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下一个起点_5年,下一个起点
 

下一个起点_5年,下一个起点

发布时间:2019-02-11 03:52:52 影响了:

  5年的积淀我们看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强大的生命力,5年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在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将继续见证。      2010年11月20日凌晨7点,天还不是很亮,山根上依然蒙着一层薄薄的白霜。一辆精致小巧的小车突然从道路的一端快速启动,向另一端直冲而去,然后随着一声刹车的嘶响戛然而止。
  车里坐的是一位带着眼镜面相白皙的青年,仿佛F1赛车手一般,神情专注而紧张。只是车头的电子仪表提醒着我们:这不是什么比赛,而是一次专业的物理测试。
  这是在解放军防化学院总装试验基地进行的2010年第五届玲珑轮胎杯?“爱我中国车”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的现场。这位面容白皙的青年叫史彩宝,是清华汽车工程学院的专业测试人员,他所做的,正是这次车评的主要物理指标之一:百公里加速时间测试。
  史彩宝是第一次参加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的活动,他是作为此次活动主要评委之一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林建老师的助手来的。第一次参加这样专为自主品牌而设的活动,对于他而言还有些新鲜。而对于林建而言,这样的场面则再熟悉不过了。
  这已经是林建第五次参加“爱我中国车”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了。从第一届开始,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作为主办方之一,一直为车评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测试支持。从加速性能、制动性能、舒适度等各项指标的测试到终评会的票选,林建既是专业的技术测试人员,也是活动的主要评委之一。参加了5年车评的他对于自主品牌的成长深有感触。
  “这几年自主品牌汽车的成长很明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我们测试的时候很少看到配备ABS的,现在所有车基本上都装了。”林建说,“现在我们再看自主品牌汽车,感觉跟合资企业的汽车已经没有多少差别了。当然差距肯定还是有,但不像过去那样明显了。”
  当然,自主品牌车的进步不会仅仅体现在一个ABS上面。事实上,从历届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的轨迹来看,2010年的第五届玲珑轮胎杯?“爱我中国车”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活动,有着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向着高端进发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工程师于津涛今年是第二次参加自主品牌车型评选。他到场的第一句话是问工作人员:咦,今年好像没看到什么小车?
  的确,就在2009年的评选中,参与的车型还有3款A00级、4款A0级车。而在今年的参选车型中,A00级车已经看不到了,A0级也仅有两款车。浩浩荡荡的车辆队伍中,几乎清一色的A级车。自主品牌已经不再需要依靠门槛矮、价格低的微型车来打天下了。1.6L,2600mm的中级车市场成为自主品牌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主力车型。在本次参评的所有18款车型中,A级车有9款,占据了参评车型的半壁江山。
  这一变化也让到场的评委们十分感叹。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秘书长宋慰祖、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王选政等评委在休息讨论的时候就说,从大面上看中国车现在跟合资品牌几乎看不出明显差别。现在的差距主要在一些细节方面。
  除此之外,本届车型评选还出现了4款排量超过1.8L,轴距超过2700mm的B级车。其中,2.0L排量车型有两款,而1.8L的两款也都配备了涡轮增压技术。自主品牌汽车经过十年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洗礼,逐步走向了成熟。如今他们已经开始向合资企业霸占的高端车领地发起了冲击,开始抢占合资品牌的份额。帝豪EC8、名爵MG6、瑞麒G5和中华新骏捷作为自主品牌汽车向高端车进发的代表车型,在本次车评的各项测试中成绩均表现良好。其中,名爵MG6、瑞麒G5和帝豪EC8在车型总得分榜上力压各参选车型名列前三进入终评环节,成为年度车型大奖的有力争夺者。一个是国内汽车行业领头羊吸收了国外先进技术的产品,一个是自主品牌企业传统老大推出的高端品牌,一个代表着凭借收购沃尔沃产生广泛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明星企业,这三款车的入围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到底谁才能夺得年度车型大奖,成为自主品牌的合格代表,成为评委会热议的话题。而另一款B级车中华新骏捷也表现不俗,各项综合总分排名位列第五。
  “自主品牌高端车型的出现是一个跨越。”全国卡车大赛组委会主席李上雄认为,自主品牌发展到现在,中国的市场已经将他们培育壮大,现在已经不是靠销量来说话,现在已经到了出品牌的时候。
  在各大自主企业集体向高端进发的2010年,谁能获得中国自主品牌年度车型大奖,或许就是一个传奇品牌的开始。
  
  质量说话
  
  整个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都在谈论品牌、品牌、品牌。品牌的产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品质支撑的。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曾经出现过一些起伏,有一些汽车企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发展瓶颈。他们正经历着所有汽车企业都必须经历的阶段――从量到质的变化。今年8月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由年初的34.72%下降到27.55%,降幅高达20.7%。短短半年时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被蚕食近1/4。但另一个消息是,根据J.D.Power的调查数据,中国自主品牌车质量在过去的11年里稳定上升,每百辆车的故障数由最初的834个剧降到224个。
  在5年以前,如果我们考量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肯定将会是一个很尴尬的结果。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各大企业已经开始注重品牌建设的时候,质量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立志于见证和推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爱我中国车”自主品牌车型评选在今年评选中特别增设了质量奖这个全新的奖项。但是质量如何衡量,成为“爱我中国车”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组委会讨论的焦点。组委会最初考虑将单项指标中的制造水平、物理测试中的噪声指标作为主要质量指标。但后来考虑到建设质量的目的是为了打造品牌,我们的目的除了推动自主车质量的提升,最终还是要推动自主企业品牌的提升,又添加了品牌影响力这个指标。
  对于这个新增的奖项,到场的评委们普遍表示认可。也有个别评委认为应该考虑市场表现的因素。西杰优盛咨询管理公司总经理崔文哲就认为应该将市场表现纳入整体评价体系。但由于各车型上市时间的差别,组委会最终还是采取了以品牌作为衡量指标的方案。
  而在今年的品牌影响力指标中,组委会参考了联信天下国际市场调查有限公司的新车销售和新车售后满意度指标。在这个品牌衡量体系中,除荣威、名爵等少数几个产品品牌以外,企业品牌的影响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这也许是每一个汽车企业都会经历的阶段,没有强势的产品品牌,依靠企业的整体影响力和产品的多样化去冲量。无论是帝豪、瑞麒还是哈弗,与响当当的朗逸、科鲁兹和花冠相比依然没有可比性。而即便是企业品牌,上汽、东风或是奇瑞、吉利也不能与丰田、通用和大众相提并论。
  回归到本次车评,在质量排名这个广受关注的体系中,中华新骏捷和东风风神S30名列前茅。无论哪一款车最终获奖,都将是一个见证的开始。
  正如5年前创办第一个面向自主品牌的年度车型评选一样,我们现在开始的或许便是自主品牌的又一个辉煌的成长期。正如在过去的5年之间,我们见玲珑轮胎杯?2010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证了自主品牌企业市场份额由25%成长为占据半壁江山,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间,我们将再次见证民族汽车产业完成品牌的飞跃。
  集体跨越
  
  与质量的提升相得益彰,几乎是不约而同,国内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同时走上了自主设计的道路。
  宋慰祖和王选政都是资深的汽车设计行业专家。2009年,王选政为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撰写了《山寨到原创:本土汽车设计的决胜之道》一文。一年后,再次看到那些崭新的车时,他与第一次参加评选的宋慰祖感受一样:以前的自主品牌车从造型上有很多一看就是模仿的,而现在则基本上看不出明显的模仿痕迹了。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完成走出山寨的任务,接下来的,是创造自己的风格。
  “自主品牌汽车以前在造型方面是很尴尬的,”一位评委如是说,“放眼望去,不是这里抄袭就是那里模仿。”从2009年的吉利熊猫一举夺魁,到2010年自主品牌汽车造型出色的整体表现,自主汽车设计跨越明显。
  本届自主品牌车型评选的造型项目中,一向以自主老大哥自居的奇瑞汽车表现强势。在其参选的5款车型中,有3款进入了造型得分排名前五。其中瑞麒G5将与福美来三代一起争夺本届车评的最佳造型奖。
  如甲壳虫一般,不朽的品牌必然有这不朽的造型。在逆向研发的时代,模仿是主宰造型的主旋律,造型奖的评选我们只能在模仿中寻求细节的进步。而当自主设计成为自主品牌的主流,大家又一次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角逐才刚刚开始。
  
  寻找创新车
  
  好像自主品牌汽车挥不去的阴影,从第一届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开始,关于创新性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从逆向研发到技术集成再到技术收购,自主品牌汽车在走出造型“山寨”的困局之时,不得不面对更加严格的考验。在以往的评选中,出于对民族汽车产业的爱护,对于技术创新评委们并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当世界汽车市场的中心转到中国,一夜之间,评委们对于创新性的要求突然变得苛刻起来。
  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于津涛毫不讳言,“这些车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创新,”他说,“基本上都是去年车型的一些小改动而已,谈不上创新。”与此同时,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的话语则更加严厉:“自主品牌根本就谈不上创新,逆向开发还谈什么创新?”严厉归严厉,但是对于自主品牌的技术创新,宋老师依然认为应该鼓励。
  他认为,在奖项设置上应该设置技术领先奖。虽然技术创新很艰难,但应该给行业中技术领先的企业一个鼓励。而技术创新奖可以在实地测评时发现了较大技术创新成果的时候再考虑设置。
  正是基于这样的苛刻要求,评委们在技术创新项目的评分上意见各异。这也是本届车型评选中最令评委难以抉择的奖项,甚至有评委对所有车型的技术创新项目给了很低的得分。
  最终,经过评议和打分,中华新骏捷和长城腾翼C30成为了最终角逐技术创新奖的候选车型。
  2009年技术创新奖颁发给了集成创新的东风风神,现在随着国外汽车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自主品牌将面临更大的创新挑战。
  寻找创新车的历程或许会很艰难,但5年的积淀我们看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强大的生命力。动力和操控性等传统指标的稳步提升,让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5年来的巨大进步。
  5年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在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将继续见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