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苹果中国没有粉丝]苹果壁纸xs
 

[苹果中国没有粉丝]苹果壁纸xs

发布时间:2019-03-03 04:11:48 影响了:

  史蒂夫•乔布斯是谁?   你手上有一两款苹果的产品吗?   如果iPhone出了新品,你会提前在店面门口排队去抢购它吗?   你会收藏大量的苹果标志性产品吗?
  如果你连一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来,或者只会说“不”,那么,你不是一个苹果迷。要知道,2007年,当iPhone在美国开始发售时,当地苹果迷提前3天就开始排队等候了。
  但很可惜,在中国,这样的苹果迷实在太少了。尽管伴随着Mac电脑、iPod和水货iPhone在中国销量的增长,已经有那么一批人开始接触、使用、喜爱甚至膜拜、追逐和模仿苹果。但是在大多数国人眼里,这个叫做“苹果迷”的人群,远远没有国外粉丝的疯狂,他们少了几分冲动,想得更多、更实际。
  他们对苹果,只是一种理性的热爱。
  
  “其实,当我在两年前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一个iPod时,心情远没有15年前买索尼Walkman时那么兴奋。”今年35岁的唐先生说。
  唐先生与苹果结缘很早。上世纪80年代,他的父亲在某报社工作时,办公室里就有一台硕大的苹果电脑。“那时也没什么人用,一到下班,我们小孩子就跑到办公室里用这台电脑打游戏。”唐先生说,那时候,他便知道有一种长相很独特的电脑叫做“苹果电脑”,用它可以玩其他电脑不能玩的“小蜜蜂”游戏。
  但尽管如此,成年后在IT公司上班的唐先生,从没想过给自己买一台苹果电脑。
  一直以来,“苹果粉丝”似乎与“疯狂”、“疯癫”、“一见钟情”、“死心塌地”等字眼画上了等号。无论苹果产品怎样更新换代,即使只是在原有功能上做少许的更新,仍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些人甚至只要用过一款,就希望拥有成系列、成套的苹果产品。
  但在中国,却不尽然。中国的苹果迷始终是一个很小众的群体,中国一直是苹果的慢热之地。
  
  是小众,不是大众
  
  记者: 你的身边有苹果粉丝吗?
  甲: 苹果是谁?今年的快乐女生?
  记者:你用过苹果吗?
  乙: 好像听说过,是和QQ差不多,聊天用的吧!
  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生的两段对话。两回之后,记者问出的第一句话从理直气壮变得小心翼翼。面对一些受访者的疑惑,记者很难简单地解释,苹果是个MP3、电脑还是操作系统。
  而曾经在网上很火的一个帖子,标题就叫“我想买个iPod,请问什么牌子的比较好?”在美国,iPod一家独大,占领了几乎全部的MP3市场; 但是在许多中国消费者眼里,iPod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如同曾经在村子里问农民都知道哪些电脑牌子时,脱口而出的都是“奔腾”。
  在本报面向16省市随机发放的400多份调查问卷中,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不知道,或者不能在第一时间反应出“苹果”是什么; 有约55%的受访者从未使用过苹果产品,有79%的受访者从未购买过苹果产品。其中,价格是他们拒绝苹果的首要因素,认为苹果产品价格较贵的人数高达72%。
  在此之前,我们看到许多人对苹果无限膜拜,也看到许多人对苹果嗤之以鼻,但却无法想像竟然有人不知道“苹果”。我们一度怀疑,难道所问到的人是来自于火星。但事实上,在大多数人眼里,那些叫做“苹果粉丝”的人群,才是真正的火星来客。
  
  是爱好者,不是粉丝
  
  喜欢苹果的有两种人: 一种是喜欢玩技术的发烧友或粉丝,每逢新的产品出来,就追随着尝试和研究; 另一种是爱好者或使用者,因为工作或生活中接触到苹果,觉得很好用,便一直用下去了。
  “苹果的确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如果苹果电脑能够全面取代PC,我绝对不再碰PC了。”用了12年苹果电脑的资深设计师东哥,拥有不少苹果的产品,但他始终觉得自己很难成为一名粉丝。他认为,苹果粉丝是发烧的、喜欢钻研的、同时有财力物力去收集产品。“很明显,我没有成为粉丝的能力。”
  国内比较早一批使用到苹果产品的人是“70后”的设计师。在很多使用者心里,他们欣赏、喜欢且习惯使用苹果,却不认为自己是粉丝。
  1992年,上大学的佟先生在北京一家叫做“亚细亚图文”的设计公司实习,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苹果电脑。“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电脑也可以有鼠标的!”回想那个情景,佟先生脸上依然是当时那种“不可思议”的表情。“据说那叫鼠标,真的很形象。”
  第一个鼠标诞生于1968年,但直到苹果电脑出现后,许多人才认识到有鼠标的电脑是什么样。1983年,苹果公司在推出的Lisa机型中首次使用了鼠标,尽管Lisa机型并未获得很大成功,但毕竟是苹果对计算机发展的又一次革命。“我想,早期的苹果粉丝,都是因为苹果技术的领先和前卫而对它一见钟情,并将这种喜爱深深植入心里。”佟先生说。
  亚细亚图文是一个美国全资的公司,做文案美化或简单的设计。“那时,国内大部分设计公司还没有设计广告的能力,只有三、四家能有苹果电脑,而且都采用晒图和照相制版技术。要是谁家有一台苹果电脑,就显得既专业又有面子,这个单子基本没人能抢得了了。”佟先生说。
  佟先生的朋友蒋先生,是国内第一批使用iPhone的人。2007年,iPhone刚在美国上市,蒋先生的朋友从美国给他带了一个回来。一打开盒子,蒋先生就呆住了,“这是什么手机?没有键盘,只有一个键,连说明书都没有,只有一张写着‘苹果具有体验性’的纸。”蒋先生说,直到后来他才明白iPhone为什么没有说明书,因为它不需要说明,每个人在使用过程中都有不同的体验。
  由于很多服务在国内没开通,系统也是英文的,蒋先生拿着手机到中关村想破解系统。可是他拿着手机转遍了海龙和鼎好,很多人却也是第一次见识iPhone的长相,直到两个月之后,蒋先生才等到了第一个能刷系统的人。“还挺贵,刷一次要1000元钱。”
  尽管用过很多苹果的产品,但蒋先生始终不承认自己是粉丝。“粉丝就是要把一个东西吃透,不停地研究、琢磨它。我没功夫成为粉丝。”蒋先生觉得,他要是再年轻10岁,也许会成为粉丝的。
  如佟先生和蒋先生一样,并非所有使用苹果的人都能成为以及被称为“粉丝”,在使用者和爱好者的心里,苹果只是一个符号。
  “我们的符号有很多,例如Michael Jackson、哈雷•戴维斯、Zippo打火机、谭咏麟、打卡磁带……”佟先生和蒋先生认为,在这些岁月的符号里,苹果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而近年来,随着苹果市场份额的突飞猛进,苹果也开始走下圣坛,价格亲民,眷顾市场。但对许多爱好者来说,这个曾经的“American Dream”已经逝去,从此之后,这个符号的意义也变了。
  1996年开始,《古惑仔》系列红遍中国,许多人都对电影里一群古惑仔拿着Zippo打火机在香港街头边走边点火的镜头印象深刻。
  这部电影间接提升了Zippo在中国内地的知名度和销量,但也有许多Zippo收集者从此把Zippo列入“俗物件”的名单。苹果使用者们也是如此。欧老师是一名资深音乐制作人,上世纪80年代,他第一次用苹果电脑制作音乐,也因此成为苹果忠实的用户。“以前,在大街上看到用苹果产品的人,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受,彼此立刻都多了份亲近; 可是现在,用苹果的人越来越多,再也没有那种感觉了。”
  
  难成气候
  
  “中国的苹果粉丝还不成气候。”自喻为“苹果开发者+粉丝+乔布斯忠实信徒”的Cocoa-China版主cclv这样对记者说。
  Cocoa-China是国内最大的专注于iPhone开发的社区,cclv在iPhone开发的圈子里小有名气。作为程序员的他,从没想过自己会因为乔布斯的一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好学若饥、谦卑若愚)”就成为了苹果粉丝。
  “对我来说,苹果是生命的追求,但我并不疯狂,至今也没买过很多苹果的东西。”cclv说,他所做的最疯狂的事,是为了写一款iPhone平台的程序,连续72个小时不睡觉,连续3个月没下楼。他也很难说清这是出于对苹果的疯狂,还是编程的惯性。
  事实上,苹果的行销术堪称业界的教科书,从最初的Mac电脑到iPod、iPhone、iTouch,苹果的行销手段、效果和成绩都在逐步升级。在iPod之前,还没有哪一种商业产品能这样激发起无数粉丝死心塌地的狂热。
  6月19日早7点,iPhone 3G S将在美国正式开始发售。在纽约的苹果旗舰店前,早已有几名忠实粉丝在阴雨中排队等候了。为了这款手机,他们打着伞蹲在街边,宁可这样待上整整24个小时,也不愿意在家里通过网上预订。
  但这种现象似乎很难出现在中国。
  一直以来,中国的苹果粉丝缺乏用来表达自己、也可以让他们变得如国外粉丝般狂热的途径。目前苹果在美国有217家直营店,在全球有56个国际店,英国22家,日本7家,加拿大14家,意大利2家,澳大利亚5家,北京1家。2008年夏天开业的位于三里屯Village的北京苹果商店,是独立核算的日本市场以外、亚洲的第一个苹果商店。
  “在旧金山街头的苹果商店,总是人山人海,有免费的开放课程可以听。北京的店却显得有些冷清和缺少人气,让人不愿多待。”苹果粉丝“燕子”认为,中国的苹果粉丝缺少可以感受苹果气氛的场所,也没有一些核心的团体,自然无法疯狂。
  其实在2002年,一个叫David Feng的年轻人曾在北京创办了“北京麦金塔联盟、北京麦金塔用户会”,这是一个以北京为核心的全国性的苹果用户组织。一开始,北麦联盟为北京和全国的苹果用户提供交流和技术支持的场所,定期举办“苹果大会”,并大力推广苹果麦金塔电脑。但近几年,这个机构也不了了之了,David Feng也跑去做了广播电台的主持人。
  另一个苹果粉丝的聚集地是网络社区。输入“苹果”、“Mac”、“iPhone”等词汇,能搜出长达数页的社区、博客、网站。或许与受苹果设计影响有关,苹果相关的网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简洁、线条简单,没有过多的花哨,有专人负责更新苹果新闻、技术解读、有关苹果的名人博客、评论和翻译外电等。
  Apple4.us正是这样一个网站,它的创始人张亮是一位资深IT媒体人,尽管工作非常繁忙,他每天还是会抽出时间更新几条关于苹果的新闻或博客。他的目标是把苹果这个公司研究透彻,并为众多粉丝提供一个了解乔布斯和苹果文化的平台。网上流行的开发者和粉丝社区还有Cocoa-China、Macfans、91apple等。
  但这样的平台,能够网住所有的粉丝吗?
  “我很少上这种论坛,我觉得很多在里面讲话的人并不是真正懂苹果、懂技术的,有的是在显摆,有的是太初级。”苹果粉丝“电车”如是说。以前,他有问题还会上论坛寻求帮助,几次下来却一无所获,他便再也不上了。
  “电车”是一个摄影爱好者,1983年生人。他对苹果的第一次认知,是在中学的一堂课上。那位教《数据结构》的年轻女老师,平时看起来既柔弱又文静,偶然在课堂上提到了苹果电脑,立刻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兴奋地给同学讲述苹果公司的历史和伟大。这一幕惊倒了台下的许多同学,从此,“苹果”这个名字就深深植入了“电车”的心里。
  “真正认识到苹果是什么,是很久之后的事了。”“电车”在几年前,才拥有了第一个苹果产品―Classic。两年前,有朋友淘汰给他了一台还比较新的苹果电脑,在此之前,他都在自己的PC上装上苹果的操作系统使用着。
  除了论坛,“电车”另一个贴近苹果的渠道是卖场,他经常跑到中关村,在海龙、鼎好等卖场里转,只要是卖苹果和周边产品的店,他就进去跟店员聊天。到后来,店员懂的还没他多,有的甚至将他当成苹果公司派来的市场调研员,跟他说话都很谨慎。
  在乔布斯从来没来过的中国,苹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随着iPhone将通过中国联通与苹果为期3年的协议进入中国内地销售,会有越来越多的苹果用户和粉丝。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仔细琢磨苹果的由来和未来,用简单的方式获得快乐的感受。很多人都想知道,在中国的苹果社会里,何时能够引爆真正的“疯狂”?
  
  调 查
  72%的人不知道史蒂夫•乔布斯是谁
  
  为了了解中国消费者对苹果公司和苹果产品的认知,本报记者深入街头、卖场、网络社区,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辽宁、宁夏、江苏、湖北、浙江、福建、云南等16个省市发放了500余份“苹果”市场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23份。我们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不知道,或者不能在第一时间反应出“苹果”是什么。
  在423名受访者中,有约55%的受访者从未使用过苹果产品,有79%的受访者从未购买过苹果产品,不买的原因分别为价格贵、不会用、不实用等。其中,价格是他们拒绝苹果的首要因素,认为比例苹果产品价格较贵的人数高达72%。
  此外,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如果购买苹果产品,品牌效应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有购买需求,电子卖场将是他们的首选。
  在使用者中,认为自己是苹果拥护者的占24%,大部分使用者认为自己不是苹果“粉丝”,他们身边也少有苹果粉丝的存在。有72%的人根本不知道史蒂夫•乔布斯是谁。
  在使用者的年龄分布上,有75%的使用者是70后和80后,25~35岁年龄段为主体用户,比例高达44%,他们多为上班族,具有固定经济来源和购买实力,对电子产品接受度高; 而25岁以下的使用者多是被苹果时尚的外观和独树一帜的气质所吸引。
  
  
  
  
  评 论
  谁来颠覆苹果?
  9月9日,当史蒂夫•乔布斯在秋季发布会上宣布内置摄像头的iPod Nano等几款升级产品时,许多消费者显然感到失望。第二天,苹果股价收盘下挫1.04%。没有颠覆性的、重量级的新品问世,令这个苹果粉丝每年期盼的节日十分平淡。业内人士纷纷预测,苹果的创新到了需要颠覆的时候。
  创新和颠覆是苹果与众不同的地方,同时,这也使人们对苹果的创新产生了“苛求的期待”。
  当大众都在喜欢索尼和IBM,喜欢理性化、中规中矩、简洁商务的产品时,乔布斯开始打造一个针眼项目――iPod。一炮打响后,他一点点地将这个针眼扩大,使更多的人往下跳。“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苹果先感动了一批最时尚的个体,这些人引领了一个时代。”洛可可设计公司总监贾伟说。
  而当苹果成了时尚代名词之后,许多人开始有意地抗拒了。就像所有曾经一度成为大众偶像的产品一样,只有稀缺的时候才是经典,此后终会走向没落。设计师因为有苹果风格而趋同,消费者因为有苹果产品而趋同,企业因为苹果创造的奇迹而追随……当所有人都在做苹果风格时,这是一件恐怖的事。
  谁来颠覆苹果呢?
  时势造英雄,总会有一个人、一类产品和一个品牌去承担这个历史责任。我们所好奇的只是,承担这个重任的,到底是苹果自己,还是其他颠覆的公司,例如,Google?(文/王臻)
  
  
  图注:苹果中国直营店远没有国外直营店来得火爆。
  
  
  在国外,每次苹果发新品,粉丝们总会忠实地提前在旗舰店门口排成长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