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浅谈淡水藻类植物采集中的地理实践_淡水藻类
 

浅谈淡水藻类植物采集中的地理实践_淡水藻类

发布时间:2019-02-15 04:35:57 影响了:

  藻类植物共有23000余种,而淡水藻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江河、湖泊、水库、小溪、池塘、积水坑、沼泽、冰雪、温泉、土壤、岩石、树皮、墙壁乃至花盆外壁上,都有它们的踪迹。有时候在江、湖泊或者池塘上会看到水体呈现蓝色、绿色的现象,被称为“水华”。这是藻类在受到有机污染时大量爆发造成的,2008年的太湖蓝藻水华事件,使许多地下水受到威胁,太湖附近的人们对水产生了恐惧,给他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灾害与损失。
  对浮游藻类、附生藻类及气生、亚气生藻类的采集方法有所不同,利用浮游网对浮游藻类进行采集,或者用标本瓶灌入;附生藻类多用镊子直接捞取;可用小铲或采集刀刮取气生藻类,并放入标本袋中。测定海拔、水温、pH等,为此在采集过程中制定了采集记录卡,如图1所示。
  在采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的气候、风向、位置等地理方面的因素,这样既有利于采集方法的选择使用,也对地理一些知识进行实践性利用。
  藻类植物采集时,选取采样点很重要。第一,要确定其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所处的方位。可以借助GPS进行定位,很简单的读取数据。但是,也可以利用物体的影子和正午太阳高度来确定采样点的地理位置,用竹竿影子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北京时间等来确定其经纬度,例如:采集时若正好是6月22日,北京时间1点整,在采样点立一竖直的竹竿,观测到影子的长度最短,并利用量角器测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73.5°。分析:影子最短即当地正午地方时12时整,而北京时间为13时,由此推断采样点的经度为105°E,根据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推断出其纬度为39°56′N。第二,观察附近的地形地貌及植物的生长状况,其海拔走势如何,观察植物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生长是否一样,海拔越高越会呈现出高纬度的植物类型,从而可以加深理解植物生长与纬度、光照的关系等课堂理论知识,利用以上方法既可以解决在没有GPS定位仪的情况下准确判断采样点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初步判断采样点选择是否合适。
  在采样设置好以后,还可以观察当地的人们生产生活状况。采样点若是河流,需要了解一下当地工业布局是否合理,是处于采样点的上游还是下游方向,工业废水、生活用水排入河流进行污染后则可以改变藻类的生活环境。这样就可以通过水体的颜色,初步判断藻类类群组成。例如水色很绿,可能浮游绿藻很多;如水色为茶褐色,可能含有很多硅藻、隐藻或甲藻;如果水面有一层薄的绿膜,可能是裸藻形成的“水华”;水面如果漂浮着蓝绿色团块,可能是蓝藻;浅水沟渠或水沟底泥表面,如有一层酱油褐色,则多为硅藻等等。
  
  在某一个地点进行藻类采集时,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大环境。由于每个季节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以及海陆热力差异所造成盛行的风向不同,浮游藻类的生长地点则也随着风向的改变而有一定的变化。每个季节对同一水域内的藻类进行采集的时候,需对这一时间段内的风向进行观察,以我国为例,在夏季的时候,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北半球被低压控制,多盛行东亚季风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高温潮湿;冬季,为极地大陆气团或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盛行西北、北和东北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不同季节采集时,一般则是在主导风向的下行风方向进行采集,许多藻类随着水的流动进行聚集,这样就可以获取藻类的种类多样化,生物的含量相应也愈多。夏季采集时,可以在采样点的西南、东南及南风的下行风处进行采集;冬季,若不结冰的时候,在采样点西北、东北和北风等主导风向的下行风向处进行采集。
  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的主要天气特征是高温多雨,降水较多,使许多大江、大河水位上涨,不断的冲刷岸边,含沙量增加,水体变的浑浊,采样点所处的水域亦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可以初步判断藻类的数量则有可能减少,采集时就需要增加浮游网捞取次数,以获取藻类最大量。冬季的时候,降水较少,在北方许多大江、大河都结冰封冻,喜欢冷水环境的藻类就会大量繁殖。
  若是选在河流中进行藻类植物采集时,观察河流的岸堤冲刷情况:若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向的河流,采集时就应该在靠近南岸附近进行采集,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原因,许多藻类随之沉积在南岸;河流流向若是南北方向的,泥沙带着藻类则多在西岸沉积。了解了这一点,采集时就可以在藻类有可能沉积的地点进行采集,有时也可以不借用采集网等其他工具,省时省力。
  通过以上的介绍,将课堂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采集藻类植物的实践活动中,也对藻类采集有一定的针对性。了解到藻类在自然界的分布、生长情况,认识到“水华”爆发时水体环境的状况,并且在野外实践中观察各种地理现象,可以搜集和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将其与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认识到地理科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增加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对扩大我们的地理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意志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