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谈创造性思维作者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谈创造性思维作者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4-14 04:15:21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培养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在对非智力因素众多不同理解的基础上,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涵义及其所包含的内容,进而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从而得出结论: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再次,针对目前我国教育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忽视创造性思维的现状,提出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就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最后,本文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出发,提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通过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创造性思维 动机 稳定 弥补
  一、非智力因素的涵义
  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Alexander,W.P.)提出。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同学者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解释。总体上来讲,非智力因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和能力之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智力因素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 、情感、意志、性格等等。本文所指的非智力因素是狭义意义上的。
  二、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构成,目前我国学术界有两种具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燕国材的“五因素构成”说,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另一种观点是沙毓英的“性格结构”说,沙毓英主张用性格结构来界定“非智力因素”。根据不同学者对非智力因素构成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他们比较认同的观点就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构成: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
  三、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思维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两种因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才能充分发挥思维活动的效能。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思维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它集中表现为善于独立思考,思维不循常规,勇于创新,标新立异,它是思维的高度阶段。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要注重智力因素的作用,更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总的来说,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具有动力作用、稳定作用和弥补作用。
  (一)动力作用
  这里的动力作用是指非智力因素能够直接转化为创造性思维的动机,成为推动人们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即非智力因素具有始动功能。这种始动作用发生的过程是这样的:原始的诱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当这种需求与一定目标结合时,就产生为达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动机,激励人的创造性思维。如:好奇心与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包括创造性思维在内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强烈的好奇心与兴趣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部动机,对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稳定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稳定作用是指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或者由于主观、客观的原因,有时会出现困倦、松懈、疲沓、情绪低落、不思进取等现象,这就有赖于非智力因素的稳定作用了。这种稳定作用能够使人们支配自己的思维,控制自己的行为,增强或削弱自己的生理能量与心理能量。非智力因素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就是恒心、毅力,体现在使人能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最终达到目标,也可以说是体现在意志的作用上。意志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激发因素,它表现为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进行活动,自觉地同困难做斗争,以及自觉地节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意志活动,是靠意志激发起来的。好的意志品质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是维持创造性行为的“精神能源”。
  (三)弥补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弥补作用是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某些弱点具有补偿作用。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由于先天的原因,他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较弱,但他在后天形成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那他也能很好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典型的如“勤能补拙”,如:孔子的学生曾参,智力水平一般,但很勤奋(勤奋属于非智力因素),最终由他把孔子的学问传了下来。这也就是说,良好的性格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心理保障。勤奋是人非常重要的性格特征。勤奋使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操作能力得到经常的锻炼和运用,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增强。
  四、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动机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它可以唤起、维持、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最主要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使用问题教学法,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有力措施。求知欲做为一种动机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相当大,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造通常是与质疑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质疑的思维是肤浅、被动的思维。当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是在进行创造性思维了。
  (二)培育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
  青少年的情感正处于丰富和发展之中,缺乏自省、自察、自控的能力,经常表现为喜怒哀乐变化无常,而且还不善于恰当地表露、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这就很容易出现一些由于他们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尤其是一些消极情感而产生的问题。因此,做为教师,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问题,使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消极情感,努力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使情感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发挥情感在生活、学习、思维中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无论对谁来说,创造性思维都是一个艰苦、细致、耐心的脑力活动过程,要求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毅力。很难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进取精神的人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另一方面,对学生还要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改革所必须的勇敢探索的个性品格,克服思维的固定性制约,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产生。
  总之,我们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只有把他们统一起来,才能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动力作用、稳定作用、弥补作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