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沈阳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及其栽培技术 小麦栽培技术
 

沈阳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及其栽培技术 小麦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9-02-15 04:03:38 影响了:

  摘要介绍了沈阳地区小麦生产发展现状,总结了沈阳地区小麦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提高播种质量、配方施肥、田间管理、及时收获等内容,以供小麦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小麦;生产现状;栽培技术;辽宁沈阳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179-01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有1/3以上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在中国,其重要性仅次于水稻,各地均有种植,以河南、山东两省种植最多。秋季播种,翌年夏季收获的为冬小麦;早春播种,当年夏秋之间收获的为春小麦。长城以南、岷山和唐古拉山以东、黄河和长江流经的地区,以种植冬小麦为主;长城以北、岷山和大雪山以西地区以春小麦为主。全国小麦栽培面积中冬小麦约占83%,其余为春小麦。根据气候土壤条件、种植制度和品种适应性,中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华南冬麦区、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青藏春冬麦区、新疆冬春麦区。沈阳地区主要栽培作物是水稻和玉米,水稻面积近10年来一直稳定在13.3万公顷左右,由于2008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水稻种植效益下降,现从沈阳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及其栽培技术对水改旱种小麦的可行与否进行分析、探讨,以供该地区小麦种植户参考。
  
  1沈阳地区小麦生产发展现状
  
  1.1近10年沈阳地区小麦种植情况
  春小麦种植在沈阳地区1954年曾达到5.67万公顷的水平,1993年也曾达到3.41万公顷,但平均单产一直提高很慢,致使小麦面积逐渐减少。2008年计划面积3 000hm2,主要分布在新民市、辽中县、法库县、康平县这4个郊县,最早播种的是新民市高台子乡,3月4日开始播种,一般在3月末播种结束。近10年沈阳地区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见表1。
  
  1.2小麦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沈阳地区近10年(1998~2007年)小麦生产成本和纯收益分析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小麦生产成本很低,但纯收益也远低于水稻纯收益,2004年之后收益有很大提高,并逐年增加。
  
  1.3影响小麦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
  影响沈阳地区小麦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气象条件,小麦播种期间温度不稳定、偏低,降水比较少,不利于小麦播种;出苗期间春旱严重;灌浆期温光水条件不适宜;收获季节容易遇上雨季到来。二是农民栽培技术水平还没有切实得到提高,在沈阳小麦主要栽培形式为3∶1与玉米间作,先播种小麦,然后播种玉米,管理粗放,没有水浇条件,小麦单产很难提高。三是小麦收获时几乎全部是人工收割,不能使用机械收割,劳动强度大,不利于小麦生产发展。四是小麦品种退化严重,新品种、优良品种接续不上,小麦品质不好,面筋含量低。五是小麦比较效益低,下茬作物主要是秋菜或快豆,收获有限,有的秋菜价格低,农民就直接扔在地里。
  
  2栽培技术
  
  2.1 选用良种
  目前沈阳地区主要栽培品种为辽春10号和辽春9号,品种退化严重,这也是制约本地小麦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要选用优良品种种植。
  
  2.2提高播种质量
  播前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是防治小麦苗期病虫为害和确保苗全、齐、匀、壮的有效措施。扩大机耕机耙面积,精细整地,确保一播全苗。墒情、播期、播量是影响小麦播种质量的3个关键因素,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把好播种质量关。一是足墒播种,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二是适期播种,温度是决定小麦播种的主要因素;三是适量播种,小麦的适宜播种量因品种、播期、地力水平等条件而定;四是精细播种,无机播条件采用耧播或开沟播种的都要尽量浅播,均匀下种。在施足基肥、深耕耙透、精细整地的基础上,按垄距60~80cm、垄宽30~40cm、垄高15~20cm要求起垄,把小麦种在垄上,每垄上播2~3行小麦,小行距15~20cm,播量同畦播。这种栽培方式具有节水、省肥、抑病、抗倒、改善品质、增产增效等优点,一般增产10%以上,并便于田间管理和麦田套种作业,还有利于套种作物幼苗健壮生长。
  
  2.3 配方施肥
  肥料是小麦增产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受粮价偏低影响,农民对麦田投入减少,特别是有机肥用量严重不足,重氮肥轻磷肥忽视钾肥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应增加肥料投入,特别要增施有机肥。一般要求高产田施有机肥45~60t/hm2,中低产田37.5~45.0t/hm2。高产田要控氮、稳磷、增钾、补中微,氮磷钾配比为1∶0.6∶0.5~0.7,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补充硫、硅、钙、锌、硼、锰等中微量元素。一般施碳铵1 200~1 350 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255~300kg/hm2、微肥7.5~22.5kg/hm2。有机肥、磷肥、钾肥和微肥全部底施,氮肥40%作基肥,60%作追肥。中产田要稳氮、增磷、适当施钾,氮磷配比为1∶0.75。一般施碳铵900~1 200kg/hm2、过磷酸钙600~750 kg/hm2、氯化钾150~225kg/hm2,微肥7.5~15.0 kg/hm2。氮肥60%~70%作基肥,其余追施。低产田要增氮增磷,氮磷比例为1∶1。施碳铵750~900kg/hm2、过磷酸钙600~750kg/hm2,可采用“一炮轰”施肥法。
  
  2.4田间管理
  栽培上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能最大效率地利用光能,又可协调植株个体、群体间的矛盾,提高产量。保证全苗,培育壮苗,精细整地,创造肥、水、气、热条件良好的环境条件。有灌溉条件的地块采取平地筑畦、渠系配套,以便灌溉;旱地则需犁耕蓄墒、耱耙保墒和镇压提墒。旱地种麦一般采用条播;稻茬种麦则撒播或条播。在适期范围内争取早播是夺取丰产的重要环节,因此春小麦经常顶凌播种。播种深度春小麦2~3cm。以主茎成穗为主,基本苗要高于冬麦区。肥力较好的田块争取分蘖成穗,播种量可稍少;瘦地以主茎成穗为主,播种量稍多。小麦较耐旱,但一生中耗水量仍达400~600mm。拔节至乳熟期需水量最多,占总耗水量的60%。其中以抽穗至开花期的日耗水量最大,拔节至抽穗、开花至成熟期次之。干旱少雨地区或干旱年份在拔节和抽穗开花期需灌水才能保证产量。田间持水量播种时以60%~70%为宜,缺水影响出苗;起身拔节期以70%为宜,不足则减少分蘖成穗,故要及时灌水并结合追肥;拔节至孕穗期以70%~80%为宜,不足会引起小花败育,减少粒数,故要看苗追肥灌水;灌浆期间以60%~70%为宜,缺水会引起早衰或青枯逼熟,减轻粒重,故要灌好开花水和灌浆水。
  
  2.5及时收获
  手工收获多在蜡熟期、种子含水量不高于30%开始;留种用籽粒宜在完熟期、含水量为14%~16%时收获。脱粒后及时扬净。干燥籽粒的含水率应不高于13%,以利贮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