复锡金,要坚决抗英。升泰禀承清廷关于先停战再议和的旨意办事,令江孜守备肖占先(清朝的汉族军官)前往亚东设法阻止英军前进。肖占先抵下亚东仁青岗后,碰到刚从前线撤退下来的藏军总指挥拉鲁。拉鲁说:英军炮火猛烈,藏军和民兵难以抵挡,不得不后撤。肖占先竟以中立者的姿态洋洋得意地夸口说:他奉驻藏大臣之命,以清朝中央政府官员的身份与英军交涉,谅英军会停止前进。接着,肖占先命士兵竖起书有“肖”字的军旗一杆。英军到达仁青岗附近后,看见该旗,果然停止了前进。英军官与肖占先会谈后,表示愿意等候与清朝官员进行谈判。
  
  议和简况
  
   英军虽停止前进,但仍继续增兵、修路,企图分4路再攻藏军。藏军和民兵也准备在亚东同英军决一死战。然而,12月才到达亚东前线的升泰却又严令驻仁青岗一带的万余藏军、民兵后撤两站(数十里),以此作为与英方谈判的条件。藏军和民兵只得退到上亚东林马塘一带驻扎。
  1888年底,升泰到纳塘与英方官员柏尔会晤。英方提出锡金应归英印保护,西藏需开江孜、亚东两地通商。西藏方面则要求锡金仍然照旧向西藏进贡递禀。会谈无果而终。时值寒冬,升泰返回下亚东仁青岗暂住。
  1889年3月,按照清廷旨意,在升泰的严督下,西藏方面被迫从亚东撤回藏军和民兵。5月,西藏地方政府承允英印人员可来老亚东经商。6月,英军也开始撤退。轰轰烈烈的西藏人民第一次抗英战争至此结束。
  1889年夏秋之交,憎英的锡金王母后居住在下亚东春丕,她携两孙向升泰禀告,请求勿将锡金划出西藏。当时锡金王被英军俘虏,关押在噶伦堡。狡猾的英国官员伪造锡金王的亲笔信,求母后将他的两个儿子送往锡金。锡金王母后坚决不肯,并赴升泰处哭诉,请求朝廷作主。但升泰不顾她的哭求和藏民的忿恨,不但没有给她任何帮助,反而宣称:为了“中英敦睦”,准备断送锡金。
  经过清廷与英方交涉,1890年3月,升泰作为中国的全权代表,赴印度加尔各答与英印总督兰斯顿谈判,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明确规定锡金为英国的保护国。这样,历来归属中国西藏地方、美丽富饶的锡金,就被英帝国主义者攫取,而藏锡边界还向北划到则里拉、乃堆一线,因而引起全藏上下的愤慨,埋下了西藏人民第二次抗英战争的种子。
  
  战争失败的原因
  
   此次战争,西藏方面先后动员兵力达1.4万人,历时半年多,经过大小战斗10余次,虽藏军和民兵英勇作战,但最终归于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4条:
  1. 清朝自鸦片战争以后,国力日衰,朝廷腐败昏庸,面对不断入侵的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头号强敌英国,一味退缩胆怯,不但不敢负责领导西藏人民保卫疆土,反而釜底抽薪,一再压制藏胞的抗英热情,甚至以丧失疆土换取英军停止进攻,只顾苟且偷安。英国洞悉此点,狡施诡计,成功地争取了清廷共同孤立、打击藏胞。因此,事后国人中有“此番战败,系因遵旨所误”之语。
  2. 掌握封建农奴制政权的西藏上层僧侣、贵族,缺乏组织领导战争的整体能力。他们虽有抗英意识,但仍以千百年来剥削压迫农奴的乌拉差役制度征兵。广大农奴群众家庭本已不堪差役、赋税重负,生活极为贫困,再遇抽丁支差当兵奔赴前线之事,更觉悲苦。大批临时征集的民兵,缺乏训练,纪律松弛,一些人对打仗的意义不甚了解,因而逃亡的士兵不少,一旦败阵更溃不成军。由于旧西藏社会条件和时代的这些限制,决定了战争败局的不可避免。
  3. 由达赖至高无上神权统治的西藏地方当局,不可能做到知己知彼,进行实事求是的战略指导。他们对敌我双方实力,包括武器装备、军队素质、军官指挥能力、部队技战术水平等各方面情况,以及胜算把握,缺乏客观、全面的深入研究分析,而是使用祈求神佛保佑取胜、诅咒敌人失败的办法,幻想藉此抵挡英国侵略军。在隆吐山设卡时,藏军就在哨卡旁边供上护法神像。战前,噶厦请各大活佛唪经念咒,请乃琼隆神大喇嘛降神、念咒、卜卦,求神灵保佑。官兵出征离经拉萨前,十三世达赖分别给每人摸顶并赠护身符。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战争指导,当然只会失败。
  4. 藏军的战役战术指挥相当笨拙。以落后的土炮、土枪、刀、矛等武器对英军的洋枪洋炮,却基本上是采取集中正面硬顶的专守防御的阵地战,鲜有机动灵活的侧后伏击、袭击、游击战,且战斗多在白昼进行,少有夜战。这些,都对英军发扬先进枪炮的火力十分有利,必然会造成自身人员的重大伤亡,是英军求之不得的。英军研究认为:凭武器装备,打败藏军毫无问题,但藏人勇猛顽强,擅长矛剑近身肉搏,很难对付,于是决定用大炮、机枪远程射击取胜。英军攻占隆吐山、纳塘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战斗,以及纳塘以北、尼都拉等战斗,都是靠大炮摧毁藏军工事、杀伤密集的藏军而取胜的。爱国的驻藏大臣文硕曾经提出比较正确的战法:“与英人角胜,利用以柔克刚之法”,“利用埋伏,不宜显露,队用星散,不宜聚齐,攻利中路截击,不宜迎面相对,时利昏夜冲袭,势利交手接仗”,“总利散住帐房,断不可聚集营塞之内,以免开花洋炮,陡然轰击”,“彼人马皆需口粮,若我设法截其粮路”,“使彼孤军深入,无可抢劫得食,困饿而死,亦一法也”。可惜文硕的这些战役战术思想基本上未能被藏军采用。但藏军和民兵一度按照这些办法打仗,也取得过几次较好的效果,如扎鲁隘口之战和纳塘之战的胜利,就是例证。
  土鼠年之战,虽以失败告终,但西藏军民不畏强敌、坚决抗英的爱国主义精神,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纪念。1955年,笔者在西藏亚东工作期间,曾经访问上亚东嘎林岗村参加过土鼠年之战的九旬老人白杰。老人说:“我们亚东人谁都知道隆吐山是西藏的地方,英国硬要占这个地方;英国人可残暴啦!用洋枪洋炮打死很多我们西藏人。”白杰老人憎恨英军之情溢于言表,令人至今难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